1. 首页 > 娱乐生活

皇后村

巴彦县是黑龙江历史上建制比较早的县,该地隋唐时期为靺鞨黑水部,辽金时期为“生女真”之地,属上京会宁府东北境。《金史》记载,巴彦境内有三个女真部落:泥庞古部、唐括部、术甲部。其中唐括部的发源地是“偎雅村”,即现在的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屯南500米处的“土城遗址”。这里历史上曾出现过4位金代皇后——据《金史后妃传》记载:“景祖昭肃皇后,唐括氏,偎雅村唐括部人,讳保真;康宗敬禧皇后,唐括氏;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土城遗址”位于巴彦县城东南约7公里处。这里是平原,土地一望无际。只有遗址处有树木,这里土地高出地平线不少,形成一个土台。土台东北角上,有一个破旧的小房子,墙壁上挂着一块牌子“遗址保护站”。登上遗址才发现,土台其实是土坝围城的正方形,中心凹陷,四周高出地面十余米,土坝上榆树参天。

皇后村

看守遗址的66岁村民吴广义说,土坝边长160米,正方形,并不是遗址原有的,而是文革期间这里修水库,在中间取土堆积在四周形成的。可是,水库建成后,却存不住水,水库干涸了,后来就开成了耕地。当年挖水库时,这里出土了很多文物,都是辽金时期的铁器、陶器。

村的位置就坐落在现在的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正南500米处,现存有一处土城遗址。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只能依稀可见断壁残垣、萋萋荒草的地方,却是养育了金代四个皇后的远近闻名的“皇后村”。这四个皇后分别是景祖昭肃皇后、康宗敬禧皇后、太祖圣穆皇后和太宗钦仁皇后。

地址:哈尔滨市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

河南安阳的皇后村,是不是真有皇后在这里出生?

地处河南、山西、河北的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为历史文化悠久,境内不仅诞生出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等景区,还深藏着一座又一座的国家保护级传统古村落。

而今天讲述古村落为皇后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境内。它历史文化浓重,景色一点都不逊色于5A景区,重要是人少,全部免门票,假期刚好陪同孩子一起去玩。

皇后村村名让人耳目一新,听当地老人说,这个村名与明朝宋神宗有关。明朝时期神宗为了选美,将村里的王姓女子选入宫中,被临幸之后,生了一个皇子,后面还当了皇帝,母亲自然就成为皇太后了,而这一消息传回家乡后,家乡人就把村名改成了皇后村,沿用至今。

不过根据明代历代皇帝表中看,明神宗的长子明光宗继位,他的母亲孝靖皇后确实姓王。而这位王氏并不是河南林州人,而是河北宣化人。王氏也并不是传说中选美进宫,而是明神宗生母宫内的宫女,一时兴起宠幸了她,虽然生了皇子,但是她在生前并不受神宗喜爱的。

一方面是与群臣和神宗母亲李太后认定并支持她的儿子成为皇太子,神宗是非常不愿意;一方面是宫内之间斗争加剧,常年受奴才欺负,所以这个王氏在死前仅仅册封为皇贵妃,最后儿子继位后才追封为皇太后,后又称为皇后。

皇后村深处大山之中,自然是靠着这独有的环境优势存活,其中村落中的石头样式的物件非常多,石街、石房、石砖、石瓦、石盆、石糟、石凳等等,让人感觉一下子就进去石头世界。也正因为村落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为抗战胜利作和保护遗迹出了巨大贡献。

走进村子,可以看到这里的建筑都是别具一格,除去平房之外,还有很多两层三层的建筑,仔细观察这里的房子从下到上三部分,都是由石头建成的。下部位较大的石块,中部为较小的石块,上面是砖石砌的,还在砖的外面糊上一层泥,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这也是很独特的建筑。

村民民风淳朴,依旧过着日落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挑水种田,抬柴做饭,驴车拉货。村民们步履悠哉的向村外驶去。当时去的时候,皇后村正处于深秋时节,村子里的人正在晒秋,石头房屋顶,近处的山,褐色的石头,红彤彤,黄灿灿,一幅醉人的画面。

闲步在小巷中,踩着古老的石板,享受着这个古村落的文化和风光。周末无聊可以来这里转转,自驾过去也只需要1.5小时。

自驾路线:安阳市区-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国道234-皇后村

秦始皇设县,唐明皇改名,陶渊明后人隐居地,小山村风景独好

徽州的土地,历经千年来的天灾人祸,这片世外桃源幸运地留下了5000座村庄。中国古村镇被人们称为“最后的精神家园”,然而它们的现状也着实令我们痛心疾首。

王喜根在《寻访中国古村镇》一书中曾写道: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了7批31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7批48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达到6819。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由于城镇化进程和“空心化”侵蚀,近15年来,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而拿到“金字招牌”的村镇就会得到资金补助,一些地还没有对村镇保护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措施,第一个念头便是开发旅游,找到唯利是图的投资商。他们运用文化创意改造村镇,让原住民统统“被上楼”,“拆“字当头,放肆地粗制滥造,恣意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

近年越来越多地走进古村镇,想寻找历史遗留至今的痕迹,却越来越像在辣子鸡里挑鸡肉一样,愈发困难。你说辣椒多还是鸡肉多,鸡蛋汤你说汤多还是鸡蛋多。许多时候,看了个当代活化的“武林外传”,心里满是古代的寂寥和落寞。

