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香港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英语: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位于香港香港岛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位于港铁天后站与铜锣湾站之间,湾仔区区议会与东区区议会交界处。北邻维多利亚公园。香港中央图书馆楼高12层,景观可以远望九龙西及狮子山,占地9,400平方米,该图书馆楼面面积33,800平方米,是香港规模第一大的公共图书馆,藏书为2,300,000余册,为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总藏书12,480,000册的5分之1。香港中央图书馆于2001年5月17日启用,取代大会堂公共图书馆成为66间公共图书馆的总馆地位,是香港规模最庞大的公共图书馆,及湾仔区第3间公共图书馆。

馆内设有观景升降机来往地面至10楼,另设多条扶手电梯连接各楼层,另有两部观景升降机由地面直上10楼及11楼,馆内亦设有洗手间供读者使用。图书馆范围7楼除外内均设有香港政府WiFi通,合供63个无线接取器供市民免费连线。

建筑外观特色

香港中央图书馆

大楼设计曾经引起争议,时任市政局主席梁定邦于1997年与市政总署署长钟丽帼就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公开骂战,虽然钟所提出的高科技感设计因工程已经展开而被否决,但是“仿古典风格”、“仿罗马风格”的建筑设计,遭市政局议员讥为“中国大陆的洋房别墅”。

由地面至平台的梯级上,刻有古今中外典籍、名人的佳句,被指是对典籍和先人的侮辱。

香港中央图书馆内外随处可见的由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结合而成的几何图案,有“天圆地方”以及“知识累积成塔”的喻意。而由于原来设计是市政局辖下的中央图书馆,后来演变成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之中央图书馆,大楼的升降机门及大门扶手都可见市政局的徽号,虽然香港市政局已经解散,但当局以徽号本身亦是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抽象图案为由予以保留。

历史

1990年代,市政局决定兴建一座中央图书馆,作为香港的旗舰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的筹建计划因而应运而生。在图书馆学中,“中央图书馆”(Central Library)的界定和命名须以服务社区的人口数量为依据,但为突显“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地位,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当时5间中央图书馆:香港大会堂中央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沙田中央图书馆、荃湾中央图书馆及屯门中央图书馆,改名为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九龙公共图书馆、沙田公共图书馆、荃湾公共图书馆及屯门公共图书馆,与分区图书馆同称。

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所在地铜锣湾摩顿台,原为港岛区唯一露天排球场。由于周日在铜锣湾一带聚集的印尼佣工愈来愈多,这里成为了他们聚集及游玩的地方。后来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中央图书馆,曾经引起地区人士争议,担心外佣会因此缺乏聚会场所。

中央图书馆大楼之建筑费为6.9亿港元,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议员批评,加设罗马式装饰柱设计被指浪费公帑,成了香港科技大学翻版。钟丽帼于1997年与梁定邦就香港中央图书馆外观设计爆发骂战,钟丽帼被指擅自更改中央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而被降职。

原订于2000年12月启用,却因电脑系统问题而延迟。延至2001年5月17日,由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揭幕仪式,5月18日正式启用。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湾仔区高士威道66号。

乘车线路:乘2a、8、10路空調巴士前往。

香港中央图书馆时隔多日重新开放

5月6日下午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前,排起长龙。此前受疫情影响而关闭的图书馆,在时隔多日后重新开放,令一众书迷欢呼雀跃。

图片来源:香港中央图书馆官网

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风险,特区政府规定从1月 29日起,包括中央图书馆在内的多项公共设施暂时关闭,在 3月中下旬恢复两周有限服务后又再度关闭。在特区政府的各项抗疫措施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连续 17天无新增本地个案,疫情已有缓和。特区政府决定分阶段陆续恢复各项公共设施和服务。

“终于重开了,又可以畅读书籍了。”香港市民黄小姐说,她正在准备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但有一些参考书籍目前在市面上买不到,而中央图书馆相关馆藏很多,她今天特意前来借阅。

黄小姐排在入场队伍的前方,而在她的身后,还有数十人的队伍。为了避免人群聚集,特区政府对6日重开的图书馆采取特别措施,以先到先得的派筹方式控制入场人数,每次入场不超过 250人。

在图书馆外排队等候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下午3时就已经来到门口,但由于人数较多,他取筹后要等到 5时才可以入场。“图书馆这样做稳妥些,也都是为市民好。”他说,香港中央图书馆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加上严格管控,他并不担心人流聚集。

为了减少人们的社交接触,图书馆还实施分段开放,周一至周六从下午1时开放至晚上 8时,分为 6个时间段,每段大约 1小时。工作人员会在每个开放时段之间进行清洁,并专门安排半小时进行集中清洁。

