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云山庆福寺遗址

寻找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山龙于图山城遗址,天摩牙寺和蒙舍城遗址

【广提子原创】,始发于“广提子”微信公众号2021年4月1号

第三次来巍山,专门为参访重要的南诏遗迹龙于图山城遗址,天摩牙寺,和蒙舍城。从下关驾车经215国道进入巍山坝子,转入030和032乡道,路况很好。举目四望,阡陌纵横,村舍密布,绿树成荫,不愧为细奴逻的龙兴之地。进入龙于图山后,则为土石道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弯道极多,驾驶要非常小心。不过仅数公里后即可到达天摩牙寺。

白云山庆福寺遗址

【龙于图山远景】

龙于图山为巍山坝子西面大黑山向东突兀而出的一道西东向横丫字形山梁,古城遗址位于庙街镇龙于村,高于地面200余米,西靠大黑山,东边可以俯视巍山坝子,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具有震慑整个巍山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龙于图山城遗迹分布】

据云南省文物考古所报告,龙于图山城遗址可分火把山、大平地、石场岭岗三片区域。火把山东端为观景或瞭望区,大平地为城址区,石场岭岗为寺庙区。城址东、北、西三面城墙,城墙因沿山顶平地边缘夯筑,呈倒U 字形。北城墙长约85米,东城墙约380米,西城墙约460米,三面城墙总长约925米,城址面积约48500平方米。

【龙于图山】

天摩牙寺守门人是个热心人,他曾带领大理地区艺术专业大学生和省文物单位来访人员前往龙于图山城遗址碑参观。经过简单交谈,他自愿带我前往遗址碑。让我喜出望外。我们穿过天摩牙寺到寺后公路,走数百米即进入遗址范围。

【龙于图山城遗址界碑】

唐贞观初年,细奴逻与其父蒙舍龙躬耕于巍宝山山麓前新村。为了争夺土地、牧场、水源、牛羊等资源,父子带领部族与周边部落进行残酷的战争,建立了以蒙氏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属地包括今巍山南部、南涧大部和弥渡西部等地。唐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细奴逻在龙于图山建立南诏第一座都城。龙于图山城使细奴逻成功地抵御了紧邻“蒙嶲诏”的进犯,巩固了蒙舍诏政权。

【龙于图山城遗址碑】

我与守门人从寺后公路向山上爬,很快进入遗址区。在缓坡的树林中行走,杂草丛生,多条小道隐约可见,我们在树丛中四处寻找,守门人似乎也有点晕菜,所幸不久找到龙于图山城遗址碑。如果自己单独前往,极易迷失方向。

【龙于图山城遗址碑碑阴说明】

据考古报告,城址中部有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基台。曾挖掘出瓦当,字瓦,滴水,莲花纹砖,柱础等,莲花纹瓦当与唐长安兴庆宫遗址出土瓦当相似。但在茂密的树林中,却很难清楚辨识三层建筑基台。不过,这里应是南诏宫殿区无疑。2006 年5 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平地:著名的松明楼所在地】

守门人告我此处山顶平地即是“大平地”。据资料,这个台地东西长270米,南北宽95米。听守门人说这就是著名的“松明楼”所在地,我倍感兴奋。当时洱海地区有六个大的乌蛮部落称为“六诏”,蒙舍诏最为强大,地理位置在最南边,故称为“南诏”。民间传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此地建“松明楼”,邀请其它五诏诏主前来祭祖,酒宴后,五诏诏主醉卧于松明楼中,被皮逻阁纵火烧死。南诏得以顺利消灭五诏,统一了大理地区。

【大平地】

南诏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都大理太和城,龙于图山城作为南诏第一都城约90年时间。此后,龙于图山城继续作为南诏国的副都,第四代诏王皮逻阁的儿子阁罗凤和孙子凤伽异先后以副王身份镇守龙于图山城。南诏灭亡时,龙于图山城被弃。

