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楼子山

楼子山因山似锥子而命名的地名。

中文名:楼子山

罗马字母拼写:Luzshn

楼子山

性质:历史地名

省份:秦皇岛市

散落民间的老房子 穿越百年去台山看碉楼和洋楼

相信不少小伙伴从地理书上获悉,台山是全国闻名的第一侨乡。确实如此,在台上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亲戚旅居海外。大批侨胞旅居海外,也为台山这片大地上奉上了独树一帜的侨乡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碉楼和洋楼。

台山的碉楼和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的开平碉楼(注:称号里还包括了村落)都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不同的是前者散落在民间各地,后者则有一大片保留得较好的,形成村落。

开平碉楼

这些散落在民间各地的百年老房子,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如今台山民间乡村的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台山碉楼

行走在其中,你会发现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映入眼中,一排排跨越时空的骑楼墟市迎面而来,听者操着浓郁方言的台山话,你甚至会产生错觉:我穿越了吗?

碉楼:时代见证者

在任意导航地图上,随手输入“台山碉楼”就冒出几十个上百个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五邑地区(江门市)目前保存有近4000座碉楼,以开平和台山居多。开平碉楼成群,入选非遗后,开发成旅游区,获得了很好的保护。

开平碉楼

台山碉楼散落在村落里、田野中,有资料显示,最早的碉楼是在清朝末年兴建的,一座座,它们见证了主人家的高光时刻,既是主人家荣华富贵的证明,也是兵荒马乱的缩影,既是主人家颠沛流离出走他国艰辛觅食的见证者,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丰碑。

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散落民间的碉楼,大多因年久失修而变得灰旧衰败,当年光彩照人的风光早已不再。有些已经爬满了爬山虎,有些已经墙体剥落,但走近时,依然能感受到壁垒森严感。

在民国初期,位于四不管的开平、台山一带,盗贼横行,政府无能,为了防御,早期富裕起来的归国侨胞开始兴建碉楼自卫。他们找专人设计,仿照国外一些建筑,高价运用国外的一些建筑材料例如门窗等。

碉楼多数建于村口,也有分布在村子后面或村外。就建筑式样来看,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样,也有100多年前国外流行的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按功能分,碉楼有集防盗与居住于一体的居楼,也有村人集资兴建的众人楼和用于值班放哨的更楼。

更楼

碉楼一般采用中西合璧,一般都有三、四层以上,下面几层采用直筒式设计,通体光滑,防止坏人攀爬而上,顶部凸显西方建筑美学,采用向外凸出或设置“燕子窝”,并画上颜色丰富的壁画,整体类似城堡式风格。

洋房:早期西方别墅式民居

早年富裕起来的旅居侨胞,除了寄钱银回线兴建碉楼外,还有不少西式洋房别墅。在端芬镇就有一座已经有90多年历史的翁家楼,翁家楼占地面积约1500㎡,是旅美翁氏族乡亲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包括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三栋西式别墅和两栋两层高的中西合璧建筑。

别墅建筑楼前种满树木,其中包括了树龄120年的人面子漆树。别墅有类似八字形石阶平台,墙身柱间隙有彩色瓷片图案,并且还有国外进口的彩色玻璃窗,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观感,不得不佩服老一辈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智慧。

如今别墅的落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石阶上也是光滑,外墙体剥落的别墅,铁门紧锁,贴着的对联,二楼的阳台处还挂着衣服,兴许是主人家的远方亲戚朋友在这居住。

一位老太太看到陌生人到访,好奇地看着我们,本想向老太太询问一些有关主人家的故事,但老太太操着一口浓郁的台山方言,我大概听到她说:这家主人已经五六十年没有回来了(据台山那边公布的消息是1949年老夫人才搬离这),时间也吻合。但奈何老太太听不懂粤语和普通话,我们没办法进行更多的沟通。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旅居海外的华侨受到启发,希望通过“教育救国”帮助家乡发展,捐资了一批具有历史意义是学校。其实在翁家楼的右侧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就是庙边学校,同样是由翁式家族捐资兴建。

