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朱开沟遗址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的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纳林塔乡朱开沟村。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龙山时代晚期至商代前期文化遗存。

朱开沟遗址

1984~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区域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1988年正式命名为“朱开沟文化”。发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发掘不同时期的房址83座、灰坑(或窖穴)207个、墓葬329座、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约510件、石器270件、骨器420余件、铜器50余件。

朱开沟遗址出土的大量猪、牛、羊等动物骨骼,显示已拥有发达的养畜业。而出土众多的盉、小方杯、圆杯、三角杯等陶制酒器,证明酿酒业已相当成熟,这说明支撑家畜养殖和酿酒业生存的原始农业生产兴旺发达。

另外,朱开沟文化遗址中发现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炊、食、饮、贮、盛陶制器皿,而且形制复杂多变、制作工艺高超,说明专业制陶已形成规模。陶器烧制技术的先进,自然也为后续青铜冶炼和铸造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考古发现从朱开沟文化中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耳环、指环、臂、钏、针、锥等青铜装饰品和小件工具。到晚期时,还出现了青铜戈、短剑、刀、镞、护牌等兵器和工具,拥有了青铜铸造技术。

朱开沟遗址主要遗存的时代前后延续了约800年,朱开沟文化的发现和确认,对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原始社会史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其中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在朱开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朱开沟文化对探索中国北方畜牧经济起源与发展进程方面,提供了最宝贵的信息。

2006年5月,朱开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了!

10月1日,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陕州大道南、召公路北,迎宾大道东、甘棠路西,占地约45公顷(约675亩 )。

据了解,庙底沟公园建筑部分主要有大门广场、音乐喷泉、停车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运动休闲区、儿童乐园、景区道路及其配套工程等组成。

为保护遗址,公园通过边沟治理、环境整治、绿化、设置景观等工程,提升改善庙底沟区域的整体环境,强化对历史文物的保护。

公园西南部是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工程,其中,新建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9990㎡,博物馆内布展约15000㎡;文创园建筑面积约10000㎡,包含陶艺馆约1000㎡。2021年9月前建成并对外开放。

庙底沟遗址公园将成为三门峡市民享受休闲、享受文化的好去处。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和亲人来这里散步,随时感受古文化气息,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和文化完美交融!

提起庙底沟遗址公园,就要了解一下庙底沟遗址。据了解,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南岸、韩庄村以北,距今6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发现把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完整地承接起来,用考古事实宣告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终结,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和源远流长。庙底沟文化以其绚丽多姿的彩陶花纹为旗帜,开启了华夏民族浩荡洪流的先河,掀起了中国史前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大潮,并为早期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01年6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权威媒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图片和视频及作者来源,如遇侵权必究。

王旗磨沟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磨沟遗址保护开发工作将全面启动

腊月的“铁城”王旗,银装素裹、喜庆祥和。1月8日,《关于加强临潭磨沟遗址保护的决定》宣传启动仪式在王旗镇磨沟村举行,磨沟遗址保护开发工作将全面启动。

出席领导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昌德

州政协副主席赵宏才

州人大副秘书长、州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郑晨飞宣读了《关于加强临潭磨沟遗址保护的决定》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祁景才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工委主任杨东戈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刘忠

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敏俊

州文物局专职副局长杨青平介绍了磨沟遗址保护情况

甘南州冶力关大景区管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张羽主持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山梅兰致辞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朱成花代表县委、县政府作表态发言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辉恒

县公安局政委柴英

杨昌德指出

王旗镇资源禀赋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特别是磨沟遗址价值独特,弥足珍贵,包含了仰韶、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的不同遗址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磨沟遗址对研究四种文化形态,对研究黄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保护遗址作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要尽力做到人人肩上有保护的担子,各个心中有保护的责任,自觉举报违法行为,同一切破坏遗址的行为作坚决斗争,为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量。

杨昌德要求

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保护开发规划,高起点、大手笔地委托资质较高的专业机构编制磨沟遗址保护规划。要研究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积极申报磨沟遗址保护项目,争取磨沟遗址博物馆和磨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升保护水平,不断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大的支持;要积极与磨沟遗址考古部门联系协调,尽快完成磨沟遗址考古报告,移交出土文物,做好文物展示工作。要积极开展磨沟遗址文化研究,适时举办磨沟遗址文化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联系,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磨沟遗址,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共同探索磨沟遗址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要进一步提升磨沟遗址对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形成全州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要在保护的同时,重视文物的展示利用,把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保护区内居民从事与遗址保护相关的服务业,让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仪式上,王旗镇还开展了“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婚嫁新风”宣传活动。

随后,冶力关艺术团为当地群众献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遗址细节图

文章来源 :临潭发布

图文整理:王海龙

吉仁台沟口遗址石构遗存身份解开 考古专家确认是一座大型墓葬

墓室及周边石条带(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 陈彦仿)7月3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主任阮秋荣,再次来到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队员们对这里的石构遗存继续进行深度发掘。

阮秋荣说:“我们已经确认这是一座大型墓葬,是目前发现的新疆史前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建筑遗存。”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石构遗存位于吉仁台沟口遗址南部,距离遗址的居住区约1公里,属于吉仁台沟口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地处喀什河沟口要冲,依山面水,因修建水渠、房屋、道路等,将其分割成南北两部分。考古工作者曾对它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

阮秋荣是该遗址的考古发掘负责人,他介绍说,这是一座平面大致呈方形、石砌、边长达120米的大型建筑,中部较高,边缘略矮,有无数条石条带。

起初,考古队员们猜测,这或许是一座古城,或者是一处祭祀场所,也有可能是大型墓葬。2019年,当考古队员们对这处石构遗存的东北部和中部继续发掘清理了1500平方米后,最终解开了它的真实身份。

墓葬呈大型方形覆斗状,四周是加工整齐、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石板垒砌而成的石围墙,规模达上万平方米,形制非常特殊。

墓葬主要由高台坟冢和半地下墓室两部分构成。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大型墓葬的坟冢和墓室经过三次大规模盗掘。

石构遗存坟冢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边缘高约1.5米至2米,中心高约4.5米。墙底横置大石板,墓葬墙内有数条石条带汇聚到墓室,这些石条带用较小砾石或卵石垒砌,间距在0.5米至2米不等,最宽一处为7米。整体上看,石条带似由高台中心向四边辐射扩散。

在遗物中,只发现了一些陶片和石器,一件完整陶器,另有一些铜锥、铜凿、铜针等小件铜器。测年显示,这座石构墓葬建筑年代距今约3500年,属于青铜时代墓葬。

墓室底部铺红土,墓室外围用红土包裹,高台外围铺垫红土面。考古队员们认为,这些“尚红”现象,都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这对于研究青铜时代中晚期人们的丧葬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遗存地处沟口要冲,沟通东西,向沟外可连接乌吐兰墓地、喀拉苏遗址,向内可连接吉仁台沟口遗址址区、穷科克遗址、汤巴勒萨依墓地,是将喀什河流域青铜时代遗存串联起来的关键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8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