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龙兴寺经幢

龙兴寺经幢

龙兴寺经幢

龙兴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建于唐开成二年(873年),原有二经幢,今存其一。经幢石质,高4.20米。由二层须弥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顶相叠而成勺须弥座的束腰处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栏,幢身高1.7米,面宽0.27米,刻“陀罗尼经”,短柱上四面刻佛龛,每龛一佛二菩萨。龙兴寺经幢是浙江省早期经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丰满、健壮、写实的唐代典型风格。“陀罗尼经”文为唐代大书家胡季良所书写,今世罕见。此幢还起到了杭州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

地址:延安路灯芯巷口

杭州市闸口白塔、梵天寺经幢、龙兴寺经幢

玉皇山景区南、钱塘江边,矗立着的闸口白塔,建于吴越国末期。塔为八角形九层实心塔,全部用白石分段雕凿而成。塔由基座、塔身及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两层,下层雕凿山峰与海浪,上层为石砌须弥座。塔身上部及塔刹多有残缺,每面中间有两柱,把每面分成三间,其中四面当心间设门,门上凿出门钉,上部为直棂窗。塔身其他四面浮雕佛、菩萨、经变故事和装饰花纹等。

闸口白塔1

闸口白塔2

闸口白塔3

闸口白塔4

闸口白塔5

闸口白塔6

闸口白塔7

闸口白塔8

闸口白塔9

闸口白塔10

沿玉皇山景区东行有梵天寺遗址,此处保留有两座石经幢。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经幢由基座、幢身、华盖、腰檐、山花蕉叶、宝珠、仰莲、方柱、覆莲等构件层层迭建。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左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字相同。经文为正书,建幢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幢身之上为华盖,上端饰如意云纹,下部雕伽陵宾伽,似有云际飞出之感。经幢每层短柱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

梵天寺经幢1

梵天寺经幢2

梵天寺经幢3

梵天寺经幢4

梵天寺经幢5

梵天寺经幢6

梵天寺经幢7

梵天寺经幢8

梵天寺经幢9

梵天寺经幢10

顺便说一下,杭州市内还有一座唐代经幢—龙兴寺经幢。在闹市路边,用玻璃罩着。建于唐开成二年(873年),原有二经幢,今存其一。经幢石质,由二层须弥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顶相叠而成勺须弥座的束腰处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栏,刻陀罗尼经,短柱上四面刻佛龛,每龛一佛二菩萨。经文为唐代大书家胡季良所书写,今世罕见。透过玻璃,只能模糊的看到,经幢文字,应为两人所书。这种保护方式,真是让人无奈,根本无法详细观看。其实,完全要以移入博物馆中进行展示。

龙兴寺经幢1

龙兴寺经幢2

龙兴寺经幢3

龙兴寺经幢4

龙兴寺经幢5

龙兴寺经幢6

山西绛州:千年龙兴寺与龙兴宝塔

↑这是3月13日拍摄的移植在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千年龙兴寺内的宋金古墓。

山西省新绛县龙兴寺位于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初名碧落观。唐咸亨元年(670年)改称龙兴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广泛集资,组织义务劳动,广征能工巧匠,加固寺基,整修殿宇,补建廊房,新迁移两个宋金古墓。使千年古寺,重焕容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和游客观光探访。

↑这是3月13日拍摄的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千年龙兴寺。

↑这是3月13日拍摄的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千年龙兴寺(航拍)。

↑这是3月13日拍摄的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千年龙兴寺(航拍)。

图片来源:CICPHOTO/高新生 摄

编辑:胡华薇

黑龙江寺院名录—兴隆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兴隆寺又名南大庙。在牡丹江宁安县渤海镇西南,建于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旧址为渤海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之后,寺毁刹灭,但大石佛等犹存,故称石佛寺。今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殿。原有禅堂、配殿、钟鼓二楼、今皆不存。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寺院名称。比较著名的有 河北省清辉头村兴隆寺、黑龙江兴隆寺、七里店村兴隆寺、彪村兴隆寺、白水兴隆、正定县兴隆寺和楚雄兴隆寺等。

一、寺庙介绍

兴隆寺又名南大庙。在牡丹江宁安县渤海镇西南,建于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旧址为渤海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之后,寺毁刹灭,但大石佛等犹存,故称石佛寺。今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五殿。原有禅堂、配殿、钟鼓二楼、今皆不存。

兴隆寺又名石佛寺,俗称南大庙。在宁安县渤海镇西南1公里处。建于康熙初年,是一组清代寺院建筑。旧址为渤海时期(公元698-926)寺庙,有大石佛,故称石佛寺。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于战火,但部分台基和础石犹存。兴隆寺原有三重佛殿,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被焚毁。现存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重建的。五重殿经修缮彩绘,保持原貌,现已辟为历史展览室。

大雄宝殿是黑龙江地区仅有的清初木构斗拱建筑。三圣殿内有大石佛,殿前台下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矗立着高达6米的石灯幢(石灯塔),它是唐代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大石雕,是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石雕艺术珍品。殿前有重修兴隆寺碑记和渤海时期大型佛教石刻。兴隆寺198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寺庙布局

兴隆寺建筑规模宏伟,清初,在中央大街东侧的一座寺庙遗址上重新建寺,称为“兴隆寺”,俗称“南大庙”。寺庙四周用玄武岩石筑起围墙,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古榆,树高叶茂。后又新植钻天杨、垂柳等。庭院荫郁苍翠,绿草职茵,缀以砂石小径,显得格外幽雅。 兴隆寺的五得庙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时损坏,清初天聪元年在旧址重新修建。五殿均为木制斗拱结构,朱栏回廊,雕梁画栋。镶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三、寺庙文物

在五重殿内将分展出解放以来出土的历史文物及元、明、清数百年间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27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