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糊塌子

【原料】

糊塌子

白面一斤(制成品十个)

【辅料】

南瓜半斤,料面、食盐、葱花少许,油半两

【制法】

把南瓜擦成丝,和面拌起(软一点),再和辅料拌匀,鏊子热了淋少许油,把面用小铁勺放在熬子上,摊平(圆形),两面烤焦即成。【特点】

美味可口

高原水乡——鹤庆黄龙潭美得一塌糊涂!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拍摄的鹤庆黄龙潭的一组图片,当时非常惊讶,我们身边居然还有那么美得地方。于是适逢周末,说走就走,我便与妻子来了这么一次突如其然的旅行,带着满怀的激动......

在这之前,我对鹤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美味的鹤庆火腿,再者就是有名的“鹤庆三中”以及的勤劳的鹤庆白族妇女,总之那些都是些零星的片段,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记得我和妻子是2016年1月9日(星期六)中午到达鹤庆火车站的,到达火车站后虽然饥肠辘辘,但我们还是选择了先去黄龙潭一睹风采,于是便在火车站前搭乘当地拉客的的士,花了15元钱直奔黄龙潭,下车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水潭,第一眼看去我有些失望,这么个水潭有什么可以看的,跟大理的洱海真是没法比。“来也来了,那就看看吧!”妻子随口说道。

那时的黄龙潭边上正在施工,走起来有些不便,走到龙潭边上,我一下子惊呆了,眼前水潭清澈见底,冬日的寒风微微吹来,似有些不寒而栗,潭面上几只鸳鸯在水里嬉戏,拨动着水面,悠然自得。一条弯弯曲曲的青水泥板铺的小道伸入湖中央,水泥板路两边的湖水里长满了千姿百态的古柳,柳树没了叶子,看上去有些沧桑,但这路、这柳、这潭、这山、这鸳鸯......浑然天成,静谧安详,好一副田园山水画。对于我们这些厌倦了城里繁华和嘈杂的人来说,此时此刻真是感觉心情被放空了,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你就这样静静的与心爱的人坐在湖畔,享受着阳光,听着鸳鸯的鸣叫,感受着湖面的微风,呼吸着清凉的空气......

此时的我失去了成年人应有的矜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刻的美景,便沿着潭边边走边拍,转了一圈回来依然感觉意犹未尽。因为我没有拍摄到我想要拍的美景,于是我和妻子便在龙潭附近草草吃了点午餐,餐后我和妻子再次来到湖边,虽然妻子有点不愿意,因为我想等到日落,希望能有所收获,时间过得真慢,日暮渐渐来临,虽然我也拍了一些照片,但是我还是不甘心,便在无可奈何中归去。

晚饭后,按计划次日的行程是去草海湿地看候鸟,我却临时决定第二天清晨起来再拍黄龙潭,那夜我睡得很不踏实,也许是太激动了。第二天清晨07:30我便匆匆起床,顾不上洗脸和刷牙,便乘车来到湖边,此时天刚微微亮,但湖面依然水平如镜,只有几只早起的鸳鸯在湖面游弋,潭中古柳的倒影清晰可见,浑然一幅天然水墨画,美得一塌糊涂。废话少说赶快定格这空灵的美吧,我沿着潭边和弯曲的青水泥板路一路疯狂拍摄,生怕眼前的美景稍纵即逝。清晨的黄龙潭,在零星的鸳鸯鸣叫和湖畔工人们的吆喝声中显的更为宁静,不时可以看见三两个晨练的老爷爷和守候在这里摄影的游客,真是“我在湖边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拍我!”原来,我们在彼此眼中也可以成为最美的风景,只因为此时、此地,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天渐渐亮了,湖面东边的山顶上逐渐泛红,天空的彩霞点缀着这水墨般的潭面,清晨徐徐升起的朝阳不断的给湖面添油加醋,我不断的按下相机快门,咔咔咔......

