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台北县

翻开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的地图,会发现地处市境东部有一个深泽县,地处石家庄、保定、衡水三个地级市交界地带,全县总人口约25万。

有一些山区县至今没有通高速公路,因为建设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深泽县地处平原,不过目前深泽还没有开通高速公路,有一条津石高速公路过境县西北部,目前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2020年建成通车。平原县不通高速公路,其实和经济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平原县的公路路况较好,可以满足日常所需。如果想上高速,可以到周边区县,距离也较近。深泽县毗邻石德、京九铁路和黄石高速公路等。

深泽县历史悠久,是一个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汉高祖年间,深泽即为侯国,汉武帝年间改侯国为县,始设深泽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台北县

深泽县的旅游资源主要以人文景观、古迹为主,主要有真武庙、文庙、北极台、永济桥等等。

北极台位于深泽县城北城墙正中,始建于明代,为四棱台形巨型土台,环四周砖砌。因其位于城之北,又可登高观北极,望东西,故称此台为北极台。此台建成,时为深泽至高点,凭高远望,田畴辽阔,村落参差,四方万景尽收眼底。

各位朋友,你们有关于深泽县的故事吗?欢迎留言分享!“伟游四方”旅游地理系列文章,配图来自网络,文中数据仅供参考,如有纰漏敬请指出。

【河北县情概览】邢台市巨鹿县 台北县

——巨鹿县

巨鹿县隶属邢台市,县域总面积631平方公里,耕地64万亩,辖6镇4乡,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1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巨鹿境内拥有邢衡高速、邢德线、南郝线、定魏线4条省级交通动脉,公路总里程1231公里,邯黄铁路贯穿境内,是邢台东部重要交通枢纽。

巨鹿县区位示意图

唐、虞之世,大禹治水成功,定九州。今巨鹿地属冀州域。夏、商两朝,巨鹿隶属未变。周属邢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为报周公辅佐之恩,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统辖邢地,是为邢侯国。春秋属卫。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六三四年)卫文公攻来头邢侯,巨鹿成为卫国的属地。战国属赵。周考王九年(公元前四三四年)卫入赵,巨鹿便成为赵国的属邑。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设郡治,巨鹿为其一,成为郡的首府,治所在巨鹿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南岸,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间地。公元前二零四年,汉高祖刘邦做皇帝后,于巨鹿郡治东北建了一个南變县,隶属巨鹿郡。汉时,巨鹿郡缩小至今滹沱河以南、平乡以北、柏乡以东。束鹿、新河以西地。据《巨鹿县志》记载,此期间新莽时,曾改巨鹿郡为和戎郡。东汉二年世祖北徇蓟,王郎反,河北郡国皆应之,独信都太守任光、和戎太守邳彤来会,故复改和戎为巨鹿郡。三国属魏仍为巨鹿郡。晋初省郡为国,属冀州地。巨鹿国辖境相当今晋县、束鹿、宁晋、柏乡、隆尧、平乡等县。公元三一九年,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太和元年底(公元三二九年初)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复置巨鹿郡。公元三八九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硅,改南變旧地为巨鹿县。元魏太平真群六年(公元四四五年)将巨鹿县并入柏人(治所在今隆尧西南尧山镇),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六年)又置南變县,属南赵郡。北齐南變县废。隋开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文帝杨坚时,复置南變。大业初,炀帝杨广废南變复为巨鹿(县治在今巨鹿北夏旧城处),属襄国郡。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曾一度在巨鹿设置一个起州,并析置白起县。公元六二二年废。除起州免掉白起,以巨鹿隶属赵州,至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归属邢州(此期间的县治因漳水为患于垂拱元年由今夏旧城处徙于今县城址)。宋、元两朝,巨鹿先属信德府,后属顺德路。明(洪武元年巨鹿属北平布政使司至永乐间)、清至民国初,巨鹿为顺德府九县之一。民国时期基本上沿用清制变动不大。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十二月建立巨鹿县人民政府,隶属邢台地区专员公署。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将平乡、南和、广宗、任县,划归巨鹿县。到一九六一年七月,又将前四县划出,巨鹿县政区至今未变。