“为了市民安全,图书馆会加强清洁工作,及时消毒馆内设施,并确保通风系统运作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图书馆玻璃窗上还贴满了防疫资讯,希望市民能够仔细阅读。

在当日的入场队伍中,不断有市民加入,人们自觉保持社交距离,现场秩序井然。进入图书馆前,市民都主动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检测。图书馆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须在成人陪同下入馆。

与中央图书馆同步开放的还包括其他6间主要图书馆,包括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九龙公共图书馆、荃湾公共图书馆、沙田公共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馆内区域并非全部开放,而是局部开放成人、青少年和儿童图书区。

在文化设施方面,13间博物馆也同日开放,如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等。运动场跑道、健身设施、卵石径等部分康乐场地也重新开放,室内康乐设施则将于 11日开放。

内容来源:新华网 丨记者:丁梓懿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 编辑:吉翔

声明: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港水港墨香港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2月15日17时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

主办机构: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当代水墨香港学会

开幕时间: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下午5时

展览时间:2019年2月15日—2月21日

展览场地: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香港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

参展艺术家:王无邪 王秋童 林湖奎 黄孝逵 沈平 司徒乃钟 熊海 林天行

序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1年以“港水港墨”为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主角包括香港艺坛中坚王无邪、王秋童、林湖奎、何百里、黄孝逵、沈平、司徒乃钟、熊海、林天行,展览规模之大、作品水准之高,广受内地艺术界关注,吸引媒体纷纷报道,“港水港墨”自此成为这艺术家群体的代名词。此后他们成立当代水墨香港学会,多次应邀在内地巡展,展示香港水墨艺术独特风采。中国美协原书记处书记董小明高度评价香港水墨具自主创新特色,是当代水墨画进程中独具一格、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很荣幸与王无邪老师为首的当代水墨香港学会合作,2019年新春之际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共同主办新一次“港水港墨”——当代香港水墨名家作品展。八位“港水港墨”画家都以发扬水墨艺术为宗旨,扎根传统、勇于创新,而又各擅胜场,个性鲜明。是次展览呈现了画家们最新的探索和实践成果,题材上既有山水花鸟,也有都市景象;风格上既有传统岭南笔墨,也有现代实验水墨;形式上亦具象与抽象兼备。展览彰显了画家们的创作活力和艺术追求,同时反映了香港水墨艺术的发展态势和新高度,无疑是香港水墨艺术里程上一次标志性展览。

香港水墨艺术发展需要多方参与推动。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八年来一直致力凝聚各界力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近年先后举办多届“中国书画名家艺术展”、“香港牵动我的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艺术展”,策划过多次画家个展,与艺术界贤达建立起良好合作根基。2018年本会并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义工联盟成立“香港文化促进艺术发展基金”,进一步为本地文艺界友好提供资源。我们期望在新时期与艺术界同仁开展更多合作,携手推动香港水墨艺术更上层楼。

马浩文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

二零一九年一月

参展艺术家简介及作品欣赏

王无邪,广东省东莞虎门镇出生,自幼移居香港,在香港受教育,1954年开始活跃文坛,出版《诗朵》期刊,1956年参加香港美术会写生及展览活动。1958年与友创立现代文学美术协会,出版《新思潮》双月刊,策划首届香港国际绘画沙龙。1961年沙龙揭幕后,留学美国攻读美术及设计。1965年任职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策划美术及设计课程,1966至1974年任大会堂博物美术馆助理馆长,1974至1984年任香港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首席讲师。1971年获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奖助金游学美国一年,1998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艺术成就奖,200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获颁授铜紫荆星章,2015年获香港亚洲协会选为年度杰出艺术家,201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终身成就奖,及香港理工大学选为大学荣誉院士。现为香港康乐文化署博物美术馆顾问,香港水墨画学会永远会长。

王无邪

陕北游情之十

100102cm

纸本水墨

王秋童,中国画学会香港执行会长、香港美协副主席、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中国画学会(全国)创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入选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三次获得优秀奖,2006年获特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城市山水画大展”,2014年作品《太平山下的辉煌》曾发表在《美术》杂志76期封面,2016年9月作品入选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在秘鲁首都利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人与自然—APEC成员国艺术作品展”,2017年作品获特邀参加香港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并担任评委。作品获学术机构、美术馆、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及私人收藏。2017年12月作品《海上丝路明珠》获中国外交部购藏。2018年11月应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商品进口博览会”贵宾厅艺术创作项目。

