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繁峙万佛塔

万佛塔,又称狮子窝琉璃塔,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大草坪村富家庄自然村西南2公里处。坐北朝南。平面呈八边形,边长6米,占地面积173.82平方米。据塔刹座题记载,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塔基八边形,束腰须弥座,高1.7米,塔身八边十三层,通高35米。通体镀琉璃砖,每层各面分五层十五排佛像,共计万尊。塔,繁峙万佛塔,繁峙万佛塔简介,繁峙万佛塔-忻州市繁峙县繁峙万佛塔旅游指南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繁峙万佛塔

安徽是历史文化古城,但说到安徽蒙城县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你用心的观察其实你会发现这个小县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往去国内各个具有历史代表的建筑游玩都是需要门票的,但是蒙城宋代的万佛塔却是免费对外开放。

蒙城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城。蒙城,古称山桑、漆园、涡阳、淝水,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辖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蒙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都是有史有据的。在其境内挖掘的尉迟寺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4500多年前,这片土地已经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史料记载,蒙城的名字,自殷商以来,县名不断的更迭,而且隶属于谁也是发生着变化,直到唐代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

悠久的历史,在蒙城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其境内有万佛塔、蒙城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等名胜古迹。其中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址被称为“中华原始第一村”,和北宋古塔万佛塔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因此,蒙城县被评选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安徽省硬笔书法之乡等等。今天我们来说说蒙城一座鲜为人知的宋代佛塔——万佛塔。

万佛塔来历

万佛塔,坐落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万佛塔,最初的名字并不是这个,在历史的变迁当中,它的名字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最早的名字为兴化塔,有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而得名;元代的时候,又因有塔侧有寺,名慈氏寺,故而得名慈氏寺塔,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俗称“蒙城砖塔”。

最终改名为万佛塔,是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万佛塔的塔身为水磨青砖砌造,塔体内体外镶嵌有赭、黄、绿三色琉璃砖1300余块,每块砖雕有佛像3尊,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中为释迦牟尼,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几块琉璃砖上只刻有一个佛像,总计6000余尊,这些佛像大多数都是宋代遗存下来的。

万佛塔简介

万佛塔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是佛教最高级别的宝塔。其高度为42.2米,底座长24.8米,直径为8米。塔的四正面辟门,其余四面砌作假窗,七层为穿心式楼梯,八层以上为盘旋式楼梯。总体上来说,在国内的众多佛塔当中,万佛塔的体型和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其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为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典范,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

佛塔、风水塔并峙奇观

塔,因其高高耸立的挺拔身姿,远远都能看见,所以常被视作地标,著名的塔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北京有白塔,西安有雁塔,开封有铁塔,而太原有双塔。1985年,太原在全国率先发布市徽,上面最醒目的元素就是双塔。

双塔所在的寺庙是建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永祚寺,那本是一座由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出资、十一代晋王主导,李太后师父、高僧福登主持修建,祈求国运绵延的皇家寺院(永祚,永远流传),因为双塔太过出名,人们一般都称为双塔寺。双塔寺被誉为“晋阳奇观”,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寺内不用一钉一木,是明代典型无梁式的砖结构建筑。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的八景之一。双塔寺内大雄宝殿前有明代牡丹,从明代盛开三百余年到现在,可以称得上“仙”了。

双塔并非同时修建,性质也不一样。西面的是佛塔,和永祚寺一道被修,名为宣文塔。“宣文”,取自李太后的尊号“慈圣宣文皇太后”。塔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4.2米,周长33.6米。底层高7米,由下而上每层作规律递减,共13层,全高54.85米。

塔身全力砖石结构,外表饰以精美的砖雕斗拱,承托着辉煌的琉璃飞檐。檐上装有细致精巧的琉璃鸟兽和花卉,檐下又有一圈佛像浮雕;宛如一围华丽的玉带,又似八面连环的佛龛,其雕工之细致,形象之逼真,都显示了明代砖雕艺术家的匠心和才华。塔顶为八角攒尖式,顶端竖以特制的琉璃葫芦顶,摩天接云,使全塔显得更其高危。塔内有折转攀登的石阶,循之可上最高层。