某一年,大概在一个半月时间内看了近20本关于中国乡村、古村镇的书,有画册、建筑、旅游、地方志等,熊培云的《一个乡村里的中国》我印象很深。其中有一句话:历史所能赋予他的荣耀,恰恰是我们透骨的哀伤。

原文中这句话是写一个人,在这里则是回望千山万水,回不来的流年。

当本应为配套存在的商业成为了一些珍贵古村落的主角,遂多次抛开三千烟灶三千丁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通向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黟县南屏。

南屏

如果说碧山还是徽州古村落中的一股清流,那么南屏当是从清流到高度商业化景区半路上的阶段,当然,我希望定在此时。

在此为自己屡一下黟县和徽州的脉络。

黟县的历史要比徽州早很多,据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记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早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就有了黟县的原名“黝县”。

到了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原来的歙县被划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自此“黟”字正式列入史册。

黟是黑的意思,现在这个汉字仅在黟县一地地名使用。在唐明皇之前,皖南有座青黑色的石头山,就叫做黟山。相传三皇五帝之首,人文初祖,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轩辕曾在山上采药炼丹,修炼升仙。唐明皇李隆基深以为然,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一纸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所以黄山的意思是黄帝的山,而非颜色。

到了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徐霞客从老家江阴出发,登临黄山,在游记中写下“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之句,才有了后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引申出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此黄山名声大噪。

终于轮到徽州出场了。隋文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徽州是唐末两浙道所置的歙州,亦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江南六州52县均被其先后攻占。历时一年,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终于平镇了方腊起义,此时将歙州改为徽州。有人说这意思是,这块儿地儿是我宋徽宗的州。但是实际上宋徽宗是他的庙号,升天之后才有的名字,所以徽字为宋徽宗的徽这种说法显然是关公战秦琼。

除了元末曾经在1357年到1367年改叫过兴安府外,到辛亥革命废府留县之间的780年,徽州之名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下辖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一府六邑范围格局一直稳定。这也为明清时期雄霸中国商界500余年的徽商崛起,继敦煌学、藏学之后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条件。

1934年,国民政府把婺源划到了江西省,然而婺源几百年来形成的固定民风和江西有差异,人民不愿离开安徽,民间掀起了声势浩大、持续20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终于在1947年6月,由于婺源人民的坚持和徽州其它兄弟县的团结,婺源又重新回到了它的老家安徽。

然而,1949年,为便于管理,婺源还是归了江西直到今天。

安徽的黄山市,宣城的绩溪,江西婺源,他们是散落的从中国地图上消失的徽州。近年来人们的呼声很高,希望恢复徽州的名字,让近千年的文化集群从新集结,我也期盼着那一天。

五入徽州,二访南屏,两次时隔一年半。72条古巷纵横交错、32眼古井自成方圆,8座古祠堂排列在200米长的轴线上,讲述着当年本姓家族势力之大,人丁之兴旺;村南的淋沥山还曾是三国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古战场。山上原有淋沥庵和淋沥书院。宋明时期书院兴旺,后被明奸臣魏忠贤所毁,现在遗址犹在山巅。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融入了儒释道等诸家学说之中,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领了不朽的地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徽州古村落在布局、选址上都依照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相结合,无山无水不成居。

一般村子前边都要有个小山做屏障,还要有明堂水小河一条。塔、桥等标志性建筑所在的地方多为古村落入口,此地便称为水口。其余的后山、府第、书院、戏台、祠堂、水系、池塘、牌坊、塔,都是徽州古村常见的标配。

千年历史古村南屏,迷宫似的道路也能凭着记忆辨认那条通往村东的小路。经过住了两晚晴姐的晴园,经过遇见好心大爷的南薰绣楼,孩子们写生的叙秩堂,想去寻找上次没来得及看的七约农场和染坊……

南屏坐在南屏山下,游人一般从西南门进出,网购好票,用身份证在门口换票入内,一张可以用好几天。因为疫情的关系,2020年11月的游人比2019年4月少很多。近300幢明清古建老宅被高墙阻隔,我们在晴园的顶楼拍这座古村,业已难避开架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和难称美观的招牌。

许多游人只会在村中逡巡,如我上次。实际上一直向东走到村子的水口才可见古树参天的万松林,鸭子游泳的池塘和林间川流不息的武陵溪。武陵这个词听着耳熟吧?“武陵人捕鱼为业”。相传元朝初年,陶渊明的第三十五世孙庚四公为躲避战乱,就定居在了当时还是小山村的南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100多年就进入了尾声。元末时,有位姓叶的先生从祁门白马山迁到了南屏,成为了南屏发展的动力源。

明代之后,南屏形成了叶、程、李三大姓氏聚居的聚落,由于三姓氏的攀比竞争,让小村子规模越来越大,到清代步入了全盛时期。后来,陶家迁出不知所踪。清代徽商崛起,村里人家多富庶,号称“十万富”的就不下20户之多。

武陵溪上横跨一座三孔石拱桥“万松桥”,十级台阶,配有石栏。桥北立着的一块石碑上篆刻着清嘉庆八年六月桐城姚鼐所著的《万松桥记》,上书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徽州发大水,叶村南边的山崩塌了,冲毁了田地房舍和桥梁堤岸。叶氏家族站出来组织修缮,修完了之后还富余了白银数千两。叶氏就用发大水时从山上冲下来的一块巨石造了一座桥,嘉庆七年九月,建成此万松桥。

未完待续,下篇继续七约农场、小六植染

魅力林州】皇后村:大山深处藏明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4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