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黄庄大米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宝坻区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庄大米”注册成功。“黄庄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功,不仅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也扩大了天津对外的影响力。如今,“黄庄大米”的“身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6元,畅销华北及全国其他地区,成为了具有明显天津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据史料记载:宝坻黄庄因河流分割作用形成黄庄洼,水稻种植已有420多年历史。由于这里独具土壤、水质、气候、生产工艺和文化背景等自然和社会环境优势,其生产出的稻米晶莹透亮、口感甜香,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在华北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黄庄大米

米脂:大财主私宅姜氏庄园 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这些都充分说明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到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历史艺术价值。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始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71——1886年),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投巨资,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

姜氏庄园庄主姜耀祖,其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是清末到民国初期米脂东乡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拥有土地上万亩,年贮粮数千石,财源广进,积蓄丰厚,于是修建姜氏庄园。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园内景象

庄园布局

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

庄园内景

庄园布局可分为:院前、中院、院内、下院四层,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及特色。

院前

第一层是下院,院前以块石砌垒,高达9.5米的挡土墙,上部筑女儿墙,外观犹若城垣。姜氏庄园道路从沟壑底部盘旋而上,路面宽4米,中间以石片竖插一则作为车马通道,二则为雨雪天防滑及排泄洪水。寨门为拱形石洞。寨墙正立面镌刻主人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字体工整大方,苍劲有力。穿寨门过涵洞即到达下院管家院,其建筑为三孔石窑,坐西北向东南,两厢各有三孔石窑,倒座是木屋架、石板铺顶的房屋。大门青瓦硬山顶,门额题“大夫第”,门道两侧置抱鼓石。正面窑洞北侧设通往上院的暗道。在下院外,寨墙北有一石拱窑式井楼,高5米,东西宽4米,井深33米,井壁皆用石块盘旋垒砌而成,水源引至山脚,水质甜美爽口。井楼内安置有手摇辘轳,不出寨门即可保证用水。寨墙最高处砌有炮台,形若马面,用来扼守寨门。

庄园门口

中院

穿洞门可直插中院。正对中院门而耸立的高8米、长10米的寨墙,将庄园紧紧围绕,并留有通往后山的门洞,上书“保障”二字石刻匾额。姜氏庄园中院坐东北向西南,青砖石墙,雀替,驼峰,五脊六兽硬山顶,门额悬挂“武魁”匾,以炫耀祖上有人曾中武举之绩。大门两侧各有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门内是水磨青砖影壁月亮门,上有琴棋书画,姜太公钓鱼等人物,寓意主人情操高雅,好事不断,大吉大利的美好愿望。

院内

院内方形石板铺地,倒座有石板铺顶的马棚,特别是马槽雕琢非常精细,令当代石匠叹为观止!院中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另附带有小耳房,瓦筒卷棚,雕镂窗棂,既精巧又大方。厢房两侧各有通道,可直接与东西两侧仓窑、碾磨房和通往后山地洞相连。每孔仓窑内有12个大石仓,每石仓可存粮50余石。中院主要是账房和客人居住的场所。

庄园内布局

下院

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脊六兽硬山顶,上书“武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之绩。入门后东面厢房对置,拾阶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门制作甚为考究,青瓦卷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考究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垂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穿廊抱厦,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

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来源、:网络)

湖北黄梅大成祥钱庄:黄梅金融业的拓荒人之一

前几年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的是晋商乔贵发到乔全美和乔致庸祖孙三代,从白手起家经过筚路蓝缕的艰难打拼最后创办“日昇昌”票号,从而汇通天下的事。乔致庸和他的“日昇昌”票号在中国的近代金融史上因书写过浓墨重彩而占有重要地位。其实在我们黄梅,也有这样的票号,那就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停前“大成祥"钱庄。

客观地说,“大成祥”钱庄无论是规模或知名度都是不能和“日昇昌”相比肩,但是在黄梅乃至鄂东一带,则无疑是较早出现的钱庄票号,其作为当地金融行业开山鼻祖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的兴衰起落,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走过的艰苦曲折道路。

“大成祥”的创立者程正和生于清同治三年(1863年),停前白龙畈程家碾屋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程正和家当然也是这种状况,他后来的发迹可以说没有一点根基,全凭他的勤扒苦做加上商业头脑,从而创造出一段财富传奇。