每一张画都是那么美,在这里,不需要任何摄影技巧,你只要随便拿起相机,随意按下快门,每一次都让你无法停下来,我不停地拍,阳光逐渐洒满整个潭面,潭面水波微微荡漾,鸳鸯的鸣叫声越来越多,万物复苏,新的一天开始了......

就这样,你来,或者不来,这潭、这柳,依然在这里,美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美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美了醉了,醉了醒了,从未停止过......

2015年1月15日晚 于大理

关于鹤庆黄龙潭:

黄龙潭位于鹤庆县城西南2公里谷堆山(又名螺髻峰)下,是鹤庆古老的水利工程和景色宜人的游览地。 古代,由于特殊的地势,鹤庆坝子经常是旱涝交替。尤其是贯穿北部主要坝区的漾弓江,“旱则不受其益,涝则深受其害”。因此,凡愿为人民办点好事的历来主政者,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防涝疏河,防旱修潭。现在县城附近许多以“龙”命名的水潭,如西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香米龙潭、小杨柳龙潭等星罗棋布,就是历代所修筑的蓄水工程。300年前,徐霞客两次路经鹤庆时,在日记中对这些水潭作了记述,他写道:“(鹤庆城)西有黑龙、西龙诸潭,出西大山下,故川中田禾丰美,甲于诸郡。” 这些龙潭中,以黄龙潭的景色最美。黄龙潭,又名青龙潭。传说南诏时有个鹤庆人从大理带回一口“元化”铜钟。他到了潭东的石桥不慎将钟掉人潭中。

第二天,钟不见了,原来这口钟是被潭里的黄龙吸走了。因此,人们又称黄龙潭为“吸钟潭”。黄龙潭原来的规模不大,据康熙《鹤庆府志》记:明朝嘉靖年间,鹤庆知府马卿在任上“筑堤坝,平水利,军民归心”。他了解到黄龙潭附近3000多亩水田灌溉艰难,每到栽种用水节令,纠纷不断,就叫大家将潭的面积扩宽,并在中间修筑堤坝分成上下两潭。以后不断有人对它扩修加固。1958年,黄龙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修,在旧堤下增修新堤,面积增加到295亩,容量达到几万立方米。龙潭四周广植柳树,潭后山坡遍种松树。黄龙潭不仅是鹤庆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这里潭水清澈,水映峰峦,潭中柳堤分潭为二,是县城附近避暑休闲的胜地。 黄龙潭西枕螺峰,“螺峰野色”是“鹤阳八景”之一。螺峰俗名谷堆山,海拔2990米,由裸露的石灰岩构成。因山势高峻陡峭,形状像螺蛳又像发髻,故名螺髻峰;每当雨季,山顶经常白云缠绕,又名云峰山。山脚悬崖上有一石壁,上面有“活泼泼地”四个大字。传说在远古时代,鹤庆原是一片汪洋。

有一年两颗珠宝从崖下的水洞里蹦出来撞在崖上,突然炸开,里面飞出一双男女。后来他俩繁衍了鹤庆坝各姓的始祖,人们称这里为“活石珠光”,称“活石”下的水洞为龙洞。每当晴天中午,日光直射龙洞,就有像金丝束的反光射出,传说是被黄龙吸走的那口钟的反光,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钟映日”或“金线吊葫芦”。 黄龙潭   登上螺峰顶,鸟瞰鹤庆坝子,四山环抱,漾弓江如带,野平畴,村庄棋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始知佳色此峰多”的“螺峰野色”。

黄龙潭美景:

