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双马石红军哨口工事遗址

双马石哨口位于井冈山茨坪的西南面,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从此处往西走,途经荆竹山,可达湖南炎陵县的大院等地,是当年红军阻击湖南敌军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关卡。此处原名叫“下井坳”,因石阶路旁有两块大石重叠在一起,远看形似马头,故又称“双马石”。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艰难转战,于23日到达荆竹山村。第二天,毛泽东及其所部在王佐的代表朱持柳的带领下经双马石登上井冈山,进驻大井村。

双马石红军哨口工事遗址

1928年5月开始,红四军在此设立哨口,构筑三个主要工事、数道防线和一个哨棚,平时有一个排左右的兵力在暴-动-队员的配合下,守卫在此,以防敌军进犯。

1929年1月,在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中,红五军十二大队大队长黄龙指挥所部坚守在这个哨口上。月底,井冈山失守后,彭德怀命守卫在这里的红军战士转移到茨坪集中,然后经井冈山主峰的河西垅,从遂川县大汾方向突出重围,到瑞金和红四军主力会合,从而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双马石哨口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红色黑龙江(八十三)——庆华军事工业遗址博物馆

导语

红色旅游第八十三站

庆华军事工业遗址博物馆

庆华军事工业遗址博物馆位于黑河市北安市原庆华厂院内,是以原庆华工具厂历史遗存、发展过程为主题的兵器类军工遗址博物馆。该馆于2012年开始布展2013年开馆,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座老厂房和新建的一座三层楼的新展馆组成,设三个展区和一个靶场。

国营庆华工具厂前身是张作霖在奉天创办的东三省兵工厂。1931年,工厂为日伪所把持,改名为“奉天造兵所”。1946年3月,国民党接管“奉天造兵所”,改名为“中央联勤总司令部兵工署第九十兵工厂”,其中的“第一制造所”改为“中央联勤总司令部兵工署第九十工厂枪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工厂改名为“五兵工总厂”,“枪所”改为“五一工厂第制造所”。1950年11月,总厂中的枪所从沈阳迁到北安市区原东北军政大学旧址,命名为“北安冲锋枪厂”,第二厂命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抗美援朝期间,我国所产的轻武器中许多出自这里。

1988年6月,工厂划归首钢总公司后,隶属于首钢机械工程总公司,更名为首钢庆华工具厂。庆华工具厂年生产各类枪支37万支,是全国轻武器生产骨干企业。庆华军事工业遗址博物馆整体陈展设计在保留原址的基础上开辟“历史陈展区”、“过渡区”、“遗址区”三个部分,以不同的风格展示原庆华工具厂生产、生活等经典场面。历史陈展区全面展示了庆华工具厂的历史及为国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过渡区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与场面。遗址区陈列56式冲锋枪、54式手枪两条生产线共陈列各类机床128台(其中国家2级文物7台,3级文物47台)。

庆华军事工业遗址博物馆

地址:黑河市北安市鸟格尔大街1号(原庆华院内)

电话:13846308088

红四军进驻马图革命遗址群

红四军进驻马图革命遗址群位于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遗址群主要包括:见龙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燕翼居——红四军政治部旧址、八士庐——红四军后勤部旧址。

