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祥符碑

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祥符碑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所立,俗称“祥符碑”。碑高8.2米,宽2.3米,碑阳刻文2319字,字径5厘米,由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侍诏、朝散大夫尹熙古篆书碑额并书写碑文。碑文首先借助泰山的神威,对北宋王朝极尽歌颂之能事,叙述了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封禅泰山和四年内不断晋封泰山神的经过,鼓吹赵恒封泰山谢“天书”后的重大变化,把打了胜仗还赔款的“澶渊之盟”后出现的暂时稳定附会为封禅之功,并对泰山大力颂扬“节彼泰山,盘亘大东,一气凝神,五岳推雄……”。碑阴有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巡抚张允济和巡按王立贤题书的“五岳独宗”四个大字。

岱庙“第一丰碑”宋祥符碑的悠悠往事~

悠悠祥符事

泰山为五岳之首,历代碑铭题刻之多列五岳之冠,素有“露天书法博物馆”之称。泰山脚下的岱庙,作为古代祭祀泰山神的圣地,更是珍藏着不少名碑。其中,就有被称作岱庙“第一丰碑”的宋祥符碑。

宋祥符碑,全称《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立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螭首龟趺,是岱庙现存最早的龟驮碑。碑阳文34行,满行80字,共计2319字,字径5厘米,行书。额篆“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2行10字,字径15厘米。翰林学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诏尹熙古篆额并书。碑文记述了宋真宗封禅泰山后,将泰山神由“王”而晋封为“帝”以及兴修泰山神庙的过程。

自唐代开始,泰山神被授予各种封号。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意为与天相齐。宋真宗为了“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的政治需要,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泰山封禅,告成之后,下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修饰庙宇。四年(1011年),又晋神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帝”,使泰山神由“王”而“帝”,位崇至高。

宋真宗的这次封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大典,其起因竟是一次在史书上留下重要篇幅的宋辽之间的边境战争。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进犯宋朝边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赵恒亲至澶州督战。后虽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但宋真宗赵恒无心再战,于是与辽订立和约,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然给宋朝带来了暂时的安定,但泱泱大朝,还要年年向“蛮夷”辽国进贡,对于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统治者来讲,终归是很没面子的事。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之下,君臣总有不甘。大臣王钦若对宋真宗言道:“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自古以来,封禅需要政通人和、“天人相应”等诸多条件,宋真宗不够格。为了达到目的,在真宗赵恒的授意下,君臣自导自演了一出“降天书” 以示祥瑞的闹剧。

为了怕别的大臣阻挠自己封禅泰山这样的“大功业”,真宗居然不惜向自已的大臣行贿。有一次,真宗宴请宰相王旦,散席之后,赵恒送给王旦一坛酒,说:“此酒极佳,你拿回去和家人共享吧。”王旦回家取坛一看,满坛竟是价值连城的珍珠。酒也吃了,宝贝也收了,王旦也只能默许了。朝中其他的大臣在封禅这件事情上也都附和,毕竟谁都不愿错过封禅这一盛典。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真宗封禅,因为背离了原有传统的约定俗成,所以广受后世诟病。《宋史真宗记》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大概自宋真宗破了规矩以后,后世的君主们不再认为封禅是神圣之事。曾经的旷世大典就此绝尘,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值得一提的是,宋祥符碑的碑阴刻有“五岳独宗”四个榜书大字,字径110厘米,正书,系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巡抚张允济、巡按王立贤所题,气度雄浑,堪称巨制。明代题字可谓锦上添花,游人至此,往往驻足而观,由衷地生发出对泰山的敬仰之感。

泰安市博物馆 赵鹏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Hi泰山”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资阳周边镇乡行之走进“祥瑞之乡”——祥符

陈世胜 资阳日报记者 李远雄 徐嘉欣

探索人文风情,展示特色产业。5月7日,资阳日报社、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走进“周边镇乡行”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二站──雁江区祥符镇。