交通攻略:从大理乘去丽江的火车在鹤庆站下,历时约1小时30分,下车后乘坐公交车、三轮车或面包车均可直接到黄龙潭,无需门票。

作者:滇西老农 国际旅游摄影网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

公元1629年,衡阳,朱由榔家里的房子塌了

制图:方林敏

大败局里的众生相

1643年的明王朝,

依旧深陷于历史周期律的轮回中无法解脱。

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集于一身。

不同的权力集团,互不相容,

形成巨大的内耗,

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大败局”。

17世纪的南明,

一个充满机心和杀戮的短命王朝,

却全面地展现出一个体系溃败中的众生相。

今天的湖南省域在这段历史更替进程中

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地理区域。

数场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在此发生,

甚至差点改变了历史进程。

于湖南而言,

这是一个不该被忽略的历史地理信息。

它凸显了湖南在中国传统政治地理空间中

的战略分界线意义,

然而,历史的结局终不可避免,

湖南的角色被湮没。

大明王朝1643:一个湖南藩王的生死劫

在明代,藩王宗族集团其实是一种灾难备份系统。明太祖朱元璋大概很早就意识到了历史周期律的存在,设想到了明朝会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果大量繁衍同族人口,便有机会重新翻盘。

但这似乎又成为了一个悖论,因为这种繁衍本身就消耗了巨大的资源,促使一个王朝加速走向灭亡。

01

朱由榔家里的房子塌了

眼看他起了楼,眼看他楼塌了。

1629年三月三日,早上4点多,衡州(今衡阳)城里传来轰隆的巨响。有着“最豪华藩王宫殿”称号的桂王府主殿塌了,事件震动朝野。

衡州这个叫“金鳌山”的地方“风水”好像有点问题。桂藩之前,衡州是雍藩的据点。桂王府就是在金鳌山雍王府的原址上修建而成的。雍王朱祐枟当年是因为地震导致王府倾塌而被惊吓致死。

没想到,时隔数年,桂王府这座耗时6年,费银50万两的超豪华宫殿也塌了。

明代桂王府的大致位置。地图为1947年衡阳。▼

塌房事故造成6人死亡,死者全是宫女。桂王朱常瀛那天起得稍晚了一点,还未入殿,躲过一劫。四子朱由榔年仅6岁,据说他从小就是那种安于天命的人。

不管这天命是好还是坏,生在荣华富贵的帝王家,按理说应该算是一种天生好命。但若是在一个王朝的末期,恐怕就是最糟糕的命数。

1627年的秋天,4岁的朱由榔跟着父亲朱常瀛从北京城去往地处湖广行省的衡州(今衡阳)就藩。朱常瀛被封为桂王,成为长江以南重要的藩国之一。

按照正常规律,朱由榔的人生大概就是在湖南当个郡王,成为这个剥削链条上相对次一级的存在。毕竟他不是嫡长子,而是第四子。

不得不说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这套藩王体系真是足够复杂,从藩王到郡王到镇国将军到辅国将军……总之,只要不停地生下去,就可以拥有一个庞大的宗族政治集团。

02

张献忠来了,快跑!

比起宫殿的倾塌更令人忧心的是政权体系的倾覆。1643年,张献忠杀到湖南来了。

这时的朱由榔才20岁,已经被封为永明王。

此时的湖广省境内,各路藩王已经掀起了逃跑竞速赛。只看谁跑得快就能保命。武冈岷藩早被地方起义消灭;长沙吉藩朱慈煃逃亡广东;常德荣藩朱慈炤坚持到了1644年,最后逃入湘西山区不知所终。

过了200多年太平奢华日子的藩王们,终于轮到了世事轮回的倒霉历史阶段,曾经占据着地方最多财富的各地藩王们,成了起义军的首选猎物和一个时代最惨的群体。

如果说大臣还可以选择投降,藩王们则没有太多的选择。无论是农民起义军还是清军,都不会放过他们。

衡阳市人民路小学,明藩桂王曾经的驻地。▼

此时的湖广大地,岳州失守,长沙失守,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正向衡州席卷而来。“岭北骷髅惊作垒,湖南宫殿倏成烟”,是事件亲历者湖广巡按刘熙祚临死前写的绝命诗。桂王府就是那成烟的宫殿之一。