1929年9月底,中共中央向红四军前委发出了关于红四军入东江问题的指示。10月13日,红四军前委接到中央指示信后,决定立即调3个纵队向潮梅游击。东江特委为策应红四军进取东江也从多方面部署了工作。东江特委根据陈毅告知中央决定红四军进东江的报告,于10月20日向各县党组织发出第一号紧急通告,及后又发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具体要求各县应配合红四军进东江的行动。丰顺县委接到东委的指示后,迅速落实组织上、军事上、政治上和后勤保障上的工作。在组织方面,除派了一名负责同志参加东江西北七县联合设的办事机关,指挥和做好配合红四军来东江的行动外,由中共丰顺县委委员黎凤翔、县革委会委员杨立中、团县委书记李井泉和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在马图组织和布置欢迎工作,并在荷树凹的文祠设立接待站。同时组织马图乡党支部、团支部、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单位、团体,列队到北洞深坑肚迎接红四军到来。在军事方面,组织全县的县、区、乡赤卫队配合红四十六团、四十七团乘机攻占汤坑和留隍,动摇敌人后方和截击从潮汕方面来援西北之敌。10月26日,在留隍高砂界(高华、砂汤)红军与敌激战两个小时,击毙敌排长1名,敌兵数名,警卫队死伤10余名。同时,组织赤卫队做好警戒和支前工作。受东江特委委派,东江特委常委、军委书记古大存到马图接应红四军,东江红军四十六团也与红四军会师于马图。在政治方面:各区结合纪念“双十节”,举行武装游行示威,印发宣传大纲,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的斗争。在马图则到处书写着“热烈欢迎红军第四军!”“组织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武装暴动,夺取东江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口号。还配合红四军先遣工作组在泥墙壁用石灰写上“东江革命民众团结起来。红军甲”“实现共产主义 扩大赤色区域。红军甲”“工农商学兵,齐心压泰山!”等标语。在后勤保障方面,除了动员全县秋季进行抢割抢收,储备粮食外,在马图筹集粮食、甘薯、咸菜和稻草等给养,还打扫卫生,腾出房子让红四军住宿,朱德住在见龙居,陈毅住在燕翼居,后勤部设在八士庐。

1929年10月19日,军长朱德和参谋长朱云卿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三路进军东江。主力部队于21日先集结在梅县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会合,24日经蕉岭,于25日下午抵梅城附近,经1小时战斗,攻占了梅县。当即颁布了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一百七十七号)》。同时,打开监狱释放了200名左右的“犯人”,内有10多名共产党员。26日晚敌大部队反攻梅城,红四军主力从梅城南面撤出,10月28日,朱德和陈毅、朱云卿率全军(一纵司令员林彪,党代表熊寿祺;二纵队司令员郭化若,党代表张恨秋;三纵队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罗荣桓)在东江特委、丰顺县委的策应下,转移到丰顺的马图休整。红四军进驻马图当天,儿童团员们在见龙居禾坪上排队接受朱德的检阅,团员们高唱《国际歌》《儿童团团歌》,军长朱德神采奕奕地和大家一起合唱,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0月30日,朱德在马图村荷树凹文祠学校召开各纵队司令员、参谋长及特委、县委等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军事会议,号召东江的同志艰苦奋斗,争取扩大红军队伍,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在马图住了三天两夜。随后,朱德率红四军前往赣南折回闽西。红四军离开马图时,根据马图会议决定,从各纵队抽出梁锡祜、谭汉卿等政治骨干36人、战士120多人,枪支170多支、轻重机枪3挺、弹药一批、战马12匹,支援东江红军。是年冬,八乡山、铜鼓嶂、九龙嶂等革命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积极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红四军进驻马图、挺进东江,打击和震撼了敌人,加速了东江地区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江尤其是西北地区游击战争的深入开展,加强了西北七县包括丰顺县在内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加速了土地革命的进行,并推动了粤东北苏区融入中央苏区。同时,对同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见龙居于1983年4月被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被中共丰顺县委宣传部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四军进驻马图遗址群于2018年8月被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濮阳红色遗址上的故事(十八)——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红色印迹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华野濮阳整军感赋

中原决战谋略强,

名将云集会濮阳。

整顿三军增斗志,

挥师淮海灭匪帮。

(苏涛)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简介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濮阳市濮阳县城关镇孙王庄王家大院。

1948年3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机关和第一、四、六纵队全体指战员,由黄河南移驻到濮阳地区休整,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5月12日,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亲临指导。在一周的时间里,朱总司令接见了师、团干部,深入连队同战士一起研究军事技术,召开营以下干部和战士代表会议,转达毛泽东主席向全军指战员的问候,就国际国内形势和部队的任务作了重要指示。华野部队在濮阳整军期间,濮阳人民为部队腾房让床、碾米磨面,为部队供给养,用本地土产品慰劳战士,体现了老区人民支援革命的赤诚之心。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王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现存北屋3间,面阔11.9米,进深5.1米,正脊高6.8米,外青砖内土坯,硬山顶,白灰缝,灰布纹瓦,具有鲜明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西屋4间,蓝砖硬山顶瓦房,长13.5米,脊高6.8米,两角墀头绘鹤图案。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被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濮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邱爱华)