王秋童

东方之珠

145300cm

纸本设色

黄孝逵,1946年生于重庆。196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曾追随黄胄先生习画,深受其艺术理念影响。1978年移居香港,经商之馀作画。曾为深圳画院客座艺术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作品六次入选香港艺术馆主办的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及香港当代艺术奖并三次获奖;两次获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状;两次于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三峡行云流水图》收录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

黄孝逵

维港红帆

180180cm

纸本设色

林湖奎,1945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画院客座画家、香港博物馆专家顾问。早年毕业于艺专,从梁伯誉习山水,其后立雪于赵少昂门下。擅长花鸟、鱼虫走兽。自1978年起,在中、港、台、星、马、日、韩、澳、纽、英、德、美、加等地举行个展,不少作品被博物馆、知名机构或私人收藏,当中包括: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深圳画院、汕头文化博物馆、珠海诚丰美术馆、台湾台中文化中心、星加坡国家博物馆、澳洲澳华博物馆、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及中大图书馆等。出版著作包括《金鱼•锦鲤》、《海水鱼•热带鱼》、《林湖奎作品精选》、《林湖奎作品集》《林湖奎画集》等共九辑。

林湖奎 

倾听

75139cm

纸本设色

沈平,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香港美协副主席、香港画家联会副会长、香港水彩画研究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委员会评审员及香港文化艺术基金理事等,并担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及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导师。作品十分丰富多样,多年来获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大学美术馆、香港夏利豪基金会、中国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新鸿基集团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沈平 

北国雪乡

2838cm

纸本水彩

熊海,1957年生,1978年移居香港后拜名家杨善深老师习画。1984年至今任教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曾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师及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1992年获“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市政局艺术奖,2006年获香港政府颁“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奖”,1999年及2014年获全国美展优秀奖。现任香港艺术馆专家顾问、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席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珠海画院艺术顾问等。曾个展于香港艺术馆、中山纪念馆、日本东京松屋美术馆、深圳画院美术馆、荣宝斋(香港) 、一新美术馆等。主要联展有:大英博物馆20世纪藏品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全国美展、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展覧。作品获中国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立法会、台湾美术馆、中山纪念馆等收藏。

熊海

北欧印象之三

13969cm

纸本水墨

司徒乃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江门市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香港港澳台美协主席、中华文化艺术学会专家委员、香港苍城画院院长、香港苍城画会副会长、香港广州书画会创会会长、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肇庆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画院荣誉画师、广州画院岭南画派绘画研究员、广州市十香园纪念馆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致公书画院荣誉院长、广州恒鑫书画院荣誉院长、广州市荔湾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荔湾区政协书画院理事、东莞岭南画院合约画家、深圳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画院荣誉院长、江门市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五邑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美国印第安那波里斯大学亚洲研究课程名誉顾问、加拿大艺术家联盟会基本会员 (A.F.C.A)、澳门岭南画派美术研究会副会长、澳门画院副院长、澳门赏心堂书画会副会长、澳门颐园书画会艺术顾问、国际五邑书画家协会创会会长。

司徒乃钟

邀山伴月听琴声系列之三

13079cm

纸本设色

林天行,原名林仚,1963年10月生于中国福州市。1978年始先后拜吴国光、林光、陈挺、刘牧等诸先生学习西洋画和中国画。1984年移居香港。1989—1990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98年任教于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现为香港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香港会副会长,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深圳画院客座艺术家,广东省美协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香港政府特首选委会委员(文化界代表)。

林天行

晴雨

4553cm

纸本设色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现场︱水墨双城•第七届深港水墨艺术交流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合影

020艺术观察10月20日讯 10月19日下午五点,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指导;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画院、深圳中国画学会、香港美术家联合会、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的“水墨双城——第七届深港水墨艺术交流展”暨首届“深港美术交流展香港巡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现场

香港出席开幕式嘉宾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朱挺,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前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陈承纬,艺育菁英基金会主席方黄吉雯,全球水墨大展策展人、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香港艺术馆前总馆长邓海超,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柏林,香港紫荆杂誌社社长杨勇,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执行主席刘伟忠,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台长冉多文,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王秋童。

剪彩仪式

深圳出席开幕式嘉宾有:深圳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钱强,深圳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小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张晋文,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冬,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外事处副处长朱震,深圳画院院长徐章,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画院副院长杨晓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祯非,张闯,秘书长郝强,副秘书长高炜。

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王秋童致欢迎辞

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王秋童致欢迎辞中表示:深港两地,一衣带水,情谊深厚,通过了以往六届的水墨双城交流,大大地提高了深港两地共同探索的当代水墨发展的学术水平。进一步地加深了两地民众的深厚情谊,做到了以精英带动基层,为营造大湾区文化圈的发展作出贡献。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致辞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致辞:深港水墨艺术交流展作为“深港文化交流”的常设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为推动两地艺术家的创作和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纪念这个历史节点主办方决定此次活动以二展合一的形式丰富了展览的艺术性和多元性,使深港两地观众能够从多视角、全方位地领略深港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大公文汇传媒董事长姜在忠致辞