明惠王和桂王在官兵保护下经永州逃往广西。桂王朱常瀛经此一吓,身心疲惫,逃亡的各种事务大多是由朱由榔安排的。虽然朱由榔也算是性情温和,但显然比他的父亲多了一点韧性。

最是仓皇辞庙日。藩王们四散而逃,张献忠的农民军则趁势南下追击。逃跑是个混乱的事情,朱常瀛带着一家老小往永州方向撤退。

03

生死只在一线间

朱由榔的第一次逃跑生涯险些以失败告终。

湖广巡按刘熙祚一路掩护桂王家族撤退,在永州被俘。刘熙祚被俘后,张献忠部将刘文秀则趁机追击桂王。在这个过程中,朱由榔与父兄走散。朱常瀛一路向广西奔去。朱由榔则被农民军抓获,并被送往永州。朱由榔是个听天由命的人。反正落到张献忠手里的藩王,也没有谁能活下来。

如果历史没有偶然性,朱由榔的命运也就可以在此画上句号了。偏偏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张献忠的队伍在永州开了个会。商量未来向何处去。最后决定让义子李定国留守在永州,然后大军入川。

留守的将领里,偏偏就有两个明朝降将杨国威和焦琏。这两人找了个机会杀掉守卫,救出了朱由榔。命悬一线的朱由榔跟着杨焦二人玩命逃跑。出城时遇到了李定国。双方发生剧烈的争夺战。

大护国寺,据说最早是桂王府的皇家寺院。▼

朱由榔不会想到,这个差点把他抓回去杀掉的农民军大将李定国,未来将会是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历史就是这么魔幻。正在双方拼命争夺朱由榔的时候,锦衣卫马吉翔率部及时出现解围。焦琏带着朱由榔拼命往南跑去。

一个如此兵荒马乱的年代,竟然还有一群人在为朱明皇室奔走。并不一定能说明他们有多么地忠君体国,而是作为一个体系,他们必须保住这个核心才能维持下去。

衡阳郊区的大护国寺早已不是从前那座辉煌的皇家寺院,南明的历史也湮没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

朱由榔一路狂奔到了广西梧州。终于和父兄汇合。然而老桂王朱常瀛历经劫难身体已经不行了。他把三子安仁王朱由楥和四子朱由榔叫到身边,嘱咐他们要恢复明室。又把桂王的位子传给朱由楥。第二年便病逝了。

世事无常,朱由楥当上桂王这个已经是虚职的王位没几个月,也病重离世了。历史的残酷竞争中,身体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朱由楥一死,本来没有希望继承王位的朱由榔成为了第三代桂王。

奔跑吧,皇帝!

朱由榔一生的奔逃生涯就此开始了。终其一生,都是在跑路。他由此也练就了一身快速撤退的好本领。就像《阿甘正传》里的福瑞斯特甘,人生就是不停地跑。 不要问为什么,只要跑,就一切都有可能。

[1646年,肇庆]

跑着跑着成了“永历皇帝”

就在桂王一家仓皇奔命于南岭一线时,北京政权也撑不住了。

崇祯帝朱由检显然没有逃跑,1644年,他在大军攻入北京城之后选择在煤山自尽。也许是考虑到跑路不是什么好活,与其累死在路上还不如就此结束罢了。

永历帝朱由榔,终其一生,都在跑路。▼

朱由检死了,但这并不等于宣告明朝的真正灭亡。两京制度让明王朝在南京还有着一套完整的权力运作体系。灾难应急系统马上就得到了启用。可惜这个系统的启用伴随的是剧烈的权力斗争。经过东林党人和宦官集团以及武将们的一番权力血战,南明历史上第一个政权弘光王朝在南京勉强成立了。

南明的局势瞬息万变。弘光政权剧烈的内斗让这个小王朝迅速瓦解。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的拥戴下在福建成立了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但这两个都是不靠谱的短命王朝,最后全部被清军消灭。