红色故事

◆◆ 朱德濮阳轶事◆◆

总司令推车

1948年初夏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受毛主席的重托,带着党中央的使命,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陪同下,离开西柏坡,乘坐汽车亲临濮阳,指导华东野战军第一、四、六纵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经过抗日战争和已经进行了二年之久的解放战争,中原大地千疮百痍,弹迹斑斑,交通沟、封锁沟、边界沟密如蛛网,道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又适逢滂沱大雨,泥泞满路。几辆刚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破烂货”汽车,在这样的道路上爬行真够难的了。朱德心里好像揣着一团火,巴不得一下子飞到濮阳,急促地对司机师傅说:“老于同志,路真不能走了,你就说一下,咱们步行。”

“行啊,往前走着看吧!”司机老于紧张地拨弄着方向盘,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走到邯郸,一个“打滑”,车子陷到了泥坑里。

“战事紧急,刻不容缓!”朱德操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时间就是胜利!”

话音没落,朱德健步跳下车来,连鞋袜也没顾得脱就径直跳进泥坑里。20来个随行人员,看总司令要推车了,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进了泥坑。总司令一声“号子”,大伙儿一起用劲,卧倒的“死牛”复活了,开动了。正当大家准备上车继续南进的时候,上空窜来了两架敌机,好像秋后的苍蝇一样嗡嗡地叫着,有气无力地在头上盘旋。有的战士想到“青纱帐”里隐蔽一下,可是朱德神态自若,谈吐坦然,诙谐地说:“看!蒋介石为我们‘护驾’来了!”大伙儿咯咯地笑了起来。

说也奇怪,那两只“苍蝇”胡乱地转了几圈,连个屁也没放,便飞之夭夭了。它哪里知道,这两辆带着敌人标记的汽车里坐着我们的朱总司令和陈毅同志哩!

普通一兵

5月12日傍晚,“夕阳无限好,晚霞尚满天”。古澶濮阳金辉洒地,中心阁、回銮碑、八都坊……这些象征濮阳光辉历史的胜迹显现出诱人的雄姿。朱德在陈毅、粟裕等陪同下风尘仆仆来到了濮阳。

晚上,一兵团直属队举行欢迎会。许多只闻大名、未见过朱德的战士心里揣测起来:朱总司令一定是一个衣着光鲜、相貌堂堂的大人物;有的则想象,朱总司令喝令三军,驰骋疆场,百战百胜,一定是一位锦衣桂冠、神态威严的将领;还有的认为,总司令一来,一定车水马龙、前呼后拥。谁能想到这位指点江山、叱咤风云、驰名中外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却穿一身士兵模样的旧军装,戴一顶褪了色的破军帽,穿一双粗布鞋,还系着鞋带、打着绑腿。异乎常人的是脸上嵌满了深深的皱纹,浓郁的眉毛又粗又长,满脸黑胡茬子挺拔拔得冒出有老长老长,或许是战事紧急未来得及刮的缘故,看上去很不合眼。然而,一个共同的感觉:他,人民的总司令,身材魁梧,位尊功高而使人敬佩,相貌慈祥而使人倍感亲切,衣着朴素而让人尊敬,喝茶自己端,吸烟自己点,用具自己带……一切的一切,完完全全像一个普通士兵。

参加欢迎会的人齐了,朱德好像塾师给小学生上课一样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

“我今天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和军委来慰问大家。”朱德谦逊地讲了一句,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一位刚入伍不久的战士拍了一下胸膛,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嘿!听,毛主席还想着我们呢!”

“我们一定听总司令的指挥,为毛主席争光!”另一位新战士向左右的战友递了个眼色,发自内心地下了决心。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经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最近两年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许多伟大的胜利,对党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朱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我军的斗争史。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手不由心地摸摸结满茧的“铁脚板”:“你啊,赛过了敌人的汽车轮!”有的悄悄地掀起衣裳,痴痴地望着身上的伤疤,回味着艰苦的历程:“革命付出的是血和肉,留下的是意志和光荣!”

