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高桥烈士陵园

高桥烈士陵园,于1954年由上海市政府兴建,为纪念1619名在上海解放战役中牺牲在浦东地区的革命烈士,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桥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面积25641平方米,门口矗立着一座由浦东新区人民共同捐资兴建的大型八一雕塑,雕塑高12米、宽20米。纪念广场两侧新建了两幅高1.8米、宽15米的大型浮雕,纪念碑两侧新建了12幅高2.2米、宽1.8米的花岗岩浮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烈士陵园为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到陵园参观、祭扫、举行各种仪式,提供场地和帮助。

2003年,浦东新区政府投资4500余万元对高桥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的改扩建。现在的高桥烈士陵园,青松挺立,环境优美,景观布局合理,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陈毅同志-当年的题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陵园大门上刻着-同志-题写的园名:高桥烈士陵园。黑金色的英名录墙,在巨幅水幕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由-同志题写的馆名上海战役浦东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846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壁画、模型、影景合成等技术,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了当年上海解放战役中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景。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发起了解放上海的战役。--反动派负隅顽抗,把高桥作为浦东防线的核心,在高桥外围构筑了密集的碉堡群,妄图阻止解放军前进的步伐。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5月25日午夜攻克了高桥,直逼吴淞口咽喉要塞,切断了敌人外逃的通路,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上海全市的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陵园的中心是纪念广场。这里是举行祭扫仪式的场所,能容纳2000多人,庄严挺拔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纪念广场的西端。碑高13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贴面。

走进初心地|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市区唯一一处大型烈士墓陵园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好年轻,好些都只有20多岁……”2月19日中午,太阳和煦,80岁的周仕文站在成都十二桥烈士墓的烈士事迹栏前,边细细看他们的介绍,边喃喃自语。

她是自贡的退休教师,一年前来到成都定居,这天来到文化公园转,转进了公园内的十二桥烈士墓。

虽是正午,烈士墓里访客不少。解说员何蒙蒙正在为天津市某大型国企的党员们作解说。71年前那个冬夜中殉难的30余位烈士的英灵,在人来人往、春花繁盛的公园里,与今天的和平、繁华相伴,“假如英烈们地下有知,看到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应该会很欣慰吧!”周仕文跟听一路,解开了心中疑问,也感慨万分。

在黎明前夜,他们牺牲在枪口下

周仕文眼前的事迹栏,一共有5块,共记录了20位烈士的事迹,其中有13位年龄在35岁以下,最小的龙世正只有19岁,最年长的周从化也只53岁。

根据事迹栏的记录:周从化是在重庆解放前三天的1949年11月27日夜里,被特务枪杀于重庆白公馆松林坡上,后遗体被转运回成都十二桥。彭代悌、云龙是被杀害于成都王建墓墓道,于1950年1月遗体被送往十二桥烈士墓安葬。其他17位烈士则都是牺牲于1949年12月7日夜的十二桥防空隧道内,距离成都和平解放还有20天的黎明前夜。

何蒙蒙解说道,长眠于十二桥烈士墓的烈士,一共有36位,事迹栏呈现的是20位。在红色花岗岩塑成的十二桥烈士大型浮雕前,何蒙蒙用低沉的语调介绍了那段沉重的历史。

1949年冬,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秉承其最高当局的密令,国民党政府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自下令,将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革命青年和其他爱国志士全部秘密处死。当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疯狂进行了大屠杀,10天后又在成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桥大惨案”。

当夜,国民党保密局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武装特务16名来到将军衙门看守所,将32名政治犯押上刑车驶达外西十二桥。当时,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乱坟坝内留有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屠杀便在防空壕内进行,32名政治犯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杀害,并被就地仓促掩埋。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成都市军管会立即组织力量,于1950年1月3日至7日分别在十二桥和王建墓发掘出35位烈士的遗骸。

他们之中,有杨伯恺烈士,他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任重庆地委委员并长期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和上层统战工作;有于渊烈士,他在1926年英军炮轰万县中英勇抗英闻名中外,后来又长期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有王干清烈士,他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打响川西工农第一枪,领导了绵竹暴动;有许寿贞烈士,他以世界语为武器,向国内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幕,宣传党和人民解放军伟大胜利……