祥符镇位于雁江区西部,距城区28公里,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1.5公里,东临雁江镇,与迎接镇、临江镇接壤,西接眉山市的仁寿县老龙乡、甘泉乡,北与成都市的简阳市望水乡、雷家乡交界。这里山清水秀、“符寿源长”,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依托“三片两线”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成效,该镇进一步提升 “三瓜两椒一蔬菜”的品牌效应;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该镇大力发展小农经济,生态稻虾等特色优势产业突显;以“孝德文化大院”为主阵地,该镇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为全力建设“祥瑞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祥符镇党委书记严莲

祥符镇是个山清、水净、空气清新的地方,是临空经济承接区,全镇干部将紧扣“全面落地落实年”工作要求,主动投身到“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洪流中,为建设“符寿源长、祥瑞之乡”美丽怡然新祥符而努力奋斗!能成为这片土地的建设者,我很幸运。同时,我共享于今天伟大的发展成果,感恩于这片热土的人民,感恩于历届奋斗在祥符镇各项事业各领域的党政干部同仁们!我真诚祝愿这一方热土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着力创响“资味”品牌

(恒胜家庭农场利用大棚种植提高果蔬种植经济效益。)

5月7日一大早,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祥符镇。行进途中,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延伸,沿途的绿色植被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苍翠。刚进入祥符镇小高村地界不久,记者便被一大群冒雨抢栽红薯的群众所吸引。

雨中,几名群众在种红薯地里剪红薯藤;不远处,10余名群众正在抢栽红薯。“大家在栽的时候,下面一定要留两节啊!”土埂上,小高村党支部书记童志超大声地招呼着。

“这里是我们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近年以来,我们狠抓产业引领,积极与省农科院进行专业技术合作,参与红薯高产试验。”据童志超介绍,该镇总投资460万元在天鹅山村打造鲜食红薯种植核心示范园区2000亩,并在小高村建设优质红薯育苗基地和高产红薯示范园23亩,示范园区种植的红薯与传统红薯相比,口感更细腻、香甜,更适合大众偏好。

通过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重点培育川薯6号、商薯19号、普薯32号等品种,种植的红薯产量由每亩5000斤增产至每亩8000斤,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

不仅如此,该镇的红薯还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线上线下实现订单销售, 2018年仅通过电商平台将祥符红薯销往重庆、贵州、东北三省等地,销售量达100万斤,创响了“资味”红薯品牌,实现人均增收500元。

“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们更要创响‘资味’品牌。”除了红薯种植,该镇积极围绕“三片两线”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成效,稳定发展“三瓜两椒一蔬菜”4.4万亩,进一步提升了祥符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但如此,该镇还深入探索“专合社+农场+”模式,发展注册农民专合社35个、家庭农场27个,积极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多元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恒胜家庭农场,是一家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家族式家庭农场。“我们养殖的猪也吃上了‘自助餐’,饿了自主取食,渴了自主饮水……”在恒胜家庭农场,46岁的冯超一脸自豪。标准化养殖场内,现存800余头膘肥体壮的育肥猪悠闲自得。

“我们的养殖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分为三处修建:两个育肥猪场,一个繁殖猪场。”冯超介绍说,为有效解决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问题,他利用沼气池进行生猪排泄物干湿分离的办法为果蔬种植提供肥料。

截至目前,冯超堂兄弟三人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果蔬种植,其中大棚种植面积达20余亩。在大棚内,辣椒、苦瓜、茄子、黄瓜、西瓜等果蔬一应俱全。

“创建之初,我们对市场进行了专门的评估调查,按时令季节种植果蔬,其经济效益发挥不出优势。”为此,冯超利用大棚种植,通过提早或延迟上市,错开果蔬上市的高峰期,极大地提升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在冯超的家庭农场里,常年有10名当地的残疾人在此务工。不仅如此,他还无偿或以成本价向周边群众提供果蔬秧苗,带动发展周边群众种植果蔬近4000亩。

