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许慎墓

许慎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土岗上。东南3公里为汉召陵故城,西1公里为沙河(即氵隐 水)。墓冢高5米,周长33米,墓前立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县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县温德裕立《汉孝廉许公之墓》碑和光绪二年(1876年)知县王凤森撰文并立《许夫子从祀文庙记碑》。其子许冲墓在许庄村西北。村北原有许慎故祠,已废。村内多为许慎后裔,县城内有清代山东东阿周世臣建的“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

中文名:许慎墓

墓冢高:5米

许慎墓

类型:历史古迹

位置:漯河市召陵区

南京最厉害的墓地:圈整座紫金山,高过明孝陵且明令不许有更高墓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曾长期作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存在。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妇就带大家一起打卡这座江南古都的一座名墓:

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他还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其实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感于孙中山先生对南京的深厚感情,国民政府于5月15日登报向全世界建筑师和美术家悬赏征求中山陵墓设计图案。等方案期间,孙科、宋庆龄等人提出,要将紫金山全部圈为墓地,墓址必须高过明孝陵,且“不可使人在更高处建墓”。

中山陵整个墓区平面呈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孙中山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寝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建材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还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中山陵陵墓入口式一座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故名博爱坊。

中山陵墓道由博爱坊至陵门,全长440米,宽36米,分辟三道,中间的一条宽12米,为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两条道路,各宽4.6米,植桧柏各二行。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向北,对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紧紧地护卫在中道两侧,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谒陵者走在松柏侍立的墓道上,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200万。

图为中山陵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乃是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门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宽阔的水泥平台,面积足够容纳一万多人。平台两侧是绒毯般的草坪。在左右草坪上,互相对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陵门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将中山陵墓拱卫其中。

祭堂是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是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祭堂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

祭堂中央供奉着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凝视着前方。

图为圆形的浩气长存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墓室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而成。卧像下面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

小插曲,适逢某剧组在拍摄解放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村妇混迹其中讨了一张照片。

参观中山纪念堂时,皇帝说看照片孙中山肯定比宋庆龄大不少。为一探究竟,我俩找到纪念堂管理人员讨教,被告知二人相差27岁。我俩会意地“哦”了一声。

我们认为,来南京,必须去中山陵拜谒孙中山先生,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应须努力。

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文化园”

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它是依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 规划建设而成。全园占地150余亩,按照 中国传统建筑 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六书石柱、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 状元堂 、5D动感影院、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构成园区游览参观的主线。字圣碑林、魁星亭(金榜石)、字形解义、蟾桂山、字源石、部首方阵、励志铜雕等景点以中轴线为界东西对称分布,构成景区的环线。许慎文化园形式上是一组汉代风格的建筑群,粗狂厚重、简洁大气;内容上以展示汉字文化为主题,以儒家文化为补充,集经典文化教育、励志进取教育、崇文尚贤教育于一体。2006年5月25日, 文化园内的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单。2014年4月,许慎文化园正式成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许慎文化园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魅力的景观特色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每五年一届的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每年举办的许慎文化庙会、 清明祭 先贤全城诵经典以及千名学子拜字圣等活动吸引了数十万人参加,成为专家学者、广大群众、青年学子拜祖祈福的盛会。2013年6月起,许慎文化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实行了免费开放,大型公益学堂—许慎学堂也在这里成功开班,《识字状元》将于第二届许慎文化庙会期间开播,许慎文化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越加成为文化之旅的理想去所。

帝王之师于慎行墓志铭的保护故事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而合称为墓志铭。

墓志铭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逝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 ”

——以上文字引用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1961年端午节于林留念

帝王之师于慎行安葬于洪范之北原(即:今平阴县洪范池镇),万历皇帝朱詡均于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赐茔在于氏先茔东南,石仪森列,白松参天,称佳城,为于氏前茔。该林园除曲阜孔林、邹县孟林外,在鲁西南一带规模最大,皇赐石仪雕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众多碑刻出于大书法家邢侗之手,万历皇帝赐给的白皮松树在神道两侧矗立守护,林内松柏树浓翠蔽日,显示着大明万历皇帝对恩师的敬重和怀念,以及于氏家族的历史地位。几百年来屹立海内,闻名遐迩,是国内外游赏东阿、洪范一带的一大景观。但是,它毁于轰轰烈烈地“文革”时代,倾刻之间林内石刻全部推倒。所幸的是,林大门基本保留,白皮松生机盎然,于氏夫妇墓志铭几经磨难幸存于世,这背后经历了很多惊人的故事。