东面是座风水塔。传统的风水学说认为东南主文运,而太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文风不振。太原一些士绅就倡议修一座塔来压胜,名为文峰塔,主持者为曾任过山东布政司左参议傅霖。

双塔修建年代基本同时,高低也类似,但对应建塔初衷,结果却大相径庭。那座志在祈福绵寿、延长国祚的宣文塔,它建成还没10年,宣文皇太后就去世了,还不到三十年,大明帝国轰然倒塌;而文峰塔建成十年后,傅霖有了一位孙子,他就是“清初三大师”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傅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堪称巨匠。果然是一振并州文风。

山西旅游信息中心编辑整理

联系电话:0351-7731893

投稿邮箱:shanxi12301@163.com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欢迎订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信,为您及时推送最新旅游资讯。敬请登录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www.shanxichina.gov.cn 详细了解山西旅游文化。

关注办法.:

↓↓↓

蒙城万佛塔的传说,你听过吗?

万佛塔 (安徽省蒙城县万佛塔)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万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

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是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从1977年开始,文物部门对万佛塔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塔基,弥合裂缝,补镶损坏严重的佛像砖,塔尖增设了避雷针,恢复了宝塔原貌。1981年,万佛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拉塔,原名张三峰,家住城北关外的一片桃树林里。桃园的中间有一座高十三层的古塔,名叫万佛塔,塔底座正中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冽甘甜。张三峰就靠这古井里的水,浇灌着这一片桃树林子,维持着生活。张三峰的老伴早已去世,撇下一个独生女名叫桃花,这桃花长到十八九岁时,出落得俊俏无比。

每年三月三是逢古城大会的日子,这一天塔门大开,以便于城乡百姓进塔内烧香拜佛。那时的春会热闹非凡,有唱大戏的、玩把戏的,吸引着四乡百姓,街面上人山人海。

中午时分,大街上出现一帮人,前面有人开路,后面有保镖护卫,中间有个骑高头大马的人,生的秤砣鼻子三角眼,满脸横肉乱颤,他叫李半城,家有良田千顷,城里的京广杂货商店他就占一半,李半城来到万佛塔前,一眼看中了桃花姑娘,就上前挤眉弄眼地说:“好个俊俏的小娘子,跟我走吧,保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桃花是个硬骨头,犟脾气,哪能受得这般凌辱?甩去一巴掌,打得李半城鼻口流血,嗷嗷乱叫,李半城恼羞成怒,喝令打手一拥而上。桃花毕竟是个弱女子,最终被恶奴捉住,投入塔底深井里,李半城又将塔门锁个严实。

此时张三峰正在戏台口卖茶,听说女儿出事,急忙赶回,正值塔门落锁,眼看李半城一伙扬长而去,他心中一气,就气疯了。

桃花是张三峰的心头肉,父女相依为命十八年,怎能忍心让女儿落入古井?他天天疯疯癫癫地见人就说:“拉塔,拉塔,救桃花!”他见了有牛的人家就去借牛,人家问他干啥?他说:“拉塔,拉塔,救桃花!”到了晚上,他彻夜的搓麦草绳,人家问他干啥?他仍说:“拉塔,拉塔,救桃花!”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他借了七七四十九头牛,又搓了九九八十一丈麦草绳。这天是五月端午更夜,他在塔上拴了绳,套了牛,炸三个响鞭,说声:“起!”那宝塔便起在空中,向南飘去。

李半城急忙带家丁追赶,刚到南关,就见宝塔从半空中落下,把李半城一伙砸入塔底,张三峰父女俩踩着白云,迎着朝霞,飘然而去。从此万佛塔就矗立在城南关了。

丨来源丨蒙城梦蝶旅游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丨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蒙城8岁男孩游戏拜师,一晚转账一万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72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