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石碣西瓜

石碣西瓜

石碣的西瓜是南海著名特产。据该镇方志办的老先生说,民国初期,石碣西瓜已经闻名遐迩。以前石碣西瓜还有“商标”:西瓜将要成熟时,瓜农用自己的印章盖在西瓜上,西瓜长成后,字迹清晰可见,印章均为“石碣,某某”。最“威水”的是:1952年,有关部门曾把石碣西瓜送到北京给毛主席品尝。

据石碣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石碣村种植西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里的土质好,长出的西瓜又大又甜,皮薄籽少,汁多。石碣西瓜熟透了有1415斤重,巴掌拍到瓜上,感到颤悠悠的弹手的就是好瓜。现在许多外地西瓜都是打着“石碣西瓜”的牌子,希望卖个好价钱。

石碣西瓜种得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村内几千亩地都是种西瓜。那时石碣没有公路,只有水路,每到西瓜收获季节,村里河道上停靠的船都是来运西瓜的,西瓜运到广州后再转运到全国各地。

现在那些种西瓜的土地几乎都用来开发建厂房,只剩下200来亩瓜地。当地老一辈村民告诉笔者:石碣西瓜特别甜,主要是这里的水土好;石碣西瓜是南海特产,盼望石碣西瓜种植技术世代相传。

石笋山上有什么?西瓜、蓝莓、孔雀湖......

石笋山是什么?

石笋山景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的柏林境内,系云雾山脉之巅,海拔709米,因其山中两峰形如竹笋而得名,石笋山的两个主峰,分别以男、女石笋冠名。

石笋山上有什么?

石笋山景区森林面积5000亩,景区内林木茂盛、植被葱茏、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如此俊山秀林中,都孕育出了什么好东西呢?

有清澈碧绿的孔雀湖, 太阳照耀下晶莹剔透;有宗教文化特色三教寺、弥陀寺、观音寺;有舒适整洁石笋宾馆、饮食具体生态特色的石笋餐厅;还有香甜解暑的高山西瓜、酸甜可口的蓝莓以及葡萄、李子等。

夏季能采摘哪些水果?

6月 蓝莓

7月 李子(脆红李子和清脆李子), 西瓜,葡萄(阳光玫瑰葡萄)

8月 李子(脆红李子和清脆李子), 西瓜,葡萄(阳光玫瑰葡萄)

9月 西瓜

景区住宿条件如何?

位于旅游区核心区的石笋宾馆,森林环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房间卫生整洁,设施完备。宾馆拥有标准间;套间;三人间,林间别墅。房内24小时热水。宾馆配置有会议室、娱乐室、茶室。尽可满足客人休闲娱乐要求。凡入住石笋宾馆的游客,均可免费品尝蓝莓!!

景区交通便利吗?

景区距离永川城区29㎞,东与江津区交界,南距松溉古镇13㎞,西距圣水湖12㎞,北距乐和乐都野生动物园18㎞。各种交通工具均可方便到达:

火车----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乘火车柏林火车站下车步行上山

汽车----永川客运中心乘座班车到柏林,步行到达

自驾----成渝高速永川下道走永津公路临分路,经临江、高滩、柏林沿景区公路上石笋山;

----成渝高速永川下道走永泸公路,经乐和乐都、五间分路走何埂、柏林、石笋山;

----重庆外环高速转渝泸高速(经江津、白沙、塘河)塘河分路走三环高速永川方向何埂下道。

森林放养的跑山黑毛猪、藏香猪、小香猪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生态美食

咨询电话:023-49508365

地址: 永川区何埂镇石笋山旅游区欢喜花果园

想第一时间了解蔬果详情,旅游活动,请关注石笋山旅游区公众号:cqycykf

如何关注永川旅游官方微信:

1.点击标题下“永川旅游”进行关注

2.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永川旅游

你知道昌黎有“大碣石”和“小碣石”吗?碣石山得名传说故事!

