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黄河古渡口

黄河九曲十八弯,绵延数千里,流经中牟长达50公里。沿黄两镇一乡,堤内滩区居住2万多人。黄河大堤平均海拔高度90米,黄河河底与开封市铁塔塔尖持平,悬河景观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118坝为历史防汛险工地段,河面宽12公里,浩瀚雄浑,气势磅横,只有乘舟横度或漂流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黄河的惊险与刺激,也才能真正见识到黄河的真面目。

“30年河东,30年河西”这句古话在这里要改写为30年河南,30年河北。由于河水北移,泥沙沉积,使堤内滩区形成了3万多亩的沃野良田,一年丰收便是三五年的口粮。蜿蜒东去的黄河大堤,走在上面,犹如步入塞外高原,既可领略到鱼米之乡的迷人风光,又能欣赏到黄河的博大与雄浑。今天的黄河古渡口,是历代中牟人过河摆渡的地方,这里也沉淀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中年境内的黄河堤防,历来是黄河防汛的重中之重。赵口引黄工程,曾给中牟带来了沃野万倾,使沿黄乡镇真正变成了渔米之乡,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等都曾来此视察。深入滩区,里边也有许多野趣,渔民常年在这里撒网捕捞,如果有幸,你还能享受到渔民生活的别样乐趣。

黄河古渡口

黄河景色新 河曲县西口古渡再现繁华

中华母亲河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孕育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横跨中国九省的黄河,沿岸有无数的壮观美景,而山西省河曲县的西口古渡,堪称为黄河风光的一处景点,西口古渡记载了史上人们的跋涉奋斗。

山西省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汇之处,地理位置独特,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意指一只雄鸡站在山岗上打鸣,附近的三个省都能听到。河曲县城紧邻黄河而建,西口古渡位于黄河的东岸,属于县城的标志性景点。

古代黄河泛滥粮食欠收,乡民无奈只好外出谋生,河曲县及周边地区人们由此渡河西去,前往较为富庶的内蒙打工经商,那一曲《走西口》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昔日渡河处成为如今的西口古渡,多少文人墨客来此领略黄河风情,驻足渡口赏景怀古!

西口古渡位于河曲县境黄河东岸,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长达百余米。渡口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是陕西省府谷县之大汕渡。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追溯至汉。据旧志载,汉桓帝时有大贾资金行至此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至,津长悉以金还之,帝闻之曰,君子也,遂名“君子津”。

渡口的禹王庙(河神庙)创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主体建筑正殿及抱厅,附属建筑有古戏台。近年在古渡口修筑了古渡广场,西口古渡与周边的牌楼、护城楼、古城墙等,成为河曲县城黄河岸边的系列景观。

乡土画家张丙官画作“古戏台”

河曲县政府网有作者李永智的文章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口古渡先后经过5次实质性保护与开发修缮。首次是1988年,第二次1994年,第三次是1999年至2000年,第四次2003年,第五次2015年。每一次扩建的西口古渡档次逐步提升,景点功能趋于完善,形成了集禹王庙、古戏台、牌楼、广场、凉亭、音乐喷泉、健身器材、临隩大道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古渡广场已成为县城居民休闲锻炼的大型活动场所,西口古渡也成了展示河曲县文化旅游的一个窗口。

2018年8月黄河洪水视频截图

岸边这座凉亭被黄河洪水冲走

庚子年西口古渡再现繁华,迎来第6次的大规模修缮,这次机遇来自2018年的一场“危机”。2018年8月间,县城上游的万家寨、龙口水库同时进行排沙作业,洪水含沙量陡增、黄河水位猛涨,水位一度越过岸边的隩滨大道,特别是县城堤防段遭遇百年不遇的洪峰冲击,导致古渡广场严重受损。正是缘于2018年8月间百年不遇的洪水,黄河景点古渡广场将面临档次更高的修复建设,河曲县西口古渡文化广场(修复)工程公示称,中心广场与临隩大道和滔滔黄河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寓意“祈福河曲风调雨顺,保佑百姓安居乐业”。

黄河龙门景区: 一个古渡口的新生

▲景区里的朝天门面朝黄河,气势不凡。

岁末年初,我市6家景区在结束公示期后,正式入列A级景区序列,其中3A级景区有4家,分别是周仓文化园、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黄河龙门景区和瑶台山景区;4A级景区有两家,分别是司马光祠景区和舜帝陵景区(复牌)。

那么,这些新晋的A级景区有何独特魅力?创建过程中有哪些工作亮点?