庙边学校主楼高三层,穹顶瞭望亭设在楼梯间,两翼高二层,采用平顶设计,共有8间教室和办公室、纪念堂、阅览室等。

后来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小孩逐渐跟随父母到城里读书,这家具有近代典型中心合璧建筑的学校就被关上大铁门,慢慢荒废了。

有资料显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台山地区的洋楼建设进入鼎盛时期,多地出现了一栋栋洋气十足的别墅式民居。时至今日,我们穿梭于台山的乡镇时,依然能看到一栋栋屹立不倒的洋楼,虽然岁月洗刷了它们身上的原有的光鲜亮丽,但从还能从这些长满青苔的旧貌中窥探出它们当初的雍容华贵的样子。

除了大富人家的碉楼和洋房,一些稍微富裕的村民,他们的房子则是以青砖黑瓦为主的民居,房子两侧还有弯弯的屋角设计,可不要小瞧这些民居,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房子都是从侧面开门的,夏天凉爽。

骑楼墟市:置身其中如同穿越历史

除了碉楼和洋房,华侨在回乡下投资时,还兴建了不少商住两用的临街骑楼商铺,这些骑楼建筑群分布在乡镇的墟市里,如今依然在发挥着墟市的作用。

这些骑楼建筑群和广州恩宁路的骑楼有所不同,这里的骑楼多为2-3层,一楼有立柱,内置的商铺大门走廊,二楼以上部分凸出设计,连续的骑楼组成贯通的人行道,可为行人遮风挡雨,“有脚骑楼”生动形容这一建筑特色。

这里的骑楼建筑既有中国檐廊式沿街建筑的延续,又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不仅建筑造型五花八门,而且加入了西方建筑的柱式、拱形阳台、装饰图案等等,并且顶部都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无论是台山的县级行政中心台城,还是乡村里的小小墟市,无一例外都是以骑楼街为主,可见侨乡文化对这里的影响之深远。

端芬镇梅家大院目前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骑楼群,这里曾经是《让子弹飞》电影的拍摄地,这里四面都是骑楼群,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广场,站在广场中间,闭上眼睛,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这里的各个商铺大小统一,风格各异,巴洛克风格的山花、罗马的柱式和拱劵、彩色玻璃的花窗、外墙立面的灰塑图案、骑楼步廊的吊顶等等,具有浓郁的欧式设计风格。

碉楼、洋房和骑楼,组成了极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可以说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每座碉楼或者洋房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承载着侨胞漂洋过海谋生活的不易,既是他们财富的见证者。时移世易,碉楼的兴建者早已不在人世了,他们的后人也大多已经移民海外或者长期旅居海外,如今台山当地的村民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稳定生活,再也不用靠碉楼防御自卫了。但这些散落在各地乡村的碉楼、洋房、骑楼依然在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如同当初一样。

终南山环抱的楼观台,私藏了老子与楼观印象的秘密!

在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钟南山麓,有一处游览风景极佳、休闲养生皆宜的道教圣地,它就是久负盛名、享誉中外、号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尽管几乎每年大年初一我都会造访,但毕竟老子所谓的“道”内涵过于博大精深,每次游玩回去总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今年我又照例前往,满怀对老子这种玄之又玄的“道”的憧憬,重访楼观圣境。

说起楼观台的得名,始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称故宅为草楼观。据明清《周至县志》记载:“春秋时天文学家尹喜,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中,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以观天象。其精思志道,不求闻达,周朝廷闻之拜为大夫,”“尹喜调任函谷关令后,见有紫气从东而来,果然老子退隐入秦,驾青牛薄板车到关,尹喜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遂请老子入故居楼观,于终南高岗筑台授经,著《道德经》五千言,传于尹喜,且传道授法,尹喜行其旨。”这段话是说早在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家尹喜为函谷关令,他在终南山中结草为楼,观看天象。一日忽然见到有一股紫气自东而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老子在战乱中辞去官职之后,身披五彩云衣,骑着青牛从古函谷关入秦。尹喜见老子背骑青牛,尤为称奇,忙把老子请到此请其讲经著书。老子登上草楼观后,在灯火垂微、光线昏暗的油灯下,洋洋洒洒于竹简上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便是“紫气东来”的传说。老子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著书传道,或许这正是一种天缘。老子选择这个南依秦岭、北瞰渭水的风水宝地,让这个乱世中圣人的心找到了归宿。于是,这部流芳百世的《道德经》便成就了楼观台,使楼观台成了鼎鼎有名的道教圣地。

