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黄洋界红军挑粮小路

黄洋界上有三条狭小崎岖、盘山而上的山间小路在此连结:一条北经茅坪村,与江西省的永新县相连;一条西连大陇村,可抵湖南省的炎陵县,另一条则南接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村,直达当年主力红军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茨坪。

在黄洋界保卫战期间,敌人主要沿着茅坪与大陇的小路向黄洋界进攻。

黄洋界红军挑粮小路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1928年冬天,毛泽东和朱德与广大红军指战员一起就是走着这三条小路,将大量的粮食从宁冈挑上了井冈山茨坪和大小五井一带。

信息来源: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内黄县红色记忆连载之五——冀鲁豫军区诞生暨八路军第二纵队整编纪念地与“内黄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

内黄县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蓬蓬勃勃。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黄红色沙区即组建成立了抗日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武装抗击敌人斗争。1939年,杨得志率部开辟建立了以沙区为中心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底,冀鲁豫军区在沙区的内黄县南张保村成立,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最早的军事领导机关;同时,在沙区对八路军第二纵队进行整编并宣布成立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1941年1月,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在内黄县张固村选举成立。冀鲁豫军区和八路军第二纵队在中共党史和中国抗战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内黄县南张保村冀鲁豫军区成立暨八路军第二纵队整编旧址和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旧址,1986年被内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内黄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建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区:红色沙区在这里奠基、沙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炸不烂摧不垮的红色坚强堡垒、解放区的一面旗帜、红色沙区的九个战例、红色沙区英烈、在红色沙区战斗过的开国将军和副部(军)级以上的领导人、内黄新貌。纪念馆共展出历史图片1600多幅,采用现代声光和红外线感应技术,全面展示了冀鲁豫沙区从大革命到全国胜利的革命斗争历程。

内黄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冀鲁豫军区成立浮雕

抗日战争初期,“为了坚持敌后持久抗战,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和华北、华中敌后的新形势,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第120师主力进入冀中,第129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帮助和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大力发展人民抗日力量,扩大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史》534页)

1938年8、9月间,129师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和386旅政委王新亭、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统一指挥东进纵队、青年纵队、新一团、689团,在卫河沿岸发起漳南战役,基本肃清了平汉路以东、漳河以南和卫河两岸近百里地内的伪军与土顽部队,开辟了内黄、汤阴、浚县、安阳、滑县等县,建立了内黄、安阳、汤阴三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漳南战役结束后。杨得志率领344旅688团到内黄县的井店、千口(井店、千口当时属濮阳县,1949年划给内黄县)、后河一带活动,帮助恢复建立了中共内黄县委,筹备成立了濮内滑三县边抗日救国会,整顿扩大地方抗日武装。年底,杨得志奉命回山西修整。

抗战时期的沙区电台

杨得志发现,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有四个得天独厚的条件:1.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由王从吾、平杰三、刘汉生、陈少敏、赵纪彬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级党组织,始终在坚持战斗。2.行政区划犬牙交错,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的统治薄弱。3.地处黄河故道,沙丘起伏,沟壑纵横,枣林密布,不利于敌人大部队纵深作战。4.人口稠密,兵员充足,有利于扩充部队。1939年2月,杨得志、崔田民再次率领344旅旅部100余人,开赴冀鲁豫边区的井店镇,与先期到达的韩先楚会合,开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002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写到:“在冀鲁豫根据地,1939年2月,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等率领部分兵力,从晋东南进到濮阳、内黄、滑县一带,随即和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开展游击战争。到年底,部队扩大到7000余人。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由太行山区东进到冀鲁豫边区,同冀鲁豫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冀鲁豫军区,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鲁西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杨勇任副司令员。到1940年底,冀鲁豫根据地向南发展到陇海铁路,西面、北面晋冀豫根据地,东面与山东根据地相邻。”(《中国共产党历史》537页》)

1940年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在清丰县王什集成立,委员会由王从吾、杨得志、刘晏春、崔田民、信西华组成,书记王从吾(当时,王从吾在延安未到职,4月底,太南区党委书记张玺随三四四旅到冀鲁豫边区,任党委书记),组织部长信西华,宣传部长刘晏春。区党委成立后,机关驻在内黄县大堤口、后化村等地。

1940年4月30日,冀鲁豫军区在内黄县南张保村成立,同时宣布八路军第二纵队整编后的领导机构(南张保村距离清丰县王什集约6公里)。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政委崔田民,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副主任唐亮。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并成立冀鲁豫军政委员会,黄克诚任书记,成员有:杨得志、张玺、崔田民、信西华、晁哲甫、安法乾。军政委员会是边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冀鲁豫边区党政军群实行一元化领导。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司令部和军政委员会机关随主力部队活动。