【考古队在勘察龙于图山城遗址】

1990年4月, 在龙于图山城石场岭岗发现大批残断石造像。1991年和92年,云南省博物馆,巍山县文物管理所先后对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了龙于图山寺塔基,共得佛像,观音,天王,力士,罗汉像和残躯,有印模文字的字瓦,如“君保”,“恕庆造”,“宽顺”,“官造”等,莲花纹瓦当,方砖, 滴水,柱础等珍贵文物300余件。这是继1978 年维修大理崇圣寺塔三塔发现680 多件佛教文物以来的又一次的重大发现。

【滴水,瓦当和柱础】

【古城建筑遗迹】

***

【巍山县南诏博物馆】

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遗址挖掘发现佛教的文物在巍山县城南诏博物馆有相当集中的展示,在大理州博物馆和云南省博无法见到,是南诏古国寻踪者必访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南诏国历史的系统介绍。这批佛教造像具有初唐佛教造像风格,和四川特有的背屏式造像形式。造像风格应从四川传入大理地区。

龙于图山城南诏寺庙历史较为悠久。我在前面章节提到的《南诏图传 文字传》,其中观音 “第四化” 故事提示,在南诏第二代诏王兴宗王蒙逻盛时( 公元674一712年),龙于图山城已有王宫佛教内道场。龙于图山城石场岭岗发现大批石雕像的位置, 可能就是南诏做法事的内道场。不过这批佛教造像究竟是制作于南诏初期还是南诏晚期似乎也不易确定。

*****

【是否南诏后裔墓葬群?】

从遗址碑走到大平地,要经过一个近百米长的隆起的土岗,有数十座古坟隐伏于树丛和茅草之中,倒塌的残墙,半弧形和长短条石,横七八竖,散乱一地,许多雕有狮子,麒麟,凤鸟,人物等纹饰。我想,此墓葬规格不高,但石刻颇为精致,墓葬地点接近城址中心,墓主应有较高身份,龙于图山城在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国时即废弃,从时间和位置上看,是否为南诏国后裔的墓葬群?

【南诏后裔的墓葬石刻?】

*****

【天摩牙寺庙群远眺】

此寺初建于南诏时期,明代时,由巍山彝族左氏土司扩建,成为滇西的大寺之一。初期为佛教寺院,后成为佛、道、和彝族土主信仰三教合流的具有39座寺庙的庞大宗教建筑群。

【天摩牙寺大门】

天摩牙寺古名云隐寺,天姥崖,现在也称为西边大寺。元末明初,南诏后裔左氏土官确认龙于图山为其官家风水宝地,严禁伐木和垦荒。并修建土主庙,祭祀细奴逻和历代先祖。左氏土司传17代,历时500多年,龙于图山一直是世袭领地。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是天摩牙寺朝山庙会(也称为“春会”)。游人香客日达万人,是天摩牙寺一年中人气最旺盛的时光。

【天摩牙寺标志】

看完龙于图山城遗址,我们返回天摩牙寺。在天摩牙寺诸多寺庙中,我感兴趣的还是和南诏国有关系的寺庙:包括巡山殿,南诏土主庙,三公主庙和驸马殿等。此地南诏遗迹自古也吸引诸多名人到访,明清两代有状元杨升庵,滇中名士李元阳,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近现代有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政协副主席,社会学家费孝通,考古和历史专家马长寿,方国瑜等来此考察或慕名游览。虽然此时龙于图山城和天摩牙寺似乎就我一位访客,但有多位先贤引路,我心里并不觉孤单。

【巡山殿】

南诏王细奴罗死后,被道教奉为巡山神,也是彝族崇拜的土主。天摩牙寺大门处的巡山大殿是祭祀细奴逻和南诏历代先王的祖庙之一,应是明代左氏土司所建。殿前横匾题记:“治道大通”,两侧长联题咏,南诏一统六诏,彝汉各族同耕牧,偃武修文,永载史册。殿中戴高冠,大胡子,着官服,正襟危坐的主尊便是巡山神细奴逻,两侧一文一武,我猜定是辅佐细奴逻成就霸业的武将郭郡矣和文臣波罗旁。

【三公主殿和驸马殿(三公主殿左侧)】

三公主是白子国国主张乐进求的女儿,张乐进求看好细奴逻的本领和南诏的势力,同时因自己无儿子,将白子国禅让给细奴逻并嫁三公主于细奴逻,细奴逻继位,建“大蒙国”,称为“奇王”。三公主与细奴逻的联姻意味着乌蛮的南诏和白蛮的白子国势力的大联合,为南诏统一六诏,灭两爨,建立南诏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公主殿】

