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内蒙古博物馆与文浩先生

文图 | 额博

内蒙古博物馆与文浩先生

翻译 | 乌云斯琴

内蒙古博物馆

文浩在雕塑工作室创作蒙古历史人物

文浩在敕勒川民俗博物馆为观众讲解文物知识

博物馆大多建在城市中心,并且都会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缩影,是人们的精神文化家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呼和浩特市淌马河畔的内蒙古博物馆,是呼市标志性建筑。如果全国人民到北京,必须在天安门前留个影,那么外地人到呼市,就都要到博物馆前,唐大运的“流芳照相馆”拍个纪念照。

内蒙古博物馆通体洁白,不论在北方灰蒙蒙的冬季,还是绿色的夏季,都显得那么壮丽圣洁,尤其是楼顶上那匹奋蹄扬鬃的白马,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民族特色。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说起内蒙古博物馆,就不能不说文浩先生。

文浩,内蒙古博物馆的创建者,著名的雕塑艺术家。先生曾任内蒙古博物馆馆长、内蒙古文化局副局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

文浩先生出生在呼和浩特大召寺的佛教世家,爷爷曾是大召的住持达喇嘛。文浩自幼聪慧伶俐,四岁开始在大召学经礼佛,八岁进入土默特小学学习。1942年,16岁的文浩因品学兼优,被蒙疆政府选送日本京都净土宗寺院学习释迦哲学。文浩以对佛教的感悟,刻苦学习的精神,深受日本师长的喜爱。

文浩在京都留学期间,中日正在交战,他努力学习佛教知识,兼修佛教绘画雕塑艺术。随着年龄增长,思想的成熟,他逐渐明白日本招收中国留学生,是为侵略中国培养人才,文浩深感痛苦与不安。

于是,1944年,他毅然归国,在张家口蒙疆政府教育股任小职员。这期间,他受中共地下党员丁一民、戴凌飞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寻找革命的道路。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蒙疆政府倒台。文浩与几个进步青年在张家口饭店聚会时,遇到一位共产党搞地下工作的绥远老乡,老乡告诉他:“明天有一位共产党大人物乌兰夫从延安到张家口。”

文浩在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扮演英勇的内蒙古骑兵

第二天,文浩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德王府内蒙古自治运动办公驻地见到乌兰夫。文浩进门便认出眼前这位高大伟岸的乌兰夫同志,正是他在土默特小学读书时的老师——云泽先生。

乌兰夫热情地接待了文浩,且很喜欢他的这位要求投身革命,精通日语的学生,于是将文浩留在身边做秘书。1945年8月,文浩在张家口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46年4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乌兰夫主席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浩的文化艺术才能,将他调入新成立的内蒙古文工团任美术组长、剧务主任。1947年5月1日,文浩作为文化界的代表,出席了在王爷庙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内蒙古自治联合会的成立大会。1948年6月,他调入由乌兰夫创办的内蒙古画报社任编辑组长,1955年提升为总编审。

李先念在内蒙古博物馆留言簿上题词

1956年春,文浩先生奉调筹建内蒙古自治区十年大庆重点项目——内蒙古博物馆,任筹建处副主任兼总体设计。

在筹建工作中,他不但主持、组织博物馆的展出设计、文物征集工作,还带队赴已有博物馆的城市进行取经学习,并亲自在大青山里寻找汉白玉石料,为内蒙古博物馆设计了雕塑——飞奔的白马。这匹蒙古马凌空奔驰,象征着内蒙古各族人民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奔驰。

1957年5月1日,一座洁白色、凌空立着一匹奔驰骏马的建筑——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宣告落成,其建筑总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四万余件。

文浩陪同外宾在博物馆参观

文浩先生从内蒙古画报社调到内蒙古博物馆后,开始从绘画专业转到雕塑艺术创作,并致力于学习专研文博工作。文浩先生的雕塑艺术根植于蒙古族传统美术,又深受东方美术、蒙古佛教造象的影响,探索出了独具蒙古传统美术风格的雕塑艺术。其作品人物端庄典雅,面容丰满,造型质朴自然,以革命烈士、蒙古族牧民、文艺名家、蒙古族历史人物为主。三十多年来,先生创作出《王若飞烈士》《婚礼之前》《草原英雄小姐妹》《还俗老喇嘛》《劳动模范——莫尔格策》《接羔归来》《盅碗舞》《铁木真像》《蒙古族历史人物》等近百件雕塑作品。

文浩先生主持内蒙古博物馆工作三十年,“内蒙古博物馆”作为内蒙古历史文化的窗口,先后接待了董必武、李先念、贺龙、聂荣臻、陈毅、陆定一、罗瑞卿、陈锡联、荣毅仁等国家、军委领导人,及国内外宾客、专家学者。

先生还主持设计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成就展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成就展览、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成就展览等十余次大、中型展览,其中“少数民族流动展”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族工作展览。

文浩雕塑《乌兰夫主席与上海孤儿》

1988年,文浩先生离休了,他回到土默川家乡达尔架村,开始筹建“勅勒川民俗博物馆”。先生走村串户,与家乡的父老乡亲拉家长,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自掏腰包从农民手里收购闲置的老家具,过时的老物件。还从昔日拉骆驼的老驼工家里收购驼铃、马鞍、驼工水壶、俄罗斯瓷器。

民俗博物馆大到寺庙法器、磨盘、老农具,小到民间牌九、钱头线脑一应俱全。先生利用三年的时间,筹备创办了我区第一个私人博物馆。社会贤达、文化界名士纷纷向文浩先生伸出援手,家乡村民也捐出不少东西,民俗博物馆终于在1990年7月8号落成开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浩先生为内蒙古的文化艺术、文博事业贡献了全部的心血,于1994年6月5日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

之后,他的夫人荷云将“敕勒川民俗博物馆”捐赠给了呼和浩特博物馆。

2005年,文浩的儿女将父亲的最后一批雕塑遗作,捐赠给了内蒙古档案馆,圆了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愿。

统筹 白音宝力高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Hash:0d6fbf7cbdb3999f2271cfd8ce99f79604b56888

声明:此文由 内蒙古画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94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