图 清代著名画家戴克昌(昌黎籍)笔下的木刻版昌黎古韵图

昌黎碣石山得名的民间传说:

昌黎城北的碣石山,是咋得的“碣石”这样一个山名呢?这里有一个特别古老的传说。

众所周知,碣石山是渤海边上一座特出的大山,大大小小有上百座山峰,这些山峰簇拥着似天桥柱石般的主峰娘娘顶。长期生活在碣石山周围的人几乎都知道,碣石山有“大碣石”和“小碣石”之分。那“大碣石”,自然是指娘娘顶了,在山下,特别是海里头,远远地瞅着,娘娘顶那高高耸起的顶尖很像一个指航的石柱子。“小碣石”指的又是哪儿?“小碣石”在碣石山前看不见,它藏在娘娘顶的背后的一个山崖上,是一柱直立高耸的峭岩,有五六层楼高,远远看像一个插在娘娘顶后坡西北角下的“棒槌”,山里人都跟它叫“棒槌山”,也有跟它叫“天桥柱”的。棒槌山要是挺立在碣石山前头,那就比承德的磬锤峰还醒目,还惹人眼了。

图 楬石

古时候,人们都称娘娘顶为“大碣石”,跟棒槌山叫“小碣石”。“小碣石”还有一个名儿,叫“拴船桩”。“拴船桩”,谁拴船?大禹!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来过碣石山,在那儿拴住船,上的岸。如今,细看,那石柱上还有铁环的印儿,旁边还有不知啥时候谁刻的“禹王系船处”五个大字,只是那几个字儿叫雨侵苔剥的,已经模糊不清了。正因大禹这么一来,碣石山才有了名儿,成了几千年来谁都想登登的观海名山,揽胜神峰。

那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整个神州大地到处都泡在水里,稍低一点的山都淹住了。渤海边上的碣石山挺高的,这时候多半截也泡在水里了,水面到了棒槌山的小半截上。咱们中国的山川走势,从北向南,像一条龙从海里爬出来,龙脑袋在四川和甘肃那儿,龙尾巴在河北,标志就是碣石山,碣石山就像龙刚刚脱水,翘起的那个尾巴。这不是咱们瞎说,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里记的清清楚楚:“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勃”是渤海,“碣”是碣石山,“勃碣”是渤海边上的碣石山。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就这道“东北流”的山川没有被洪水吞没,能走道儿,别的地方只能驾船走了。大禹治水,得先探地形。他要探地形,得顺着这道山川走,过不去的地方就驾船。大禹挺有脑瓜,瞅着那个地方能疏流,就在那个地方叫人插个木桩子。人们跟这个作标记的木桩子叫“楬橥”。大禹顺着这道山川从西北向东北一路走来,一路不知插了多少楬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这道山川的尽头——碣石山。

图 大禹治水图

与碣石山紧连着的是燕山群峰,从燕山上下来,有一段地势低的地方被水淹住了,不算小,也不算低的碣石山当时成了海中的一座岛。无奈,大禹只好乘船去碣石山。船在水中走来走去,到了碣石山。就在这时,天头又突然变坏了,风雨交加,大浪滔天。大禹领着人同风浪搏斗,却怎么也找不着理想的靠岸的地方。猛然间,大禹发现有一个像楬橥的石桩子,豁然屹立在山旁,把船驶过去,拴在那上边一点也没有问题。大禹亲自掌舵,大伙齐心协力,一下就把船靠了过去,拴到了石桩子上。拴住了船,上了碣石山,大禹和大伙都长舒了一口气,心里话:今个儿多亏碰到了这个石桩子,要不不定咋的。说也怪,他们一上岸,天头就变好了,原来差点要他们的命的地方,一下子风平浪静了。他们生火做饭,结庐而息。大禹登上碣石山顶,放眼远望,只见大海深深,茫然无际。他知道,这里已是山之尽头海之畔了,把水都疏导到这里,水患就没有了。只是,这工程太大了,不是一年两年能干成的事儿。他希望,早一天把水都撵到这儿。头离开碣石山时,他手下的人想在碣石山立个楬橥,大禹说:“甭立了。这儿有天生的‘楬’石,这在水中望着像航标的圆柱形山顶就是大‘楬石’,这拴船的石桩子就是小‘楬石’……”他这样一说,大伙都点头称是。打那以后,渤海边上有“大楬石”、“小楬石”的消息就传开了,人们都把这座治水终点的山叫“楬石山”了。后来,人们把“楬”的“木”字偏旁换成了“石”字,“楬石山”就写成“碣石山”了。