程正和家不富裕,但是总还有比他更穷的人。他有一位本家兄弟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有个比自己更穷的本家当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出在这位本家兄弟不仅穷,而且妒忌心特别强,见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好的。他嫉妒别人不了,嫉妒自家兄弟的本事还是有的,为此两兄弟的关系不大好。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这位本家兄弟的老婆死了,按理说既然死了老婆,你有钱便隆重点,没钱便节俭点,给老婆办个收殓便是,可这人却做了个人神共愤的奇葩事,他把老婆的尸体扛到本家兄弟程正和的大门口,把个死尸立在大门上,打起了图赖兄弟的主意。

大年初一一大早,程正和打开大门出天方,一个尸体往屋里一倒,吃的这一惊不小。程正和仔细一看,见是本家嫂子,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程正和的妻子吴氏听到动静,问丈夫啥情况?程正和答应一声:“财神到了"!然后平静地去放鞭炮出天方。他没有跟这位渣兄弟去理论争执,而是东挪西借为本家嫂子办了个风光的丧事。从这件事上也可看出程正和的急智、格局和胸怀。

程正和平白无故地遭了这场横事,日子是过不下去了,而且房子也不能再住。好在他有做豆腐的手艺,便来到停前街上,在一块空地上用芭茅搭起一间小屋,开始了做豆腐的生意,时间是1890年左右,除了做豆腐的家什,开张时他只有五十斤黄豆的本钱。

做豆腐是真正的小本生意,靠的是辛苦、手艺和人缘,赚取的是蝇头蜗角之利。因为豆腐这东西不象茶叶或丝绸可以行销全国和海外,那客户都是一条街上的街坊和附近乡民,如果你今天做的豆腐不好吃或是态度不好,人家明天就不会来做你的生意,用不了几天你必定就会关门的。程正和凭着手艺好加上为人和善,在停前街上站住了脚,几年之后他拆了芭茅屋,盖起了几间大瓦房。有了正经的店铺,他就招收伙计,开始了生意的扩张之路。

这期间起早歇晚的辛劳和锱铢必较的经营就不须细表,总之又过了好几年,程正和手里开始有了点闲钱,如果是别人,有了钱便把日子过好点,最好是抽抽鸦片好好享受人生。但是程正和是颇有商业头脑的人,他此时考虑的是怎么让钱能生出钱来。

清末自洋务运动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工商业,只是许多人苦于没本钱或是本钱太小,因此民间自发的金融借贷便应运而生。程正和敏锐地抓住机会,把手里的闲钱借贷出去,收取一定的利息。因为程正和以前的商业信誉,有些人手里有钱,也就把钱存在程正和那里生利息,程正和加点利息再把钱贷出去。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迈入资本经营的快车道。

到了民国初年,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程正和顺势开起了钱庄,取“大成祥”作为钱庄的字号。因停前地处鄂皖交界,明清之际曾经作为驿站而非常热闹繁华,“大成祥"钱庄的生意十分红火,业务范围已不限于停前一地和整个黄梅县境内,逐渐地覆盖到周边的蕲春和广济,并扩展到宿松和太湖等地。程正和适时地在各处开设分号,在现金存贷之外,又开拓了金融汇兑业务。在“大成祥”钱庄有业务的地方,“大成祥”的银票不仅在民间可以当货币流通,而且还可以拿到官府去“还钱粮”(交税),可见信誉度非常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在“大成祥”金融业务扩大的同时,程正和的商业触角随之伸向各个行业和领域。一家家“大成祥”旗下的南货店,匠作铺,糕饼坊在当地雨后春笋般开张了,经营的范围涵盖洋火洋油到山货土杂,竹木器具到油盐酱醋,几乎包括民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最多时各地开设的“大成祥”共有店铺十六家,雇请的朝奉(掌柜和帐房先生)有三十多个,另外还雇佣店员伙计百余人,这是“大成祥”的最辉煌时刻。

就在“大成祥"在各地开疆拓土的同时,一场致命的危机也正悄悄地袭来,并差点断送了“大成祥"的全部基业。程正和虽然善于把生意做大,却没有解决银票的防伪技术,慢慢地就给了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试想一下,如果能用一张纸写上几个数字就能从“大成祥"兑出等额的袁大头,有多少人会来挖空心思来打这个主意呢。等程正和发现收回的银票远多于发出去的银票时候,已经是假票泛滥成灾了。无奈之下,程正和只有停止发行银票,待到兑现市面上流通的所有银票时,“大成祥”在各地开设的钱庄都破产关张了。