上面照片,三公主着白族服饰,双手合十。左右各有一白族少男少女胁持。下面照片,三公主化身为六臂天神,双脚踏莲花。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到十三,大理白族群众成群结队来到巍山天摩牙寺接三公主回大理省亲。他们将带来的新装为三公主换上,将换下来的衣服带回大理。欢庆的群众集聚在三公主殿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驸马殿主尊】

三公主殿左侧是驸马殿。驸马是指南诏王细奴逻。每次接三公主回大理,自然要拜细奴逻,征得三公主夫君同意,才能成行。但殿内主尊供奉的似乎是大理地区佛教大黑天神。黑脸,六臂,持日月,戟,鞭,铜铃,两武将作胁持,背后壁画有两条翻腾的黑色蛟龙。我猜想当地民众是将细奴逻作为大黑天神供奉。

【南诏土主庙】

跟随守门人很容易找到了天摩牙寺内的南诏土主庙。殿内南诏土主浓眉大眼,宽脸硕腮,着官服官帽,背后墙壁饰有黑色双龙。左右一文一武辅佐。上有横匾,题为:“南诏英雄”。我没有找到明确的寺庙建立时间信息,从服饰和殿内装饰看,估计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新修缮。

【殿前上方有南诏国相关彩绘故事】

守门人告诉我,他和母亲负责看守天摩牙寺大门,也同时负责守护巡山殿,南诏土主庙,三公主庙和驸马殿等五座寺庙,他们由寺庙的“堂主”任命。堂主多为巍山本地人,是寺庙建设和维护的出资人。天摩牙寺三十九座寺庙的情况基本一样。随后,我顺便简要参访了几座佛教,道教寺院,天摩牙寺规模很大,也不可能细致的拜祭。

*****

【蒙舍城东城北城墙】

巍山还有细奴罗于公元650年前后所筑的第二座王城,即蒙舍城。据说是专门为张乐进求而建的居所。拨开所谓“禅让”的历史迷雾,事实应是细奴逻以实力兼并了白子国。而国主张乐进求不得不离开白子国,被监护于南诏的蒙舍城。公元八世纪中叶蒙舍城作为软禁被南诏征服的其他民族头领及其宗族之用。如《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南诏攻施蛮城邑,虏其王寻罗并宗族置于蒙舍城,养给之。”

【蒙舍城遗址】

蒙舍城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乡古城村东,距县城7公里。城址分为东西两城,各呈方形,东城与西城共用一道城墙。东城小,西城较大,城墙周长约840米,两城总面积约35600平方米。东城西墙,北城墙与西城墙保存较好,高出地表约2米,宽约6米。城墙外有人工城濠。从215国道开车过去并不远,可是除了在农田中少许隆起残墙,这座王城已消融于逝去的千年岁月之中。

【蒙舍城城壕】

蒙舍城曾作为唐朝中央政府设置的巍州、蒙舍州,阳瓜州治所住地。细奴逻后几代南诏王罗盛、盛罗皮、皮罗阁、阁罗凤、凤伽异等先后经营过此城。大理国段氏改为开南县,元代设蒙化州治,明初筑蒙化府城于今县城后,蒙舍城被废弃。以上几处遗址,我用一天时间,只是粗略的参访,谈不上细致的考查。如要从专业角度审视,还需更多时间和内行人指点。

【本集完】

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和巍山古城

重庆慈云寺有望建遗址公园

记者了解到,在主城区的几项入围项目中,太平门发现的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城墙,已经确定要原址保护。对面的老鼓楼衙署公园,则被列为我市十三五规划中。小南海工程文物考古调查,则是重庆过去5年来最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古遗址64处,古墓葬57处,涵盖旧石器至清代各时期,填补了整个渝西片区的考古空白。

而唯一一处入选的寺庙遗址群考古发现,则是重庆九龙坡慈云寺考古。记者了解到,针对九龙坡慈云寺寺庙基址,僧人墓群等价值巨大,市文物部门已建议九龙坡区打造遗址公园昨天,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和蓝家寨遗址都是首次对外公布考古成果。