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可歌可泣,每一位烈士的革命情怀都感人至深。周仕文几次以手拭泪,这些年轻的生命在生死关头的大义凛然,让她深感震撼,也同样震撼了天津来的客人。

70年传播爱国主义教育

天津来的访客,正在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党课活动。“今年是建党一百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特别党课,能更好地唤起大家的使命和担当意识。”领队、负责人如是说。

呈现于他们眼前的烈士墓,墓前正中竖立一座纪念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二桥死难烈士墓”8个醒目的红色字体。浮雕广场上,前面是4排烈士纪念碑,36位烈士的名字和简要事迹刻在红色花岗石碑上。

“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的父亲,就是十二桥烈士中的杨伯恺先生,她曾经来过这里吊唁父亲。”何蒙蒙指着杨伯恺烈士纪念碑介绍道。

在墓碑之后,是一组大型浮雕。雕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分为晨曦、缅怀两组塑像。晨曦取材红色花岗石,根据36位革命烈士形象特点及英勇事迹组合成20米的长卷浮雕。缅怀肖像用汉白玉雕琢,母子手捧鲜花站在英烈墓前,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在墓园的左侧,耸立着一尊从十二桥烈士牺牲处迁移过来的大型雕塑,是一只用岩石堆砌、雕塑而成的手,戴着镣铐,五指伸向天空,犹如一只呼唤自由的大手,承载着烈士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

70余年里,成都市政府先后几次出资修复、改扩建十二桥烈士墓,是市区唯一一处大型烈士墓陵园,是成都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今年正逢建党100周年,成都市青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推出包括十二桥烈士墓在内的三条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每年清明节前后,约有2万至5万名学生专程前来凭吊烈士,各学校、机关、团体组织扫墓活动,这里已成为青少年祭扫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烈士英勇精神,继承革命遗志,努力学习、工作的教育课堂。”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59年!这位长眠我国海拔最高烈士陵园的岳阳籍烈士,找到了家人

年轻烈士59年前在战场牺牲

一封来信让一家人圆了祭扫的心愿

寻亲,去康西瓦

谢宏辉没想过,到康西瓦的愿望就这样实现了。

打记事起,回湘阴石塘镇老家时,父亲谢罗初总会指着墙上的遗照告诉他,那是他的二叔谢孟初,在边境作战中牺牲。

23岁的年轻烈士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的痛。漫长岁月里,去一趟遥远的康西瓦烈士陵园,为谢孟初扫墓,成了谢家人一直未了的心愿。

从湖南湘阴到新疆乌鲁木齐,3500多公里;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地区叶城县,1500多公里;从叶城到康西瓦,430公里……清明前,谢宏辉和七叔谢降平的寻亲路终于成行。

59年过去,烈士从未被忘记。在陵园里,谢降平在墓碑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遗愿

扫墓成为父母的牵挂

3月27日这天,82岁的谢罗初起了个大早,顾不上去医院看痛风肿胀的左手,一心想着赶到湘阴老家石塘镇彭家坝村和兄弟们会合。

谢罗初有六个弟弟,一个妹妹,上世纪60年代,湖南湘阴围湖造田,谢罗初成家时就搬离了石塘镇。

七弟谢降平平常在长沙带外孙,离开老家也有段时间了。兄弟几个他最小,身体还算健康,这次由他作代表,和在天津工作的谢宏辉在乌鲁木齐会合,一块去康西瓦。

第一次去祭扫二弟谢孟初,谢罗初计划着先给父母扫墓,再取些土,让七弟带到二弟墓前,再带着土回来,算是让弟弟回家。

南国的春天寒意不减,在父母墓前,老人泪流满面,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

谢罗初念念不忘的,是1959年,自己休完探亲假回广东揭阳部队那天,弟弟送自己出门,他走了很远后,发现弟弟还一直站在原地,便折返把帽子戴到了弟弟头上。

他也没有想到,这是兄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很快,弟弟报名参军,北上去了新疆部队,兄弟俩从此一南一北。有时两人会通信,一来一回两个月。

