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城东南石狮市蚶江镇原清代海防官署内院。俗称“蚶江对渡碑”,清嘉庆十一年(1806)立。花岗岩石质,长方形,圭首,高2.34米,宽0.86米。碑额阴刻篆书“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10个大字。正文阴刻楷书,记载清代蚶江的海防设施及与台湾鹿港对渡之事,系泉州府海防通判郑奎撰,候选教谕许温其书。该碑在“文革”初被砍为两截,分别放置于厕所墙上和水渠上,后文物管理部门将其搜集粘合重立于原址。蚶江地处泉州湾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朝廷指定为与台湾对渡的惟一港口,该碑乃是研究清代海防及海峡-的珍贵文物。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批号为35050033,具体地址位于石狮市蚶江镇前垵村。

蚶江地处泉州湾,唐、宋时期港口贸易十分兴盛。清代,严格控制与台湾对渡的港口,蚶江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指定为泉州与台湾鹿港之间互为对渡的重要港口。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海宁的盐官古城不得不去看看海神庙 皇帝父子同书一碑

位于浙江海宁的盐官古城,距今2200多年历史,是享誉海内外的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胜地,也是中国唯一的潮乡。

“一座古塔十所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庭院寺阁九曲桥,古迹要数海神庙,左右石坊白玉雕,唐代经幢明代松,清出文渊陈阁老,更有天下闻名事,今古奇观海宁潮”,这是古城盐官文化遗存的精辟概括。除了观潮以外,还有百里钱塘生态绿带、潮起东方雕塑园、宰相府第风情街、观潮胜地公园、陈阁老宅、金庸书院、海神庙、王国维故居等可以游玩。

盐官因潮而生,依潮而兴。盐官自古就和钱塘潮密不可分,涌潮带来大量海水,让这里的滩涂成为了天然的盐场。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在此设司盐之官,“盐官”因此得名。

公元558年,南朝陈武帝设海宁郡,寓意“海洪宁静”。1300多年间,这里一直都是海宁郡、州、县治所在。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海神庙,是当地著名的景点之一。海神庙建于清雍正八年,整个式样是按照北京故宫里面太和殿来建造的。它所用的材料,是只能用于皇宫和大的庙宇中的汉白玉。

当年,雍正皇帝为了确保海塘的稳固,下旨在盐官修建海神庙,用于祭祀海神,安定海潮。

庙中设有一座御碑亭。五米高的汉白玉石碑雕龙画凤,纹饰精美,正面是雍正题写的《浙江海神庙碑文》,背面是乾隆撰写的《阅海塘记》。父子两帝,同书一碑,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了浙江海宁。乾隆到海宁主要是巡视海塘的修建,足见对海塘修建的重视程度。《阅海塘记》中写道“数郡民生休戚之关,孰有大于次者”。可见,在乾隆皇帝心中,修筑盐官海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大事。

历史上,乾隆四访海宁,都住在盐官古城的安澜园里。看到海塘稳固,经济繁盛,高兴之余,他还效仿先贤,观潮题诗。“镇海塔旁白石台,观潮端不负斯来,塔山潮信须臾至,罗刹江流为倒回”。

钱塘江畔不仅留下了帝王的身影,也迎来过革命先驱的到访。20世纪初,孙中山来到了这里,当他看到犹如万马奔腾的潮涌时,深受启迪,说出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豪言壮语,并写下“猛进如潮”四个大字。

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洪流犹如海潮般澎湃的气势,在历史的长河中,摧枯拉朽,奔涌前行。

平江县烈士陵园碑记

古罗故地,壮哉平江!

平江其山,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汨源其水,曾为碧血混淌之江。斯山斯水孕育人民,崇文尚武,爱国卫疆。辛亥伊始,军阀拉锯,生灵涂炭,民怨沸扬。先后二十多万志士投身革命,奋发蹈厉,奔赴疆场。秋收暴动,反霸除恶;三月扑城,挫敌汉昌;平江起义,威扬九域;苏区反“剿”,赤帜高张;攻占长沙,兴师大捷;嘉义惨案,祸起萧墙;抗日救亡,浴血悲壮;南征北战,蹈火赴汤;保家卫国,坚盾利剑;见义勇为,可泣可彰。在册烈士达两万余众,他们舍生取义,竭忠尽节。不愧为忠肝义胆,民族脊梁。

日月昭昭,英魂长在;春秋冉冉,万世缅怀。公元一九五一年,于县城中心修建烈士陵园,日久时新,有欠庄严。二OO三年,经国家批准立项,择址凤凰山吉地,整体规划移迁。筹集数千万资,精心设计重建。占地近四百亩,工程历时六年。落座午山子向,陵合将军福园,恭迎新故遗骸,英杰相息同安。背依连云,坐拥天岳,襟带汨水,远眺长天。纪念碑巍峨高耸,台阶雄浑伟岸,茔域松柏簇拥,陵围气氛肃然。皇皇英烈,长眠于斯,乡音亲和,故土温暖。时俯瞰新城,或放眼禹甸,惊叹曾国破之山河,经后生重整如画,梦始成真,时和景泰,强国瞩目,富乡如愿。不禁九泉含笑,英魂足慰矣!

游陵园,仰先烈,览史实,观陈展,呐喊犹雷,号角犹闻,碧血犹温,忠骨犹暖。至心灵净化,精神洗礼,明荣知耻,襟情豁然。以彰此浩然正气,增进民族凝聚,激励后人为中华之强盛,家乡之富庶,前仆后继,意志弥坚。

是为记。

(作者系长寿镇人,县政府助理调研员)

红色印记在龙江丨八女投江:滔滔水波铸丰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历史波澜壮阔

世纪初心历久弥坚

100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龙江儿女前赴后继,抗击日寇

迎来民族独立和解放

黑土边陲全面建设

成为共和国的大粮仓、大油田、大煤矿

全省人民牢记嘱托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系列报道《红色印记在龙江》

追寻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从4月至9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记协联合在全省开展“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近日,记者跟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林口县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林口县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位于八女英雄殉难地——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附近,是以八女英雄及抗联二路军史实为主体的抗战史实纪念馆,展厅总面积1600平方米,2011年9月对外开放。

纪念馆共分蒙尘岁月、抗日烽火、八女投江、日寇罪证、迎来曙光、英名永存六部分展区,以实物、照片、模拟实景等形式向人们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纪念馆内,一幅幅反映历史的珍贵照片、一件件历经风雨的珍贵史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无不深深震撼、感染着采访团成员。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位英勇的女战士分别是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八位女英雄中,唯一拥有真实照片的就是冷云。冷云从桦川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悦来镇南门里初级小学校任教,她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五军。

1937年冬,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血禁锢政策,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1938年10月下旬,抗联部队到达今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在乌斯浑河边宿营时,遭到敌人袭击。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

八位女烈士原本有三次生存的机会,但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毅然选择吸引火力,以身殉国。

林口县抗联史研究学者于春芳已从事“八女投江”研究19年,尽全力挖掘、还原历史真相。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2013年11月28日被黑龙江省委命名为第一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平静

红色印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大型融媒体直播!致敬黑土地上的红色印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39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