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当了天子,开始接受天下九州的贡品。他闲下无事,与他的助手伯益写了一本《山海经》,尽记治水时到过的地方的山川湖海。在《北山经》中,他特意记载了“碣石之山”。后来,有人为歌颂大禹治理天下的功绩,还写了一本《禹贡》,在“冀州”和“导山”中都专门提到了“碣石”。据此看,人们一直传说碣石山的名儿是大禹起的,一点都不假。

正因大禹治水时到过碣石山,碣石山成了北方的一座神山。

图 曹操东临碣石

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在这儿结庐修行的方士很多,据传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成了仙。这就惹得秦始皇、汉武帝都跑到这儿求仙来了,到这儿就对“大碣石”、“小碣石”顶礼膜拜,想沾沾大禹的神气儿。曹操不善,他没有到这儿求仙拜神,领会了碣石山的真谛,写了一首千古绝唱《观沧海》。离开碣石山,他还写了一首同样有名的《龟虽寿》,说“神龟虽寿,犹有终时”。他肯定是在碣石山想到了大禹,像大禹这样的传奇人物,也不能长命百岁,求仙又有何用,还不如做一个“志在千里”的“老骥”。曹操算是真正理解了给碣石山起名的大禹。(讲述:李焕宇 采录:董宝瑞 1999年7月采录于昌黎县文联办公室)

End!

扩展阅读:

“碣”与“楬”:

“碣石之山”何以得名?查“碣石”之本义,当为可作标之石,且呈圆柱形。“碣”字本从木,通楬櫫之“楬”。楬,在远古时专指作标志用的小木桩,即作标之木。《周礼秋官蜡氏》记有:“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郑学的代表人物、东汉经学家郑玄,引述郑司农(即东汉经学家郑众,史称其与其父郑兴为“前郑”)之语注曰:“楬,欲令其帜取之,今时楬櫫是也。”由此可知,“碣”字之产生,乃为取“楬”之义,专指作标之石。正因“碣”字本义在“楬”,到汉朝时用其形容山石时,产生了独立高耸之义,并引申为标识。《汉书扬雄传》有“碣以崇山”句,唐朝训诂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注云:“碣,山特立貌。”此外,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明确释“碣石”为“特立之石”,并云“东海有碣石山”。追本溯源,可知“碣石之山”的基本定义为似“楬”之山,其山石独立高耸,特立一地,可作明显的标志。由此可以断定,碣石山之所以得称“碣石”,并在古地名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其山形似“楬”高耸,且在北方沿海地区能够起到独特的地理坐标作用;否则,《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等地理名著就无以记载“碣石之山”和“碣石”了。

碣石山曾是中国北方远古的地理坐标:

碣石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中的《山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名著,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远古中国的山川、物产等情况。在《山经》中记载,北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称做太行山。……又往北五百里,称做伦山。……再往北五百里,称做碣石山。在《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开通了太行山、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与燕山山脉相接),一直到达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燕山伸向渤海的余脉)的水路,使河水从碣石山流入渤海。由此可以看出,在古地理著作中无论描写山脉的走向,还是记述河水的流向,都把碣石山作为标志之山。此外,《尚书禹贡》中描述遵海入河的航道时,曾有“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的记载。意思是,东北以鸟为图腾的少数民族,走海路来进献贡品时,沿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接近右侧的碣石山后,向西转航于渤海北岸,最后再向西南航行进入到黄河(古黄河口在今天津市附近),再由黄河逆流而上,就能到达国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一带)。由于碣石山位于渤海沿岸的山海交界之地,位置独特,既是内陆山脉、河流通向渤海的标识,又是航海时遵海入河的航标,因此,常常被早期的地理书籍作为地理坐标而记载。