▲黄河、大桥、游船,构成一幅引人遐想的画面。

今日起本报推出“探访我市新晋A级景区”专栏,让记者带您在笔端去畅游、去分享。请看第一篇——

□记者 王斌

在山西重磅打造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中,我市380公里风光旖旎的黄河岸线,孕育了普救寺、鹳雀楼等诸多知名景点,使得运城成为黄河板块的中坚力量。而此次新晋的A级景区,大都处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近旁,毫无疑问将进一步丰富我市黄河旅游板块的内涵。 黄河龙门景区旁,缓缓流淌的黄河水透出几分静谧和安详,水面上散落着被称为“冰莲花”的流凌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美不胜收。 黄河龙门景区是河津市龙门村转型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大手笔。置身其间,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匆匆一瞥,但这里的文化和景观足以印在心底。 一幅雕刻版的大禹庙图,再现了这处黄河古渡口的昔日繁华。龙门村旅游发展部部长杨喜全说,原图绘制于1938年,当时的大禹庙是全国七祠八庙之首,孝文帝、汉武帝、武则天等都曾到此祭祀大禹,大禹庙也因此不断得以扩建,规模越来越大。龙门古渡也变得异常繁华。 如今,新生的黄河龙门景区复建了当年恢弘建筑群中的一个——“观牛穴”。这处建筑屹立在高处,见证着历史,诉说着过往。 “你看,我们这里还有天然的桥梁博物馆呢!两个铁路桥,一个公路桥,还有最早的铁索桥,那边是石墩桥、禹门口黄河大桥……”杨喜全说,景区还特意给这处景观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九桥并驾”。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在黄河沿线,根据古渡口的传说历史和红色故事,设置了不同的景观雕塑,为这里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味道。比如,有“杨得志率十九兵团渡河”和“王震大军抢渡黄河”雕塑,有超大的“黄河大鲤鱼”,还有眺望远方的“白求恩”,这位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于1938年3月7日,从这里乘木船渡过黄河,3月31日抵达延安。 玻璃滑道、高空秋千、高空滑索、玻璃桥、滑草……除了品味文化,山上的各种娱乐设施也会让人乐在其中。杨喜全手指着远方高处一个圆形玻璃平台说,这是“山西最高的高空玻璃观景平台”,海拔有400米。“站在上面,你能够看到整个禹门口全貌,欣赏黄河大峡谷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 景区还增设了渡船游,坐着游船沿黄河逆流而上5公里,约20分钟就能到达黄河最窄的地方——石门,那里的黄河水面只有38米宽。 建成的明清文化古街上已经入驻了23户商家,店铺卖的大都是河津的地方小吃,羊肉胡卜、黄河小虾、猫耳朵等。

杨喜全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创建3A工作,也督促景区扩大了绿化面积,创建成果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 据介绍,龙门村下一步将在禹门口附近建设一个55亩大的湿地公园,以280000:1的比例,浓缩沿黄九省(区)整个黄河沿线主要的微缩景观,包括黄河楼、老牛湾、乾坤湾等,该村提出的口号是“一步迈入华夏文明,一天游完黄河全境”。此外,村里还规划了一个龙门古镇,与龙门景区形成互补,今年还要完善生态停车场的建设。 对于道路建设,杨喜全感触颇深。他说,原来运煤的龙虎公路现在不让运煤车通过了,改线到了后山,龙虎公路将改建成沿黄旅游公路,现在正在打造,今年五六月份就能通车。再往下游的沿黄旅游公路已经修好,步行30多公里就是万荣后土祠。而且,108国道河津段也在改线,交通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更有利于改善景区周边环境,同时与沿黄其他景点连点成线。 往昔禹凿龙门,今日古渡新生。相信,闪亮登场的黄河龙门景区一定会令人惊艳,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文化山西:黄河三大古渡、长城六口、太行八陉各是什么?

自2017年以来,山西作出了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决策。九曲黄河、古塞长城、巍巍太行,江山如此多娇。可你知道山西境内(外)的黄河三大古渡、长城六口、太行八陉各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三大渡口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流到下流,相继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自古到今,为晋陕豫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风陵渡】

位于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处于黄河从北到南,继而从西折东的转折处。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大禹渡】

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南端。相传大禹治水时,休息于柏树之下俯察河势,并乘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其地则称“大禹渡”。大禹渡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系山西南大门,历史上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水陆交通要冲,是历代驿道和盐运的必经要道。

【茅津渡】

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城南。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长城六口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前沿,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在山西境内留下的历代长城约有3500公里,分布在全省9个市40余个县。其中,分布于长城上的六个关口历代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型关】

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的平型岭上,形势险要,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

【偏头关】

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宁武关】

是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屯兵于此,北可挡朔州、大同之锐,南可护忻州、太原之安,两侧可策应雁门关、偏头关之急。

【娘子关】

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杀虎口关】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太行八陉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数千年来,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断着晋冀豫三省间的交通往来,然而在古代却有这么八条通道,成为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

【轵关陉】

轵关陉的起始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

【太行陉】

太行陉又称太行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阳,北接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是著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

【白陉】

白陉即孟门陉,在山西省陵川县东约三十公里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茶马古道。

【滏口陉】

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自古便为重要隘口,直探华北大地。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

【井陉】

井陉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那里的地势“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所以被称为井陉。井陉道连接着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飞狐陉】

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是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间的要隘,还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

【蒲阴陉】

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这条通道在古时就是一条现成的进军路线,北方高原的骑兵,南下大同,经此可直逼河北内地。

【军都陉】

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是太行八陉中最短的。其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许多王朝的兴衰。

当然,在“新三板”提出战略以来,涉及到山西境内的相关地域,想要开发打造出来还需要克服面临的难题,而这也是接下来旅游业的重点发展项目,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还需要拭目以待。

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辑:小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73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