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席国光(又名纪西)、妇女部长吴应先(又名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还有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的人都于前一天赶到渑池报到,当时党的活动在渑池仍是地下状态,为了保密和安全,特委要求大家吃住都在窑洞里,不许随意外出。会议由刘子久主持,刘少奇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还讲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特别讲了豫西的抗战形势:指出地方党组织应随时做好准备,在地方沦陷后,立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要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善于和友党、友军与地方人士交朋友。会后,刘少奇听取了豫西特委和各中心县委的工作汇报。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豫西斗争形势,刘少奇作了六条指示:一是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日寇侵占豫西时,开展游击战争;二是大力发展党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各县的党组织;三是注意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各中心县委改为地委;五是要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养训练一批骨干力量;六是要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进步知识青年。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最后,刘少奇主持召开会议,改组调整了党组织,决定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河南省委的前身),将下属的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任命刘子久为中共豫西省委书记,王志杰为副书记,兼-部长,刘向三任军事部长,席国光任组织部长,吴祖贻任青年部长,吴应先任妇女部长,王吉仁任秘书长。其中洛宁地委领导洛宁、渑池、宜阳、新安四县党的工作,地委书记韩达生,组织部长曲乃生,-部长贺崇升。为了保密决定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作为偃师、洛宁、灵宝、密县、临汝五个地委的秘密代号,以便联络工作。这次会议历时7天,于1938年12月26日0结束。渑池会议的召开,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工作、党组织的发展,建立扩大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地方干部,以及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都起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963年6月2日,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

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红石峡会议旧址

红石峡会议旧址内景

该旧址位于榆阳区榆阳镇北岳庙村北2公里处的红石峡景区内。

1929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翠然阁天门与地门之间的洞穴内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白明善、李力果、常立德、刘秉钧、霍世杰、乔乃文、韩俊杰、胡颖民等10多人。

会议集中批判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右倾错误,并撤销其代理书记职务,重点讨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问题,确定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白军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红色的(公开组织革命军队)三种形式。会议还决定加强对灾民斗争的领导,推动分粮、吃大户等运动。会议决定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

1992年4月红石峡景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献礼百年 红动永嘉 | 走进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旧址

鹤盛镇鹤盛村老村,有一栋明清风格的大屋——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旧址。1949年4月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在大屋中堂楼上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将括苍支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的决定,整编和扩大部队。如今,这座红色革命旧址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抚今追昔,跟随历史的脚步,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段七十年前的红色记忆,重温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供销社:临时指挥部

承载了太多纪念与缅怀的大屋

穿村而过的鹤盛溪将村子分割成了新村与老村,大屋在老村的巷道深处,外观并不起眼,规模与造型远远不及众多楠溪江遗存下来的老宅那样壮观,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纪念与缅怀,便具备了一种天然的宁静和脱俗气质。越过门槛,院子的面积、布局遵循旧貌,四合院式的古民居依然生活着4户人家,几位老人躺在竹椅上纳凉,好奇记者的来意。

“解放前,大屋曾做过国民党的区公所和警察所。1949年4月23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括苍支队总部从罗川进驻鹤盛,在这里召开了中心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老党员谢定西,虽然没有亲历过这段历史,但从前辈嘴里也知道了不少故事。如今,已是爷爷的他最喜欢拉着小辈们讲那段历史,并希望孩子们能永远记得这些。听到我们对此也有兴趣,便顺口讲了起来。

大屋

他说,那时鹤盛刚刚解放不久,中共蓬溪区委对中心县委在鹤盛召开扩大会议十分重视,区委谢岩寿带领鹤盛村30多位党员与农联会干部负责每一驻处服务工作,热情为总部及各部队安排住宿、打扫场地、筹借稻草、办理伙食等等。各地纷纷送来慰间品,人民群众送慰问品时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的拥护和爱戴。“听说,那时候村里有个地主谢绒设,曾在日本留学,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捐献了大批物资慰劳部队。”

大屋既记载着先辈们是如何在这里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扩编部队,也见证了鹤盛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支援部队、投身革命的光荣历史。

1949年4月25日,会议在大屋中堂楼上顺利召开,宣布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将括苍支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的决定,整编和扩大部队。会后在鹤盛谢氏大宗召开了部队扩编大会,周丕振任支队长,邱清华(兼)任政委,仇雪清任政治处主任,支队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和直属机炮连、警卫排等。

部队驻守时当地百姓纷纷前往参军

说起周丕振,同行的老党员谢定规也打开了话匣子。早在解放前,鹤盛村就是周丕振带领的游击队的重要据点,“周丕振在鹤盛后山上挖壕沟、打游击,鹤盛村的村民总会偷偷上山送物资。”谢定规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自小听着长辈讲述红军在家乡的故事长大。