历史的重担忽然就落到了朱由榔的身上。崇祯、天启皇帝均无后留存,按礼制只能由万历皇帝的直系后裔即位,而在当时符合这一条件且能找到的只有朱由榔。1646年,距离明王朝覆灭仅两年时间,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

如果换成和平时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然而正逢乱世,谁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吓得朱由榔的母亲一再为他推辞,说 “吾儿不胜此,愿更择可者。”

但显然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朱由榔别无选择。

朱由榔监国的时机的确很糟糕。刚做了7天,清军便攻克了赣州。朱由榔又要逃跑了。这次他们又逃回了梧州。十一月初五,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在广州登基,称为绍武政权。这样一来,就闹出了一个南明就有两个皇帝的笑话。

拥护朱由榔的群臣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朱由榔返回广东肇庆,宣布正式登基,称为永历政权。两个政权顾不上反清复明,开始为了谁是正统互殴了起来。清军趁机偷袭,绍武政权仅维持了41天便被剿灭。

清军继续围剿永历政权。朱由榔从广东跑回广西,绕着南岭四处逃窜。 短短五年时间,就逃亡了16次之多,成了“逃跑专业户”。

南明重臣何腾蛟。▼

在朱由榔逃跑的过程中,肇庆,梧州,桂林俱失,首辅丁魁楚投降,永历政权岌岌可危。就在永历政权快要灭亡的时候,曾经与大明王朝不共戴天的农民军来了。他们是李自成大顺军的残部。

李自成战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明王朝与农民军是内部矛盾,而与清军则是民族矛盾。在族群危亡的关键时刻,农民军的领袖们似乎比大明遗臣们更在乎民族大义。

瞿式耜像。▼

永历元年(1647)四月,朱由榔由桂林迁都武冈,以岷王府为皇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但永历帝只在武冈呆了四个月就被清军赶往广西。郝摇旗部护卫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在全州击败清军,进入湖南。1648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武冈,永历元年(1647)四月,朱由榔由桂林迁都武冈。图/刘凡▼

截至1648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

朱由榔的生活看起来好像有了更多的希望。

[1648年,浔州]

这一次跑出了新境界

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大家便开始捅刀子了。

首先是大明朝的遗臣之间的矛盾无法化解,重臣何腾蛟偷袭陈友龙部,导致宝庆府(邵阳)丢失。其实是对于农民军,何腾蛟、瞿式耜等人有着深重的阶级偏见,并处处刁难。何腾蛟把即将攻下长沙的农民军忠贞营火线调往江西,导致战局一片混乱,而他自己也自陷于这场算计他人的局中无法自拔。

永历三年(1649)七月,何腾蛟在湘潭被俘,6天后在长沙被杀,死前忠烈不屈。可这种忠勇与他所导致的混乱内耗相比,显得是那么可悲。

何腾蛟墓,在湘潭。▼

何腾蛟被杀,堵胤锡病死,瞿式耜遇难。明朝的遗臣基本上在这一年都死光了。只剩下朱由榔这个近乎光杆的司令。唯一好点的消息是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在连续取得大捷后,归顺了永历朝廷。可惜远水不解近火,朱由榔不会束手就擒,也不想死,那就只能继续跑吧!

这一年,朱由榔跑出了新水准。

清军在这一年扫荡两广地区。永历政权在这个区域土崩瓦解。朱由榔当时正在广西梧州,这个他来过很多次又跑过很多次的地方。听到战败的消息后赶紧起身往浔州(今广西桂平附近),结果浔州守将陈邦傅已经准备把他作为降清的见面礼。得到密报后朱由榔冒着倾盆大雨飞速逃离浔州前往南宁。