碣石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是燕山伸向渤海的余脉,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跨越昌黎、抚宁、卢龙三县境界,占地面积约320平方公里。上百座峰峦由北向南突兀拔起,渐次增高,形成东西横列的三道屏峰。靠南的一道最大屏峰中央为碣石极顶,像擎天一柱,如碣高冲,直插云霄。碣石山距渤海15公里,系渤海近岸最独特醒目的山峦。

关于碣石山独特山貌的描述,历代史志记载颇多,成书于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抚宁县)西南,王莽改称“揭石”。汉武帝曾登此山以望巨海,并在此地刻石。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亦非人力所就。这可能就是在大海之中看到的碣石山山貌的真实写照。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注唐《十道四蕃志》中“河北道名山曰碣石”时说:“碣石在平州(唐时治所在河北卢龙)东,距海30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特出其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在这里将碣石山主峰描绘成穹窿似冢,峰顶如柱,则更为形象。清同治五年版《昌黎县志》载:“碣石山,县西二十里。旧府志云:今昌黎乃古三邑地,谓絫县及王莽之选武、冯德也。其为碣石,当自昌黎、抚宁南皆是,兹为大碣石,因天桥柱指之云。此天桥柱为碣石。……仙台(指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前台、后台虽若分为二,而由南面视之,形如履钟,高可一里有余,通趾顶,实为一石,而非累积所成,耸矗山顶。山高七里,通仙台顶,计之殆将十里。百里望之,了然可辨,可谓大矣,则所谓大碣石。”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记云:“盖海道浩渺,必望大山之特出者,以为标准。海过平州,趋南瀛、渤之间,地势坦衍,千百里中无大山可望。故必以碣石为准,而夹右以行,然后可南转,以入于河。……今昌黎县之仙台顶去海三十里,犹之海畔也。上有石柱高数百丈,自海中望之,矗矗高出,可为标识,其地实当抚宁县西南。”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位于中原与辽东交界之地的碣石山,在众多跌宕起伏的峰峦之中,因山形似冢,峰顶似凌空一柱,如碣高插而特立不群,确实为山貌独特的奇峰峻岭。

碣石山曾是中国北方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古神岳: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阴阳学家驺衍的“五德始终”说在各诸侯国影响很大,“神仙”说也风行一时。碣石山一带在齐桓公灭孤竹之后,由孤竹国的领地变成了燕国的辖境,燕国开始视碣石山为本国境内开展祭祀活动的神灵之地。碣石山成为方士们最为青睐的修仙场所,相传成仙的人接连在这里出现。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相继修道成仙,其中羡门子高就居住在碣石山上。这一说法在清乾隆年间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张敦仁《通鉴刊本识误》中有明确记载。当时,燕国的方士多隐于山海结合之地,而山与海结合的最得天独厚之地就是如今昌黎的碣石山及其邻近地区的滨海地带。巍峨挺拔、山形奇特,遥望似天桥柱石,被远古的航海人视为遵海入河航标的碣石山,以及其附近的北戴河、秦皇岛等沿海半岛或岛屿,无疑是方士们呼天唤地、炼丹修仙的最佳选择之地。尤其是随着燕昭王对神仙的狂热崇拜,时至秦朝建立之际,燕国的方士已不可胜数,日益活跃。使得碣石山及其邻近海域在秦、汉时成了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求仙活动的大本营,充满神秘色彩的碣石山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岳。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在《西都赋》中写道:“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表明在汉朝之前,碣石山就已经成为了名扬全国的“神岳”。

碣石山有哪些景点?

景点一、仙台顶

仙台顶是碣石山主峰,为古今观海之胜境,顶尖形貌奇特,突起于宽博坦荡的千仞绝壁之上。

由两座南北对峙的峰峦叠成,南望视为一体,极似一方凌空拔起的柱石,石上镌有“碧云峰”3个大字。由水岩寺登仙台顶,沿石阶两侧建有憩亭10余座。

景点二、五峰山

五峰山,仙台顶东西两侧,各有五座山峰,被称为东五峰山和西五峰山。东五峰山矗立奇特,北名平斗,东名望海,西名挂月,东北名锦绣,西北名飞来。

山腰建有韩文公祠,系明崇祯十四年山海关督师范志完所建,内塑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塑像。范志完还在庙后高处峭壁令人刻下“泰山北斗”“五峰环翠”8个大字。

