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曹操高陵

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才华于一身的东汉末年杰出领袖曹操无疑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位爱才惜贤,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烈心不已”人生境界的一代枭雄,不但生前搅动天下,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死后还要留下谜案,考验世人的智慧。

关于他的死因以及陵墓所在,一直是中国帝王陵墓史上的一大疑案,据传说,曹操设置了“七十二疑冢”。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在这“七十二疑冢”中到底有没有曹操的真墓?要想解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还需一层一层抽丝剥茧。

曹操高陵

一代奸雄的死亡之谜

关于曹操的死因,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史书上说曹操死于头痛,至于其他没有更多记载。

民间流传过关于曹操头痛请华佗治病的传说:曹操经常头痛,因此十分痛苦。他听说华佗医术高明,遂请来医治。华佗给曹操诊断过后认为,要想根治头痛之症,必须打开头颅,取出病灶。

一听此话,一向多疑的曹操立刻提高警觉,怀疑华佗别有用心。不但拒绝“开颅手术”,还命人把华佗关进牢中,害得一代名医病死狱中。而曹操自然也为自己的讳疾忌医付出了代价,最终被这种头痛病带走性命。

上述传说虽然流传广泛,但是其中有很多疑点。首先关于那个时代是否能进行“开颅手术”,大多数现代人持怀疑态度,所以这种说法一直被后人认为是牵强附会。

如果曹操死于头痛的说法不成立,他又到底是死于何因呢?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死亡的描述,提出了更具体、更深层次的猜测。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中记载道:

曹操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是关公,心中惊惧不安,遂准备自营宫室迁居他处。匠人称有一神木可做栋梁。时有乡人劝阻,言树上有神人居住,不可伐。曹操不信,拔剑斩之,即感血溅满身。晚间隐几而寐,睡卧不安,梦见梨树之神拔剑斩其头,醒来后头疼难忍,数日后,夜间惊恐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次夜,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至晓。又次日,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不久长叹一声,气绝而亡。

关于这段描述,大多数人都以为是古人的迷信以及作者的小说虚构,可是有一些现代人大胆猜测,怀疑当年曹操患上的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这种病是一种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发时会产生幻觉,然后头痛难忍,与上述描述基本很相似。如果历史记载属实,那么曹操死于这种疾病也是很有可能的。

“七十二疑冢”的古今探秘

作为一代帝王,曹操死后究竟安葬何处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历史上流传的“七十二疑冢”之说说起。史载:建安二十三年,曹操预感自己寿数将尽,于是特意颁布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

因曹操对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附近)有着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开渠的英明果决,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两年后,这位杰出的风云人物病逝于洛阳。

临终前他留下《遗令》:

“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于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始传于世。

再加上漳河确实罗列着众多小山似的墓冢,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所以这一说法就更加为人们所信。

及至宋朝,这一说法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

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就将错就错,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那么上述史料所载是否可信呢?现代考古学家一直在进行努力探测,试图找到确凿证据。

安阳陵墓的证据挖掘

1998年,考古学家在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出土一块墓志,墓主为卒于公元345年的鲁潜。志文中提到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据此推测曹操墓应在西高穴村附近。鲁潜墓的时间距曹操下葬不过百余年,因而考古学界认为这一记载十分可信。

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在高穴村南发现了一座大墓,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这座东汉大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

它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总长度近60米,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其中墓主人为男性,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推测是曹操遗骨。

考古学家指出,该墓的墓葬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这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墓地未发现封土,情况亦符合。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而曹操本人主张薄葬,曾写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临终亦留下“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等话语。如今发现的大墓虽规模不小,亦出土了200多件器物,但墓内没有壁画,装饰简单,十分朴实。随葬的兵器、石枕等,有文字证明是曹操平时常用之物,与他的丧葬观念一致。

虽然种种迹象都表明,考古学家们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的高陵极有可能为曹操真墓,但是要真正下定结论,还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于是,考古学家们又对高陵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并且从墓葬中发现了更有说服力的确切证据。

这些证据是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的随葬物品。曹操生前先受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这些石牌、石枕所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是确定墓主人身份最重要、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墓志铭”引发的疑问

按照上述所说,专家们在安阳县发现的高陵即为传说中失踪的曹操墓。可是为何,人们对该陵墓的真假还会存在疑问呢?