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玉米洞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贺存定说,整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玉米洞,现在已经找到距离1万年,至距今40万年的古人类完成演化序列。其中,在出土的数千件古人类器具中,找到两颗古人类用的牙器———其中一颗是犀牛牙齿制作,初步判断是用来刮兽皮所用。目前,玉米洞遗址并没有发现古人类遗骸。

在主城区的几项入围项目中,太平门发现的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城墙,已经确定要原址保护。对面的老鼓楼衙署公园,则被列为我市十三五规划中。

扫描关注重庆时报微信

啥事都第一时间清楚

白云洞、“山海重光”,崂山抗战旧址遗迹应予“重光”

白云洞、“山海重光”,崂山抗战旧址遗迹应予“重光”

青岛城市记忆2020-12-28 08:24:54

修复白云洞、“山海重光”等崂山抗战旧址遗迹昭彰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开始90周年。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四年抗战,浴血浴火,艰苦卓绝。为了山河光复,中国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块土地上的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行了坚韧的斗争。在青岛,自1938年1月10日,日军登陆崂山山东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青岛人民开展的抗日斗争同样勇毅顽强、可歌可泣。

特别是崂山,成为了青岛人民坚持抗战的重要乃至主要根据地。包括抗日游击队伍、崂山道士僧人、崂山村民百姓在内的多方抗战力量,在方圆五百里的东海崂,勠力同心,同仇敌忾,坚持与日伪展开了决死抗争铁血战斗。

白云洞抗战遗址

抗战期间,崂山一座座危崖巨壑,一重重深谷密林,出没着铮铮的汉子。他们出奇兵,袭倭寇,以血还血,给日伪以持续不断的袭扰和打击,是坚持青岛抗战的主要力量。

而为山河重光做出牺牲的,还不止扛枪的游击队员。

许多人听说崂山,是因为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劳山道士》,但崂山道士,并非只会清修和穿墙。民族大义和家国存亡之前,以崂山道士为代表的崂山出家人,并未安于一己一室的超然,他们默默地作出了令人感佩的担当,甚至生命的牺牲。

还有那些泯进人群里就再也难以发现的,淳朴憨厚木讷善良的崂山村民,在那一段沉重的历史里,他们为反抗压迫抗御日伪,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令人感佩的牺牲。

《崂山抗战》辑录:日伪统治时期,不完全统计,据文献记载和调查分析能够确认的崂山地区直接伤亡人口为376人,间接伤亡人口12人。

抗战时期曾任青岛市国民政府代理市长兼青岛保安总队总队长的李先良,在其回忆录之《抗战在青岛(崂山)》中,列述了与日伪军的78次战役,载录了《青岛保安总队部分对日作战阵亡官兵暨遗属名册》(回忆录申明:尚有未统报补正者多人)。名册载录了167名对日作战牺牲官兵,姓名,年龄,籍贯,遗族,服务队别、职别,阵亡情形(地点、年月日、原因)、备考等。

167名抗日官兵牺牲时,年龄30岁(含30岁)以下的144名,其中最小的王敦礼,才17岁,崂西区王子涧人,时为“青保”督查大队上等兵,1942年12月23日在三岔村与敌作战时阵亡;年龄最大的程开方,籍贯山东省东昌县,时为“青保”第三大队上等兵,1944年12月3日在即墨大北曲与敌作战时阵亡,时年47岁。

为镇压支持抗战游击队伍的崂山人民,日伪还制造了白云洞、晓望、王哥庄、大崂、南屋石、山色峪、双石屋等惨案。

白云洞抗战遗址

地处崂山东麓冒岭山上,海拔400多米的白云洞,曾是游击队员抗日的山中落脚之地,并成为他们修理枪械的场所。正是由于游击队员伏击打死打伤了为数不少的日伪军,搜查找出枪械修理设施的日酋,才恼羞成怒,朝手无寸铁的道人和乡民,举起了屠刀,制造了“白云洞惨案”。链接:白云崂山,还记得81年前那个喋血的日子吗?

