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镬糍

镬糍

镬糍即糯米锅巴。它以糯米为原料,以无结块,略呈焦黄为上乘。

镬糍是水乡独特别致的名点心,来客时加糖用干水冲泡,便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锅糍汤”。制作镬糍是件力气活,又是件技术活,手艺一般的人制作的镬糍都是结块,并且伴有焦块,冲泡时不宜溶化。

湖南春节美食|桂东黄糍粑

九派新闻官方帐号

霍英东转饭镬:重新与水为伍

霍英东有意淡出香港地产界,从他在1967年以后,在地产方面的投资,急剧减少,便可以看得出来。几年间,他虽然还继续投资康宁道、铜锣湾道、钵仑街、轩尼诗道、天后庙道等地的物业,但与1950年代相比,已属微不足道。

然而,淡出地产界,并不意味着他要“韬光养晦”。相反,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向其他领域进军。从1960年代初开始,他逐步把经营的重心,从地产转向工程。有荣公司在霍氏集团中,愈来愈举足轻重。当霍英东组织足球队时,最初就命名为“有荣队”,可见有荣在他心中的位置。

1967年,当有荣公司得知文莱达鲁萨兰国首都斯里巴加湾港口工程,将向世界招标时,立即参与竞标。并从世界各国20多个公司中,杀出重围,一举中标。在如此大型的国际竞标中,能够力压群雄,一击即中,霍英东郁郁寡欢的面庞,始露出一丝欣慰的笑颜。

文莱

文莱是一个东南亚岛国,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但在世界上,它的名字,却有着魔术般的吸引力,不仅因为它曾以纺织纱笼和金银镶嵌器皿闻名于世,更因为它拥有储量丰富的油田,石油产量在东南亚位列第三,天然气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四,被称为“东方石油小王国”。靠着这份上天赐给它的厚礼,文莱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但至1960年代末,文莱首都仅有一个长220米,宽22.5米的货物码头,以及一个长38米,宽20米的客运码头。航道水深较浅,仅能允许吃水6.5米以下的中小型船只进港。落后的设施,严重阻碍了文莱发展对外贸易。因此,文莱政府决定在文莱湾西岸,兴建一个大型货柜码头和一个现代化深水港。

1968年,霍英东亲自率领有荣公司一支400多人的队伍,携带大量工程机械,乘长风破万里浪,浩浩荡荡,开赴文莱。这是香港华人企业第一次在海外承包大型工程。霍英东的长子霍震霆,刚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归来,也脱下学生袍,戴上安全帽,随父亲出发了。

霍震霆

新港口的选址,在文莱湾的西岸,距斯里巴加湾市20多公里,原为一片泥炭土和红树林沼泽地。太阳火一样的光芒笼罩着大地和海洋,这里离首都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却依然还是那种草昧荒凉的景象。自从有荣工程队进驻以后,这里便沸腾起来了,成为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

经过几年奋战,文莱最大的深水良港——马拉港,终于在1973年建成。港内水深八米,可停靠万吨以上的轮船。有专用货柜、杂货船、特种用途的泊位。船只通过122米宽的航道入港。主要码头从西南向东北伸展,长427米,有五个水深10米的顺岸泊位。此外,东北端五号泊位后面,还有一个长87米、沿边水深5.3米的浅水泊位,码头上有良好的仓储和装卸设备,已成为文莱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霍英东与家人

在兴建马拉港的同时,有荣公司在香港也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船湾淡水湖的第三期工程投标。

香港在1950年代,由于人口激增,既闹房荒,又闹水荒。食水供应的短缺,成为严重的民生问题。1963年,香港出现60年来最严重的水荒,全港水塘存水,仅够43天食用。港府只好实行“制水”(限量供水),定下制水级数。初级制水:日间在上下午供水数小时,夜间停水;二级:每日只供水三至四小时;三级:隔日定时供水;最严厉时,甚至每四天才供水四小时。