1940年4月30日,冀鲁豫军区在内黄县南张保村成立。这是成立时冀鲁豫军区领导人合影。左起:昌炳桂、刘震、杨得志、吴新泉、卢绍武、崔田民、李雪三、覃健

当时,冀鲁豫边区共有18个县,即河南省的浚县、滑县、考城、内黄、封丘、安阳6个县;山东省的菏泽、郓城、曹县、濮县、观城、范县6个县;河北省的东明、长垣、濮阳、清丰、南乐、大名6个县,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约有万余,人口300多万(《1940年韩先楚《冀鲁豫根据地概况》)。冀鲁豫边区1941年7月发展到49个县,1944年6月发展到101个县。

1941年1月7日至15日,冀鲁豫边区在内黄县张固村选举成立冀鲁豫区行政主任公署(三三制政权),行署主任晁哲甫,副主任崔田民、贾心斋。行署机关先后驻内黄县大堤口、桑村等地。至此,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党政军机构建设,实现了全区的统一领导。

1940年4月,冀鲁豫军区辖三个军分区:

第一军分区(直南):司令员 朱 程、政委 闻允志;

第二军分区(豫北):司令员 唐哲民、政委 裴志耕;

第三军分区(鲁西南):副司令员张耀汉、政委 张应魁。

在沙区整编后的八路军第二纵队,辖:

新一旅:旅长:韦杰 、政委:唐天际。新一旅留在太行山,此时仍属八路军第二纵队,后划归129师建制。

新二旅,由冀鲁豫支队第一、第二、第三大队改编为第四、第五、第六团。旅长:田守尧,当时田守尧在延安学习,由杨得志兼任旅长(该旅南下后即不兼),政委: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新三旅,由豫北独立支队和冀鲁豫支队的豫北大队改编为辖第七、第八、第九团,旅长:韩先楚,政委:谭甫仁,副旅长:赵基梅,参谋长:李星三。

三四四旅,由687团、688团、689团编成,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高农斧。

河北抗日民军第一旅,辖民一团、民三团,旅长:朱程、政委:闻允志。

南进支队(亦称赵谭支队),辖16团、32团,司令员 赵承金,政委 谭冠三。

1940年4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在内黄县牡丹街、李官寨整编,这是整编后连级以上干部在牡丹街清凉寺的合影

1940年6月,冀鲁豫军民粉碎了敌寇“五•五大扫荡”后,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由黄克诚将军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344旅和新二旅的5、6团共计12500人南下支援新四军,1941年“皖南事变”后,改变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和第十旅,开辟和坚持了豫皖苏根据地。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后,杨得志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不久整编成立了新的第二纵队,司令员仍然任司令员。

1941年4月,日寇对以内黄沙区为中心的冀鲁豫根据地进行“绝望大扫荡”,根据地遭受极大创伤,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转移到山东濮范观地区(今分属河南省、山东省)。7月,鲁西与冀鲁豫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崔田民,政委苏振华。1944年6月,冀鲁豫与冀南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政治委员黄敬。

1944年11月至1945年1月,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开赴前线。

冀鲁豫军区的成立,标志着冀鲁豫边区抗日武装有了统一的坚强领导,从此开始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

来源:云上内黄

红色印记黄洋界 | 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导 语

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傲然矗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之际,我馆特设置《“红色印记”革命旧址红色文化专栏》,让大家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行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洋界,了解这个独特而又神秘的地方。

★森严壁垒 众志成城★

1928年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趁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未归,而井冈山根据地内力量空虚之际,通电合谋,调兵遣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会剿”中最大的一次进犯。

其时:湘敌吴尚第八军第一师全部及二师一部,计4个团的兵力从8月26日起就已向大陇、茅坪推进。赣敌第三军九师王均部和二十七师两个师的警卫团,二十六团的一部以及刘士毅部共3个多团的兵力分永新、黄坳向井冈山推进。湘赣两省敌人共出动兵力计7个多团,企图分进合击,一举捣毁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但是,摄于我红军声威,实际上直接向我军事根据地发动进攻的仅湘敌吴尚部3个团,赣敌王均部1个团,其余均远窥战火不敢贸然出击。

也在此时,留守根据地的红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获悉湘赣两省敌军将在近期内“会剿”井冈山的情报后,立即同边界特委负责人在大井召开了红军机关、医院负责人及伤病人员代表联席会议,讨论作战方案。

朱云卿

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撤,认为敌人兵多装备好,来势凶猛,我军主力不在山上,人少粮缺,武器差,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要坚守下来困难很大,不如把伤员转入深山,大家分散到大山里打游击,等主力部队从湘南回来再收覆失地。另一种意见是守,主张守的同志认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党和红军经营十个月的根据地,山上有许多军队和地方的重要机关,并且有几百名伤员,难以隐蔽,如果丢了,影响很大,士气必受打击。虽然我们人少武器差,但有山上山下群众的支援,又占据有利地势,只要我们发动群众,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守住井冈山是不成问题的。会上,坚持守的同志占绝大多数,也得到了三十一团团部领导和特委负责人的肯定。团党代表何挺颖站起来说:“目前是全国革命的低潮时期,许多地方的起义都遭到失败。我们必须以生死与共的决心来坚守井冈山,保卫这块根据地,只要井冈山这块根据地还保存着,井冈山这面红旗不倒,就一定能逐步扩大我们的胜利,为全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希望”,何挺颖的讲话统一了军民守山的思想。