这一次他不得不向盘踞云南的农民军领袖孙可望求援。孙可望借此威逼朱由榔封他为秦王,从此揽起了永历朝廷的大权。

1652年,朱由榔和他的小朝廷走投无路,不得不接受孙可望的安排,搬到了贵州安隆千户所城,把这里改名叫做“安龙府”。这次总算还算是体面地搬家,暂时没有卷起铺盖逃亡的惊恐。

孙可望入滇后的铸币。▼

朱由榔总算暂时不用跑了。这种偏远地区,清军一时也打不过来。

其实无论悲欢成败,朱由榔都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政权的象征物而已。真正的权力都把持在带兵的将领手里。战乱时期武将价值最大。不过比起刚愎自用的崇祯帝,朱由榔这种放手让权的策略,显然是正确的。

[1652年,衡州大捷]

皇帝终于跑成了一个“农民军领袖”

农民起义军再次拯救了永历政权。孙可望、李定国为主的大西军改变了整个局势。

说起这两个人,其实朱由榔在1643年就见过他们。孙可望与李定国同为张献忠义子,且都是大西军的核心军事将领。当年就是他们攻陷衡州并把桂王一家赶得满世界乱跑。永州一战,还差点要了朱由榔的性命。万万没想到,当年追杀自己的人,如今却加入了己方阵营。

李定国画像。朱由榔万万想不到,曾经自己的敌人,会成为自己的希望。▼

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敬谨亲王尼堪战死,天下震动。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对于李定国的优秀成绩,史学家黄宗羲曾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张献忠的三个义子,如今成了永历政权的核心。除了皇帝朱由榔,这个政权简直就是一个农民军政权。

衡阳,这个1644年朱由榔逃亡的起点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之城。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大捷消灭孔有德部之后,又在衡阳取得重大胜利。两蹶名王,李定国的人生进入了高光时刻。然而衡州大捷并没有成为一个改变南明命运的决定性战役。

湖湘地理记者在衡阳寻找关于南明的印记。▼

以南明的制度体系,这次胜利已经到达了它最大的能力限度。之后,内部的混乱立刻又开始了。农民起义军之间的内斗也开始了。

孙可望和李定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孙可望是没有信念的投机客,李定国则一心想反清复明。

在李定国取得桂林、衡州大捷,两蹶名王的丰功之后,孙可望已经无法忍受心中的妒火。强烈的权力欲让他做出了密谋诱骗李定国来武冈参加会议并拘捕的行为,李定国得知孙可望用意后不胜愤慨。遂带兵进入广西,从此不再与孙可望见面。永历政权由此进入内部分裂状态。

这种分裂绝非偶然。无法理顺的权力体系是一个组织最大的隐患,南明是一个内斗到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同僚间的仇恨似乎永远都胜过对敌人的仇恨,权力的毒瘾腐蚀着几乎每一个人。

[1653年,湖南失守]

缅甸成了朱由榔的奔跑终点

孙可望的行为让南明的形势变得越来越糟糕。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清军已得知孙、李内讧,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追赶李定国的“驾前军”在宝庆相遇。由于“驾前军”骄傲轻敌,被清兵杀得大败,孙可望急忙逃往峒江,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

孙可望迎来了宝庆(邵阳)战役的惨痛失败,反清复明事业也在湖南达到巅峰后,开始再次走入低谷。对于这一切,朱由榔心知肚明,却无力改变,他和这个政权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中。

败退之后的孙可望,又打起了朱由榔的主意。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永历帝派使臣赴南宁告孙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国接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两人最终在云贵高原这个最后的据点开打。

结果是孙可望战败后降清,随后又引清兵击败永历政权。磨盘山战役之后,永历帝在马吉翔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从此与李定国失去联系。

八月,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这是一条不归路。

1662年,八月十二日,缅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杀了跟随朱由榔的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十二月初三,缅王受到压力,将朱由榔及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朱由榔在昆明遇害,结束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南明就此覆灭。

朱由榔在昆明遇害,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却陪着这个政权走到了最后,直至病死他乡。