1962年9月,谢孟初来信告诉谢罗初,自己可能会上前线,如果牺牲了,希望哥哥能回家照顾父母。

收到信的谢罗初赶紧回了信,却再也没收到弟弟的回信,很快,他收到谢孟初牺牲的消息,赶回了老家。

随着军人牺牲证明书寄到家里的,还有一双军鞋,一床军褥,还有一件织到一半的毛衣。

弟弟的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谢罗初记得,那时母亲几次哭晕过去。祖母死活不愿意谢罗初再待在部队,让他退伍回了家。

少小离家又埋骨他乡,是家人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儿女们也经常听到母亲念叨,要是知道康西瓦在哪,自己爬也要爬过去。

那个年代,通联不方便。老家人只知道,谢孟初的墓碑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但连康西瓦的大概位置都不清楚。后来,父母陆续离世,这事就搁置下来。

活到这个岁数,谢罗初没有别的愿望,只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母遗愿。尤其这两年年纪大了,他总是叮嘱儿子,有机会就要去康西瓦看二叔。

2009年,谢宏辉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但信息不多。直到2019年联系上志愿者杨宝民,才对那个遥远的西部边境熟悉了些。

谢宏辉那时就盘算着要去扫墓,没想到遇上疫情,拖到了今年。在清明前,他请了假,踏上去新疆的路。

寻亲

“以康西瓦的名义”

收到谢宏辉的微信好友申请时,杨宝民第一反应是激动。

在驻疆某部服役20余年后,杨宝民自主择业到了地方。2018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成立,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其中。

2019年,杨宝民随工作组前往喀喇昆仑边防一线,给边防单位公布优待政策时,第一次走进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对大多数人来说,康西瓦这个地名是陌生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海拔428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

长眠于此的,大多是1962年边境作战中牺牲的烈士。之后陆续有因参与边疆建设而牺牲的烈士安葬在这里,陵园至今有112位英烈墓。

杨宝民发现这里绝大多数烈士牺牲时都非常年轻,而且陵园地处茫茫雪山高原,路途艰辛,少有家人探望。

回到乌鲁木齐后,他将烈士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过去那么长时间,很多烈士信息不全,为他们找到家人,成了杨宝民想要做的事。

他把烈士的信息写成《寻亲,以康西瓦的名义》一文,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很快,文章在网上不断被转发。

他还手写了40封信,按照墓碑上的信息寄了出去。有准确地址的就寄到乡,没有的就寄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

杨宝民也有收到回音。几年时间里,有20来个烈士家属陆续主动联系上杨宝民。

谢宏辉就是其中一个。2019年,同乡徐文清烈士的家属转来杨宝民的信件,谢宏辉按照信里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杨宝民。

陆续找到家属后,杨宝民建了一个微信群“康西瓦烈士亲友团”,很多谜题也就此解开。

和杨宝民一块为烈士寻亲的人还有很多。当年参战牺牲的烈士,有部分葬在叶城县烈士陵园。从2019年接手退役军人工作开始,叶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陈远强便认识了杨宝民,有烈士信息需要改正,陈远强就第一时间安排人跟进。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法到陵园祭扫,陈远强就带着工作人员把陵园墓碑一块块打扫干净,代为祭扫。

他们筹划中的事情还有很多:找到更多的烈士亲属,为碑刻信息错误的烈士更换新墓碑,借助组织力量协调烈士家属分批赴康西瓦陵园祭扫……

墓前

59年的心愿完成了

谢降平不是没想过,这样的路途对64岁的自己来说难免难熬,但他仍没料到,这段路会这么艰辛。

蜿蜒在喀喇昆仑群山之间的新藏公路,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称为“天路”。

从新藏公路起点叶城县出发,到康西瓦烈士陵园430公里,途中一共要翻越3个达坂(蒙语,山口),其中两个达坂海拔都超过4900米。

从山上往下望,公路仿佛在山腰画出一道波浪线,一路有无数的回头弯道。常年跑新藏线的司机周光年知道这条路的辛苦,雪山达坂险峻、戈壁无人区荒凉、高原缺氧反应强烈……要是到了三个月的雨季,还可能遇上泥石流塌方,会车就更危险。