自广场向南望去,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座高耸的石碑,记载着历朝帝王拜谒楼观的史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皇率领文武百官千余人簇拥楼观台,修建陵庙,躬行祭祀。秦灭后,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王朝皆建都西安,时周至为京畿。据《周至县志》载:“汉武帝刘彻至楼观谒祀老子,建望仙宫于楼观台观北,并增置道员,敕令扩建庙宇,修筑殿坛。”战国秦汉间楼观多住隐士和方士,西汉后楼观规模逐渐形成,故史称楼观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老子授经之处,被尊称为道教祖庭和发祥地。随后,又有西晋惠帝司马衷、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等拜谒老子,为楼观台增致香烛,致使道观内外,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终年不绝。

从这几座石碑向前望去,便是一座别具一格的道教宫殿式的宗圣宫。据史料记载,此宫原名并非宗圣,只因与宫殿前面雕塑的唐高祖李渊有关。唐初,高祖李渊为提高李氏皇族地位,追封李耳(老子)为远祖,下令修葺楼观,赐地十余顷。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渊到楼观参拜老子,诏令修建宗圣观,并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白米2000石、帛1000匹以供修补扩建之用;七年(公元624年),宗圣观建成,高祖再次到楼观;次年奉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教祖,也使得道教成为中国唯一自创的宗教。扩建历时七年,楼观规模空前宏大。自此,道教活动中心,从说经台移至宗圣观。到了元朝改宗圣观为宗圣宫并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朝代更迭,岁月流逝,其中战乱不断,曾经几度辉煌、香火鼎盛的楼观台,又几度在夕阳中沦为萧条败落的残垣断壁,如今又被翻修成勉强可以保留古代道观风格的宗圣宫。这其间唯一始终不变的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永恒的道,它每年吸引着数以亿万计的人们,对这神秘的“道”虔诚地进行顶礼膜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区区海拔仅580米的楼观台,却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加之东汉张陵(张天师)在巴蜀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并尊称为太上老君,自此,老君之名益显。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大凡圣人之名愈高,去世后封为尊神的可能性愈大,老子羽化后也难以摆脱这种现象。不仅摆脱不了,反而成了道教至高无上的道德天尊。

与宗圣宫在同一排,左边相望不远处,有个高大矗立、匾额上写着“仙都”的牌坊。步入此门,便至“三清”圣境。《太上苍元上录经》云:三清者,太清、上清、玉清也。从“仙都”向里有三道像天门那样的法门,依次为太清门、上清门、玉清门。据说道教三清原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而道德天尊,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说老子化身。后因许仲琳所著《封神演义》写道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斗法时,太上老君用一气化出三个法身的故事而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位列三清第三位尊神。

但无论怎样分说,好像都离不开“气”,这好像正是冥冥之中的“道”衍生幻化所致。正如《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衍生天下万物。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大“道”相互推衍,让人有妙不可言之感。《道德经》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以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总之,“三清”在道教中与“气”的生生运化密不可分,这也成了后来道家养生理论来源之一。

然而,最牵动人心的恐怕还不止这些。这其中的神话故事,还多亏了《西游记》的宣传效果。如今,《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人们记忆中或许还不时浮现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被太上老君用三昧真火在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情景,在人们印象里总还质疑神话中的八卦炉是否真的存在。但凡朝拜楼观台者必定要去炼丹峰,因为峰顶确有八卦炉存在。相传很久以前,山顶原有两座炼丹炉,一个叫金炉,另一个叫银炉,都是太上老君炼金丹的八卦炉,每个炉上都有一个烧火的仙童,也就是《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太上老君未卜而先知唐朝法师玄奘要去西天取经,他料到保护玄奘法师西去的孙悟空必须要有一柄厉害的兵器才行。太上老君不仅在八卦炉里炼出了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作为孙悟空日后的兵器,还为猪八戒炼就了一柄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的上宝沁金耙,更为孙悟空炼就了识别妖魔的火眼金睛。因而,他的丹炉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紧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听神话故事总能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但登上峰顶的人们似乎还抱着登仙般的幻想,侥幸在炉壁沾点仙气,已成金刚不死之身,然而未免有些失落怅惘。如今的八卦炉,饱经历史沧桑,青铜的炉身早已锈迹斑斑,烧火的仙童已如黄鹤一去不返,老君多年不炼丹的金炉已废弃成寻常之物。游人只能在动人的神话与古老的遗址中伤心徘徊了。