关于这一点,专家解释说,墓志的起源与发展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什么可以叫作“墓志”,怎么区别墓志的前身或祖型,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理解。埋入墓中的石刻,自称为“墓志”或“墓志铭”的始见于南北朝初期墓。

目前已知最早的有两例:一是早年在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刘怀民的墓志铭,方形志石上首题“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主刘府君墓志铭”。二是辽宁辽阳出土的北魏承平至和平年间的刘贤墓志,碑形螭额上题“刘戍主之墓”。

此后,“墓志”一名才开始迅速普及,志石的形式也由过去的碑形竖立变成了方形平置。孝文帝迁都洛后的北朝,开始出现带盖的墓志。隋唐以后,志盖相合,遂成定制。志文内容也逐渐规范化。

可是到了魏晋时期,严禁在墓前立碑,因而出现将小型墓碑埋入墓中的情况。而真正在墓中设置并形成定制是在北魏以后。

曹操高陵年代属东汉末年,正好处在废除墓碑、墓志还没出现的过渡期。再加上曹操掌权后禁碑,主张薄葬,因此曹操高陵没有墓志也是正常的,这也并不能够成为否定高陵是曹操陵墓的理由。

实地探访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

中国网2月24日讯(刘振山 张子欣)近日,利用春节假期,实地探访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称奸雄或者英雄的曹操的高陵。

沿着107国道行至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处,向西有个丁字路口,骑着宽宽的马路有个牌坊,上书“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曹魏故地”,在此段107国道上,也赫然标注有“曹操高陵”的路牌。据当地人讲,为了发掘和展示曹操高陵的需要,从而大力发展旅游业,安阳市前年下决心整修了这条宽阔的马路,一直从107直通曹操高陵墓地。

沿着这条路向西行进约7公里就到了曹操高陵发掘现场。现场四周由围挡围着,门口有两名保安把守。

据保安讲,高陵现在还处于发掘阶段,不允许外人参观,除非上边打来电话允许。我们注意到,旁边的停车场上停有几辆外地牌照的车辆,其中还有来自天津的车辆。看来,大家慕名而来都只有失望了。

从门口望去,里边有两个大的发掘坑,发掘坑上部都有保护棚覆盖着。旁边原来建有的曹操高陵博物馆已经拆除了一半,可能是要重新规划,为了扩大展览展示规模。

曹操高陵位于一个叫做西高穴的村庄,地势明显高于周边村庄,据当地老百姓说,曹操当年自己亲选的墓地,地势高隆也是为了避免近邻的漳河发洪水淹没。从高陵向东一公里多,有个石头牌坊,上书“魏王东湖”,据称是要建筑一个水上公园。但是看得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停工了。

曹操高陵大门口

临近曹操高陵

据安阳市“曹操高陵”网站介绍,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墓门为砖砌双券拱形门,外券宽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内券宽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内有墓门,外有三道封门墙封闭。外层封门墙为竖放立砖,中层封门墙为错缝横砌,内层封门墙为斜立砖。整个封门墙厚度达1.45米。内有门槽,宽0.24米。

墓室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

后室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85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顶部靠后处发现两个盗洞,从盗洞断面看,墓壁厚达1米左右。

整个墓室所铺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铺地石长1.75、宽约1米;前室最大的长1.67、宽0.83米,最小的长0.76、宽0.73米;后室最大的长1.05、宽0.95米,最小的长0.94、宽0.9米。错缝平铺,地面平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宽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疑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说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

墓葬多次盗掘,破环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遗物。计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据初步统计,出土可复原的遗物约400件。其中,有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刻铭石牌和铁甲、剑、徽以及时代特征明显的铁帐架构件等。

二号墓出土铜印符

高陵向东一公里有个石头牌坊,上书“魏王东湖”

2017年12月29日,安阳市殷都区政府与岭南园林有限公司就曹操高陵大遗址文化公园王者之城旅游小镇及周边建设签定框架协议。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殷都区区委书记刘纪献及相关领导、各市直部门、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和客商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殷都区委书记刘纪献致贺词,岭南园林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心宁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伟讲话。

2017年12月16日曹操高陵陈列大纲专家研讨会北京召开,河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会长张大卫,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刘纪献,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以及专家唐际根、钱国祥、刘海旺、潘伟斌等十几位领导专家到会讲话交流,为展陈大纲献计献策。

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距安阳市约15公里的安丰乡西高穴村,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高亢。

西高穴村与千年古镇渔洋为邻,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14公里为故邺城。隔漳河与东魏静帝的天子冢、讲武城相望,附近有北齐宰相和固岸北朝墓地等。

从2006年至2008年,此墓葬多次被盗,当地公安部门先后破获四起对此墓葬的盗掘案件。为了抢救地下文物免遭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中旬,对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曹操高陵出土文物:已修复近千件,明年或将全面展出 曹操高陵

针对媒体有关“曹操墓文物将首次全面展出”的报道,曹操高陵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曹操高陵文物展览项目负责人潘伟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经各方10余年努力,曹操高陵出土文物已修复970余件,文物展示项目计划明年年初进入布展阶段,届时标志魏武王身份地位等随葬品将集中亮相。

