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柯棣华墓

柯棣华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柯棣华(1910年一1942年)是印度医生,1935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曾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1942年7月7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9日晨因癫痫在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病故,时年32岁。为了纪念这位印度友人,当地军民将柯棣华的灵枢安葬在唐县南关的晋察冀烈士陵园内。

195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柯棣华与白求恩的灵枢迁入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并列安葬于喷水池西侧。1970年6月,又将柯棣华墓迁至喷水池东侧,与白求恩墓相对应。1971年,在墓地两侧修建起画廊展示照片。1979年11月,在墓前广场中央树立起高2.7米的柯棣华全身雕像。1982年9月,为了纪念柯棣华逝世40周年,又用花岗岩替换了墓基四周的混凝土栏杆,同时加长了两侧画廊。

柯棣华墓

新建的柯棣华墓,下有七级台阶的混凝土墓基,其墓座东朝西,顶圆下方,由花岗岩砌成。墓座上刻有柯棣华生平简历,墓前的汉白玉墓碑上刻镶金字“柯棣华大夫之墓”。墓碑右侧建有爱德华纪念碑,左侧建有巴苏华纪念碑。墓后建有琉璃瓦盖脊的石影壁。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和29件(套)珍贵文物入选我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

近日,河北省文物局公布了河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5处,珍贵文物10302件(套)。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入选河北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954年朱德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题词、1937年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战士杀敌用的刺刀、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美军的电台等29件(套)文物入选我省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白求恩葬礼珍贵照片:追悼会距前线仅2.5公里,柯棣华向墓园献花

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被永远铭记,他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医生白求恩。1938年,白求恩带领着由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中国。从此,他就扎根于这块土地,为中国抗战斗争呕心沥血。1939年10月,白求恩抢救伤员时,左手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由于医疗条件有限,11月12日白求恩转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图为白求恩生前在边区的留影。

白求恩逝世以后,他的遗体被马不停蹄的转移到了唐县于家寨中央戏楼前的大官房,由于此处仅距前线仅2.5公里,所以葬礼和追悼会举行的很简单。白求恩遗体被停放在中央戏台中间几张合并起来的大方桌上,于家寨的所有抗战军民脱帽向白求恩三鞠躬,并围绕遗体一周告别。图上可见孩子们恋恋不舍地望向这位曾与他们多次玩耍的外国医生。随后,抗战军民将他进行了秘密安葬。为避免被日寇发现,还将地犁平,不留坟头。

1940年1月4日,白求恩的灵柩被起出,抬往唐县军城镇南关村,这里曾是宋代名将杨六郎的校军场,四周景色优美。次日,当地为白求恩召开追悼大会。图为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的灵堂。

图为追悼大会的灵堂中,摆放着白求恩的遗像。照片中的他如往常一样,和蔼地望着前来悼念的人们,就像他从未离开一样。

当天边区很多战士和民众来此悼念,现场十分悲痛。边区的很多军民纷纷要求给白求恩抬棺,以恭送这位伟大的战士最后一程。图上边区军民抬着白求恩的灵柩经过追悼礼堂。

追悼大会结束后,白求恩被安葬于阅兵场西北角的土坡之上。到了安葬地,边区军民齐心协力将白求恩的灵柩缓缓放入墓坑,并覆上黄土。

安葬完毕,参加安葬的数百边区军民怀着无尽哀思,向白求恩墓地鞠躬悼念。从图上现场军民鞠躬的姿态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情有多么悲痛。

1940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为白求恩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墓园,来永久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整个工程历时4个月,1940年6月竣工。在大门上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题写了“白求恩之墓”五个大字,两旁的挽联为“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存中华”。

墓园建成后,边区军民再次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同为国际主义战士的印度著名医生柯棣华大夫,专门为白求恩墓园献上了花圈。图中手持花圈者即为时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的柯棣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肉体已经死去,灵魂却还活在人民心中的人,永远都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白求恩大夫永垂不朽!

网络名人走进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网络名人参观白求恩纪念馆(摄影 韩建强)

国际在线河北频道报道(张磊 韩建强):7月29日,“网络名人追寻抗日足迹走进巍巍太行”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当日上午,河北省内外网络名人一行实地走访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位于唐县城北2公里的钟鸣山下,分为“两馆一堂”。西侧是白求恩纪念馆,东侧是柯棣华纪念馆,中间是纪念堂,“纪念堂”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名。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籍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39年逝世于河北唐县,他的事迹一直在中国大地上回响。在参观白求恩纪念馆时,网络名人仍能从他所留下的遗书、医学文献、听诊器、医疗器械等中,体会到他工作的艰苦和坚韧的精神。

在参观柯棣华纪念馆时,讲解员介绍,1940年1月,为纪念白求恩,他曾经创建的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被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而印度医生柯棣华就成为了这家医院的首任院长。柯棣华1938年来华援助抗日战争,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因病倒在了岗位上,生命停留在了32岁。多年在一线的救死扶伤经历,让他被边区军民们誉为“第二个白求恩”。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的陈玉恩馆长在接受国际在线河北频道采访时说到:“白求恩大夫是1938年来到中国的,1939年11月12日在我们唐县的黄石口村因为救治伤员而逝世。为了纪念白求恩,我们在县城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在1986年我们又在城北的钟鸣山下重建了新馆,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纪念馆。1986年的11月12号,我们和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结为了姊妹馆。我觉得白求恩精神对我们后人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风范、一种楷模、一种传统、一种准则,他激励了我们几代人。”

在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前合影

白求恩和柯棣华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人的心灵。@老左识途:“两位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到两位外国人对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向白求恩柯棣华去学习。在建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能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北公益网综合 编辑:张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708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