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走进崂山民营企业家系列报道

说起茶文化,相信没有人会不提起崂山茶。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

崂山茶饮后颊齿留香,

走进崂山民营企业家系列报道

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

因此,崂山茶享名天下,冠盖东方!

今天,

将带大家走近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姜星和他的崂山茶!

12月5日下起今冬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正在茶田查看茶树防寒设施的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星看起来却很从容。“温度2.3℃,湿度84%,土温10.5℃,风速1级……”布设在茶田里的上百个物联网传感器正在实时监控土壤和水分的变化,并将监控数据显示在茶园管理间的屏幕上,茶树生长情况尽在掌握当中。

位于崂山区松岭路的万里江茶博园内有约70亩茶园,充当了万里江茶业“技术改良试验田”的角色。在这里展开试验的并不只是物联网系统这一项。在茶树大棚的顶部和田垄上,可以看到七八根拇指粗细的黑色橡胶管。据姜星介绍,这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物联网实时监测信息,以“滴灌”的方式对茶园进行灌溉和施肥,起到节水节肥的作用。

“土壤、良种、环境是决定茶叶品质最关键的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的优化,不能只靠经验,而要靠实验数据。”姜星把万里江的发展动力界定为“创新驱动”,而这一理念在1997年万里江成立之初就已确立。

▲图片来自网络

时间回到22年前的冬天,江崇焕所在社区的10亩茶园承包到期,那时还是建筑运输个体户的他承包下茶园,成立青岛市崂山区万里江茶场有限公司。当他怀着一腔抱负走进茶园时,心却凉了半截,大部分茶树枝条已经枯死。在深入钻研茶业种植知识后,来年春天,江崇焕毅然把十亩茶树全部剪掉,只留下10多厘米长的枝干和树根。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定——一旦茶树不再重新发芽,几十年的茶园将不复存在。40多天后,茶树终于长出了新芽。

成立仅三年后,万里江就成立“北方茶叶研究所”,依靠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将前沿科研成果应用到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制作中。

2002年,万里江建成中国北方第一个有机茶种植园;2003年,在江北地区首次实施茶苗无性繁殖的扦插技术;2004年,成功研发出江北地区第一批4个品种的乌龙茶,结束了北方不产青茶的历史;2005 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万里江主持编写的《地理标志产品 崂山绿茶》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正如姜星所说,“万里江走出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前人未曾踏足的道路。”

“好茶是种出来的。”作为“创二代”的姜星认为,这是最值得从万里江第一代创业者身上继承的一句话。“种”的关键则在于不断的试错和创新。

▲图片来自网络

走进万里江茶博园的茶树大棚,空气中混合着麦秸和牛粪的气味,大棚外停着的挖掘机是种茶的“农具”。这里正在进行土壤治理试验,“土地是有规矩的,你糊弄它,它就会糊弄你,对土地要诚恳。”姜星说,为提升茶叶品质,须对土壤环境进行严格把控,大棚里的土壤要下挖80厘米,铺设高粘性的黄土用于保水,再覆盖分别含有牛粪、复合肥和有机肥的三层土质。在这块试验田上,有来自台湾的有机肥料,甚至是用火车皮从东北黑松林运来的松土。

经历了21年的成长,万里江已由最初的10亩茶园扩大到450亩自有茶园,由完全从南方购进茶种茶苗到95%实现茶苗自给自足,亩产干茶量由此前的100斤提升至180斤,营收由几十万元增加到上千万元,品类从单一的绿茶扩大到绿茶、红茶、乌龙茶、野山枣茶、石竹子茶等5个系列50多种品类,最贵的万里江茶每斤达1.8万元。

来源:青岛日报

Hash:fd27beb6b598f29e021f0a963fe5d08a0d88f5c5

声明:此文由 崂山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08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