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岳官巷吴宅

岳官巷吴宅位于岳官巷4号,明代。

岳官巷吴宅

杭州岳官巷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万历年间,学官殳云桥、殳龙山居于此,故名学官巷,后讹称为岳官巷。

清咸丰年间,云贵总督吴振域将殳云桥、殳龙山之宅归为已有,加以扩建,称吴宅。清康熙年间,学官翁嵩年也曾在吴宅居住,其先后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粤东提学等职,提携后进。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广东督学时,一次考试因考场设于雷州,琼州(即海南岛)考生须渡海赶考。翁嵩年闻之说道:“我岂能以一己性命换取千万人性命?”遂将考场改设于琼州,让考生在当地应试,自己则不顾渡海风险,乘舟亲赴琼州海峡督查考务,一时传为佳话。

吴宅内有五进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仅存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吴宅于“文革”时期毁坏殆尽,一度曾有四十七户居民杂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将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按原样修复,现已作为专题博物馆对外开放。

保护范围:东至青春坊东界,南至岳官巷南侧道路红线,西至六克巷东侧道路红线,北至北侧住宅南墙界,总面积为519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新华路西侧道路红线,南至保护范围以南约45米,西至六克巷西侧道路红线,北至长庆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5352平方米。

河南名气最大的官宅,面积超2万平方米,有“中原第一官宅”之称

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跟着旅者看遍世界各地风景,领略不一样的风情!大家好,我是旅者。众所周知,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这里不仅有海内外闻名的少林寺,还有五岳之一的嵩山、世界遗产之称的龙门石窟等,而今天旅者介绍的这个地方也是河南经典的景点之一,素有“中原第一官宅”之美誉,它就是——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地处河南安阳市,是河南名气最大的官宅,自光绪六年起建已有几百年历史,这里面积很大,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五千多平方米,一般我们平时购买的三房一厅为100平方米,换句话来说马氏庄园相当于200个三房一厅,可想而知有多土豪。这里原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后因各种原因曾为学校及粮所所用,目前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庄园,你会发现其整体布局十分严谨,整个建筑共分为北中南三区和六路,而每路又有四个庭院、九道大门组成,其中中区是所有区中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地方,整个庄园的大半都归它所有,里面包含各类建筑近160间。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又各成体系,看起来错落有致又雄伟壮观。

而六路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形状大同小异,一般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建筑遵循左右对称,由南向北慢慢抬高,马氏庄园的建筑既有我国典型四合院明亮的建筑风格,又兼具晋商大院深邃富丽的特点,整体看起来古朴又典雅,对此不少专家称其是古代官僚府第建筑经典标本。

马氏庄园的景点有很多,比较受游客喜欢的有:马丕瑶旧居、慈禧和光绪下榻处、龙抱槐等,而龙抱槐是马氏庄园一大美景,走进龙抱槐,你会发现这有葛藤如同巨龙般,攀岩向上缠绕旁边的古槐树,看起来就像一对亲密的兄弟,相互依存又相互映衬,十分有趣。

马氏庄园对中国清代历史建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颇受当地政府保护,如要去这里游览,则需要收取每人60元门票,对此有不少人表示门票太贵,应该免费,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去了解历史知识。但也有少表示,这里就应该收取门票,这样才有更多经费来保护历史文物,且可以有效控制人流量,使得马氏庄园的保护更加到位,对此,你怎么看?

吴道台宅第: 吴氏家族的精神原乡

吴道台府

测海楼

吴道台宅第滋德堂

【编者按】

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市档案馆几代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为这座城市收集珍藏“记忆”。这份特殊的记忆源自国、来自家,属于我们每个扬州人,体现了扬州人的精神传承,其中扬州名人及其家族档案是市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部分。而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的家庭、家教、家风,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价值。从今天起,扬州市档案馆、扬州时报联合开辟专栏,选取馆藏的上千件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等吴氏家族档案进行系统解读,从中感受到清末以来历史风云的激荡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更能体会出一个优秀家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深刻内涵。

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在浙江宁波首设宁绍台道台,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岁月更迭,当年那座规模浩大的宁绍台道台衙署早已湮没无闻,徒存遗址在今天宁波中山公园,让后人怅然若失。

光绪二十四年(1898),扬州人吴引孙补授浙江宁绍台道台,在这里度过了11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政治抱负在这里得到充分施展,财富也得到极大增加,而吴氏家族也由此走向了辉煌。光绪二十五年(1899),49岁的吴引孙卸任宁绍台道台转赴广东按察使时,出于喜爱、充满寄托、倍觉留恋,于是他在800公里外的故乡扬州,原汁原味、如出一辙般地仿造了宁绍台道台府——吴道台宅第,至今保存完好,如同一首凝固的诗,巍巍于古运河畔,这里成了吴氏家族的精神原乡。