何挺颖

会议决定:根据敌情,必须集中力量,坚守五大哨口,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将守山主力放在黄洋界哨口,对付逼近黄洋界的湘赣敌军主力。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硃砂冲四个哨口由王佐率领三十二团二营、三十一团特务连和酃县赤卫大队共同把守。三十二团一营由袁文才率领在山下骚扰敌军后方,同时,特委机关在山上各区、乡发动群众准备作战物质,协同作战。团长朱云卿命令驻守在永新西南山区的三十一团一营营长陈毅安率部队火速回井冈山待命。

陈毅安

一营长陈毅安,接团长命令后,遵照团长指示,留下二连连长张宗逊率二连留守永新九垅山,以牵制敌人。陈毅安率一、三两个连,背好三天的干粮,日夜兼程于29日下午赶回井冈山。一营的两个连一到山上,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立即在大井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上次会议精神,分析了敌我形势,讲明了守山的意义,坚定了大家守山必胜的信心。

朱云卿团长具体的部署了黄洋界哨口作战任务:三十一团一营一、三连和大小五井的暴动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守卫黄洋界。兵力部署:哨口西侧主要工事上由一个连守卫,阻击从大陇方向来犯的湖南敌军;哨口北侧工事放一个排守卫,防御从茅坪方向进犯的江西敌军;后山顶上的瞭望哨口,布置了两个排,作为预备队,监视山下敌军动向,掩护前面的两个工事;大小五井的赤卫队、暴动队、妇女会、儿童团等作为疑兵(任务有:举红旗、喊口号助威、在油桶里放鞭炮等)隐蔽在附近山头,协助红军作战。

会后,各部迅速展开紧张的准备工作,担任主要任务的三十一团一营和五井的地方武装连夜赶赴黄洋界哨口进入阵地,各连排长立即查看地形,分配任务。妇女会的女同志组织了后勤队,负责送水送饭,看护伤员;农民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向各个哨口运送各种作战物质;儿童团也担负起了站岗、放哨的任务。井冈山上大小五井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投入战斗行动。经过一夜的战前准备,在原有工事基础上的五道防线得到了全面加固修筑,全山军民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文稿:李 骏 摘自李骏著《黄洋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图片:李 骏 

审校:李归宁

审核:饶道良

(全文完)

END

党史专栏 |红领巾讲解员说党史:“挑粮小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开展好“阳光护苗”文明校园创建,做好“培根”护苗有关工作,进一步发挥讲解活动独特的育人特点和上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优势。经研究,共青团上饶市委、上饶市教育局、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联合举办以“红领巾讲解员说党史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百校百人说党史 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主题诵读活动。

红领巾讲解员—— 德兴市银城第二小学 符博雅

挑粮小道——朱德一条扁担两头挑

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缺油少盐不说,粮食也难以正常供给,需靠南瓜、茄子、竹笋、萝卜等填补。有时八九十个人的一顿饭,只能下三斤米,其余都是瓜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着红军去挑粮。

那时,山上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挑粮小道,要将粮食运到山上需步行五六十里山路。黄洋界哨口处有一段路很难走,山高路陡, 沟壑纵横,就是空手上去,也会累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时,挑粮的工具很少,红军官兵们只好有的用扁担挑,有的用布袋背,还有的索性脱下长裤,用裤子装好粮,再往肩上一搭就出发。就这样,大家天一亮出发,翻山越岭,直到天黑才到达山上。

有一次,红军挑粮路过腰子坑时决定中途小憩。有个叫谢六生的同志,顾不上满头大汗,放下担子就冲到河边舀水喝。这时,恰巧朱军长也挑着粮食路过,见谢六生喝冷水,就放下担子,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操着四川口音说:“要不得哟,小同志,出了汗喝冷水肚子会痛的。”小谢一看,见是朱军长,赶忙把碗放下,其他同志也赶紧站起来。朱德示意大家坐下,和蔼地说:“你们的收获不小哟!累不累?”大家回答说:“不累”。于是,朱德坐下来给大家讲出汗不能喝冷水的道理。

那时,朱德40多岁了,可挑起粮来比年轻战士还多,战士们纷纷劝阻说,朱军长有重要的军事工作要谋划,挑粮的事让我们去做吧。朱德说,军事工作要做好,但挑粮也不能不干,干革命必须一条扁担两头挑,才能创造新胜利。

虽然大家觉得朱军长讲得很有道理,但担心他既要为革命日夜操劳,年纪又大,还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会累坏身体,便把朱军长的扁担偷藏起来。战士们认为朱军长找不到扁担总可以休息了吧。哪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 并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后来,有人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歌谣: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5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