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陈式纯烈士墓

陈式纯(1903—1935),苍南县金乡镇五一村人。少年就读于金乡小学和宜山高等小学,毕业后即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外争国权,内惩-”的斗争中。1922年他带头创办了暑期补习学校,建立了金乡运动场和新曦书报社。同年于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即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不久因革命工作,陈式纯烈士墓,陈式纯烈士墓简介,陈式纯烈士墓-温州市苍南县陈式纯烈士墓

陈式纯烈士墓

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二烈士 歌曲《南水关》正式上线

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二烈士 歌曲《南水关》正式上线

古城安庆

长江之畔,安庆城南南水关,五世同堂的陈家大宅院,陈延年、陈乔年告别故园和亲人,乘轮船前往上海。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筹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他接到老家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渴望走出安庆,到外面去求学,立即表示赞成,并把他们接至上海。由此,17岁的陈延年和13岁的陈乔年,挥别乡关,一直到他们血洒刑场,献身信仰,再也没有回过安庆老家。

作词:汪军

作曲:余杨

制作人:余杨、戴艺

编曲:戴艺

合声设计:戴艺

合声:戴艺、余杨

录音工程:余杨音乐工作室

混音&母带:戴艺 DAY&aposS MUSIC STUDIO

美术设计:汪沣设计工作室

视频制作:塔影横江

出品人:汪军

晨风轻拂南水关

镇海门城楼沐浴霞光

一肩布包 一个书箱

离开熟悉而温暖的家

麻石小路曲曲弯弯

哈叭巷故事已是半世纪前

孝丐和他的慈母风景如昨

忍不住 再回首

在心灵刻印回家的路

埋骨未必桑梓地

那就让灵魂牵引着我

沿着梦中泪水打湿的路

最后一次告别

故园和亲人

晨风轻拂南水关

镇海门城楼沐浴霞光

一肩布包 一个书箱

离开熟悉而温暖的家

朝阳染红宽阔的江面

城墙外招商局码头青苔斑驳

起航的汽笛声悠远嘹亮

故乡啊 我的城市

我已把你打包在心间

倘若不能再回家 请记住

今后无数个日子

清晨洒遍南水关万千金光

必定会有我们

挚爱的永辉

作曲编曲解析:

作曲整体运用大量五声音阶,突出主题的中国性和故事发生的时代感,部分离调和声的加入,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特征性,更有利当代青年的接受与共鸣。同时琅琅上口的优美旋律也利于歌曲的传播和传唱。编曲前奏通过长笛与弦乐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早晨,映衬出兄弟俩少年时期家乡生活的美好;第一段主歌部分是抒情的叙述,选择用吉他分解和弦配合主唱,营造市井氛围,带入情景体会小街小巷的意境;副歌部分的弦乐和民乐杨琴二胡,融合中西方音色,用层层推进的手法让歌曲来到第一个小高潮;第二段主歌时进鼓,打击乐的音色让整体音乐变得更加有律动感,更加年轻,与第一段娓娓道来的叙述形成对比,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升华;尾奏部分的离调设计,区别于大部分流行歌曲,突出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在音乐性上也更加高级,更加让人回味。

关于南水关海报

依托于歌词传达的意思与感情,清晨南水关,朝阳初升,阳光渐渐洒遍了街道、江面,城市初醒。镇海门城楼的外墙上嵌挂牌匾,匾上四个大字“海门天柱”,让过往宾客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安庆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滨江之城。招商局客运码头坐落于城门西侧,经城门进入,城内建筑根据远近顺序,错落层叠,有振风塔,清真寺,探花第,城隍庙,药王庙,圣救主座堂等,当时座堂的钟楼矗立于城内,格外显眼。城墙外立面经过岁月洗礼及靠近江边,青苔斑驳,远看呈现出若隐若现的青色,江面停靠着趸船,一方面象征着当时兄弟作为“接江客”的码头文化,一方面象征兄弟远行的汽笛轰鸣。父亲陈独秀和孩子延年、乔年相继离开故乡远行,并且后面没有机会再团圆,归乡,所以,在故事的最后,意向出了父子三人终于团圆,回到故乡,父亲陈独秀叉着腰,延年拎着书箱,挎着布包,乔年在另一侧,三人并肩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自己家乡安庆金光遍地,看着后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景象。

