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商城遗址

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面积25平方公里,1950年秋发现。它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目前仍存在着一座周长为7公里的商代城墙。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墙长约170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

郑州商城内中部偏东和东北部一带,约占郑州商城1/6左右的范围内,遗存有各类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规整,但靠近东北隅的较密,而西南部则较为稀疏,其中东北隅就先后发现了20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小的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还保存着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础,表明这里是商代的宫殿区。中部偏南处,发现一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应是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区内还发现一些形制较小的房基建筑,可能是平民居住区城内还发现许多农业生产工作,由此推测,在郑州商城内可能有若干空地进行农业种植,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点。

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城外,发现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城墙外300多米处,为铸铜作坊遗址,在铸铜作坊遗址北部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南城墙外约600米处发现一处铸铜作坊遗址,西城墙外约1300米处发现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商代墓葬区多分布在城外。

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址内东北角1个祭祀坑内出土1件夔龙纹金箔,十分罕见;城址西墙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通高分别为14米和0.87米;城址西墙外1座商代墓内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轮制,饰席纹和篮纹,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器表遍施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国的制瓷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内还出土有制作精致的象牙觚和象牙梳;还出土460多枚穿孔贝,这是当时使用的货币;出土的吹奏乐器??石埙和陶埙,展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奴隶社会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市区可乘64路、K206路公交车直达。

门票

3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郑州市管城区城南路(近启福艺术会馆)

河北中医药文化景点台西村商代遗址、满城汉墓遗址

作者:周计春 赵润生

台西商代遗址位于藁城西10千米处,在台西村东北,居台西、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

1965~1972年间,台西村村民在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过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琉、晕、觎、匕、矛、蹲、石磨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鉴定为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的文化遗存。

1973年,河北省文管处组成考古队,对台西商代遗址进行发掘。先后共揭露面积1889.75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4个,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3000多件。发现植物种子30余枚,均属于蔷薇科梅属种子,以桃仁为主,还有郁李仁、杏仁等,药食两用。

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的酿酒作坊,以及最早的酒曲;世界上最早的铁器;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等,创下了七个世界之最。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城汉墓遗址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陵山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1982年7月23日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夏季,曾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街环杯”等国宝级文物,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在刘胜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有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盆为铜质,口径27.6cm,盆沿和盆身均刻有“医工”字样,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刻铭医用器皿;针体细长,长度为6.5~6.9cm不等,上端为方柱形长柄,宽0.2cm,柄上有一小孔。针尖或尖锐,或稍钝,或呈圆卵块、三棱形不一。据专家考证,认为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九针相仿,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

版权申明:燕赵中医网原创内容,禁止公众号转载,欢迎个人转发。

想要获取燕赵中医圈最新消息,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yiyuan-fuwu”。

“医缘”为中医朋友服务,一个有用的服务号。

晋城发现一处疑似商早期都城遗址!

7月15日,在阳城第四届全国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商汤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提出:阳城境内发现一处疑似商早期的都城遗址,位于县城西边五公里处的西河乡王曲古村,疑为殷商部落早期蓄势待发之地。

“王曲村为商早期都城遗址”的提出成了会议一个最大亮点,引起来自中国社科院先秦史学会专家和地方史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从王曲村名的历史信息看,王曲古村有个从古至今世代流传的神秘村名,叫做“亳洛里台朝廷”,其中的亳、洛,都与殷商有关。

从地形地貌看,村北有一处俗称“关岭圪堆”的规模浩大的红土高台,土层中发现有规整的料姜石层,传说为商族王城遗址。高台东北面,有两处连片的凹地,俗称“大燕”“小燕”,形似燕子南飞之状,与“玄鸟生商”有关。

从民间传说看,王曲村中有不少关于商汤的传说,世代传唱的“汤王坐帝关岭上”“亳洛里台把天下争”歌谣,透露出耐人寻味的历史信息。从王曲周边村庄的历史信息看,村北紧邻宋王庄,全庄人都姓宋。西周初期,周公旦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管理商朝与商部落的遗民。宋国被灭后,国人以国为姓,绵延至今。“天下宋姓源于商”,宋王庄极有可能是殷商后裔的居住地。村西南有郭壁村,“郭”即城郭的“郭”,极有可能是都城的外城。

从王曲古村所处的大环境看,阳城有许多地名与商汤关系密切。我们知道远古“阳”“汤”相通,“阳阿”就是“汤阿”。王曲西有“阳邑”村,北有“阳陵”村。“阳邑”就是“汤邑”,当初可能是商族的城邑。“阳陵”就是“汤陵”,可能是商族的一处陵墓。唐天宝元年(742)濩泽改为阳城,其实也是源于濩泽与商汤的历史渊源,“阳城”其实就是“汤城”。

从出土文物看,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王曲村及其周边发现有5处新旧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发现有石器、陶片、灰坑、土竖墓等。近年来,村民耕地时曾发现过一些刻有文字的甲骨片。种种迹象表明,王曲与殷商关联密切,很有可能是商族早期蓄势待发的都城。

“王曲村为商早期都城遗址”的说法一旦凿实,将为阳城商汤文化研究增添更为精彩一笔。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商汤都城遗址竟然是阳城的这个村?

穿越历史隧道,探商汤都城之秘

濩泽古城析城山就是一条纽带,串接起这些星星点点的符号,连接着古今百姓不懈追求和梦想,连接着这片厚土之魂和百姓情思。

今天,走进商汤古都之城王曲村,纽带固然明艳,但也显沧桑斑点。行在田野古遗映入眼帘,可一些横亘千年的文化印记正在点点埋没,一些依靠口传身授的远古故事正在失传,大量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遗憾散佚。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王曲村在外青年学者刘学鹏先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著了《关于阳城县王曲村为商汤都城遗址的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阳城地处太行、王屋两山之处,拥有自身的区域文化优势,从古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商汤文化。从王曲村地理位置、遗址分到上古传说入手,解析先秦两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都着重阐述了王曲村附近地名符合作为商汤都城的完整功能体系。

站在该村北方高处,腑瞰全貌,王曲村位于阳城北部居中的银匠山下偏南的位置,处于西沟河、孙沟河、舀沟河三水交汇的洛川之畔,风景宜人,联通四面八方,地理位置独特。王曲村附近有4处古遗址即:中李丘商代、西周遗址,王曲商代、东周遗址,孙沟新、旧石器遗址。

近年来,中国商汤学术专家宋镇豪、曹定云、宫长为、蔡云章、杨晓国等中国先秦史专家对王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们对村民王才奇挖到的两类陶片,进行鉴定为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的陶片,认为王曲很古老。该村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成汤大庙,坐北朝南,二进院,东西分布,主体为金代建筑,主院北侧砂石台基之上建有成汤殿,东院北侧台阶地上中间有一棵直径接近一米的七星桧柏。

大门为三开,正门匾额为‘成汤庙’,东偏门匾额为‘网开三面,’西偏门匾额为‘命式九围’,三门对面有砖雕影壁,正门两侧有一对石狮,正门上用四根石柱顶起一个规模宏大的斗拱,整体上古朴大气,壮观肃穆。

在关岭圪堆上有龙形柏树,从东南西看酷似一条龙,龙头向下,居高临下,俯视苍生,威严壮观,有着王权的象征。这棵天然长成的龙形柏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观南山为龟形石山,王曲流传着一首古诗谣‘龟山头、龟山头,大禹治水洛水留,疏导凿开石门口,众龟领袖龟山头。’综观各方史料,或许商代第一都---商汤亳都就在阳城县王曲村。【文/图:张引牛】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72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