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和氏璧

和氏璧,一提到它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此事件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同时是记载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与将相不和故事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谁又真正了解过和氏璧的由来呢?下面小编就邀请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和氏璧的由来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

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的名称由来,故事显然是悲凉的,卞和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他对事业的热爱胜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君主的不明智,不能重用人才!这个历史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而也正是因为后来文王的英明,派使者去询问,才最终使和氏璧为后人所得知!

卞和献玉雕像

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出自襄阳南漳县巡检镇金镶坪村的玉印岩 和氏璧

在湖北文理学院校园内的致远大道上,

有一组雕塑,

他们是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其中第一个就是 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

春秋时期玉石鉴赏家卞和

今天淡泊君就给你讲讲和 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出自襄阳南漳县巡检镇金镶坪村的玉印岩

玉印岩又称抱璞岩,岩之南面隔河对岸有个尖顶圆形山包,名“凤凰台”。

玉印岩

玉印岩系石灰岩溶洞,深1l米,宽19米,高10米,有三级天然台阶。石阶右壁有一尺见方的石穴,传为卞和取玉处。岩洞内两侧原立石碑七座,碑文内容多为卞和献玉之事,现仅存明代、民国石碑各一座。玉印岩顶树木参天。再上百步,又有一巨大溶洞,可容200余人。洞顶有甘泉。洞下有池,周长25米,池水清澈见底,池

上峭壁凌空。池旁建卞和庙,今废。岩东为卞和墓。与玉印岩隔河相望的是风景秀丽的凤凰台。

玉印岩峰峦陡峭,松柏葱郁,洞穴幽深,溪水潆洄。唐宋以来,文人墨客至此多留有墨宝、诗赋。

卞和洞

卞和献玉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一个落凤凰的地方(今玉印岩处)得到一块璞玉(未琢之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也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丢失,张仪蒙冤

楚威王时,为了奖赏对外作战有功之臣,将和氏璧赏赐给了相国昭阳。昭阳高兴得几个夜晚睡不着觉,在家中用结实的箱子放“和氏璧”,外边加了许多铁锁。一次,昭阳在家里举行盛大宴会,一时兴起,取出和氏璧让来宾观赏,席散时和氏璧却不翼而飞。昭阳命令家丁仔细观察每一位宾客,都没有嫌疑。散席后,在家中多方搜查,毫无下落。

昭阳想到了门客张仪,会不会是张仪趁着宴会之乱偷藏了和氏璧?于是,押来张仪一顿拷打。“掠答数百”,张仪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始终没有承认,昭阳也没有找到和氏璧。

缪贤得和氏璧,玉归赵惠王

赵国宦官缪贤有一次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到了一块光润无暇的宝玉。他请一位玉工雕琢,玉工看见这块宝玉,大吃一惊,告诉他这是和氏璧。以前楚国相昭阳丢失,怀疑张仪偷盗的就是这块宝玉。

这块宝玉,放在暗处自然有光,冬暖夏凉,能避蚊蝇,是无价之宝。缪贤得宝玉的消息,有人告诉了赵惠文王。赵惠王向缪贤要这块宝玉,缪贤不愿意忍痛割爱。赵王很生气,有一次乘缪贤不在家,亲自带人到他家搜出这块宝玉带回王宫。

秦昭王欲假意用15城换玉,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王让蔺相如带和氏璧去,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要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拿回了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国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事见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

完璧归赵(连环画)

和氏璧后来被制成了“传国玉玺”,代代相传

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秦王政十年(前237),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

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

十六国时,御玺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

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

唐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皇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再无消息。

淡泊君整理编辑

点亮

赣南汪氏齐心协力,共铸和谐城汪氏宗祠! 和氏璧

南康汪氏渊源

蕴含丰富汪氏文化的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赣南汪氏宗亲居住分布图)

汪氏各地宗亲齐心协力

共同建设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乐捐榜

(汪氏宗祠乐捐榜)

宗祠的建设还有这些宗亲的努力

跟随小南一起认识一下吧

汪山 100000 会昌秧排罗天

汪荣盛 51988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秤发 50000 于都火车站

汪传庚 50000于都靖石

汪荣菁 30100 赣州站工区肖岭

汪伟 28880 于都靖石

汪荣鑫 24798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真金 22000 于都靖石

汪长池 22000 会昌麻州观音排

汪光辉 20100 赣州开发区鹅形背

汪洋 20000 安远

汪林茂 16900 会昌下营

汪川 15000 寻乌

汪良玉 13800 会昌新圩

汪兴圣 13800 会昌下营

汪东生 12266.9 于都靖石

汪东兴 12000 于都靖石

汪荣有 119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华 119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传祥 11279 于都靖石

汪荣梁 10388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才 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福(新生)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全贵 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栈 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全军 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福(观音仔) 10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禄 10100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春贵 10000 会昌下营

汪南昌 10000 会昌下营

汪气弘 10000 湖南长沙

汪明辉 10000 福建泉州

汪永红 10000 江西汪氏宗亲会

汪荣棣 10000 寻乌

汪光成 10000 寻乌

汪明育 10000 寻乌

汪荣祥 10000 永新石市(含櫈桌4800元)

汪荣妹

罗宏周 9999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振辉 9900 会昌下营

汪洪祥 9800 永新石市(含櫈桌4800元)

汪荣惠 8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林福 8000 会昌下营

汪启贵 7000 会昌秧排

汪宏平 6600 于都火车站

汪宏彬 6600 于都火车站

汪诗兴 6180 会昌新圩

汪怀常 6000 会昌新圩

5200 四川汪氏宗亲会

5200 浙江温州汪氏宗亲会

汪荣龙 5100 赣州开发区鹅形背

汪荣德 5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全慧 5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荣海 5100 赣州章贡区肖岭

汪振辉 5000 会昌新圩

汪晓春 5000 会昌下营

汪颖清 5000 会昌下营

汪光运 5000 寻乌

汪洋 5000 寻乌

汪俊腾 5000 寻乌

汪运生 5000 会昌晓龙秧背塘

(汪氏宗祠乐捐榜)

步入汪氏宗祠,可以看到汪氏的历史发展,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汪氏的名人将士,感受汪氏的内涵。也能感受到汪氏宗祠兴建之不易,祝愿在未来的发展中,汪氏族人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汪氏文化可以在中华文化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文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59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