于慎行墓原貌

1967年的“扫除一切牛鬼蛇神”风暴,全国各地掀起了“文革”高潮。根据最高指示洪范公社也随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组织了纸坊村“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成立了“钢铁战斗队”、平阴一中红卫兵“卫东彪”几个单位齐聚墓地。由于“文革”动乱,族人、世人无法阻挡实时之风,神道石仪、碑刻、牌坊倾刻之间挥为乱石,庄严肃穆的林园成为一片废墟,令族人、世人扼腕叹息。

墓志铭安放于棺椁与墓碑之间,墓志铭用两道铁箍围束,两侧各有四个陶俑,称为文武八班,每个陶俑高约40cm。铭额和铭文分别占一整块,铭额计有35字,用小篆书写,正文约计3500字,用小楷书写。这些铭文,均代表了当时极高的书法水准。于公及其夫人墓志因石质坚硬仅伤边缘,做好打算的红卫兵们于次日换来好工具继续“毁坏”。于公第十九世侄孙于庆坤(纸坊村人,生于1942年12月21日),耳闻目睹,倍感伤心,突发心念:“这是难得的要物,要把老爷爷的这件宝物存下来”。于庆坤早有所备,时至傍晚,他向当时带领贫下中农修筑“文革桥”的“洪范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副书记高长奇书记说:“高书记,您写的毛笔字漂亮,现在您就把毛主席语录写在上面,明天上工时,就在这里开始让贫下中农背毛主席语录好了”。高长奇欣然同意,在于公墓额后面写上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在于公铭文后面写上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于公夫人秦氏铭额后书写:“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秦氏铭文后面写上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摘自《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晚间,于庆坤召集了族间名人,请到了侯庄周庆胜镌刻成碑文。第二天上工时,贫下中农和修建“文革桥”的民工都在诵读墓志铭上的毛主席语录,红卫兵云集,只是白眼绕视了一番,这样于公及其夫人墓志躲过一劫。“文革桥”竣工,将四块刻有毛主席语录的墓志铭,被安放在桥头上作为护栏,实现了它二十三年的保护。

洪范文革桥

1990年,洪范池路拓宽道路,“文革桥”向西增倍加宽,民工欲把它们解成小块石料,被当时曾任民办教师的程庆毅(丁兰泉村人,生于1955年,1975年担任民办教师,1978年任建筑监理)拦住,并给民工讲了墓志铭的意义,民工们认识到墓志铭的价值,主动找拖拉机把它运到洪范池乡政府驻地,保存于龙王庙前厦檐下。2008年龙池院内在龙王庙左新建“文昌阁”一座,实现了500年前董其昌的夙愿,于公及其夫人墓志铭安放在文昌阁内,在文昌帝君神像的两旁,供世人瞻仰于公和夫人功绩、欣赏书法精品和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于氏夫妇墓志铭这件文物保存下来,于庆坤、高长奇、程庆毅等人应千古留名。

洪范池龙王庙

洪范文昌阁

刻在墓志铭后的《毛主席语录》

附一:

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墓志铭

名 称: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墓志铭

原件质地:石英石

原件现状:现藏平阴县洪范池镇龙王庙内

尺 寸:0.98米0.98米0.30米

撰 文:叶向高

篆 盖:吕 坤

书 丹:孟一脉

工 艺:阴刻

附二:

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公元配诰封淑人秦氏合葬墓志铭

名 称: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公元配诰封淑人秦氏合葬墓志铭

原件质地:石英石

原件现状:现藏平阴县洪范池镇龙王庙内

尺 寸:0.98米0.98米0.30米

撰 文:萧大享

篆 盖:宋 仕

书 丹:常居敬

工 艺:阴刻

(整理人:万肇平 于瑞国)

责任编辑:于振华

投稿邮箱:yushizqh@126.com 82996599@qq.com 22350027@qq.com

投稿联系微信:yu2277555 gb13206

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经同意引用、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43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