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陶都

江南宜兴历史悠久,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教授之乡。

宜兴自古以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代代相继。历代以来,曾出了四位状元,十位宰相,

陶都

三百余位进士;“一门九候”、“四代英杰”、“一邑三魁”等更是传为佳话。而当代名

人更是层出不穷,二十六为两院院士,八千余名教授,是宜兴成为真正的“教授之乡”、

“院士之乡”。

书画之乡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就是宜兴的名人之一。徐悲鸿出生在宜兴的纪亭

桥镇,自幼跟着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后到日、法进行留学学习西方的绘画技巧,

把西方的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

地。其代表作有《奔马图》、《群马》、《愚公移山图》等。

宜兴人民为怀念徐悲鸿先生,学习其精神,于1985年建造了徐悲鸿纪念馆。宜兴徐悲鸿

纪念馆,坐落在宜兴亦园内,由书画家吴作人提名馆名。纪念馆全馆建筑面积一千多平

方米,分为五个展厅。

徐悲鸿纪念馆内常年成列着徐悲鸿先生的生平列记及他这一生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展

示了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及强烈的爱国情怀,纪念馆内也展示了徐悲鸿的学生及当代著

名书画家的书画精品,体现出了先生在美术教育上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景点地址:宜兴市公园路1号

门票参考:免费为游客开放

说起宜兴的著名书画家有个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吴冠中。

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出生于宜兴和桥镇,年轻时在杭学

习西画、中国画及水彩画,后赴法进修油画。

其油画主要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

《春雪》、《狮子林》、《长城》等,散文集有《美丑缘》等。

吴冠中一生热爱家乡、眷恋故土。宜兴更是建有吴冠中艺术馆。

吴冠中艺术馆坐落于宜兴龙背山麓,建筑风格为传统园林院落式,七幢白墙黑瓦的江南

仿古建筑古朴典雅,尽显吴冠中江南水乡风情画中的意境和韵味。

“吴冠中艺术馆”等牌楼匾额的字样均是由吴冠中先生亲自题写。吴冠中艺术馆作为吴

冠中先生生前唯一同意建造的艺术馆,馆内陈列了吴冠中先生的生平介绍,收藏了他的

画作共110幅。

景点地址:宜兴市陶都路2-1号

门票参考:免费为游客开放

陶瓷古都

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素以“陶都”驰名

中外,而宜兴陶瓷博物馆则是陶瓷艺术的殿堂。

宜兴陶瓷博物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立,博物馆外观为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并采用

大量的陶瓷作为建筑材料,气势恢宏。全馆分设了古陶、名人名作、紫砂、精陶、美彩

陶、青瓷、国内陶瓷、世界陶瓷等十六个展厅。,并设有紫砂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等

十几个工作室。以中国美术大师吕尧成为代表的一大众艺术家每年都会有相当的作品问

世,引起广泛关注。

景点地址:宜兴市丁蜀镇丁山杯路150号

门票参考:20元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作为紫砂之乡,当然少不了能够烧

制紫砂的窑。前墅古龙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前墅龙窑位于丁蜀镇的前墅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穿过原生态的村落民居,依附

