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福德祠

在1820年至1824年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移民新加坡的热潮,大部分是沿海的广东客家人,他们带去了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为了祈求平安,他们建造了福德祠来获得大伯公的保佑,大伯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土地公公。

福德祠又名“望海大伯公庙”,坐落于新加坡的亚逸街,由广东客家移民者建立于1824年,为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中国移民新加坡的第一站。1998年寺庙作为博物馆对开放,主要介绍了中国移民至新加坡的悠久历史、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史前古器物。福德祠内所收藏的200多件史前古器物都是由居住在唐人街的居民捐赠的。在博物馆的玻璃橱内还有很多展示沿海地区的房屋、街道、人们生活的模型,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劳作、买卖以及生活场景。

Fuk Tak Chi Temple

福德祠

必去理由:新加坡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

福建上杭火德公总祠欢迎您!

免费发布家族文化、书画作品、诗词文学等原创作品,联系人微信号:lsjf121

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

陇西垂风范,惇叙扬家声。

雄祠存真迹,名谱列精英;

传家有旧德,诚信忠善廉。

《李氏大宗祠颂》

李人旺

李氏名祠辉上杭,古朴雄浑美名扬;

纪念宋人李火德,择地建于清道光。

前有碧水萦回转,背靠高峰水寨长;

门前龙柏参天起,余坪开阔有池塘。

蜘蛛结网连四海,螃蟹游湖发八方;

占地五千六平米,一百三十三间房。

四纵三横成回字,矗立平川耀故乡;

前低后高成一体,前方后圆砖土墙。

土木结构金包银,青砖围砌小瓦房;

祠内房间儿孙赞,厅中柱联韵流畅。

中厅两壁留祖训,忠孝廉节寄儿郎;

祖祠年年添新景,后裔代代福无疆。

屏风镌刻太翁传,祖德宗功永流芳;

为人温良恭俭让,乐善好施济贤良。

处世非义不苟取,孝友忠信礼纲常;

明礼诚信千秋颂,种族文明万古扬。

典藏族谱五百卷,诗联名句情徜佯;

雄祠远古存珍跡,名譜精英百世昌。

隴西風範垂青史,惇敘家聲铸辉煌;

英才辈出满华夏,后裔遍布五大洋。

丞相将军光族史,忠臣孝子辉庙堂;

豪商巨富连辈出,科技文艺情飞翔。

尊祖敬宗成圣地,敦亲睦族好殿堂;

薪火传承继家风,慎终追远敬上苍。

年年登祠思祖德,岁岁春分烧高香;

庇佑儿孙添百福,再祝后裔兆千祥。

对外开放成窗口,旅游景点正开张;

台湾李氏祖籍地,联系海外筑桥梁。

血缘文化寄厚重,祖祠福地谱新章;

逐级攀升晋文物,文本呈报到中央。

客家祖祠具特色,古典建筑映朝阳;

打造文化软实力,终成国保喜昭彰。

丞相:明朝李崇诚,号明善,文渊阁大学士,皇命修《永乐大典》 右丞相清朝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李光地,康熙皇帝给李光地一对联:“太平有象上霖雨,庶事为康敕股肱。” 将军:明朝镇寇卫士李福瑛,明皇帝敕封兼理文武,出城登仕郎,入城驾前指挥使,清雍正五年追封为忠义英烈,建崇祀忠孝祠。 武状元:李威光殿试钦点“状元及第”“御前侍卫” 忠臣:明末兵部主事李鲁,护太子南下,相国曾樱命其守上杭,公元一六四六年清兵袭击汀州,驾前都督周之藩拒敌战死,清主出发文来上杭,劝公投降,可封大官,公大骂不绝,提出“目不看清天,脚不踏清地,口不喝清茶,主辱则臣死。”在出城巡视时,县令杨维中降清,公在五里亭吞金而死,是护明忠臣。 孝子:李德荣,四岁丧父,事母至孝,母死后在母坟守孝三年,最后一天,其妻穿了红衫到坟前送饭,其夫看见妻穿了红衫,沾污他守孝的名节,极不为满,在坟地再守孝三年,便成了闻名乡里的孝子。

中厅的木屏风上的上半部有十块行书字,刻有明代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陈述了火德公一生的为人师表文献。

“惇叙堂”,取自虞书《皋陶谟》的“惇叙九族”,其义为家人亲友惇厚和顺,相聚叙情。其二,神龛供奉着李火德一至九代,同聚一堂之意。是对本家族的自我文化定位,并代代祖训相传。其实就是近亲相处沟通的温暖情怀,更是一种由近及远的大家风范!