即使是在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权力的毒害依然深深地腐蚀着这个王朝。皇权利用党争左右平衡的帝王权术,看似聪明,却从根基上动摇了一个族群的信仰。

作为朱明王室的后人,朱由榔以其有限的能力,也可谓是奔走一生,坚持到了最后。他真的累了,不想再跑了,哪怕是要面对死亡。

如果有选择,也许他很想像很多皇室宗亲那样逃入深山僻壤,从此不问世事,然而历史选择了他,造成他一生的跌宕起伏,也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常立军

图片 |常立军 网络

微信编辑|唐兵兵 杨媛 曹宇旋(实习生)

往∣期∣回∣顾

150元一斤,实现香椿自由的方法,地理君GET到了……

夜读 | 不朽之名

400年前的那场大雪,洞庭湖可以滑冰

从“一塌糊涂”带你读懂北大沉淀120年的美

前言:人们常说,“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这话说得不错。撇开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学术风气和精神气度不谈,毫不夸张地说,一走进北大校园,就会感到活跃的思想,浓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灵动的个性。

北大那些景:一塔湖图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一起去看一塌糊涂的美景”……

大概每个初入燕园的人都会听到“一塌糊涂”的说法,这里的“一塌糊涂”其实是“一塔湖图”的谐音——一塔、一湖和图书馆。

博雅塔

其中的塔正是指博雅塔。正如塔下石碑所介绍的,因系燕大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James W. Porter)捐资兴建,故又称“博雅塔”。

1924 年7 月, 燕园 (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

燕大校方最终选择了通州的燃灯塔作为摹写的原型。其间缘由,或许与赞助者博晨光的叔父有着直接的关系。燕京大学海外筹款运动的领导者路思与博晨光的叔父都曾在通州的教会大学工作,博雅塔的样式设计的最终确定,似乎也寄托了那些“有情”的美国传教者对曾经长期生活的通州所怀有的无尽眷恋。

在北大学生中盛传一种说法:燕园的建筑高度上不得超过博雅塔。其实,位于燕园一隅的太平洋大厦在高度上已经超过了博雅塔。但是在精神层面,燕园的任何一座建筑都无法企及博雅塔的高度。

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

未名湖

关于未名湖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930 年,国学大师钱穆应邀进入燕京大学任教。一天,燕大监督司徒雷登在自己的家里设宴招待新同事。司徒雷登问大家到校后的印象,钱穆直言不讳地说,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现在看来不是这样,进入校门就看见 "M" 楼、"S" 楼(以美国捐资人姓名首字母命名),这是什么意思?哪有什么中国化?应该用中国名称才对。满座默然。

司徒雷登从善如流,于是,改 "M" 楼为 " 穆 " 楼,"S" 楼为 " 适 " 楼," 贝公 " 楼为 " 办公 " 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园中有一湖,景色绝佳,大家竞相命名,但都不满意,最后干脆取名 " 未名湖 "。

空旷的未名湖,配上钱穆先生命之的“未名”二字,正体现了知识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同时“未名”二字也为今天未名湖的象征意义涂上了一层历史的色彩。

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前身为1898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对应武侠小说中少林寺的藏经阁,那可是至高武林秘籍的藏书之地,多少武林高手垂涎此地,却又两手空空。

在常人眼里,“图书管理员”往往是神秘却又极富魅力的。在武侠科幻的世界里,少林寺藏经阁“图书管理员”扫地僧一出场,便能秒杀顶尖高手。像我们所熟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都曾做过北大图书管理员。

北大那些人:七次辞职蔡元培

蔡元培是真正的学界泰斗,受到举世景仰是名至实归,鲁迅始终尊敬这位同乡前辈。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他在任一共10年,但实际在校时间不足5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未获准,几次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因为张勋拥宣统废帝复辟,不过复辟闹剧只玩了12天就完蛋了。