依托养殖带动旅游

让群众足不出户挣到钱

(团碑村依托小龙虾养殖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美味小龙虾。)

今年37岁的王波是祥符镇团碑村人,也是祥符锦团小龙虾养殖协会的会长。10多年前,刚出校门的王波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身前往浙江、上海等地进厂务工,但收入并不可观,这使得他萌生了返乡发展的念头。

由于父母是当地的小龙虾收购商,返乡在做瓜果生意的王波也时不时地帮着父母打理生意。他发现小龙虾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致使土地撂荒多,他决定流转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

2007年,开始零散流转土地的王波发现,即便是没放养虾苗,就光野生的小龙虾每年的收获就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经过几年的摸索,2013年,他流转土地40余亩开始成规模发展小龙虾养殖。整理田块、挖沟掏箱、下虾苗……王波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然而天不遂人愿,自己养殖的小龙虾出现大面积死亡,投入的20余万元亏损严重。

冷静下来的王波意识到,光靠复制别人的经验不行,养虾必须还得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养殖条件。经过不断地总结,他开始发展稻虾轮作的模式并再次走上创业之路。

“稻虾轮作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虾田的水质,养虾之后产生的粪便和蜕皮的虾壳还可以改善稻田的土壤。”在王波看来,稻虾轮作,不仅互不影响,而且还能大大提升稻田的价值空间。

实践证明,王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先期流转的40余亩虾田在第二年便喜获丰收。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2015年下半年,王波在当地带头成立团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并发展小龙虾养殖40余户,发展小龙虾养殖达500余亩。

为了促使小龙虾养殖成规模化发展,2016年,王波联系周边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成立祥符锦团小龙虾养殖协会,并鼓励专合社、家庭农场、散养户加入协会。短时间内,协会养殖规模就达到2000余亩,会员遍及周边市县(区)。

稻虾轮作的模式推广开来,王波并不满足。“依托小龙虾养殖,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从2017年5月开始,王波又开始了他的“莲虾共养”探索,引进九品香水莲花、睡莲等观赏荷花,用于观赏和制作莲花茶等产品,并逐步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如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王波自办的农家乐生意都非常红火。不仅如此,王波还专门提供农产品展示平台,鼓励村民把自家的土鸡、土鸭、大米等农特产品卖给游客。

“我是这个村的人,我对这个村有感情,扎根在这里发展,就是想帮助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对于今后的发展,王波也有自己的打算,“继续鼓励大家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把整村的氛围做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周边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

弘扬尚德尽孝美德

为“祥瑞之乡”锦上添花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全镇产业发展,祥符镇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祥符镇坚持精神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文明风尚,为建设“祥瑞之乡”锦上添花。

祥符镇从2014年开始着手打造小高村、排桶村“孝德文化大院”,并以此为主阵地,大力弘扬村民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家风家训。5月7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小高村的孝德文化大院,此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大院入口处一块写着“孝德文化大院”字样的标志牌格外醒目。沿着水泥路进入大院,道路旁、房屋外墙上都巧妙设置了“孝德文化”宣传牌,与大院内的楼宇房屋、鲜花绿植相映成趣,散发着浓浓的孝德文化宣传氛围。

记者在一栋挂着“星级文明户”荣誉牌的楼房前停下了脚步,在这里,演绎着一个尚德尽孝的好故事。户主李永斌今年70岁,37年前妻子陈某某突发精神疾病。李永斌说,妻子发病后,不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还经常做些让他头疼的事,“她要乱跑,还要乱骂人,逮到哪个骂哪个。”尽管如此,李永斌对妻子始终不离不弃,毫无怨言,对年老的父母也孝顺有加。受长辈影响,李永斌4个儿女也十分孝顺,早早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现在李永斌的儿女都成家了,定居在资阳、成都等地,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都抢着接老两口去住。在家人的悉心照料陪伴下,陈某某的病情比前几年好多了。“大家都晓得李永斌的儿女孝顺,李永斌本人也很乐于助人,经常为别人介绍工作。”童志超告诉记者,同村的乡亲需要帮助,李永斌肯定是冲在前面的。在大院里,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孝道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