“蜘蛛结网”

形如蜘蛛结网,貌似龙凤飞翔;

前后山水拥翠,左右狮象披装。

背靠高山水寨,面临旗鼓山岗;

玉案山环水抱,龙真结穴中央。

门内屏柱:惟动念遹追来孝,斯升堂克享厥亲。

庭前四柱:三堂瑞蔼荣花鄂,万丈文光射斗牛。

庭前檐柱:萃我宗支莫非父兄子弟,念兹桑梓何分远迩亲疏。

中厅前柱:惇宗祖而建庙堂恍睹声音笑貌,叙人伦以集子姓恒怀爱敬尊亲。

中厅东柱:肇基址于琴岗唐宗元明世推望族,溯渊源于柱史帝王师相代有伟人。

“忠廉”,“孝节”是我们李火德一族的祖训。就是教育后人,于国要忠诚,包括对事业,对工作对朋友,对同事,对家人的忠诚。为官要清廉。对父母要孝顺。持家要节俭。

中厅屏柱:溯发祥于石壁积厚流光应推百世不祧之祖,肇禋祀于杭川敬宗收族无忝一本所生之人

回柱联:鬼神惟克诚是享,忝稷以明德为馨。

檐柱联: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宗庙之礼玉帛云乎哉。

栋壁长联:祖庙敞官田美奂美轮百代人文看炳蔚,宗功追丰朗序昭序穆万年俎豆荐馨香。

前柱长联:历多年而建庙知祖泽犹新式焕龙门规矩,合数省以敦伦愿孝思不匮光昭鹿洞楷模。

中柱长联:数十世宗支蕃衍统闽粤江浙以率祖率亲大敞年轮辉甲弟,几百年景运宏开历宋元明清而肯堂肯构遥迎紫气炳辰垣。

僾:隐约,仿佛;忾:叹息。仿佛看见身影,听到叹息。多形容对已过世尊长的怀念。,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僾见忾闻:成语,意思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座柱长联:星耀紫微之垣审枢辅而定中居正为穆为昭洋洋乎在其左右,龙蟠杭永之界会阴阳而毓秀钟英俾昌俾炽振振兮宜尔子孙。

编辑不易

福荫后代德泽世——访平西村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坐落在花山镇西部平西村,唐村、金龙庄和金常庄三个自然村均为唐姓,唐村更是因为唐姓而得名。与唐村相邻的自然村有姓吴庄、兴隆庄等,均属于平西村,都是经济繁荣重点侨乡。

唐姓三条村常住人口约550人,在海外有一百多人。百年风雨沧桑,洗尽铅华,寂静的唐氏宗祠素朴典雅。2008年 5月,唐氏宗祠被公布为广州市花都区 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家道昌庾 光照子孙

唐村的唐氏宗祠建于清代,曾于1931 年、1981 年两次重修,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祠堂大门口有两条石柱,虾公梁上的石狮栩栩如生。祠堂门额上方有一幅壁画,为“三星拱月”,体现了村民们祈求神仙保佑全村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唐氏宗祠坐北朝南,宗祠主体建筑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灰塑博古脊,青砖石脚,建筑占地325 平方米,深两进,右侧带一路建筑,明间设有神位。

后堂前带两廊,右路建筑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顶,与主体建筑以青云港相隔。祠堂的墙上挂着村里的一些荣誉证书。

祠堂内有几块黑石碑,记录了“ 唐村祖祠重修捐款”“唐村千禧年元宵欢聚捐助”“二 OO一年唐村兄弟欢聚捐资”“二 O一二年捐资维修祠堂” 等活动捐款人的名字,从中反映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热心和宗族大事的踊跃参与。