地方文化

僧一行

巨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代为三十六郡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都发生于此,是大唐名相魏徵、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等故里,拥有“四股弦”“乱弹”等4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僧一行 本名张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巨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一位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卓有建树的著名天文学家。

地方特产

巨鹿枸杞

串枝红杏 1957年,国家著名果树专家在巨鹿县的孔寨村发现了这种杏。串枝红杏属于鲜食和加工俱佳的品种。巨鹿先后被农业部、林业部、国家计委、国家出口基地办公室确定为“全国杏良种示范推广基地”、“串枝红生产基地”和“串枝红出口基地”。

巨鹿枸杞 巨鹿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生产枸杞的重点县,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产枸杞畅销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巨鹿金银花 据清光绪版《巨鹿县志》"记载金银花为中药材种植之首,自明代就有栽培,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4年被河北省命名为 "河北金银花之乡",2010年巨鹿县金银花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金银花原产地标志。

2017年,巨鹿县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二、三 产业増加值分别为21.3亿元、26.2 亿元、26.0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 2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粮食总产量21.69万吨,棉花总产量1.07万吨。财政收入6.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0元,比上年增长9.8%

【河北县情概览】邢台市宁晋县 台北县

——宁晋县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11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364个行政村,面积1107平方公里。拥有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县、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中国特色产业发展百强县、中国电线电缆之乡、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等荣誉称号,处在石邢衡三市交汇处,距省会石家庄50公里,距北京、天津均在单日往返里程之内。县城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建成区24.5平方公里。

宁晋县区位示意图

远古时期,宁晋境域称杨地,又称杨纡。唐尧时,属九州中的冀州。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夏商二代,幽州、并州合并,杨地属冀州。周代属邢国。春秋末期归晋国。战国属赵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国,置巨鹿郡,杨氏邑属巨鹿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杨氏县(治所杨氏城邑位于今城关)、廮陶县(治所位于杨氏城南14.5公里处),于杨氏县东北部封置禾成侯国,均属巨鹿郡;文帝九年(前171年),废禾成侯国;神爵四年(前58年),置历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东12.5公里处历城),属巨鹿郡;西汉末期,废历乡侯国。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9年),杨氏县改称功陆县。东汉,复将杨氏县、廮陶县归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郡治由巨鹿(今平乡县)迁至廮陶。建安十七年(212年),廮陶县改属冀州魏郡,不久复属巨鹿郡。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廮陶县还属巨鹿郡;黄初七年(226年),巨鹿郡改为巨鹿国;太和六年(232年),国徙为郡,郡治廮陶(今宁晋南)。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废杨氏县,并入廮陶县,属冀州巨鹿国。北魏,巨鹿郡分设为北巨鹿郡和南巨鹿郡,廮陶县属北巨鹿郡,郡治廮陶县(今宁晋南),属殷州。永安二年(529年),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今城关),属殷州南巨鹿郡。北齐,废廮陶县,并入廮遥县,属赵郡。隋开皇六年(586年),廮遥县更名为廮陶县,属赵州赵郡。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广阿县境(今宁晋、隆尧县部分辖区)置大陆县,属赵州,县治位于今南、北鱼台村;析赵州置栾州,廮陶县属栾州。大业二年(606年),废栾州,并入赵州,廮陶县复属赵州;废大陆县,并入象城县(原广阿县),象城县更名为大陆县。大业三年(607年),赵州改为赵郡,廮陶县属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赵郡改为赵州,廮陶县属之。武德四年,赵州治所迁平棘,廮陶仍属之。天宝元年(742年),因“廮陶”谐音“应逃”不吉利,以“安宁晋福”之意更名为宁晋县,隶属赵郡(赵州)未变。五代,置河北路,宁晋县属河北路赵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河北路分为东、西两路,赵州属河北西路,宁晋县随属之。宣和元年(1119年),赵州改为庆源府,宁晋县属之。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改称沃州,宁晋县属之。蒙古初年,沃州复名赵州,属真定路;太宗六年(1234年),废赵州,置永安州,宁晋县属之;太宗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复名赵州,宁晋县属之。元末明初,宁晋县曾一度改称宁昌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宁晋县属直隶中书省赵州。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赵州。清初,仍属赵州。雍正二年(1742年),赵州升为赵州直隶州,宁晋县属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晋”为“甯晋”。民国二年(1913年),复名“宁晋”,为中等县,属直隶省冀南道,县衙改称县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属大名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除“道”行政建制,宁晋县直属河北省,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宁晋县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南逃,宁晋县处于无政府状态;日军占领县城,扶植地方士绅组建维持会(日军急于南下,未驻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八路军东进总队占领县城,解散维持会,地方士绅推举出县长;9月,中共领导的宁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驻县城东关,宁晋县属冀南区四专署;10月,县抗日政府撤离县城,活动在孟村、薛庄、梁家庄一带,后转移到北圈里一带;11月,日军侵占县城,伪县公署成立;12月,国民党宁晋县政府(俗称流亡县政府或二政府)重新设立,府无定址,多活动在农村。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析宁晋县南部置宁南县,成立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宁晋县属冀中区七专区(为晋察冀边区辖境),宁南县属冀南区十一专区(为晋冀鲁豫边区辖境)。民国三十年(1941年),宁晋县与赵县、元氏县连壤区组成赵元宁联合县,和宁晋县同隶冀中区七专区;宁南县仍属冀南区十一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撤销赵元宁联合县;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区,宁南县改属冀南区四专区;8月,宁晋县、宁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民主政府;9月,宁晋县城解放,宁晋县民主政府迁驻县城;10月,国民党宁晋县流亡政府成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十一专区;宁南县仍属冀南区四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即行撤销,宁晋县、宁南县分别随冀中十一专区和冀南四专区划归华北行政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10月,宁南县与宁晋县合并为宁晋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撤销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2月,撤销新河县、赵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宁晋县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恢复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邢台专区;7月,析宁晋县复置赵县、新河县。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宁晋县属之。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属邢台市管辖。