几人到叶城时,正好遇上暴雪封路,在叶城休息一天后,路面解封,杨宝民第一时间通知叔侄俩出发。

一路上,不少路段都还结冰,封路后等着上路的货车也不少,遇上堵车走走停停,平时7个小时的路途,这天跑了12个小时。

3月29日9时出发,12小时后一行人才抵达距离康西瓦70公里的赛图拉镇。31日9时,西部边境的天刚亮,谢降平简单收拾了下上了车,经过1个小时车程到了康西瓦烈士陵园。

面向喀喇昆仑山脉,高大的烈士纪念碑高耸矗立在雪山上,“保卫祖国边防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海拔4200米的高原气温零下17摄氏度,谢降平顾不得高反不适,穿过纪念碑后,一下就哭倒在二哥墓前,长跪不起。

墓碑上的碑文清晰如新:“谢孟初之墓,七九七八部队战士,湖南湘阴人,一九六二年十月牺牲,南疆军区立。”

谢降平捧着父母照片,流着眼泪向哥哥诉说着二老的思念。谢宏辉捧着全家福,哽咽着给二叔一一介绍着他未曾谋面的亲人们……

临近清明,陆续有人来陵园探望扫墓,途经的军车都会鸣笛三声。叔侄俩扫墓后,也一一走到其他烈士墓前,不少烈士家属都托谢宏辉帮忙看望牺牲的家人。

这个时隔59年的心愿,总算是完成了。

记者手记

清澈的爱 无悔戍边

看着七叔在墓碑前痛哭,我们也瞬时红了眼,这一路,真的太难了。

跟着七叔从湖南出发,一路辗转乌鲁木齐、叶城到康西瓦,去的路上就花了3天。

尤其是新藏线,430公里的路途整整走了12个小时。山上有些路段雪还没化,会车容易堵,走走停停一天都在路上。过达坂时更是难受,上高原没有严重高反,但在海拔4900多米的高点,测了下心跳140,走动都难。

去之前,最担心的是年纪大了的七叔适应不了高反,幸运的是他一路下来身体还好,有时反而照顾我们多些。

那些年轻烈士,他们那时候条件艰难得多,但仍无悔戍边,后来,他们又化作山脉,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

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有块石头上用红色大字写着大家熟悉的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想,这也许是一代代戍边战士无悔付出的原因了。(原载于《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张萌

一审:曲找回 二审:谭振华 三审:曾敏学

市烈士陵园清明迎来红色祭扫高峰 5万人次入园缅怀革命先烈

  南通网讯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绿色、文明祭祀成为主流,而红色祭扫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参与。昨天,记者从南通市烈士陵园了解到,从今年3月起,1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的近5万人来到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南通市烈士陵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市永久性青少年教育基地、市廉政教育基地、市法治教育基地。近年来,陵园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与传承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浓厚的红色纪念氛围。

今年是建国70周年,记者了解到,南通市烈士陵园策划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向烈士致敬”等主题活动,从3月开始,陆续前来祭扫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达128家,祭扫群众近5万人。其中,4月3日、4日是今年清明祭扫的高峰,为保证参观和祭扫活动安全有序地举行,南通市烈士陵园对清明祭扫接待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了接待服务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硬件投入、优化环境建设、完善软件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群众祭扫先烈、先人提供一个“平安、文明、有序”的环境氛围。记者在现场看到,陵园为市民免费提供了描红用的笔和油漆、饮用水、轮椅等,并开设网上留言、献花、点烛等祭扫形式,倡导文明祭扫。

据悉,清明节后,南通市烈士陵园“红色教育,感动江海”宣讲团还将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以宣讲烈士事迹、赠送革命书籍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记者龚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4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