隋唐时期,有河南固始唐姓人移居福建漳州,成为著名的“客家人”中唐姓人的祖先。 据文字记载以及村里长者回忆,花山镇平西村唐姓先祖唐大成,从今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文教村力边迁至唐村开基,至今已传到20余代,为南海唐氏家族六房中的小房。虽因穷困潦倒被迫迁徙,却因此得福。祖先从南海迁到适宜安居乐业的花县唐村开基,后来唐大成的后裔唐金常自唐村迁至金常庄开基,唐氏子孙唐金龙于清末自唐村迁至金龙庄开基。至此,唐姓在唐村和与唐村邻近的金常庄、金龙庄安居乐业,逐渐开枝散叶,发展成上千人的大家族。

唐姓族人不忘传承祭祖习俗。每逢重大节假日,都要举办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在清明节、重阳节和元宵节这些传统节日,唐村唐氏宗祠成了聚集团圆重要场所。

每到清明节、重阳节,唐村、金龙庄、金常庄的唐姓村民就要在唐氏宗祠祭拜祖先。正月十五元宵节,仝庆堂狮队表演舞狮,之后便在唐氏宗祠举行投灯和游灯活动。人们手持花灯绕着唐村、金龙庄、金常庄三个唐姓村庄游行一圈,狮队跟随游行队伍起舞,热闹壮观。游灯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跳火马”仪式,寓意庇护全村来年五谷丰登、家顺人和。“跳火马”即为在宽阔的场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堆点燃,火焰腾起大约有五六米高。狮子跳过火堆,引来一片欢呼声。

牢记祖训勤劳爱乡

唐村人勤劳朴实,信奉“敬宗爱祖,合和共赢”祖训,靠双手打拼发家创业, 他们事业有成不忘故乡,不忘先祖,热心家乡建设。在花山镇唐姓族人中,以下这几位最令乡亲们称赞。

唐国勉(1932 -2013),曾任花县总会馆主席。他在美国开办了美臣肉食公司,父子共经营七间肉食市场,兼营唐宫大酒楼和地产物业。财运亨通,业务不断发展,他热心家乡建设,捐资建设小学及重修唐氏祠堂等,是唐氏宗祠重修主要捐款人。他成立了美晨(美国加州)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旅美乡亲在家乡创办的首家实业公司。他还捐资赞助当时的花都市侨联会购买交通设备。

祠堂门口为唐国勉立碑铭记:“灯光篮球场承蒙本村善长人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力行兴办之志,慷慨解囊,并于千禧年落成庆典。造福荫后代,旋德泽 于乡,同列芳名载,世代永流长。”上面的捐助芳名是唐国勉和唐广溪。

唐佩湛是花县城北街(今花山镇花城村)人,1885 年出生,1980年,95 岁高龄的唐佩湛在巴拿马病故。在世时,他是成功的爱国商人,慷慨捐资助力家乡公益慈善之事,深得华侨和乡村敬仰爱戴。他连任巴拿马花县同乡会主席长达16 年。

唐佩湛多次赴巴拿马经商。民国初年,唐佩湛在花城墟经营唐怡和号,财源亨通。民国十六年(1927 ),因时局动荡不安,他在巴拿马与人合股创办顺发公司,办理批发业务。由于经营有方,积累了不少的资金。

唐佩湛有志发展祖国民族工商业,曾回国与长兄唐佩鉴及唐庭辉等合股兴办中国火柴厂,又独资开设银号(钱庄),经营汇总信贷业务。当时旅巴乡亲的侨汇,多从他的银号转回乡。抗日战争爆发,华南沦陷,火柴厂及银号被迫关闭,无奈只好再赴巴拿马经商。抗战胜利后,唐佩湛又再次回国经商,在广州珠矶路开办“穗丰商行”,代理亚细亚美孚煤油,又招集原中国火柴厂的一班人马在江村高塘圩重办火柴厂,并在花城圩开设同兴商店,经营酒米榨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唐佩湛再赴巴拿马。之后长期在海外拓展商务。唐佩湛具有爱国情怀,抗战期间,与旅巴乡亲发动侨胞捐款支援抗战和救济难民。