制水期间,每到黄昏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用水做饭,以致水压降低,楼下一开水龙头,楼上就断水了,因此,住楼上的人常常要从厨房探头出窗外,冲楼下大喊:“楼下闩水喉!”——这成了那个时代,香港小市民最耳熟的一句话。一家人提着水桶,到街喉排队取水,亦为最常见的街景之一。因轮候争水,街坊反目,甚至闹上法庭的事情,亦时有所闻。小市民生活,苦不堪言。香港拍过一部电影,反映这段三级制水的艰难日子,片名就叫《楼下闩水喉》。

香港制水,居民排队担水

为了解决食水问题,港府一面和广东省谈判,希望广东帮助香港解决缺水问题。当时港澳办公室主任廖承志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周恩来同意引东江水供应香港。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兴建水库,以输水供港。1959年11月,深圳水库动工,那正是大跃进年代,近四万民工,三天内全部进场,“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仅用了四个月时间,近一公里长、30米高的主副坝土方工程,就全部完成了。

1960年11月,港府首度与广东省达成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2270万立方米淡水。但由于各种原因,直至1963年,双方才就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达成共识。1964年4月22日,正式签订协议,同意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每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立方米淡水,售价为每立方米人民币一角。

排队取水的香港市民

有人担心,香港从此受制于内地,周恩来总理给香港吃了颗定心丸,他说,供水问题要与政治问题分开。但港府为策周全,尽管“东江之水越山来”,却不敢过分依赖,也在香港积极兴建水塘蓄水。而船湾淡水湖工程,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开始运筹画策。

开埠以来,香港已建有薄扶林水塘、香港仔水塘、大潭水塘、城门水塘、石壁水塘等大型水塘,适宜兴建水塘的地方,所余无几,寻找起来,颇费周章。据说,有一天,水务局局长毛谨在船湾游泳时,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修建一个海中的水塘。

于是,一项香港历史上创世纪的工程,就在这灵光闪现之间诞生了。港府决定利用新界大埔船湾一带半月形的海湾,在大尾笃半岛兴建一条水坝,横越海峡,连接大埔对岸的白沙头洲,改变原来的海岸线,使之成为一个24万平方米的“海中之湖”,再将湖内海水抽干,储存淡水。

1961年,港府在审核联营工程顾问公司的调查报告后,开始破土肇建。第一、二期工程,耗资4.07亿元,由法国公司承建,至1968年竣工。工程相当复杂,包括沙头角与八仙岭一带山脉的引水道、大尾笃抽水站、大埔头引水口及抽水站、从大埔至沙田的引水隧道、三条由大埔往沙田的双程隧道、沙田滤水厂、狮子山配水库和慈云山配水库。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在海中兴建的水塘,可储蓄1.7亿立方米的水,为当时全港各水塘总容量的三倍,堪称香港最大的水塘(1971年动工兴建的万宜水库,以2.73亿立方米的储水量,跃居香港水塘之首)。

第三期工程是加高主坝和副坝、扩建沙田滤水厂。港府向国际公开招标,当时除了有荣之外,还有法国、日本等国多家公司参与竞标,争夺相当激烈。日本公司的报价比有荣高出一倍,最先出局。而法国公司的报价,比有荣低10%,非常有希望中标。但港府却不想把工程给他们,反而给了承建过不少市政工程的有荣公司。

据说,港府此举引起了法国政府的不满,认为处事不公,向英国政府提出交涉。但港府不为所动,坚持把工程交给有荣公司,并提出要提前一年完成工程的条件,令法国人知难而退。

此事似乎为港府没有特别排斥霍英东,提供了证据,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指港府只在能赚大钱的地产方面,限制霍英东的发展,而在利润微薄的工程方面,则没太多限制。真相如何,只能由旁观者去判断了。

有荣公司由于在以往的市政工程中,记录良好,颇得港府信任,因此报价虽然比法国公司为高,却仍然夺标。有日本建筑商问霍英东,在承建这项工程时,聘请了多少外国专家和设计师,霍英东回答:“没有。一个也没有。众所周知,我的公司全是中国人,我相信中国人有能力,一样能干得很好。”

霍英东算了一笔账,搞船湾淡水湖,法国公司光是总部,就有70多名职员,一个法国人,平均每月工资连住宿要耗费港币l.5万元,70人一个月便耗去l00多万元,每年l200多万元,五年便是6000万元。这样的耗费,不赔光老本才怪。