革命先驱李大钊于清宣统元年至民国13年(1908~1924年)曾先后7次在这里山居和政治避难,并撰写了两篇马克思主义论著和一些诗篇。在其对面五峰岭上有李大钊同志站立石雕像一尊。

景点三、天桥柱

天桥柱,在碧云峰西北2.5公里的一道山崖上端,有一石柱如塔高耸,呈四方形,高达30多米。

石色青白,四面如斧砍刀劈,陡直峭立,柱的上半部由三层巨石摞就,巍然挺拔,直冲霄汉,这就是被古人称为“天桥柱”的奇石。

景点四、龙潭洞

龙潭洞在水岩寺东北绝壁之上。洞深三丈有余,洞口有门,洞内有潭,潭深丈余,水从石壁流淌,云气蒸腾。

洞下有巨石峙立,上刻有辽代营州领海军题记200余字,为太康五年五月十九日刻。洞南石崖上有金代北平牧高侯贰车王公的游记刻石。

此外碣石观海、天柱凌云、山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东峰耸翠、龙蝠灵壑、风翥祥峦、霞辉窣堵、仙影沧浪等也均是碣石山的著名景点。

▲视频 航拍昌黎碣石山

来源:昌黎资讯

寻物 |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

寻物 | 西瓜为什么叫西瓜?

文 | 河西

万物皆有名称,有名称必有其缘由。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名字。

所以,千奇百怪的水果,也有他们各自的有缘有故的名称。西瓜为什么叫西瓜?橘子为什么叫橘子?预知内情,且看下文。

西瓜

第一个就要来说说“水果之王”——西瓜。

西瓜为什么不叫东瓜?很明显,从西边来的叫西瓜。这个西边,就是西域。

西瓜,原产非洲,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便已经开始种植西瓜。从非洲,西瓜逐渐传入北欧地区,之后又传入中东、印度等地,最后才由西域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因为这种瓜从西域传来,故称为“西瓜”。按照这个逻辑,西瓜如果是从日本、朝鲜那边传过来的,大概名字就要变成“东瓜”了。

而南瓜之所以叫南瓜,就是因为北方人认为这种瓜果是从南方传过来的;之所以又叫“倭瓜”,又是因为又有人认为它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实际上,日本和中国南方都是中转站,它真正的原产地是南美。

橘子

橘子,常被写作桔子,这其实是个从俗的写法。桔这个字,原本只有一个读音,即jie第二声,指的是桔梗。

橘子才是这种水果正确的名称。因为橘这个字比较难写,就有人用桔这个字来代替橘,才有了桔子这个称呼。

就橘这个字的本意来看:“橘”的右边是“矞”,上面是矛,指的是“尖的刺”,因为橘树的枝条上有很多尖刺,所以这个字是“枝干带刺的树”的意思。

芒果

和橘子的情况差不多的是芒果。

芒果,《现代汉语词典》上明确写着:规范的写法是杧果,芒果只是俗称。杧,是专门为芒果造的一个字,以区别于另一种芒:那是一种植株比较高大的多年生茅草,又名芭茅。

现在知道芒果应该写作杧果的,恐怕也不多了。不管是杧还是芒,发音都是mang,那么为什么叫mang?“芒果”的读音最早来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语。泰米尔人习惯上称呼芒果为“ma—gay”。其中,“ma”是指这种水果,“gay”是指未成熟的果子。这是因为人们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采摘下来的都是还未成熟的青芒果,青芒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到买的人手上正好自然成熟。这个发音,也就是芒果的拉丁文学名Mangifera indicaL.的由来。

枇杷

水果枇杷之所以叫枇杷,是因为枇杷(主要是梨形枇杷)切开后的形状与乐器琵琶非常像,故名,所以枇杷和琵琶这两者名字这么像并不是巧合,而是有联系的。

苹果

苹果的问题比较复杂,学术界尚没有定论。一说和佛教有关,是与频婆(凤眼果)的混淆。但这两者完全不同,凤眼果和苹果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何以会搞错?苹果在中国古代称柰,柳如是有诗“桐花最哀怨,碧柰空参差”。柰又称林檎,日本歌手椎木林檎,也就是椎木苹果的意思。但这个柰不是我们现在吃的苹果,果子很小,现在也有栽培销售的,叫沙果。现在的苹果元代由西域传入,又称回回果和平波。平波是不是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为“平定波斯”?