A

吴引孙故乡买地修建大官宅

清朝政局动荡,人心不归。对于这些,做了十几年地方官的吴引孙比谁都看得清楚。多年之后,他在《吴引孙自述年谱》中吐露了心声:“余自四月(光绪二十四年)后屡有退志,公私棘手,欲归未得;一官十载,寸进难期。”接着他第一次写到了建房事情。“扬州北河下新购地基,甫经鸠工置料建屋,以本年方向不利,须得来年正月方可卜筑。”

吴引孙在浙江做道台期间,有友人劝他在上海买地置产,被他拒绝。他委托表兄周颖孝选择扬州东门城内的约三十亩土地修建宅第。最终,扬州北河下吴家大院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落成。

吴道台宅第坐落在扬州市原北河下今泰州路45号,一百年前除了拥有占地三十亩、俗称“九十九间半“豪华住宅大院外,还附有占地十一亩的玲珑“芜园”,以及方圆四亩的精致“吴氏祠堂”。扬州人也称其为“吴家大院”。这是扬州晚清时期著名民居,也被誉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与杭州胡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齐名。

扬州建筑专家赵立昌说,像“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这般规整宏伟的,已硕果仅存,这是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仿造宁绍台道台府,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是扬州唯一一处浙派古住宅建筑群,也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扬州明清建筑成百上千,民宅、商宅、官宅各具特色,但是以官宅最为稀少,而如吴道台宅第这般占地面积上万平方、五路七进的大官宅真是绝无仅有了。其规模之大、构架之奇、文史之丰,在扬州清末住宅中堪称首屈一指。

B

仿造浙派建筑又添扬州特色

整个吴道台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原有房九十九间半,现今仍保存有86间。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细,保存完好。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围有围廊,后院建一花岗岩矩形鱼池,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吴道台宅弟大门厅尽显官宅气象,宅第五路住宅现存三路,其二路住宅开有坐北朝南的八字式大门厅。

赵立昌介绍,这种门厅为官府之“台门”,大门叫金柱门,门的左右有约1.5米高的抱鼓石一对,系青石制成,表面非常光滑,有“明镜高悬”的意义。“圆形抱鼓石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民宅商宅门前,只能用长形或方形的抱鼓石。”

“这个门厅,砖雕、石雕、木雕三位一体,可以说是扬州唯一。”赵立昌介绍说,这门厅之上浮雕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器物和人物,其寓意除吉祥安泰外多是“官场语言”,有平升三级(瓶上插三杆戟)、翎顶辉煌(瓶上插三根羽毛)、一品清廉(一枝荷花)等等。门厅内悬“传胪”金字匾额,为邀请同治十三年状元陆润庠所书。吴筠孙在光绪二十年殿试时得二甲第一名,称之为“传胪”。

俨然又一座“宁绍台道台府”的吴道台宅第,虽说是典型的浙派建筑,但因建于扬州,它的建筑细节也多多少少体现出不少的“扬州元素”来。如用材上,宁波房子地面大多以石料铺就,吴道台宅第也用了不少石料,同时,宅第内的朱金木雕也是宁波建筑的一个特色,这都印证了其与宁波建筑的“血脉”关联。但是,吴道台宅第除室外天井、火巷使用石料外,室内却使用了方砖,借以防滑,这是结合了扬州建筑的风格;在墙体结构上,宁波建筑结构墙体大多是空斗墙,而吴道台宅第只有下半段是实心墙,上半部分为空斗墙。

此外,在木结构、屋面、油漆、建筑型式等方面,吴道台宅第与浙东建筑也互有异同。像测海楼虽仿宁波天一阁所建,但没有完全照搬天一阁的建筑格局,两者平面布局不尽相同。宁波天一阁为六开间,但吴道台宅第为五开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取面阔一顺五间即为阳数,这是封建社会官宦人家砌房造屋的规矩,也算入乡随俗了。

C

大宅门共花去

40万两纹银

在市档案馆接收的吴氏档案中,记者看到吴氏后人对这座精神家园充满了怀念。

吴白匋《芜园》中这样深情地写道:“萧瑟北河下,家园已早无。僵桃流琥珀,朽菌缀珍珠。日透隙尘细,萍堆池水腴。对门张大宅,红烛夜呼庐。记得十三岁,开门劳董髯。剪绳解梅缚,上树还樱甜。薄劣园丁怕,骄憨娘子嫌。纸鸢风不断,草地翠恬恬。”

吴白匋是理解伯祖父的苦心的。吴引孙修建宅第时,母亲周太夫人尚健在,与弟弟吴筠孙住在天津。吴引孙非常重视孝悌,因而他对宅第设计的要求是,既能供奉老母,又要兄弟两房共住。

吴引孙道台为官清廉是十分出名的,那么他怎么会有一笔40万两纹银巨资来建这座豪宅呢?