最后,朱德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要认清形势,把握战机,执行政策,遵守纪律,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金点石开,短短的一席话使大家看到了朱德特有的勇者的气概、智者的镇静、仁者的热忱。每个战士都树起了一个坚强的信念:跟着这样的统帅就能无往而不胜。

“你们要学毛主席”

有句古话:“济一时之急,则赠人以金;成终身之业,则赠人以书。”纵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朱德也总是鼓励将士们认真看书学习,文武并举。

5月15日,朱德在濮阳县孙王庄王家大院华野整军司令部分别接见团以上干部,询问部队的生活、学习、军事等情况,征求大家对时局的看法,对各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要求。交谈后,送每人一本马列的书或毛主席著作,并在封面上亲笔写了“你们要学毛主席”的题词,对全军将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鼓舞很大。

大伙儿手捧着朱德的赠书,眼看着朱德苍劲有力、语意深长的题词,不禁联想起朱德一贯的教导:“一面打仗,一面学治天下。”要治天下,就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早在20世纪20年代,朱德就曾说过:“从辛亥革命起,我们搞的这一套都是从西方学来的,德国的马克思、俄国的列宁,他们的学说也许能给我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舍弃功名利禄,远渡重洋到达欧洲。在莫斯科,朱德既学习马克思主义,又学习现代军事,他颇有感触地吟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认为毛主席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当革命萌芽遭到摧残,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毛主席就指出:“我们红军第一件法宝,名字叫作马列主义,这是一双革命的千里眼。而敌人却是盲人骑瞎马,看不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件法宝,名字叫作人民群众。这是大海的怒涛,可以把一切敌人统统淹没掉。”从井冈山会师到九十高龄,朱德历尽沧桑,但始终不渝地坚持看书学习,既是全军将士的统帅,也是大家的老师。

大伙一块儿啃干馍

5月17日,朱德在孙王庄西北角柏树林里召开华野前委干部、战士代表和战斗英雄、爱民模范会议。那时,没有礼堂,这片柏树林棵挨棵、枝搭枝,葱绿茂密,荫凉幽雅,既空气新鲜,又便于防空,是一所天然的大礼堂。

在会上朱德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讲:“新五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我们要用‘耍龙舟’‘钓大鱼’的方法调动它、消灭它。”又说:“人民坐江山的日子就要来到了。这次战役关系就这么重大。毛主席已经为我们摆好了决战决胜的歼敌阵,现在就看你们的了。”

这些铿锵铮响的话好像催战的号角,激励着广大指战员奋力备战,大伙儿越听越有劲,竟忘了休息,忘了吃饭。为了多听几句朱总司令的教导,大家决定就地午餐——啃干馍。那时生活很苦,吃的全是高粱面、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又凉又硬。朱德已经60多岁了,胃口又不好,可他也同战士们一样啃干馍,并且啃得有滋有味。朱德边啃干馍边和战士们促膝谈心。他问一个老家在南方的战士:“生活苦不苦?啃干馍习惯不习惯?”那位战士若有所思地说:“能和总司令一块吃饭,生活再苦心里也甜!”朱德鼓励大家,再打几个胜仗,江南一解放,就吃上大米了。大家一致表示坚决听总司令的话,艰苦奋斗,以苦换甜。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炼了大家的意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乃至和平建设时期,朱德总是号召大家发扬“啃干馍”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誉为革命的传家宝、修身养性的灵丹妙药。

朱德的扁担

一提起朱德的扁担,人们就会联想起井冈山上朱总司令下山挑粮的故事。在濮阳也流传着“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濮阳的5月,正是春种夏管的黄金季节。刚刚获得解放的濮阳人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朱德除集中精力指导部队整训外,还挤时间到田里帮助农民劳动。一天,朱德从田里劳动回来,路过一个菜园,看到井旁有一池清水,便脱下鞋子,卷起裤腿洗洗脚。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来挑水。朱德看看那孩子瘦弱的身体,再看看那两只大大的水桶,关切地问:“小鬼,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为啥你来挑水?”那孩子看着总司令和蔼可亲的面孔,坦率地说:“我叫王爱堂,今年14岁了。父亲死了,我和母亲两个人过日子,母亲脚小,又有病,我就……”说着就放下担子,绞起辘轳。还没等朱德把脚洗完,他已经绞出了两桶水。当他放下辘轳去拿扁担时,朱德却早已抢到了手里,笑着说:“我来帮你挑!”