公元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渡过阿姆河,开始了蒙古大军的最后一次远征。旭烈兀在西亚先是击败了亦思马因派,然后又灭亡了阿拔斯王朝,建立了一个领土从波斯东部的呼罗珊地区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巴格达的国家,即伊儿汗国。

但苹果的问题复杂的地方就在于,苹果的繁体字并不写作“苹果”或者“平果”,而是写作“蘋果”。说明这个“蘋”字与频婆可能确实也有关联,应该是从频婆的“频”过来的。

因为平波与频婆谐音,而被误记为频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可能是苹果这个名称由来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

到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在烟台种植苹果,中国人才开始吃到真正好吃的苹果,这种则是西洋的苹果了,我们现在吃到的大部分苹果都是这种,它的历史非常短。这也就是烟台的苹果这么出名的原因所在。

葡萄

葡萄是波斯语budawa的音译。最早出现在司马相如《上林赋》和《史记大宛列传》,写作蒲陶。中国人最早知道栽种的葡萄树和用葡萄酿制的酒,是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西域,路经大宛国和康国(粟特),回来报告说到大宛的时候看到大宛有葡萄制成的酒。葡萄原产亚洲西部,波斯是重要的葡萄原产地。

荔枝

荔枝,最早写作“离支”,出现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指的是离开枝条。在《上林赋》中,还第一次出现了枇杷、杨梅、樱桃的名字。

樱桃

樱桃的“樱”,右边是婴儿的“婴”,指的是小。

很小的桃子,就叫樱桃。

香蕉

香蕉的香很好理解,香蕉的果实有淡淡的香气,可是这个蕉是什么?其实就是芭蕉。芭蕉和香蕉是近亲,不仅植株形态极为相似,而且果实和花都很像。这张图就是香蕉花的样子,和芭蕉开花很像。

菠萝

菠萝,由哥伦布从南美带至欧洲,16世纪传至中国,跟印度无关,但是呢因为和印度的菠萝蜜有点像,所以种在地上的菠萝一开始认为是草菠萝,而生长在树上的菠萝蜜是木菠萝,就是这么来的,有人说菠萝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马可波罗完全是胡扯。

桃子

在所有的水果中,桃子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

《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说王母娘娘的蟠桃前区1200棵桃树“三千年一熟”,中区1200棵桃树“六千年一熟”,后区1200棵桃树“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三千年一熟”的,成仙得道,体健身轻;吃了“六千年一熟”的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九千年一熟”的,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也就是说,吃了“六千年一熟”的就可以达到吃唐僧肉的效果,吃了“九千年一熟”的,自然比吃唐僧肉还要神奇的效果了。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所居住的岛叫桃花岛。为什么是桃花岛?因为东方属木,需要一种植物来体现这种五行的属性。

西毒欧阳锋的“锋”、北丐洪七公的“洪”都已经暴露了他们与五行的关系,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这是金庸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桃,原产中国,从字面上来看,右边是个“兆”,一说为桃核上的纹路像龟壳,呈“兆”字形,可以预兆未来;一说是指桃花开时,万花齐放,如日中天,极为耀眼夺目。兆的意思,就是电脑里一兆两兆的兆,意为多,故能辟邪。所以古人用桃木制成剑,用以驱除邪魔鬼怪。所以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乌托邦世界叫世外桃源,都与古人对桃的认识有关。

而值得指出的是,《西游记》中所说的蟠桃,是一种扁桃,并不是各种动画片和电视剧中所用的这种水蜜桃的样子,这是不熟悉植物的人常犯的错误。

好戏 | 《李茂换太子》:还有比喜剧不搞笑更尴尬的吗? 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追忆张继青老师 《爱情神话》里最出色的配角,竟然是TA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26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