第二次:是因为北大学生要到北洋政府请愿,反对中日一个军事协定,蔡元培劝说不成,当天请求辞职。

第三次:五四运动期间,学生游行,北洋政府抓了许多北大学生。蔡元培奔走要求释放,等5月7日学生一放出来,他就公开通电,以辞职表示和北洋政府的不合作。

第四次:1919年12月31日,北京教职员因为不信任教育部,全体停止职务,蔡元培作为校长当然要辞职。

第五次:因为北大学生发生讲义风潮,对讲义收费不满而闹事。蔡元培愤怒了,甚至对学生说:“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枪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

第六次:因为曾经在北大任教、当时担任财政总长的罗文干被冤枉逮捕,本来司法机关查无证据将罗放了。不料教育总长彭允彝竟然在国务院会议上提案将罗再抓起来。蔡元培了解罗的人格和清白,为了抗议行政干预司法,不与违背法治、腐败无耻的北洋政府同流合污,他向总统和教育部提出辞职。总统黎元洪出面挽留,他辞职不成。

1926年6月28日,蔡元培从欧洲回国,第七次提出辞职,仍没有获准。一直到了1927年7月军阀张作霖取消北大改为京师大学校,他的校长名义才被取消。

他提出在黑暗恶劣的时局面前知识分子要懂得进退,退有时候比不进重要。为了表示自己的不合作,他一次次辞职。

虽然蔡元培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过消极作用,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他是一位民主进步人士,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他在1940年病逝于香港后,国共两党以及各界知名人士都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

美国大学者杜威曾评价道:“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

”中国学者梁漱溟则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从红楼到燕园,从1898年5月4日到如今,北京大学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历史。

一切只为120周年纪念

据悉,校庆筹委会从2016年秋天便开始奔忙。临近校庆当日,据说每20年和跨年的时候才亮灯的博雅塔,从4月初便开始在天黑之后频频亮灯,吸引了许多师生和游客驻足拍照。虽然天空黑漆漆的,但望着博雅塔亮起金色的灯,在未名湖中形成了倒影,足以令人赞叹。

就连图书馆也在去年底进行了装修,拆除了正门入口两边的围挡,还原校友们的记忆。校园内的未名湖畔、图书馆、百周年纪念讲堂、西门等6个地点放置了不同的校庆主题合照牌。走在校园里,有带着伴侣、家庭、还有三五成群的北大人,大家都很自觉、整齐地在各个合照牌前排起了队,摆着各样的造型。

△北大未名湖畔合照牌

值120周年校庆之际,北大也发布了一系列纪念周边,洛可可洛客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创团队则承接了徽章系列。谈到为何能在众多设计公司和北大的设计专业学生中脱颖而出,设计师小哥哥很自豪的表示,洛客前期设计理念,后期工艺,以及做出来的整体品质感,让北大那边很满意。

其实灵感的迸发更多来源于北大本身,校庆纪念徽章的设计理念,以西校门匾额为基础,取毛主席题写的“北京大学”四字居中;重新设计西校门匾额中的万字纹,新纹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纪念建校120周年,体现守正创新校庆主题,博雅塔八角的外形也是徽章的设计元素。

徽章套装分为高端款和普通款,高端款主要用于赠送知名校友,而普通款在北大商店就可以买到。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单针别在衣服上容易弄坏衣服,洛客文创团队特地采用了双磁扣,在保持徽章美观的同时也能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高端款礼盒套装

当然设计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设计师小哥哥表示为了保留原本元素的特点,后面工艺的实现存在一个难度。因为高端款的纪念章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特地做的凹凸设计。

在这120年间,北大沉淀了很多文化底蕴,除了“一塔湖图”,还留待很多可以去开发,去制作周边衍生文化产品。

以上产品图均由洛客文创中心出品

设计师 郭峰

结束语:“振兴中华”的呼声犹在耳畔,言谈之间,不觉两个甲子就这样过去了。

END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80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