着高坡蜿蜒而上,龙头朝上,龙尾朝下,鳞次栉比。

古龙窑的通长有43.4米,窑身外壁宽3米,高约1.55米。由窑炉头、窑身、窑尾组成,

并有42对麟眼洞用来投放柴火烧制陶瓷。

景点地址: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

门票参考:免费开放

禅茶文化

宜兴自古以来就是禅宗圣地,素有“禅窑”之称。灵秀的山水环境,厚重的人文资源,

吸引着一批批佛门僧子在这里静养禅修,结茅建寺。自三国至民国期间,先后有四百余

座寺院在这里落地。

这里有“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星云大师曾在宜兴出家,为了反哺宜兴,大师重修大

觉寺,并赐名佛光祖庭。这里没有人声鼎沸的喧闹之声,没有烟雾缭绕的香火之气,相

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寺院,这里似乎更多了一份书院的气质。

这里有江南名刹南岳禅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寺院南依铜官山,北望西氿河,历

代文人雅士多游历至此,题咏颇多。其中有一句“献茗时来白白蛇”,讲的便是阳羡茶

最早的发源,阳羡茶就是从这里落下了第一颗种子。传说白蛇衔来茶种,后来在南岳禅

寺周边形成一片茶园,并形成了荆溪十景之一的“阳羡茶泉”。

阳羡茶的清香,最初便从南岳寺僧人的手里散发开来,伴随着晨钟暮鼓和袅袅梵音。

到了唐代,宜兴茶被茶圣陆羽所推荐,成为贡茶,从此阳羡茶从寺院里、乡野间,进入

宫廷,造就了阳羡茶千年不觉的美誉。

那延续了千百年的阳羡茶,虽然不再有当年的盛名,但是也不再成为了天子的专享。寻

常百姓,都可以在一杯阳羡茶里,回味那份沉淀着历史的余香,品味今天宜兴茶所带来

的文脉与诗意。

大觉寺地址:宜兴市西渚镇横山村

门票参考:免费开放

南岳山寺地址:宜兴市环科园南岳村

门票参考:免费开放

参观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才知道,陶瓷之都无原料,需从外地运入 陶都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说起佛山石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里的陶瓷产品。石湾拥有很多著名的瓷砖品牌,估计很多朋友家里的地板和墙上的瓷砖,正是来源于这个地方的工厂。另外,石湾公仔也是一绝,这些造型可爱的陶瓷玩偶,见后让人爱不释手,最终变成家里摆设,装点着美好生活。

在石湾公园旁边,有一座建于明代的龙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通常每月都会开窑两次,这就是南风古灶,有“柴烧五百年,世界活化文物”美誉。灶是这里对窑的叫法,南风是因为龙头朝南。参观南风古灶,可以让我们深切领会石湾陶瓷文化的厚重。

以南风古灶为依托,在这一带形成了陶瓷文化街,这里遍布大大小小的店铺,出售各种陶瓷相关的产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无论是家中日常使用的瓷器,还是装点家居的工艺点,在这里都能淘到。

与南风古灶紧邻,隐藏在商业街的深处,有一家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是我们今天的目标。这家博物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石湾陶瓷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有个词意正是瓷器,中国制造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商代中期则发明了瓷器,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瓷器的国家。陶瓷的生产在宋代已极为繁荣,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达到鼎盛。

石湾陶瓷的历史也很悠久,达到五千多年,在唐宋时期便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和景德镇不同,石湾还是以陶器见长。陶瓷产品最初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将其制作的精美并发展为工艺品,则是一种更高的需求。博物馆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区,展示石湾的二十四行,也就是各种类别的日用陶瓷器物。二十四行产生于明代,生命力持续不断,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佛山制造植根于民的根基。

陶瓷实际是两种类型的产品,陶的原料是陶土、瓷的原料是瓷土(高岭土);陶的烧制温度在900至1300摄氏度,瓷的烧制温度更高,在1300至1400摄氏度;从外表来看,陶的表面粗糙,而瓷的表面光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碟和地板砖,基本都为瓷质。因透气性较好,陶器常用于窖藏酒类。因其外表粗糙更能显古朴之气,所以石湾公仔也多为陶器。

石湾陶瓷的原料只有陶土产自本地,瓷土都从周边地区采购。在清代嘉庆年间以前,陶器原料还是以本地陶土和岗砂为主,之后由于限采岗砂,其原料就只能依赖外运了,英德、清远、东莞、肇庆等都有出产。

南风古灶属于龙窑,呈长蛇形,其实窑的形状很多,比如馒头形、马蹄形、蛋形、葫芦形等等。石湾地区就是窑区,到处都是窑,特别是在清代后期,这里的龙窑多达107座。

石湾陶器从日常用品发展到陶塑,也反映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岭南传统的古建筑中,经常看到各种陶塑作品,装饰在房屋的不同部位。和景德镇不同,石湾陶瓷植根于民间,创作思维不受限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极客行天下)

佛山陶都,“石湾公仔”的发祥地 陶都

前几日趁着放假,想着和家人到佛山的南风古灶逛逛,可到了南风古灶的门前却打起了退堂鼓,里边很小而且需要门票,一大家子人要是买票进去也就不值了。于是就到了在南风古灶附近的商业街看看,陶制的大盆和大罐子很是漂亮!

偶然间,进入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馆里的展品可真是精致,也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像下图,我就觉得后边那些圆形的家伙很像巨型细菌呐!特别是中间那个蓝色的看着还不像是个好细菌。

下图是“竹林七宝”,恕我眼拙,只看出来一个弹琴的,其余六个看起来是来看热闹和闹事情的。

下面这六小只就很可爱嘛!就像是柯基抢了驯鹿的角,耀武扬威地、大摇大摆地走着。

梦中的舞者,成功激发了我文艺的小细胞,多美丽的一件艺术品啊!而且那种蓝色也特别地好看。

下图的福禄寿也是在博物馆拍的,只是有没有看官能告诉我,它们身上的500是什么意思呢?

还有这个浮雕墙,细看还是很精致的。

虽然没有进入南风古灶,但逛逛周边的商业街和博物馆也是受益良多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11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