神话终归是神话,毕竟我们谁都没有亲眼见过。楼观台既然是老子当年授经之处,那就还有著名的说经台。说经台前有一八角亭,八卦悬顶,建筑艺术超群,亭下矗立一座石碑,上刻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亭侧有一石砌小水池,池内壁有一石雕龙头,口中吐水,池水终年不绝,这就是有名的楼观文物古迹上善池。

相传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春,周至地区遭遇千年不遇的时疫,很多人患不治之症,病死无数。当时楼观台监院张致坚,夜梦太上老君托梦告知说经台前有泉水可治。张监院醒来后按梦中所示果然在说经台前挖出一泉眼,用此水治好了三十多名道士的病疫。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不到两个时辰时疫自然痊愈。三年后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得知此事大为震动。因老子《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遂题此池为“上善池”。多年以后,四方善男信女取池水治病,许多诗人骚客来此兴诗作赋,畅怀抒情,有“丹沙久窑井水赤”、“汲尽阶前井水浑”等诗句,都形象记述了当年的取水盛况。

每次走到这里,我都要在“上善池”前驻足几分钟。我也似乎被这种闻之无味、触之不见的“道”所感应。圣人虽说曲高和寡,令人难以仰望,可他却能心怀天下苍生,托梦点化解救百姓于危难,他真是无愧于天尊的神号了。正如《道德经》所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是圣人的伟大所在,他活在了百姓的心里,百姓用香火供奉他,当之无愧。

如今的楼观台,已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来此休闲养生度假者不计其数。但对于那些不信奉道教的人来说,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竹子了。这里有北方竹类品种最多、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竹林,郁郁葱葱、高风亮节的竹林被阳光照得闪烁夺目。然而走进竹林,方知进了迷魂阵,抬头不见天日,行走不见尽头,只闻有婉转的鸟鸣,醉心于悠远的意境,成了道家修真悟道的绝佳境地。难怪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赋诗一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走进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如同在画中行走。不仅有气势磅礴、层峦叠嶂的山峰,还有云雾缭绕、仙气腾腾的幽谷,更有怪石嶙峋、飞流直下的深潭飞瀑,美不胜收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其中闻仙沟十八瀑,曲径通幽,极似一幅水墨画卷,雄伟壮观、一泻千里的瀑布,溅入阴司潭、龙王穴深不可测。老子云:“道法自然。”闭上眼睛,在奇妙的自然中,静听汩汩的山泉、清脆的鸟鸣,远离世俗的纷扰,涤荡内心的浮躁,回归心灵的宁静,方能悟出所谓的“天人合一”。

当然,楼观台的景点太多,我不可能一一道破,尤其是在圣人的庄园,需要用心去参悟和体会。我记得在楼观广场有一块大石头上镌刻着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不管你信奉道教与否,我们把它权当一种文化来吸纳对待,毕竟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将继续影响我们乃至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次不经意间在网上查到世界百大历史名人当中,老子就在前列。老子是伟大的,不朽的。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今天,我也用大师的这句禅语来看楼观台,尽管我已拜谒多次,可觉“慧根”尚浅,不能“大彻大悟”,只能说是稍有点感想而已。到楼观台揽胜,看的是山是水,但又不仅仅是山是水,不仅要“出乎其外”,更要“入乎其内”,这样或许才会不虚此行。

楼观台正面乃楼观印象酒店,酒店总占地面积约62亩,地处终南山北麓,距西安市中心约70公里,周至县城15公里,毗邻正财神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国家秦岭植物园、楼观国家森林公园。