据《崂山抗战》记载:“1939年4月24日上午,100余名日军在十多名伪军和翻译的带领下围剿白云洞游击队枪械修理所,遭到预先埋伏在这里的鲁东行辕保安第一团李希先二营四、五两个连的伏击,游击队在打死打伤日伪军十数人后,隋永谞和李希先率部退往深山谷撤出战斗,日伪军蜂拥进入观中到处搜查。白云洞道长邹全阳不承认有游击队住在观中,坚称他们只是偶然路过。由于(游击队)撤出匆忙,未及掩藏的一盘化铁炉和焦炭等物被日军搜出,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四名道士和两名乡民当场残忍杀害,烧毁白云洞宫观……”史称“白云洞惨案”。

1938年日本《东亚画册》刊登的白云洞道士对弈照片,谁能预料不久之后的一场惨案在这里发生。

综合有关资料,惨案中,被日本兵在白云洞当场杀死的四名道人,他们是史是祥、邹全阳、高全鹏、刘真养;一名厨夫,隋道有;一名道童,王福子;另有两名道人,王真吾,匡真觉,因外出躲过了日军在白云洞的屠杀,但归来后,目睹洞前惨状,因锥心悲恸而投海自杀。

当年,抗日力量将根据地选在崂山,除了地理、地利因素的考量外,更多的是信任和相信:这里的老百姓,会给他们最可靠、最坚定、最有力,而且也最无私最不计条件不计得失的源源不断的支撑。

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不仅山下的乡民这样,白云洞等宫观庙宇因为容留掩护他们坚持抗战而殉难牺牲的道人们,也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

抗战期间李先良在崂山检阅“青保”部队

抗战期间,方圆五百里东海崂的危崖巨壑、茂岭深谷中,从白云洞、塘子观、太平宫、神清宫、华严寺、明道观、太清宫、上清宫,到先天庵、百福庵、法海寺,等等,为数众多的宫观庙宇,不仅成为抗战游击力量的落脚地、狙敌地,有的还成为修理枪械制造弹药的简易兵工厂,甚至重要的军政机构所在地。

如华严寺 ,1939年春曾经是隋永谞鲁东行辕暂编保安第一团团部驻地。1943年初,李先良为代理市长的青岛市政府,也选择了设在日伪势力不易抵达的华严寺。

而太清宫 ,则是“青保”总部驻地及游击干部训练基地。当年“青保”在太清宫举办了三期军事干部训练班,每期300-500人,训练3个月,训练项目包括了学科、术科,参训干部完成训练后分发至“青保”各部。

“白云为家”石刻旧影

白云洞 ,则是抗战力量的修械所,曾驻过青保总队七中队,并接待、留宿胶东各地前来崂山接洽公务的抗战志士,以及日伪扫荡进犯崂山时抗战者的藏身之地。

太平宫 ,则是抗战力量的军品粮秣库所在地,太平宫后山的洞穴,被用来储藏军械、被服、粮秣等。

明霞洞 ,曾驻扎过“青保”第六中队。神清宫,也曾是抗战力量的枪支修械所。

神清宫遗址

明道观遗址

华严寺

太平宫后狮子峰

太平宫

太清宫

在《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回忆录里,李先良写道:“崂山各宫观禅寺,均幽雅绝伦,皆为修真养性之圣地,……挺立海隅,隔绝世俗,确是海上仙山的境地。在抗战几年当中,这个仙山却行起了尘缘,造成一段悲壮的历史”。

青保抗日武装

回忆录中,他特别提到了华严寺、太清宫、白云洞、太平宫等,以较大的文字篇幅,记述了当年这些宫观庙宇在抗战中的作用和重要贡献。

当年的抗战队伍在崂山与日伪激战频仍(仅据李先良回忆录中记载的78次战役,毙、伤、俘日伪军即在1170名以上)。除这些支持抗日的道观庙宇之外,崂山域内还留有多处抗战战斗遗址,如登瀛石屋岩战斗遗址、黄山据点战斗遗址、大崂据点战斗遗址、石门山战斗遗址;抗战刻石如太清宫后山石崖“山海重光”刻石、汉河村西山“光我河山”石刻、白云洞“白云为家”等石刻、黄山村“表海雄风”石刻、华严寺“抗战”等石刻;白云洞、虔女峰、黄山、砖塔岭、神清宫枪械修理所,以及太清宫抗战干部训练基地、太平宫军品粮秣库、高石屋储粮库等遗址。