大公文汇传媒董事长姜在忠致辞:刚在下面我看了下“水墨双城”四字,很有才,把水墨和双城拼成两个字,这体现了深港两地的情谊。从作品风格来看,体现了两个城市共有的精神,就是一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无论题材和技法上都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两个城市很有活力,敢于创新。

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致辞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钱强致辞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钱强致辞:香港著名艺术家王无邪先生曾说:“双城即是相乘,不等于相加,是寻求倍数的速度迈向未来,寻求力量之集合”。我们相信,在当下“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新丝绸路精神指引下,两地的艺术交流将开拓创造出新的空间和未来,深港双城文化将持续发出耀眼、瑞丽的光辉!

香港艺育菁英基金会主席方黄吉雯致辞

全球水墨大展策展人、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致辞

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小明致辞

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小明致辞:港深两地,同属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及享名国际的大都会,在当前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也承担著共建环球创意文化中心的责任和共同目标,两地经济繁荣发达,文化艺术亦多元共融。鉴於此原创品牌的学术性、当代性和代表性,我们深信“水墨•双城——深港都市水墨交流展”必将成为深港美术创作的精品工程之一。今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纪念这个歷史节点主办方决定此次活动以二展合一的形式丰富了展览的艺术性和多元性,使深港两地观眾能够从多视角、全方位地领略深港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此次展览与往届不同,分两个部分,第一是以“都市﹒家园”为主题,以提名方式邀请了60餘位元深圳、香港水墨艺术家创作的水墨画新作;第二部分是今年7月在深圳画院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深港美术交流展”赴港巡展作品,选取了深港两地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包括国、油、版、雕、水彩等优秀作品,两部分共展出作品150件。

深港两地天然的地缘优势及人文环境,使得“都市水墨”成为深港双方共同关注、研究的学术课题,两地艺术家通过6届的“水墨•双城——深港都市水墨交流展”及多项水墨展交流活动,共同实践、探索和切磋水墨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并成就了一批锐意创新的深港画家和开画坛风气之先的精品力作,两地的艺术家亦成为“都市水墨”课题最为坚实的艺术实践群体。“水墨•双城”这一概念的设立,不仅仅寄期望艺术家将探索目光投向都市景观,更希望以水墨的语言反映都市人的面貌及都市人的心态、生活情感和观念,以及周边与之关联的自然环境和环保意识。新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互相生髮,必将使水墨画的创作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和发展当代水墨画的进程,使中国这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传统水墨画向当代的转型,提供了建设性的参照。

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性节点,国家会举办相关的纪念性活动,深港两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地、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大湾区的宏伟规划,深港两地艺术家理所应当的参与这个重大题材的创作中来,希望深港艺术家能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精品,为进一步促进深港美术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部分参展作品

董小明(深圳) 维港晨雾

梁宇(深圳) 静静的老厂房

陈湘波(深圳) 春天的故事

杨晓洋(深圳) 东方威尼斯—大澳渔村

于长江(深圳) 耕海人

宋玉明(深圳) 蛇口新貌

张 闯(深圳) 都市少年组画

郝 强(深圳) 天水

宋承德(深圳) 喜庆

邹 明(深圳) 霾

颜晓萍(深圳) 时光岁影

许丹斌(深圳) 成长系列之二十六

李士军(深圳) 鹏城晨曲

诸 彪(深圳) 香港会展中心一侧工地

罗素民(深圳) 镜像幻影

任四四(深圳) 幻城

郭维孪(深圳) 香港街景

王无邪(香港)水长流

王秋童(香港) 天上人间

司徒乃钟(香港) 澳门卢园春草堂

沈 平(香港) 霞光中的香港维多利亚港

陈成球(香港) 锥沙漏痕之都市水墨 (004)

陈镜田(香港) 东园岑寂

高杏娟(香港) 变奏

黄孝逵(香港) 迷离蜃市 灯火楼台

林湖奎(香港) 布拉格查理斯桥

马达为(香港) 墨痕处处留仙迹

韦劲敏(香港) 华彩

萧晖荣(香港) 繁花似锦图

熊 海(香港) 北欧印象之三

张民军(香港) 岭南大家画像

益 行(香港) 沛雨缬锦

赵志军(香港) 秋声

周 晋(香港) 无题(纳塔耳)之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13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