吴白匋在《扬州吴氏发家史》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揭开了谜底:“清制有不成文之陋规:外官除正俸外,有养廉银,主官可以自由调度。复有更大之收入称"调剂",即国家赋税风岁有定额,缴纳国库,额外收入,例由各级长官瓜分之,不在贪污之列……鸦片战争失败,五口通商各设海关道,关所收税银,先存票号,每月利息不入国库,道台分其大半,福茨公(吴引孙)在任十年,官囊积至四十万两,合乎陋规,心安理得,当时人亦无从责其贪者。”

40万两白银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专家告诉记者,清朝光绪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人民币170元,40万银子也就是680万元人民币,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D

周颖孝喝茶

催生“富春茶社”

在吴道台宅弟修建过程中,除了延请的浙江工匠外,而吴引孙表兄、文化名人周颖孝在地域建筑风格融合方面功不可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座大宅门建筑价值奠定了基础。

周颖孝是清末冶春后社成员,生活颇有情调,今天大名鼎鼎的“富春茶社”就是他喝茶喝出来的呢!民国初年,周谷人任扬州商会会长,他70多岁的父亲周颖孝有一个嗜好,就是天天要上茶馆吃茶。富春花局创始人之子陈步云向周谷人建议,在他的花局里自办茶馆,专供老太爷和朋友们享用,由此“富春茶社”正式诞生。

通讯员 扬档轩 记者 张旭 文/图

作者:张旭

西递:经商人家的老宅低调,二品官的老宅规矩

古代徽州这一带,自然资源不算好,务农养活不了全家。西递人注重读书,但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那些没考中的,只能走出去经商。因为是读书人,徽商的智慧和能力是被普遍认可的。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不管是出去做官的,还是经商的,只要发达了都在家乡修建宅子。也因为是走出去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在修建、装饰老宅的时候,处处彰显智慧。

这篇文章介绍瑞玉庭和膺福堂,前者是商人的宅子,后者是西递村出的最大的官、清代的二品官的宅子。前者作为商人,虽富不贵,宅子低调内敛。做生意不容易,主人悬挂在正厅的楹联写出了做人的原则和经商的智慧,其中一幅被誉为“西递第一联”。 膺福堂的主人做过清代的户部尚书,二品官,宅子从门楼开始就大气精美,内部精致规整。

【瑞玉庭】

咸丰年间修建的房子。这个宅子的主人不做官,不是官商,是纯粹的商人。所以,主人在建宅子的时候,很注意低调内敛。比如,这个宅子的院门与房间的正门是斜对的,这样,从外面经过的人不会直接看到房间里的情况。不管宅子修建的多么精美,也不显摆,同时还能产生一种财不外漏的感觉。

这个宅子的大门与房门是斜对的,诠释了徽州商人的财不外露。

这个桂花形状的窗是正对房门的,这个取“富贵盈门”之意。

经商人家的雀替雕刻的是花卉,当官人家用狮子。这家是四时花卉,说明了主人是商人。

对联“寿本乎仁 仁生于智;勤能补拙 俭可养廉”。这彰显主人家的生活智慧。

天花板绘有蓝色的“蝶恋花”,是喜相逢的意思,祖辈希望后辈都有好的归宿。

前后屋之间门设计了“商”字型门楼,以倒挂的元宝形状组成“商”字的上半部,门口算“商”字下半部分。但还少了一“口”呢?走过去的人就是这个“口”。之前,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在这个门楼设计中,人都需要从“商”下走过,都是需要商的。

这家有一幅楹联被誉为“西递第一联”。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这里的繁体字“从”少一竖、“辛”字多一横,意思是“快乐往往从辛苦中得到”

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这里“多”字少了一点,这个点被点到了吃亏的“亏”字上了。这个意思是:经商人吃亏要吃到点子上,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主人家经商的智慧。

【膺福堂】

这个宅子是二品官的宅子。门楼精美,内部是回字形二层楼。即便是现在,这宅子里面的木建构也是保存最好的。宅子里下人、主人和小姐的房间规制明确。

二品官的宅子门楼都修得不一样,都漂亮。门楼飞檐翘角的五个楼檐,这叫“民间五凤楼”

房子是回字形结构,天井开在正中央,这是真正的“四水归明堂”

这个老宅保存得相当好,木建基本完好

小姐是住在二楼的

雀替是狮子,而且狮子很多,说明这家的官,还是个大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27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