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

炭子冲村:炭子冲村……

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第七站走近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

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

2018.11.23,中午告别韶山冲,下午两点到达直播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的第七站,位于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的刘少奇故乡。

这天,园里一遍忙碌,正在准备明天一个特别的日子,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纪念日活动在这里举行。

从高大庄严的碑楼进去,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石刻醒目在正中。沿着青石板楼而上,两边松柏苍劲,中间翠柏密布,仍仿照中山陵所建,气派肃穆。

刘少奇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他虽一生坎坷不平,但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崇高风范、优秀品格,一直铭记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1898年11月24日,一代伟人刘少奇就出生在湖南长沙宁乡花明楼炭子冲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在家乡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他,从小立下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救国救民的志向,从花明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如今的花明楼不见刘少奇,惟故居在守候,惟纪念馆纪念这位伟大政治家,惟这块天地与民共怀念。

阶梯上去,一尊刘少奇铜像直对我们,亲切而不失大将之风,雕出了刘少奇高瞻远瞩,心怀大众之形象。

刘少奇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90周年时建成。主馆坐北朝南,呈三级阶梯展开,系分散自由群体型庭院结构。大门正中悬有汉白玉雕字箔金,为邓小平手书“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匾额。门楼内为宽敞的序厅。序厅后面为八间展览室。环展览室的大院中,建有怀念亭,各展室之间有游廊连接,院内坪地与院外广场均植有名贵花木。馆内有大小模型4个。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北方局旧址、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柏坡旧址。复原陈列2个,即延安杨家岭刘少奇所住窑洞、北京中南海福禄居刘少奇住室。此外,尚有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移交给刘少奇纪念馆的刘少奇生前阅读批注过的上万册图书及历史照片。记录了刘少奇一生的丰功伟绩。

顺着绿树成荫的山道前行,一栋浅黄泥墙青瓦的民房就在眼前,这就是刘少奇故居。

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朝西,为土砖木、稻草结构,小青瓦覆顶的农村四合院,门前一潭碧水。正门口悬1980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现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代伟人振华夏,

九州赤子仰花明。

花明楼因一座读书楼而得名!花明楼因一个人——为党为军为国之卓越贡献、思民爱民为民之伟大情怀而名垂青史,让万民景仰!刘少奇同志故居及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系统介绍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的展示平台,也是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宣传少奇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浓墨的家国情怀,铺就共和国的风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定格了一种不朽的精神,而成为湖南十大文化地标。

作者:张峥嵘

图片:周玲 巴山 钱江潮 张峥嵘 李巍松

>>>相关链接点击:

【穿越潇湘】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第六站走近毛泽东故居及纪念馆

【穿越潇湘】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第五站走近炎帝陵

【穿越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第四站走进舜帝陵

【穿越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第三站走进芷江受降纪念坊

【穿越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老司城

【穿越潇湘】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岳阳楼

红网网友走近湖南十大文化地标:从岳阳楼出发,穿越潇湘

走近刘少奇故里,瞻仰伟人铜像,参观纪念馆、伟人故居满满的感动

重庆北碚:参观卢作孚故居和纪念馆

2019年2月9日清晨,我和家人参观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的时候,在雄伟的惠宇楼后,看到了卢作孚故居。这里是卢作孚主持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工作的办公室和住所——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他是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和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和“北碚之父”。

在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的历史陈列中,有大量介绍卢作孚的内容,他在北碚区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冯玉祥夸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他的事迹,令我感动。参观完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以后,得知不远处有一座卢作孚纪念馆,我便欣然前往,步行大约400米。在文星湾隧道口,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卢作孚纪念馆”。

顺着旁边的小路,向北走到嘉陵江边,这里有一栋红色的吊脚楼,门口竖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赫然写着:“峡防局旧址”。这里位于北碚区文星湾庙嘴,始建于明末清初,曾经作为文昌宫,现在是卢作孚纪念馆。

建筑坐南朝北,三重殿四合院。1923年,峡团务防局成立,在这里设立治所。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卢作孚进行乡村建设时,这里曾经是他的指挥部。

走进纪念馆,迎面的墙上,悬挂着毛泽东的题字:“中国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顺着楼梯,登上二层,走进不同的展室,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集中展现了卢作孚先生为寻找救国之路,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里展示了20世纪40年代北碚的规划图和模型。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市成为陪都,众多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科教专家聚集于此,与北京和上海齐名。

卢作孚在北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农村银行等;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

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一条小火轮开始,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企业和附属设施。同时,他开辟了数千公里的内河航线,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逐出了长江上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在展厅的结尾处,我看到卢作孚的一副题字:“青年会是帮助青年的团体,尤其是帮助社会的团体,尤其是助成青年去帮助社会的团体。每一个青年都得认清楚自己的责任是如何去帮助社会,不要误认为社会衹是帮助自己的!”

卢作孚还说过:“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育学生如何去培育社会。”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也非常先进,值得我们敬仰——

1952年1月初,正值“五反”运动,卢作孚被指为“不法资本家”。1952年2月8日,他不甘受辱,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终年59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92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