孝德文化大院仅仅是祥符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祥符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村”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在全镇16个村(居)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风传家”“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和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2016年以来,祥符镇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00余户,并成功创建市级文明乡镇,把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碑帖鉴赏│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虽遭毁损,依然万古流芳

记者 :仇春霞

《上清储祥宫碑》拓片局部

绍圣四年(1097)闰二月,宋哲宗赵煦下诏将一座宫殿前石碑上的刻字刮掉,并将碑文的作者苏轼南贬至琼州(海南)。这篇碑文就是苏轼所写的《上清储祥宫碑》,当时还得了哲宗皇帝一千两银子的稿费,为何才过了几年就连人带文一起被抛弃了呢?

时间回到六年前。那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忽然被朝廷召回京任吏部尚书。对这个调动,他是很不情愿的。他虽然是哲宗皇帝(1076—1100)的老师,也深得掌权的太皇太后高滔滔(1032—1093)的器重,但是他的这位皇帝学生很不上进,也不喜欢他,而且经常有政敌跑到小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苏轼深知不为皇帝所喜欢的后果有多严重。为了避祸,也为了摆脱人事纠葛之烦恼,他主动请求外任,在杭州踏踏实实干了三年地方工作。

可惜好景不长,这次苏轼以56岁的“戴罪之身”被召回京,一是因为又被打小报告了,二是高滔滔可能有重要任务交给他。后来事实证明,这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即将建成的上清储祥宫写碑文。大家可能奇怪了,既然苏轼此时是“戴罪之身”,为何还要把他请回来写碑文?这上清储祥宫又是什么来头,得专门请苏轼这样的大牌来写碑文呢?

这上清储祥宫原名上清宫,本来只是一座普通的道观,修建于太宗时期,后来在哲宗的曾祖父仁宗庆历三年(1043)毁于大火。朝廷本想重修,但包拯极力反对,于是这片废墟就被改为禁军营,这一改就是37年。

事情在哲宗的父亲神宗时期有了转机。元丰二年(1079),神宗让道士王太初居住在太清宫旧址。王太初在北宋道教史上颇有些影响,善于驱神弄鬼,皇帝都有些信他。不久就有人说,上清宫所在的位置关系到皇家子嗣繁盛与否。

这对赵氏皇室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因为赵氏的子嗣一直不是很繁盛,皇室子嗣多早夭。所以神宗听说上清宫有如此厉害的关系之后十分重视,赐钱赐地重修宫殿,并赐名“上清储祥宫”,其“储祥”之义,含义深远。可惜没过几年,神宗皇帝就去世了,享年38岁。

高滔滔是哲宗的奶奶,作为后宫之主,她对这件事情自然十分关注。哲宗即位以后,她想继续修建上清储祥宫,但又不想因劳民伤财而给新党提供打击她的证据。于是就号令内宫省吃俭用,又动用几乎全部私财,终于在元祐六年(1091)修好了宫殿。

身负“重大使命”的上清储祥宫完工以后,按宋人礼仪,是必须要写一块碑文以示其庄重显要的。高滔滔过了一遍名单,觉得此事非苏轼不可,一来他有文才,二来他字写得好,三是他能把高滔滔的内心想法完美表达出来。作为共事多年的老下属和亲密的老战友,苏轼当然非常了解太皇太后的心思,他仔细考虑之后,给朝廷写了封申请书,请求提供以下材料:

⒈上清储祥宫始建和被烧的具体时间;

⒉宫殿始修时所费钱物数量,以及本次重修所费钱物来源;