地方文化

宁晋工笔画

宁晋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工笔画之乡。宁晋工笔画誉满海内外,被列为全国最具活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方式。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复兴,宁晋农民工笔画渐露头角,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宁晋工笔画继承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绘画技法,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注重细节和写实,力求形似,“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统一。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覆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再随类敷色,层层渲染,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宁晋工笔画题材涉及现代人物、传统仕女、释道神像、翎毛花卉、走兽鱼虫、青绿山水等,在京津被称为“河北派”。2010年,河渠镇被中国工笔画协会授予“中国工笔画之乡”称号。2011年,宁晋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笔画)。到2014年,宁晋县形成了以河渠镇为中心,辐射城关、换马店、北河庄等乡镇,遍布全县三分之一村庄的工笔画产业带,从画室、基地、学校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和日韩、东南亚。工笔画成为宁晋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宁晋鸭梨

宁晋鸭梨 果实呈倒卵圆形,果形端正,鸭头状突起明显;单果重≥200g,果皮绿黄色,表面光洁,果点小;果皮薄微有蜡质,肉质细,脆、石细胞少,酸甜适中,具清香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固酸比≥70。2007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宁晋雪梨 个大味甜、洁白如玉,又称“象牙梨”。其肉甘甜清香,质地清脆多汁。高产、优质、早熟、耐储藏。单梨平均重225至30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2%~16%,可溶性糖6.4%,可滴定酸0.08%。并含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甜脆可口。

食用菌 1982年起群众自发种植,2001年后达到规模生产。以平菇为主,有金针菇、草菇等十几个品种,销往国内外。

泥坑酒 始产于1916年。以优质红粮为原料,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香柔和、回味悠长之特点。泥坑酒酿造技艺被河北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晋县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2017年,宁晋县地区生产总值289.8 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一、二、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28亿元、195亿元、63.5亿元。粮棉总产量93吨。全部财政收入17.55亿元, 比上年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万元,比上年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 8%。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列入全省首批9个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招商引资签约19个项目,投资317亿元。实施总投资26亿元的10大类32项城建重点工程,推动中心城区扩容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 审批即办件比例89%,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大民生投入,安排民生方面支出22亿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10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