船湾淡水湖

虽然霍英东声称搞工程没有钱赚,但那只是相对于搞地产而言。工程有没有钱赚,关键在于能否控制好成本。霍英东控制成本,自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曾经说:“修建海湾水库,法国人用70个人做一件事情,我们一个人做70件事情。”

无论盖房子还是搞工程,他都喜欢用承包方式,把工程分拆成不同部分,分包给其他人做,有饭大家吃,既让别人有利可图,自己也可以大大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保证了工程的利润。这就是他所说的“中国人的办法”。

淡水湖第三期工程从1970年开始,1973年竣工,耗资2800万元。加高、加固后的堤坝,长约二公里,另有两条长200米的副坝,用沙和碎石分层堆砌而成。主坝高28米,相当于九层高的大厦。水塘容量因而增至2.3亿立方米,相当于2300亿支一公升瓶装水。扩建后的沙田滤水厂,滤水量由每日30.28万立方米,增加至64.35万立方米。

夕阳下的船湾淡水湖

今天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一个位于亚热带的滨海城市,每年平均有782个小时都在下雨,年均降雨量达2214.3毫米的地方,居然会闹水荒,居然要限量供水,居然要天天喊“楼下闩水喉”。但这却是事实。为了水,香港人确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香港终于渡过了水荒的艰难时期,所有曾经为香港战胜水荒而出过力的人,都不应该被人们忘记。包括中国政府,包括广东人民,包括霍英东和有荣公司,也包括那个被有荣公司击败的法国公司。在香港政府水务署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段感人的留言:

香港供水150年,从不足到有余,战后50年,香港的食用水供应,稳定迈步向前。1981年香港实施了20世纪最后一次的限时供水措施,自此以后,香港人都一直享受着24小时连续供水。目前食水在数量上的供给,一个半世纪以来,首度超过市民的需求,满足了香港成为现代国际大都会最基本条件。但回顾供水历史,食水得来不易,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是作为现代人应尽的责任,也是提高生活质素的最佳保证。

时至今日,香港的淡水,已供过于求,船湾淡水湖的储水,不再供给市区饮用了,而改为免费提供给大埔一带离岛的乡村使用。淡水湖变成了一个天然鱼塘和旅游胜地,在船湾郊野公园和八仙岭郊野公园的环抱之下,烟波淡荡摇空碧,各种各样的自然生物,都在水天之间,蓬蓬勃勃,一派盎然生机。

(图片来自网络)

赏千年银杏,茅镬古村—四明山

趁我们还年轻

我们应该去旅行

去轻抚那娇艳欲滴的花朵

去聆听那欢快清脆的鸟鸣

去古朴纯粹的乡村听故事

去幽静祥和的山顶看星星

相约四明山,和秋天的约会

四明山,也称金钟山,位于浙江省宁波余姚境内。它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山色秀丽,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刘长卿曾为此地山景纵情吟唱;明代有诗曰“百年三万六千日,古今圣贤皆咏毕”;清姜君献在《嵊县赋》中有“金钟毓四明之秀”之说。

四明山独特的小高山气候和香灰土壤特别适宜红枫的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枫生产基地之一,更有“层林尽染四明山,一枝红枫更耀眼”的美誉。

茅镬(hu),藏于四明山深处的一个小村落,已有400余年历史。此村原来四周茅草丛生,潭水清澈,山上有形似镬盖,由此而得茅镬村村名。

茅镬古村有许多树龄超过百年的香榧和银杏。村口古树参天,大小古树百余棵,最老的已经千年 。

茅镬村有着“浙东第一古树村”的美誉。但大多数人对这个古村子仍然很陌生,所以她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村风情。在这里,你可以欣赏着千年银杏树浓浓的古韵,感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悠然。

村里大都是老年人,但他们砍柴、摘果(银杏果)、种菜,也有一副浓郁的田园风光,充满着一种浓厚的古朴和自然,时光仿佛在此倒流,外人在村里访幽探古,感受自然的清新与脱俗。

趁我们还年轻

我们应该去旅行

因为在旅行的路上

我们终究会找到,那些失去的曾经

就这样,我们始终保持着年轻

留一段旅行给秋天

留一份秋的记忆给现在的你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鹰野旅游公众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2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