朱德挑起满满的两桶水,迈着坚实稳重的步子,有节奏地甩着胳膊,扁担颤颤悠悠,桶里的水一点儿也不洒,多么像一个挑担的老把式!甭说年幼的王爱堂,就是深通世故的老人也不会猜想他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威震敌胆、闻名于世的堂堂总司令!消息不翼而飞,当王爱堂与村民们知道那位挑水的“老兵”竟是朱德总司令时,无不肃然起敬,奔走相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至今仍被濮阳人民广为传颂。

朱德补毛巾

“从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这是朱德总司令的一首诗。无论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朱德总是崇尚节俭,艰苦朴素。在濮阳流传的“朱德补毛巾”的故事,就是他美德沧海中的一粟。

一天,晚霞似火,大地嫣红。朱德听过汇报,又到连队手把手地教新战士刺杀、射击、攀梯蹬墙、匍匐前进等作战技术。回到住处,放下肩上的背包,掏出那条跟了他多年的白毛巾,正准备洗脸,看毛巾当中磨穿了洞。于是,他不顾一天的辛劳,从房东那里借来一把剪刀,取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包端坐在院子里一块捶布石上,补起他那条用了多年的毛巾来。

朱德身材魁梧,粗手大脚,拿起剪刀来却得心应手,使用起绣花针也轻巧灵活。只见他把那条不知浸过多少汗水,中间有几处“麻花”、几个洞的毛巾对折起来,顺折剪成四块,然后倒过来四边相对,缝在一起,四周又织了新边,不大一会,一条“新”毛巾便制成了。

朱德把那条缝过的毛巾,折了又折,叠成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方块块,像妇女们用棒槌捶布一样用手拍打着、欣赏着。他看到站在他面前的警卫员目不转睛,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不禁嘿嘿笑着说:“像不像条新毛巾啊,小鬼?”警卫员赞赏地点点头。朱德又语重心长地对警卫员说:“艰苦朴素是革命军人的立身之本、治国之道,这点是不能忘记的啊!”警卫员点了点头,默默地掏出小本本,一字一字地记到了本本上。这时,房东王秀珍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说:“老总呀,你真是人民的总司令!”

与赵老三的一席话

一天早饭后,朱德来到濮阳街头,走到四牌楼西边赵老三的货摊前,和蔼地问:“老乡,你的生意怎么样?”赵老三看着这位“老兵”穿身打着补丁、褪了色的军装,粗手大脚,说话随便,以为是位伙夫头,脱口说:“请坐吧,老班长!”

朱德和赵老三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交谈起来。朱德问赵老三叫什么名字,住在哪条街,家有几口人,有没有土地,摆货摊收入多少,交多少税,生活能不能顾得住,等等。赵老三一边回答着朱德的问话,一边泡茶递瓜子,都被朱德谢绝了。

朱德还特别详细地询问了工商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赵老三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因为那时濮阳执行政策过“左”,侵犯了工商业者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繁荣。朱德回到司令部后,立即和有关人员通气,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拿枪消灭了很多敌人,取得很大胜利,还要在政策上打胜仗。毛主席把政策规定得很好,要我们大家执行,我们要遵守纪律,执行政策,保护人民的利益,一面打仗,一面学治天下!”

不几天,冀鲁豫区党委就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过“左”政策一一做了纠正,使濮阳的工商业很快繁荣起来。人心归向,军队爱护人民,人民支援军队,军政军民关系也较以前更密切了,濮阳的革命和建设比翼竞飞。

(冯九成)

来源:濮阳党史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5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