“大成祥”在防伪上的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其实也是内部店员与外面不法之徒互相勾连的结果,说到底还是程正和为人宽厚以致受小人蒙蔽。有一个钱庄的朝奉是独山人,在“大成祥”钱庄倒闭之后回到老家广置田产,从而在当地富甲一方,在土改时被作为恶霸地主而受到镇压,这样的店员有好几个。“大成祥”经此一劫,已经是元气大伤,钱庄倒闭后只剩下停前街上的几家南货店和匠作店在苦苦支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程正和病逝,也就是这一年黄梅境内发生了特大洪水,停前街被冲毁大半,这也是“大成祥”的最后时刻。当停前河溃决的时候,“大成祥"的所有店铺荡然无存。吴氏夫人则被洪水冲到下游很远的地方,家人找到她的尸体时,只见她怀中抱着梳妆匣子,里面装的田契房契和首饰已不翼而飞。至此,在当地盛极一时的“大成祥"悲壮地谢幕了。

程正和在清末曾经捐取过功名,他的儿子程仁杰在外读书求学时,受本地革命者姜旭旦影响,积极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1931年,当黄梅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疯狂追捕屠杀共产党人。程仁杰等十三位革命者藏身于许家湾山后的石洞,不幸被叛徒告密。反动民团包围了石洞,许以高官厚禄要这些革命者出来悔过自守,十三位革命者坚贞不屈,最后敌人用稻草熏烟加辣椒粉往洞里灌,不幸全部牺牲,成为在册的我县早期革命烈士。

作者简介:程定国,湖北黄梅人,六0后农民工,黄梅县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周火雄 编辑:秋歌

图片来源:网络

京山“大观园”——孙桥黄家庄园觅踪

上世纪70年代黄家庄园

黄家庄园七门之一

黄家庄园石雕——狮子滚绣球

1784年,曹雪芹《红楼梦》成书,书中元妃为省亲大别墅题名大观园,诗曰:“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半个世纪过后,1835年,京山孙桥黄家历时五年建成黄家庄园,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建筑考究,工艺精湛,后被人称为京山的“大观园”,为孙桥之大观,闻名遐迩。时过境迁,孙桥境内嘉靖贡米的传说源远流长,明代进士郝敬碑墓犹存,革命老人张文秋故居风雨凭吊,只遗黄家庄园几成传说,湮灭无迹,只能从黄氏后人和文史专家、学者的只言片语中,窥探一二,实在可惜。

2012年6月11日一大早,天气晴朗,官桥铺村六组退休小学教师高宏金正在屋前翻晒小麦,地面上古朴的青砖,条形方石,在阳光下隐隐透着古老的清幽。作为黄家庄园黄氏第18代,他和妻子黄在瑜(黄氏第17代孙黄兆楚的大女儿)所居住的村庄正是当年黄家庄园的所在。绿树掩映的村庄,红瓦白墙的小楼点缀其中,一派现代气息。

高家屋后不远,有一排整齐的平房,高老师介绍,瓦房正是当年用黄家庄园所拆石料而建,门楣、门体、门槛一体均是从庄园房子上拆下来的。走进细看,雕花的石鼓、石墩、精刻狮子滚绣球的门楣、巨型的方砖条石,依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当年“京山大观园”的恢弘华美气概。

百年繁盛起高楼

在中国,建筑往往与人密不可分。一座建筑往往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正如大观园之于贾家,乔家大院之于乔家,牟氏庄园之于牟家。中国人大都视房屋为安身立命之本,千百年来,民居建筑多被赋以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之意,许多人一旦事业有成,无不维修祖居建筑、宗祠或建造精美的住宅光耀门庭。黄家岭上的黄家人也未能免俗。黄家庄园正是黄氏家族鼎盛时所建,一个半世纪的光阴里,它的兴衰也演绎了一部黄氏家族命运变迁的传奇。

黄氏祖籍江西,后迁至京山。说到黄家的兴起,黄家后人至今不掩其自豪。“三篇锦绣文章起家,兴家建业四百年”的一句老话,道出了黄家的传奇起家史。相传,黄氏第五代孙黄振邦,因得罪县令被诬告三年抗税不交,被打入大牢,凭着其一纸诉状和两篇文章,成功洗脱罪名,冤情得申,诬告县令则被罢官。封建社会,一个官民对立的官司,得此峰回路转,个中情状可称传奇,可惜年代久远,三篇文章不得可见,官司详情亦不可知。但或有感于此,诗书传家之精神在黄家一脉相传。