▲潘伟斌向记者介绍展示规划方案 李贵刚 摄

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即为曹操墓。之后,曹操高陵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被媒体称作“曹操高陵发掘第一人”的考古专家潘伟斌在河南郑州接受记者专访,回应了近日舆论关注的“河南安阳曹操墓文物将首次全面亮相”及曹操高陵文物展示工程进展状况。

“曹操高陵文物展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受疫情影响,今年文物展示工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潘伟斌告诉记者,自2008年冬对曹操高陵考古项目开始发掘以来,他和团队把主要工作放在了对高陵内文物的整理和研究方面。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潘伟斌介绍说,“经过10余年的努力,最快明年年初曹操高陵文物展能和公众见面,届时关心曹操墓的朋友们可到曹操高陵参观,近距离了解魏武王曹操的生平。”

据潘伟斌介绍,曹操墓目前已修复出文物有970多件,还有部分尚未修复完成,如果修复完成能够达到一千多件,所出土的文物有很多都能反映出曹操的独特身份。

“因为他生前是以诸侯王身份下葬,但他却享受的是‘天子礼仪’,譬如金舆车银舆车、十二旒冕冠。”潘伟斌介绍说,“在礼制上,高陵出土的十二个陶鼎是皇帝去世的标配,从这些文物都可以看出,不是一般大臣能够享受的,这些都是曹操身上独一无二的。”

潘伟斌表示,届时绝大多数文物将要展出,特别是能够标志魏武王身份、地位的文物一定会亮相。

潘伟斌告诉记者,曹操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项目有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部分是文物展示,主要收藏、展示高陵内出土的文物,另一个部分是曹操墓的本体保护和地面遗迹的保护。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

谈及曹操高陵文物展的独特之处,潘伟斌说,现场感将会非常强,每一件文物都有详细解读,比方说出土的圭,它为什么会出现这里?出现这里说明什么问题?出土的兵器,跟曹操身份有什么关系?而且每一件文物相互之间都有连贯,任何文物都不会突兀出现。

潘伟斌介绍说,“一些博物馆的文物展大多比较传统,我们这个文物展,将是360度全方位展示,背景介绍、使用方法、功能介绍,以及能够反映出来当时葬制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在其他博物馆可能是看不到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用语通俗,观众在现场能够一看就懂。”

针对多年来一些影视资料中所展现出来的曹操奸诈、毒辣一面,作为常年负责曹操高陵项目的考古队领队,潘伟斌表示,曹操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大多数文学作品或者戏剧等艺术形式对其描述是不准确的,是对他的形象进行了歪曲,事实上曹操并非是这样一个人,事实胜于雄辩,希望大家届时通过实物、通过观察判断,来认识真实的曹操。”

▲画像石

▲玉佩

▲银饰件

▲铜饰件

曹操高陵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门外的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墓道两边有9对南北两两对称的磬形坑,每个磬形坑的内凹处各环抱一个不规则形坑,并各有一排东西向的柱洞。在墓道东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东端右侧有一东西向长3米、宽1.6米的长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层带。

墓门为砖砌双券拱形门,外券宽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内券宽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内有墓门,外有三道封门墙封闭。外层封门墙为竖放立砖,中层封门墙为错缝横砌,内层封门墙为斜立砖。整个封门墙厚度达1.45米。内有门槽,宽0.24米。

甬道为砖砌,券形顶,青石铺地,长2.85、宽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为砖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3.85、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高6.4米,青石铺地。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东西长3.85米,南北宽3.87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6.4米。有南北两个侧室,其中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3.6米、东西长2.4米的长方形,圆券形顶;北侧室平面为南北宽1.83米、东西长2.79米的长方形,四角攒尖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米。北侧室甫道长1.1米,宽1.36米;南侧室甫道长1米,宽1.4米。

后室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85米,四角攒尖顶,墓顶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顶部靠后处发现两个盗洞,从盗洞断面看,墓壁厚达1米左右。有南北两个侧室,侧室南北长均为3.60米,东西宽1.90米—1.92米,圆券形顶。主室与侧室之间由甫道相连,并有门相区隔,现仅存门槽,门槽宽0.20米。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17米;南侧室甫道长0.97米,宽1.28米。

整个墓室所铺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铺地石长1.75、宽约1米;前室最大的长1.67、宽0.83米,最小的长0.76、宽0.73米;后室最大的长1.05、宽0.95米,最小的长0.94、宽0.9米。错缝平铺,地面平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宽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疑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说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还有两个陪葬女人。

墓葬多次盗掘,破坏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遗物。计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其中,有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刻铭石牌和铁甲、剑、徽以及时代特征明显的铁帐架构件等。另外,还有铜带钩、婆金盖弓帽和大量的云母片以及陶器残片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98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