⒊神宗皇帝赐名“上清储祥宫”的诏书,以及神宗、哲宗赐钱赐物的书面证据;

⒋请求明示是写成碑还是记;

⒌如何写苏轼及题碑额者的名字及衔位。

从上书所请内容来看,苏轼的考虑是非常周到的。他之所以提出要查账,完全是为了彰显高滔滔自掏腰包的品格。因为北宋皇室要员没有擅自动用国库的权力,大权多分散在文臣手中,高滔滔要修这么一座负有特殊使命的宫殿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他专门提问谁写碑额也是深有用意的。如果碑额是由皇帝写,那他的碑文主旨一定要从皇帝的身份去考虑。其实苏轼应该也猜到了,碑额肯定会是皇帝写,因为只有皇帝才能配得上高滔滔对这座宫殿寄予的厚意。朝廷很快就回复了苏轼,并说明碑额由哲宗皇帝亲自题写。宫殿正式完工后,又传檄全国,减决囚犯,遍施皇恩。从这些举动来看,一切都符合上清储祥宫复建的意义。

苏轼的碑文即著名的《上清储祥宫碑》,共1213字,在这篇碑文里,苏轼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修建上清储祥宫用的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私财,没有劳民伤财,宫殿再富丽堂皇也不为过。二是修建这座宫殿表明了朝廷治理国家的一种态度:“大率依本黄老,清心省事,薄敛缓狱,不言兵而天下富。”

高滔滔对这篇文章应该是非常满意的,她以皇帝的名义给了苏轼一千两银子作为稿费,又请人刻碑,并以朱砂填红。苏轼深知这篇碑文可能寓含的政治后果,于是谢过皇恩,婉辞稿费。但高滔滔坚决不允,她回了苏轼一封信,对碑文作了高度评价,苏轼没理由再拒绝。

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或者说,只是一个开始。

写完碑文后的第三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苏轼的第二位夫人去世,二是高滔滔去世,三是哲宗亲政。后两件事对苏轼未来的人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哲宗亲政后正式起用自己的年号“绍圣”,含义是主张新法。至此,保守派的苦日子到来了。苏轼作为旧党核心成员,除了被一贬再贬,其诗文刻石也遭全面毁禁。那篇政治态度鲜明的《上清储祥宫碑》明显不符合哲宗的政治主张,什么黄老思想、无为而治,哲宗统统不要,他要改革。于是哲宗派人刮掉碑文,准备请蔡京来写。蔡京此时是哲宗皇帝的翰林学士承旨,从职务、职称,甚至书法水平上来讲,也是可以写的。但是蔡京的写作立意和态度与苏轼完全不同。蔡京是个大玩家,年轻的哲宗皇帝也爱玩,于是严肃的书碑活动就变成了一场游戏。哲宗命人在宫中摆局,每三天请蔡京来写一次,每次都摆上各种美食佳酿,香药珍物。蔡京享用过后,就在石头上写几十个字。就这样吃吃喝喝、磨磨蹭蹭写了一百多天才完成。写刻完后,又从御府里拿出金粉填字。制成后,皇帝和朝臣开始疯狂拓片,一本拓片售价五千两。仁宗拓了数百本,分赐群臣,并下诏将拓本藏入御府。高滔滔苦心经营、苏轼周密谋篇的一篇鸿文,就这么被蔡京和哲宗给玩坏了。

此事传开之后,有了这样一个传说。说是苏轼南贬途中在一面墙壁上看到一首诗:

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诗中引用了唐代的一个典故。唐代著名将领裴度平定淮西后,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来歌颂裴度。后来韩愈被贬岭南,平淮西碑被毁,改由段文昌重写。此事与苏轼的遭遇极似,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有人说是苏轼自己写的,也有人说是别人写的,因为缺乏证据,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无论如何,虽然上清储祥宫碑遭毁,但这并不影响它万古流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26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