19世纪中期,黄家在京山已至九代。世代诗书传家,经营仕途,朝中为官者众多,广置田地,家中财富雄厚,成为一方豪族大家。此时的黄家有良田十万余亩,地跨京山、钟祥、天门等周边县市,可谓“人走万里不饮别人水,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黄氏富足可见一斑。

建造黄家庄园的为黄家的一位正四品武官,人称“武举三大人”。得称“武举三大人”,也有一番典故。首因其是武举出生,兼有三大特征;一是身材高大,有两米之高;二是饭量惊人,一顿早饭,须十根油条,十个鸡蛋,一升炒米;三是力气大,据传练功所用大刀162斤。武举三大人,因保国安民有功,朝廷给假一年,遂决定建造黄家庄园。他专程请人从北京绘制了图纸,从江西运回了上等石料,从湖南购进湘杉,募集各种能工巧匠一百多名,在官桥黄家岭一字并开18个窑厂,烧制建房所需各种砖瓦。

1835年8月,择吉日,黄家庄园正式动工,工地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接号上工,鸣锣开饭。先建正屋,三年建成,后建偏屋,两年始得,前后五年竣工。整个庄园占地二十余亩,庭院层叠,环环相扣,房间不计其数,外人进入,无人引导则很难走出。庄园建有七个大门,门上各雕有一出戏剧,人物精雕细琢,惟妙惟肖,其中,最大的一个大门内有天井四十九个,这就是后来黄家庄园被人称为四十九天井庄园的缘由。门口建有石鼓墩、上马石、石马槽,每个马槽皆长五尺,宽二尺,两头雕有石猴,可供拴马。屋内雕梁画栋,纹饰精美,栩栩如生。园内后花园桃花、牡丹、荷花、桂花、梅花等四季鲜花盛开,假山、亭台、楼阁美不胜收。整个庄园建造,集当时建筑、绘画、雕刻工艺之大成,完工后曾轰动一方,后被人称之为京山“大观园”。此后百年间,黄氏家族蒸蒸日上。

一朝湮灭无觅处

家国一体,一个家族的兴衰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过境迁,晚清之后,中国逐渐衰落,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诗书、仕途传家的黄家也开始没落,但在京山仍不失为一方大家族。此时京山境内盗贼四起,烧杀抢掠,闹得民不聊生,其中尤以杨集磨棋观的桂老九、赵大发和辽角山的汪幺、白鹏两股土匪声势最大,经常对孙桥一带的老百姓烧杀、抢劫。国民政府多次进行围剿,均未能剿灭。黄家作为当地的大地主,也深受匪患之害。恰逢黄家第16代孙黄雨山掌家。他早年留学日本,颇有见地,回国后,见时局不安,遂不愿为官,不闻政治,安守祖业,但长于交际,交友众多。见匪患猖獗,深感其一日不除,难保一方安宁,遂决定和政府一道联合剿匪,出资组织兵士一千余人,一举剿灭了辽角山的匪患。

辽角山匪患剿灭后,黄雨山又受命与杨集磨角观土匪交涉招降事宜。多次交涉无果后,土匪对黄家剿匪怀恨在心,又觊觎黄家财产,于一九三零年阴历六月初四,集结匪徒三百余人,前往黄家庄园,支起三脚架,用石墩撞开大门,大肆强掠财物,抢劫过后,用煤油泼洒,燃起大火,扬长而去。火光染红了黄家岭的天际,因庄园面积太大,大火三天三夜才得以扑灭。遭此大劫,“京山大观园”大部分建筑付诸一炬,只残存下少量房屋。