唐佩湛热爱乡梓,1929 年,他与旅巴侨胞捐资给花县乡村是师范学校建造钟楼、舞台等。20世纪30年代,他与旅巴乡亲发动捐款给两龙广惠善堂作为施粥、施药的费用。他还与旅巴乡亲捐款,资助因经济拮据停刊的《华声报》,使其复刊,后易名《花县新报》。他还经常对孤独患病老人提供食宿,赠送药物。

唐广溪,20 世纪80年代是承包工程的建筑商,后期建工厂。家乡的学校、祠堂等建设,唐广溪都积极捐资。

除了唐姓宗亲外,在唐村的吴姓宗亲也为家乡的发展出钱出力。村民吴锦培,20世纪90年代去美国,主要经营建筑业。他热心家乡建设,慷慨解囊,为村民安装自来水。

他捐资相助的项目还包括村道修改,小学扩建,祠堂重修、敬老活动等,他一年回家乡几次,只要接到通知,他都会尽量安排回乡,每年的敬老活动,他都回来给老人发利是,帮助特困老人。为此,唐氏宗祠也立碑表彰。同亲思故里,情义流水长。

编辑:一凡(摄影:张运强)

有福气!顺德这一平方公里地竟分布着十三座祠堂

据说,民国末年,小小一个大晚,光卢姓的祠堂,就有100多座。因卢姓最早到大晚开村,整个大晚几乎都是同宗的卢姓人,至今,居民仍八成以上都姓卢。

这大晚卢氏始祖颇有来历,是中华四大名门望族之一的 “范阳卢氏”后裔。这个世代簪缨之家,在大晚开枝散叶后,也名人辈出。如清代的武进士卢日盛,文进士卢同伯;民国时期创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的卢乃潼,清未报界名人、曾任国民党司法总长的卢信等。

昆池卢公祠

名人辈出的同时,大晚的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据县志记载,清中期之前,大晚的工商业就已发展到村外。清中期,正是顺德兴建祠堂的用盛时期。既有光宗耀祖的名人,又具经济实力,大晚卢氏建起祠堂来自然就不甘人后,这样,就有了100多座卢姓祠堂的建成。

这些祠堂后来的命运不必多说了,但万幸的是,现在的大晚,仍有13座较为完好的祠堂散布在大街小巷,令人驻足,供人瞻仰。在大晚胜利大道的北侧,自西向东就有昆池卢公祠、敬业卢公祠、见宾卢公祠、日华卢公祠、月宇卢公祠五座祠堂朝南而立,是一个难得的祠堂集结地。其中的昆池卢公祠2009年被列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它带有明显的晚清风格,现存三间两进和右侧“延青”青云巷门楼。

敬业卢公祠追远堂

离大晚居委会不远的卢氏四世祖祠堂浩所卢公祠,是整个勒流现存最古老的祠堂。它因门]前放置了一对粗面岩刻制的石鼓,又被称作“石鼓祠”。祠堂大门的楹联是“姜水原流远,范阳世泽长”,道出了宗族的不凡来历。从浩所卢公祠沿遗风街东行几百来,又有两所井排南向的祠堂,因采用的建筑石材一白一红,乡人习惯称之为“白祠堂、红祠堂”。

白祠堂为万庄卢公祠,面阔三间,进深两进,包括头门与后堂,其头门为塾台式,一色花岗石打造的前檐柱,弓形檐枋、雀替、铺作和塾台,洁白爽亮。祠堂里外有多幅署名杨瑞石(清末岭南著名壁画大师)的壁画,其中头门门额上方一幅水墨云龙尤为精彩 。

日华卢公祠

红祠堂为见川卢公祠,保留着始建时留下的红砂岩勒脚石、门洞和一支檐柱。据卢氏族人说,见川公是位大文人,也是顺德出名的大善人,祠堂大门门的对联就说“盛德鸿儒语俊秀,高才善士继英贤”。

除了以上祠堂,大晚还有慕湾卢公祠、觉悟卢公祠、正传卢公祠、乐松卢公祠、澄源卢公祠,一共13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祠堂分布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社区内,这实在是大晚人,更是所有珍视祖先遗产的华夏后裔拍手称庆的事。

来源:顺德城市网综合

图片来源:顺德漫游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84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