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AA级旅游景区

中东铁路博物馆是呼伦贝尔市最具特色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中东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

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中东铁路博物馆馆舍建于1909年,整个建筑呈现古朴自然的特性,其前身为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2008年改建为中东铁路博物馆,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中东铁路博物馆向公众全面地展示出中东铁路的修建及铁路主权转变的全部经过,是我市全面地向公众展示中东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2010年4月晋升为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7:00

景点位置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火车站西侧1公里处

信息来源:呼伦贝尔旅游局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内蒙古中东铁路博物馆

两年前到扎兰屯市时,当时国内唯一的一家中东铁路博物馆当天没开门,感到非常遗憾。微信公众号分享后,今年一位朋友留言:正常开放了。于是产生了重游的念头。离开乌兰浩特市后,乘火车经白城市中转,再次来到扎兰屯。宁静城市,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多与中东铁路相关的俄式建筑分布其间,显示出当年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对这个北部小镇所产生的巨大影响。1891年,沙俄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它西起亚宾斯克、东至海参崴,全长74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铁路。当西线修至上乌丁斯克、东线修到乌苏时斯克时,需要穿越中国的东北地区。于是沙俄政府采取了各钟手段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这条铁路西起满洲里,经海拉尔、扎兰屯、昂昂溪、哈尔滨、横道河子等,一路向东至绥芬河。以哈尔滨为起点,经长春、公主岭、四平、沈阳,南至旅顺口。建设初期叫“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日俄战争后,南部支线长春到旅顺口段割计给日本,称“南满铁路”,满洲里到绥芬河、哈尔滨到长春段称“中东铁路”;1935年苏联单方面把中东铁路转卖给日本,由日伪经营,称“北满铁路”或“满铁”,我们则称“伪满铁路”;日本投降后,中苏收回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1950年2月,中苏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2年12月31日,在哈尔滨召开移交仪式庆祝大会。从此,这条铁路完全由中国自己来掌管了。中东铁路建成后,满足了沙俄、日本主观上对东北资源掠夺、经济侵略的意图。客观上对沿线城市的崛起和东北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馆1

展馆2

展馆3

李鸿章与俄国财政大臣签订《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

建设中的扎兰屯站

义和团捣毁火车

俄国人主导东省铁路管理机构与运营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

日本在南满铁路的侵略与掠夺

中东铁路国际监管委员会技术部中国代表詹天佑

在“中东路事件”中抵抗苏联进攻牺牲的东北军韩光第将军

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沿“红色国际通道”来到中国

苏联将中东铁路卖给伪满洲国

哈满护路军司令苏炳文将军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中苏共同管理中长铁路

中长铁路移交仪式庆祝大会

哈尔滨:博物馆珍藏城市记忆,百年老照片探知哈尔滨中东铁路史

哈尔滨旅游期间参观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展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介绍了上个世纪初大批的俄罗斯人到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时期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祖国的版图东北有自成体系的铁路网,以哈尔滨、沈阳为中心,主线滨州线、滨绥线和支线哈大线构成“丁”字型骨架。这就是一百年前沙俄在我国领土修筑的中东铁路。

日俄战争后中东铁路被分成了两部分,“T”字形上面的一横归俄国,下面那一竖被日本接管,被称为“南满铁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全境,整条铁路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俄国人开始退出这个舞台。

我们要铭记历史,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外来列强所欺负!牢记以史为鉴,勿忘先辈奉献,珍惜今朝和平。

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迎面看到的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始建于1906年,外表看上去修缮的焕然一新。

一部中东铁路历史,就是旧中国的一部血泪史,更是中国东北的一部苦难史。当时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围绕着中东铁路展开一场又一场博弈和角逐,每一次的此消彼长都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苦难!我对中东铁路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想通过展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

从大量的黑白照片和各种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当时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围绕着中东铁路展开一场又一场博弈和角逐,每一次的此消彼长都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苦难!

当时修建的铁路铁轨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19世纪末,沙俄为了开发远东地区,跟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从中国东北修一条铁路过境。沙俄当初的目的是寄希望于中东铁路占领东北,后来铁路修建期间大量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移民至铁路各站点,一个个小城相继出现,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满洲里、海拉尔、扎兰屯、牡丹江等等。

中东铁路高级官员合影

中俄工人合影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东铁路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被殖民历史的见证,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的工业文明进程。

从这些黑白老照片中可以看到行人的衣着和街道、建筑完全不像在中国,还以为是欧洲的某个城市,但是这里确实是在哈尔滨。

这些俄国人为中东铁路沿线留下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物,包括火车站、教堂、警察局、俱乐部等等。如今这些建筑被统称为中东铁路建筑群,作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也成为了铁路沿线很多小城的宝贵财富。

建筑设计师哈伊尔巴吉赤设计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在哈尔滨,提起米哈伊尔安德列维奇巴吉赤,市民一定觉得很陌生。可说起省博物馆广场旁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八区广场上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松花江畔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以及被移走的原哈尔滨火车站广场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却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些寓意深刻、设计精美的传世之作都是出自俄侨著名设计师巴吉赤之手。

建筑师巴吉赤与哈尔滨

在展馆内的黑白老照片中还了解到一位和哈尔滨有着不解之缘的俄罗斯建筑设计师哈伊尔巴吉赤的一生。巴吉赤1926年考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后来在哈尔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很多哈尔滨人引以为荣的建筑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巴吉赤1909年出生于海参崴,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将军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米哈伊尔读书时的绘画作品和绘图工具。

米哈伊尔和妈妈、弟弟、妹妹合影

米哈伊尔为哈尔滨做出了很多贡献。小的时候他的成绩优秀,不但经常在建筑专业竞赛中获奖,美术、体育、写诗、唱歌也样样出色。

米哈伊尔英俊的他还一度想要当演员,但是窘迫的家境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甚至中途休学,打工补贴家用。1933年,米哈伊尔大学毕业,一年后结婚,婚后有了一双儿女:奥丽娅和安德烈。

新中国成立后,巴吉赤出任哈尔滨市建筑工程设计院工程师,这一时期是巴吉赤事业的巅峰阶段,设计精品接连问世,成为哈尔滨建筑设计界有影响的设计师。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虽然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巴吉赤先生早已不在哈尔滨,但由他设计的许多宏伟、庄严的建筑依然矗立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社会在进步,历史在传承。而作为城市文化标志的建筑,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这些带有莫斯科风情、承载着哈尔滨历史与文化的建筑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呼伦贝尔市中东铁路建筑群之海浪车站、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从扎兰屯市继续乘火车西行,到达呼伦贝尔市治所海拉尔区。从海拉尔站西出站口出来(很少有人从这里走),就是中东铁路老站房—海浪站旧址。该楼建于1903年,是当时中东铁路海拉尔车站的调度楼。当时修筑中东铁路起名时,中俄双方有约定:车站所在地原有地名则车站用其原地名。因此,此站以海拉尔为名。海拉尔在蒙古语里是野韭菜之意。当俄国人将俄文的“海拉尔”翻译成中文时,误译为“海浪”,并雕刻在调度楼上,保存至今。

海浪车站旧址1

海浪车站旧址2

海浪车站旧址3

海浪车站旧址4

海浪车站旧址5

海浪车站旧址6

海拉尔站正出口

1945年,苏联出兵攻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付出了战士的鲜血与生命。我们是懂得感恩的,在相关地点建了大量纪念碑和苏军烈士陵园。在北部边境城市海拉尔,同样如此。至今,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仍矗立在城市的路中间绿地。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1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2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3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4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5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6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7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06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