匪患过后,黄家江河日下。随后,日本侵华战争开始,黄家部分有识之士远走他乡。黄家嫡脉仍坚守祖业,此时黄雨山二子均已长大。大儿子黄照楚早年求学于北京的外国语专门学校,毕业后娶其同学天门人蒋婉婷,回乡后,在黄家庄园设立私立学堂,开课授学。二儿子黄熙楚武汉求学后,回乡从政,曾任国民政府的京山县党部成员,积极抗日。在孙桥至今流传其秘密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故事。1944年,美国一战斗机在武汉参加对日寇的战斗中被击中,飞行员负伤跳伞后降落孙桥,被黄熙楚所救,帮其躲过了日军搜查,后经精通外语的大哥黄照楚翻译沟通,黄熙楚亲自带领武装人员将其秘密护送至当时的老河口军用机场。分别之际,美国飞行员将一枚戒指留给其作为了纪念,据传戒指现仍在黄家后人手中。

解放后,黄照楚、黄熙楚作为大地主均被枪毙。黄家庄园没收归公,部分房子分给了当地的穷人,有些则作为了人民公社的办公场所。黄家嫡系一脉中黄照楚的两子求学后,留居湖南工作,黄熙楚五子则迁居武汉。

文革期间,为配合政治斗争的需要,毁损后的黄家庄园被称为四百年罪恶之家,再次声名鹊起,作为忆苦思甜的反面教育基地,开展阶级教育。在县博物馆至今保留着一组黄家庄园的黑白照片,拍摄于文革期间,照片中,原黄家丫鬟瞿世英在黄家庄园的荷花池、槐树塘、牡丹亭、干爷树等遗迹前向前来的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述辛酸血泪史。时至今日,瞿世英老人已过世,很多事情也再不能知。

再至七十年代中期,在一场“新农村建设”中,人们拆除了这个庄园仅存的房屋,用拆下来的青砖、石料作门面墙体,建设了一排整齐的瓦房,就是前文中高家屋后的瓦房。

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洗礼,黄家岭上,昔日叹为观止的“京山大观园”只剩几片残留。

悠悠至今思文化

细数下来,黄家大观园已消失了几十年,但在一些专家、学者口中提起,总带着一种惋惜的意味,惋惜中有对其消失的遗憾,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的叹息。正如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建筑是文化的记录,它是一种历史,反映着时代的步伐。”千百年来,中国人精心营造自己的房子和庭院,在这一独特的空间里寄托追求,融会民族文化的精髓。

而黄家庄园之所以能够让大家如此推崇、惦念,大概就是它的建筑、绘画、雕刻工艺中折射出的文化魅力,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有文化交织其中。

在风水学上来讲,黄家庄园选址和朝向也大有讲究。黄家庄园坐落的黄家岭,是虎爪山向东延伸的九大山岗中,居中且最大的一个,九岗相连,在当地就有九龟下海之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任何事都是不偏不倚,即所谓中庸之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谓以中为贵。而龟作为中国吉祥四灵“龙、凤、龟、麟”之一,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庄园坐西北而朝东南,在家居风水学上,则是民居最佳的方位,不同于皇家,坐北朝南更好一点,因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的说法。

庄园房屋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房屋大进深,多天井,布局对称。最大的大门内,有天井49个之多。在江汉平原冬夏季节分明的气候中,天井则利于夏季通风,冬季采光,使屋内夏凉冬暖。同时,雨水从天井四方屋檐落下,保持屋内地面干燥的同时,也称为“四水归池”,意为“四方之财归于己家。庄园内房屋众多,为避免大雨时内涝,庄园地下建有沟宽可容一人通过的排水沟相连,遇水则可及时排除,再大的雨也不会积水。设计如此周密精巧,对比今日,动辄大雨,便内涝成“海”的现代化都市,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筑智慧。

黄家庄园墙头采用了徽派马头墙的样式,层叠的飞檐仿佛有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壮观之余更有一种飞动轻快的韵味。同时,马头突起,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也可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而“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美好寓意更显示了黄家人“读书作官”的理想和追求。

庄园修建运用了大量石料,因此石雕也成为了其一大特色。大都是浅浮雕,雕刻精妙且寓意美好。如拴马石槽上的石猴雕刻,用“猴”谐“侯”,取马上封侯之意;双狮滚绣球的雕刻,表示喜庆吉祥欢乐之意;仙鹤、梧桐与鹿的雕刻,则寓意鹿鹤同春,可以说,整个建筑,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处处寄托了居者的美好愿望。

可惜的是,“武举三大人”的美好愿望,终究没能抵过世事变迁。尘烟散去,旧址换上新楼,只遗亲历庄园兴废的幽幽石雕,让人无尽遐想、唏嘘,流年已换,老屋不在,前尘隔海!(原创: 罗月 李文华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07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