“没有这些先烈的付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来?”在大屋不远处,谢定规面对在会议期间曾被作为指挥部的供销社旧址露出了一丝感慨。

其实,总部赴鹤盛途中从无线电里收听到解放大军渡过长江的消息,到达鹤盛,一宣布此消息后,整个山村都欢腾起来。

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驻守鹤盛一个多星期,当地百姓纷纷前往参军,队伍不断扩大。据了解,当时鹤盛村就有4人参军。为了提高新兵的素质,天天训练,抓住时机对前一段时间的战斗进行总结,对部队进行整训,加强军政建设,以利新的战斗。训练的地点就选在谢氏大宗后的空地上,跨过历史长河,当初一声声响彻天际的操练声已经不再,却响起了一声声稚嫩的歌声,这里成了鹤盛幼儿园。

4月30日,中共浙南地委和浙南游击纵队电令第三支队立即开到周岙集中待命。邱清华、周丕振立即布置进军温州的准备工作。部队从鹤盛出发,沿途人民群众夹道相送。鹤盛、蓬溪、东皋等地的青年民兵一直护送部队到60里外的沙头,待部队上船后,才挥手告别。

而今70多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尽,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旧址、临时指挥部、练兵场这些丰富的红色遗产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到了今天。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先烈!

变化和发展中也需要保护和挖掘

历史飞逝,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是永恒的话题!丰厚的红色革命历史,滋养着一方山水,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中,鹤盛村冲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作为通往石桅岩风景区和龙湾潭风景区的必经要道,鹤盛村是最早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乡村之一,近年来鹤盛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镇政府所在地是整治的主战场,谢定西、谢永乐、谢福兴等在群众中具有极高威望的老党员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鹤盛村党总支书记谢定聚告诉记者,鹤盛村是人口大村,6000人中有一半是外来人口,发挥本土乡贤在服务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过程中的沟通桥梁、参谋助手、引领示范等作用,推动本土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鹤盛村,先辈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为留守老人打扫一次卫生、递上一份礼物、送出一句祝福是鹤盛村坚持党建引领和服务需求导向,通过落实赡养责任、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优化为老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党员谷仙瑞、谢雪花带领一帮妇女志愿者围绕“家门口”服务为内容, 走村入户,为村内的孤寡老人开展服务。

鹤盛农贸市场

而下半年将要开张营业的鹤盛农贸市场,则为村民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谢定聚表示,农贸市场一方面可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老百姓进入市场后,通过自产自销,交易商品,增加收益,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村里通过租金收入也能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鹤盛溪,鹤盛滨水公园正在规划设计中,“借势云鹤公路贯通带来的旅游红利,带来更多的到访者,为来客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村民就业岗位,促进集体增收。”谢定聚希望打造集“红色教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担心。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但也存在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意识还不强、损坏较严重等问题,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十分有限。为了让红色故事、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滋养鹤盛村振兴发展,当务之急便是加大对旧址的保护和挖掘。

来源:永嘉发布

作者: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 记者 潘益风

编辑:小圆

责编:蕾蕾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赞和“”分享给更多人

中共两阳工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阳江学宫)

中共两阳工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阳江学宫),位于阳江市区南恩路105号。

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阳江学宫)门口

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阳江学宫)全景

1939年3月,中共中区特委派张靖宇任中共两阳特派员,负责阳江、阳春县的党组织工作。同月,成立中共两阳工委,张靖宇任书记,陈奇略任副书记,委员有林元熙、陈玉泉、林明通。两阳工委下设中共阳江县特别支部和中共阳春县特别支部。中共阳江特支书记林元熙,委员林克,陈玉泉;中共阳春特支书记陈奇略,委员刘文昭、林良荣、黄昌熺(黄云)、陈萼。

此期间,在中共两阳工委和中共阳江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阳江各界抗日救亡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但是,国民党政府对抗日采取投降妥协政策,阳江各界抗日救亡社团活动受到了国民党阳江当局的限制。为了适应革命斗争需要,1939年4月,中共两阳工委在阳江县城南恩路南恩小学(今阳江市区南恩路105号的江城第一小学)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反共逆流到来的形势,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在农村扎根,发展党的组织,积聚革命力量。中共阳江地方组织转入农村和基层后,得到发展,党员人数从1938年底的10余人,到1939年底发展到90余人。

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阳江学宫)内部建筑

中共两阳工委扩大会议旧址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原为“阳江学宫”,1933年为学校使用,1969年遭地震部分建筑物被毁坏,1974年将被地震毁坏的部分建筑物拆除改建为教学大楼,几经改建、增建,建筑占地面积增至21200平方米。目前江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该址进行改造,2019年6月完成了第一期改造,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改造。

2008年11月18日“阳江学宫”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城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审:江城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jc3118663@163.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07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