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千乘桥

棠口乡千乘桥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邑张成送。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千乘桥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桥取此名,街亦得名于此,千年风华晃眼而过。——千秋桥街

本文由“李赞扬”老师授权,讲诉镇江的文化故事,欢迎大家分享给朋友。

【掌故】历史记载,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千秋桥已经超过1500岁了。

01

千秋桥街在四牌楼附近,东至第一楼街,西通解放路,是镇江古城的一条老街。

地名因关河上的“千秋桥”而得名。清末,这条街由东向西分称钞库街、守备署街、大悲阁、水塔桥,支巷有花园山、灯笼巷。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户籍部门统统把他们归纳到千秋桥街。

千秋桥、千秋桥街,何为千秋?那是指岁月悠长,是生日的吉祥词。语出汉李陵《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桥取此名,带有良好愿望的意思。

元(至顺镇江志)记载:“渌水桥,在千秋桥西,唐以来有之。”“千秋坊,在府治西南,因桥得名。”

而千秋坊“人车辐辏,店铺繁密”。这千秋坊就是指后来的千秋桥街。

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以前普遍实行以坊为市制行政管理,坊巷用来实行编民户籍。

元初统计镇江城里“隅七、坊二十七、市五、街七、巷二十八”。

千秋桥是什么时候建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历史资料可以证明,它晋代就已经存在了。

晋代王恭在月华山上建了一座“万岁楼”,此楼之所以称为万岁楼,是因为对应不远处的千秋桥,可见千秋桥在晋代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算来此地名已经远远超过1500年了。20世纪50年代千秋桥仍然存在,并且照片尚存,从现存的照片观看千秋桥,应该不是千年以上的老桥了,历代恐怕多次经过重建、再建,但是历史完整地保存了这个千年老地名。

0 2

古老的镇江城依山傍水。河网纵横,桥梁密布。据史料统计。唐宋时期,仅城区就有52座桥梁。

每一座桥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毎一座桥都有不少动人的传说。

千秋桥是古关河上的一座古桥。古代沿关河两岸,风景非常优美,千秋桥风景最为特别,许多古书上都有记载。

邑人郭畀的《云山日记》,着重记载了他自己的起居行止和乡里的艺苑花絮。

其一如陈氏子制灯的巧夺天工:“元正大年正月十四日。晴。春色盎然。过千秋桥,有陈氏子剪纸灯,悬于门首。纸带十六条,其间作走兽及人物花草,极其精妙,牵绾处只如丝发状。用工五日,方得办此。”

还谈到千秋桥边“陈书肆,有北客买书,推知当时市集之盛”。

千秋桥四周,名楼群立。桥南有“喜雨楼”。是由南宋郡守史弥坚所建。

诗人戴复古作七言长诗一首,有诗句:“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第一楼街因此而得名。

喜雨楼规模宏大,落成之夜大放花灯,形成“上与星辰共罗列、下映十里莲花池”的壮观。

千秋桥北月华山上有座“万岁楼”",由晋代前将军王恭所建,后改名为“芙蓉楼”,亦称“千秋楼”,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友人辛渐饯行并赠诗的地方,“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绝唱。

宋代诗人释仲殊在《京中怀古》十首中吟道:“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诗作抒发了江山依旧、人世兴亡的吊古伤昔的情感。

0 3

千秋桥附近自古以来更是文人墨客喜爱居住的地方。如宋代米芾爱镇江山水壮丽,初在北固山下建“海岳庵”以居。

后因北固山大火,甘露寺被毁,唯卫公塔和海岳庵幸存,米芾作诗云:“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但不久海岳庵又遭回禄之灾,米芾就迁居千秋桥西,建有“宝置斋”“致爽轩”诸胜,除收藏书画外,其中更为文集取名为《宝晋山林集》。

此外,曾任清代御史的笪重光,近代著名学者鲍鼎、柳诒徵等都有故居在这里。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千秋桥早被拆除,千秋桥街这个地名只存下一小段。

高楼大厦不断崛起,城市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千秋桥街可能在最近将消失,但是这千年留下的地名将伴随着人们的记忆而永载史册。

《镇江古街巷地名掌故》收集了二百多条镇江巷子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文化名城镇江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寻常巷陌,一条不起眼的古街古巷也许就承载着一段历史,抑或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比如果子巷、火坛楼巷、板壁巷、磨刀巷、爸爸巷、万古一人巷等等。要了解镇江、了解镇江的文化,这就是栩栩如生的化石。

微信制作|云旦罗布

监制校对|杨越、DuLH

图片内容来源|李赞扬、云旦罗布、网络

广告

都昌多宝乡的千眼桥与钱公桥其实是两座桥,你知道吗?

千眼桥与钱公桥其实是两座桥,一南一西,相距十多公里,许多介绍文章都搞混了。

在未修建新妙大坝前,也就是1961年之前,退水季节时多宝的民众去都昌县城都是由马影湖经钱公桥至县城,而这钱公桥的来历《都昌县志》均有记载。明崇祯年间,南康府推官领都昌令钱启忠亲身感受此驿道之艰难,于是领倡捐奉。当地多宝乡排上许村乡绅许君擢等人慷慨解囊,募工采石购木,亲自主操,历时两年有余建成此桥。该桥长一千二百余米,桥头两端均铺设了石子路。此桥竣工之时,辞官在家的兵部左侍郎余应桂对此大加赞赏,作《钱公桥碑记》,立于广福庵旁。广福庵后被毁,今人在原址重建,而钱公桥在建大坝时被毁,如今踪迹难觅。