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祭扫烈士墓活动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组织5-8年级学生,全体党团员教师,并邀请区教育局德育科负责人及各中小学德育主任代表,参加“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祭扫烈士墓主题活动。

这是我校徒步前往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主题活动的第12个年头,在做好师生及与会人员的疫情防护工作和往返安全保障下,再一次徒步来到苏家屯区烈士陵园,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纪念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寄托我们的哀思,激扬我们的斗志。

活动开始前,由我校贾峥副校长对苏家屯区烈士陵园进行了介绍。

青山默默,松涛阵阵,来到烈士墓前,我们缅怀先烈,因为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奠基。在全体师生奏唱高亢激昂的国歌中,开启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团委书记崔恩博同志主持。在纪念碑前,师生列队向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钟致敬。

领导激励:不忘遗志 不负祖国

01

我校党支部书记李庆禹同志进行了讲话,书记的讲话激励我们要不忘烈士遗志,学会做人,努力学习,做祖国有用之人,绝不辜负先烈的遗愿和国家的培养。昨天永远属于过去,今天就在脚下。并带领全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教师勉励:无私无畏 不屈不挠

02

在党员教师代表刘莹同志的发言中,勉励同学们学习英雄的无私无畏,传递着爱的温暖;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知难而上,勇于登攀。

学生号召:光荣传承 报效祖国

03

学生代表金子琦同学的献词中,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并号召全体同学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祖国。

庄严宣誓:发扬传统 振兴中华

04

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这庄严的时刻,团委书记崔恩博同志带领全体师生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意勇敢,自律自强,继承遗志,发扬传统,振兴中华!

最后,苏家屯区教育局德育科李科同志、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李绪勇同志、党支部书记李庆禹同志、各学校德育主任代表以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 、鲜花。

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师生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同学们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坚持15年!他用这种方式帮烈士亲属守墓!

眼下,项启书又有了干劲

他窝在罗源县凤凰城小区的一间房子里

伏案编写中小学生党史知识竞赛题目

83岁的他不忘初心

对革命史研究热情不减

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

坚持15年 义务讲解红色故事

从2005年算起

项启书义务讲解红色故事已15年

听课人群从稚童到离退休老干部

大大小小的课加起来有300多场

说起他讲解红色故事的渊源

要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说起

那里安葬着62名1949年以前牺牲的

罗源县和外地革命烈士的遗骸

有4名是项氏宗亲

其中一位是项启书的亲叔叔

“最初,我是想整理一些祖辈的资料来教育子女。可越深入了解,内心越受触动,觉得应让先烈的事迹口口相授、代代相传,于是决定用讲解红色故事的方式,帮烈士亲属守墓。”项启书说。

退休后

项启书潜心研究罗源革命史

同时利用各种平台传播罗源红色故事

2017年

项启书被评为福州市优秀红色经典宣讲员

翻山越岭 为16个老区村写史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诗囊”——为把诗写好,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项启书则有一个“史囊”——一摞摞装满报纸的文件袋,上面写着“抗日”“抗美援朝”等。他细心收集相关材料,并分门别类,做好归纳,以备讲课所用。

他还是罗源凤山小学校长时

就开始收集罗源革命先烈的资料

他常说:“要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为此,他经常到故事的发生地实地探访,有时要翻山越岭进村庄。

项启书说,一个30分钟的故事

他要细致考虑听讲对象的年龄段、

城乡区别、文化水平等

将数万字材料精简成故事

让听者入耳入心

多年来

他为16个老区村撰写了革命斗争史

热心助学 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现在

身体原因不再允许项启书继续讲红色故事

但他依然在发挥余热

转战幕后

为暑假中小学生党史知识竞赛编写题目

他的这份坚持与热情

与幼时的经历有关

幼时因家境清贫,他差点中断学业,幸得罗源一中一名老校长帮助,得以完成学业。后来,他继承了老校长的衣钵,在教师岗位发光发热41年,曾帮助10多个农村学生解决入学问题。

2018年

项启书获评罗源首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奖

退休后

项启书担任凤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夏令营

带学生到宁德、连江、马尾等地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18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