白云洞“白云为家”刻石

汉河西山“光我河山”刻石

太清宫后山“山海重光”刻石

那些为抵抗外侮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义士、勇士、烈士们的事迹,是不应也不会被时间磨灭被后人遗忘的。

他们的牺牲,他们的骨气、血性,都深深镌刻在中国、中华民族的历史里,即便有的英雄,身后并没有勒石立碑,甚至连姓名都是错的或没有留下名字。

他们留下的,是血性,是骨气,是硬气,是清气和正气,是直面生死的悲壮之气,是侠肝义胆的慷慨之气,是善悯苍生的淳和之气,也是充盈天地贯通古今的浩然之气。

时间喜欢消磨一切他所经过的事物。刻在石头上的字,当时铁画银钩凿凿分明,可是不过几十年的工夫,风雨,霜曝,不知不觉间,就会让这些文字漫漶不清。

但,时间的橡皮擦擦去的淡淡血痕,历史的涂色笔往往会将其再度描红,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浓稠和沉重。

人是需要提醒记忆的,提醒记住安宁、幸福,也要提醒记住苦难、牺牲,特别是提醒为换取安宁和幸福而经受的苦难和牺牲,否则,那些有血性的人所流的血,就白流了。

为家国而殉难的道人,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的抗战者们,他们应该被铭记,他们不畏强敌的斗争事迹、抗战精神以及抗战遗址遗迹,不该随时光湮没。我们应该为他们也为我们的国家和将来做些什么。

就白云洞,至少可以做这些:

一是可否找到当年死难道士和乡民的埋葬地,加以修缮,树碑,将他们的事迹及生平刻石纪念,以便人们瞻仰凭吊;

二是可否将白云洞,辟为抗战遗址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恢复相关洞观建筑,以及当年抗战修械所遗址?

三是白云洞为抗战牺牲的道人(乡民),他们毫无疑问是义士、勇士、壮士,那么,他们符不符合烈士的条件,能不能被列入抗日烈士的名录?

白云洞只是崂山抗战的一个点,以此为契机和带动,就崂山抗战旧址遗迹,我们至少还可以做这些:

1、开展一次系统的崂山抗战旧址遗迹调查,明晰各处遗址遗迹地理位置、当年抗战史实、事件、人物,绘制《崂山抗战遗址遗迹图略》;

2、在白云洞以及同样为当年抗战作出贡献的太平宫、神清宫、明道观、华严寺、太清宫等道观寺庙(包括遗址)立碑,将抗战史迹考证备述,勒石纪念,并在太清宫、太平宫、华严寺、白云洞等相关景点解说词中,增加抗战史实内容;

3、在登瀛石屋岩、黄山、大崂、石门山等战斗遗址立碑,述明战斗经过、参战双方伤亡情况、阵亡抗战者姓名简历、战斗作用意义等;

4、修葺恢复太清宫后山“山海重光”、汉河西山“光我河山”石刻、白云洞“白云为家”、黄山村“表海雄风”、华严寺“抗战”等石刻;

5、在白云洞、虔女峰、黄山、砖塔岭、神清宫枪械修理所,以及太清宫抗战干部训练基地、太平宫军品粮秣库、高石屋储粮库等遗址,立碑勒石纪念;

6、作为当年青岛地区的主要抗战根据地,建议在崂山山中建立一个抗战纪念馆,当然,陈列展示的内容,在时间、空间、历史事件和人物上,可以不局限于二战抗战期间,不止于崂山;

7、以崂山风景名胜区被设为“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为契机,围绕纪念“崂山抗战”开展相关联谊活动,如邀请当年崂山抗战老战士(包括但不限于在台老兵)或其后人重访崂山抗战旧址遗迹等,以铭记过去,尊重历史,崇敬牺牲,缅怀英雄,努力增进爱国认同,为祖国统一凝聚广泛的共识和积极的力量。

本文编辑源自“看山人”公众号,作者为网友“望之崂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收藏

举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32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