旧时都昌隶属南康府(即原星子县城,今为庐山市),因鄱阳湖阻隔,秋冬水涸之时只有老港才可以过渡,每逢雨雪,行人苦不堪言。明代末期,有当地乡绅集资建桥,从星子县运来石块,历时多年,建成一石桥,这就是千眼桥的雏形(这段历史无记载,只是民间流传下来)。后至清嘉庆二年,时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令刘达桂(今都昌多宝乡刘便垅村人)返乡,看到石桥破败严重,而行人经此处无不战战兢兢,甚至跌入泥水之中被冻死,即联络星子名宦黎世序等人,捐奉集资,成立“永济会”,大修此桥。历时五年,终将桥修复成功,因桥有九百八十三孔,当地人便称做千眼桥。为今后维修方便,刘达桂及其子刘辉彩等捐助上田二十亩,旨永济会“每年收租与为岁岁修整之资”,并刻有永济会字牌,竖蒋公岭庙内,是为记载。后来又有当地乡绅高润堂(多宝乡西高村人)等捐资“永济会”,维护千眼桥的修缮工程,由当地刘家山村人负责,每年水涸季节都要派劳力维修,直至七十年代才停止。

古时,钱公桥和千眼桥均为都昌至星子、浔阳的茶桑驿道,也是沟通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的主要通道。两桥相距有十几公里,一南一西,相依不相连,故才有人误将两桥并为一桥,看似顺理成章,实则南辕北辙。

东林古桥(一),寻踪古桥故事,来一场千年之约~

在东林,

有几座古桥,

承受了千百年风霜雨雪,

如今依然留存,

成了喧哗城市中一道

美丽的风景线

快快跟上小编的步伐走进

东林古桥~~

第一站:东林片(原东林乡)

01

妙济桥

201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东林妙济桥就是吴兴区3处文保单位之一。妙济桥,建于宋代,位于东南村。系五孔石梁,略显拱形,南北向,长约二十余米,是东林镇为数不多的五孔桥之一。

02

大顺桥

大顺桥又名杨华桥,位于东方村姚家址自然村,通往德清县杨华田之交通要道,跨于杨华港上。五孔石桥梁桥,桥堍各有踏步10级,南北走向。桥面两侧有花岗岩护栏板,柱头石雕精美,乾隆20年(1755年)重建。

03

通锦桥

位于东林镇北端。南北方向,五孔石梁桥。按清《东林山志》载:“通锦桥,在东林市最北,宋鲁国忠襄公孟珙,筑别业于宝溪之西,常游锦峰,建此以便陆行,故名。”现桥为明代重建,是东林镇境内五孔桥之一。

04

天顺桥

位于东升村石坝头自然村,石坝头自然村与安全斗自然村之间的小河上,清乾隆三十年(1765)新建。

05

南旺石梁桥

位于东明村南枉自然村,东横自然村与南枉自然村之间的港汊上。

06

蜈蚣桥

位于东升村尼母山瑞竹庵前,与德清县分界之小港上,德清与吴兴的界桥。三孔石梁桥,清嘉庆九年(1804)重建。

07

永福桥

永福桥俗称藤桥,位于东南村益村自然村北,三孔石梁桥,略显拱形,东西向,中有龙门石,武康石材,具有明代中后期梁桥风格。

08

回仙桥

位于东明村老市里自然村,始建于北宋,至今有一千年历史,是湖州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之一。回仙桥文化底蕴厚积,与附近声誉江南名观回仙观有关系,历代名人来此游回仙观、上回仙桥赏景,元赵孟頫等人都留下墨迹。

09

挡月桥

挡月桥又名横埭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梁桥,南北向,桥身古藤密绕,位于东明村,今属中心镇区,南堍为东林卫生院,北为保戈公路。

10

东老桥

位于东林山东,在东林镇老街之南。东西方向架于市河。桥为通往闵家坟道路之一。始建年代失考,现桥为明朝重建。此桥是湖州市境内著名古桥之一,为纪念沈东老而建。

11

起隆桥

位于中心镇区东林商城东南方。建于清代。起隆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全长11.5米,宽2.8米,高2.9米。桥堍呈梯形,桥墩用长条石筑砌金刚墙石质不一。桥面略呈弧形,引桥设踏跺,桥额镌刻“起隆桥”铭文。

12

聚福桥

位于东南益村。单孔石梁桥,长15米,宽1.96米。中有龙门石,东西向。清嘉庆六年(1801)建。与永福桥同一溪上,永福桥北,聚福桥南。聚福桥西有圣堂庙,庙前原有古戏台,可在桥上,河面船上看戏。

13

进禄高桥

位于东南村扬家墩自然村,位于该自然村与前骧自然村之间的港汊中,中华民国八年(1919)重建。与庙门禅寺、石拱桥成三角形,相隔不远,放眼可望。

14

哑子桥

位于保永陶家圩,单孔石梁桥。上覆俩石梁,中无龙门石,南北向,石不光,无石刻。原始花岗岩垒成。长10米,宽1.8米。桥南为大鱼塘,桥北有天宁庵。

15

鲤鱼桥

鲤鱼桥又名石拱桥,位于东南村杨家墩东,形似半月,造型优美,东西走向。长8.2米,宽2.5米,为境内仅存石拱桥,桥侧有庙门禅寺。

15座古桥之美

不仅在其功能和造型

也因其在长久的生活中

早已演化成

中华文化图谱中美丽的一道弧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

探寻古桥的“秘密”与故事

编辑:何伟卫

照片来源:陈敬文、偷蛋龙、何伟卫、梅步迹提供

文案摘自:《东林山志》、偷蛋龙原创博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39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