酒店共设有客房121间及三座独立中式院落,康体中心同时配有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SPA房等不同功能的区域。位于餐饮会议中心一层的多功能厅即可满足您对大型会议的需求也可满足近300人同时用餐的宴会需求。17间风格迥异的中式VIP包间及5间可容纳30到50人不等的中小型会议室(三层4间)/贵宾会见厅(一层1间),为您旅游度假/商务接待/会议会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楼观印象酒店【舒适客房】

楼观印象酒店【看书品茶】

楼观印象酒店【健身游泳】

楼观印象酒店【浪漫餐厅】

楼观印象酒店【多功能厅】

每座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

一路走来,用心记录

相逢有期的瞬间,是最凝固的记忆!

感谢酒店营业以来一直关注支持我们的粉丝们,

楼观印象酒店在你们的关爱中成长,最幸福!

最新活动一扫而出 快来关注我们吧!

微信号:【xalgyx】

官方网站:http://xalgyxhotel.com/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哦!

酒店地址:西安周至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楼观台

酒店预订电话:(029)65661234

登顶丽江万古楼 揽胜古城狮子山《大美云南28》

1万古楼顶远眺玉龙雪山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于1993到过云南,2017年1月第二次来到云南,游走昆明﹑东川红土地﹑建水古城﹑抚仙湖﹑元阳梯田﹑坝美村﹑普者黑共七大景点,饱览了云南的秀美湖光山色,并在网上发表《大美云南》游记27篇。2020年11月我第三次来到云南,游览了古城丽江,玉龙雪山,雪山下的蓝月谷等,金沙江三谷水,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还有泸沽湖等。

美轮美奂的高原风光令我迷醉,我将从本文开始续写《大美云南》,与大家分享我此行的精彩时光。

丽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邪卧狮,即为狮子山,万古楼是狮子山上制高点,丽江城的标志性建筑。万古楼景区是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狮子山在明清木土司时期即为木府的后花园, 总面积15公顷,山上绿树成荫,声声鸟啼,不绝于耳,有800年树龄的古柏树40多株。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万古楼平面是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8米,四面入口安放情态各异的四对石狮。整座楼中雕刻彩绘龙的图案有9999个,加上楼顶藻井之中蟠龙,足有万个,寓意丽江是龙传人的美丽家园。

2020年11月2日清晨,我从厦门乘机飞抵丽江,已是中午,下榻酒店后我便迫不及待走进古城区,沿石路登上狮子山的万古楼,整个丽江古城尽收眼底,北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东俯青灰瓦顶的古城,西瞰新城,南眺纳西田园风光。

狮子山西北侧有建于清朝雍正年间(1725年)的文昌宫,为丽江首任知府杨馝迁建,是丽江古城内的道教寺庙,寺内有一 棵330年的桂花树。文昌宫外有古城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更近距离高观赏古城美景,观景台有石阶通往古城街区。狮子山还有其他古建筑,我没时间光临。

我二上狮子山,因为2日下午浓云笼罩,拍摄效果欠佳,所以7日中午从泸沽湖回丽江后我再次上狮子山,登万古楼,此刻晴空万里,我终于拍到满意照片,特别是美轮美奂的玉龙雪山画面,在此与各位分享!

2狮子山上万古楼大门

3万古楼

4万古楼

5万古楼

6万古楼内

7狮子山山门

8山门前

9狮子山脚路碑

10北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

11北望玉龙雪山万年冰川

12北望玉龙雪山

13北望玉龙雪山

14东俯青灰瓦顶的古城

15东俯青灰瓦顶的古城

16东俯青灰瓦顶的古城

17东俯古城

18东俯古城

19东俯古城

20东俯古城

21东俯古城

22东俯古城

23东俯古城

24东俯古城

25东俯木府古建群

26东俯木府古建群

27西瞰新城,几座高楼很不协调

28新城开发过度,面积更大,且紧挨古城

29狮子山西北侧的文昌宫

30文昌宫内院有一 棵330年的桂花树

31山上的客栈

32后山公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8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