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湖田古瓷窑址

湖田古瓷窑址:湖田窑是景德镇古窑,位于景德镇东南竟成乡湖田村。湖田窑创建于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元代烧制的湖田窑瓷器略带黄黑色,形式古雅,在浙江很流行。明代以民用青花瓷为主。湖田窑在明朝中叶结束,前后历六百余年,反映了景德镇近七个世纪的制瓷技艺和发展过程。

揭秘!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考古的前前后后…

湖田古瓷窑址

放眼身边人与事 细说生活情与理,本期慈视关注:揭秘!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考古的前前后后…

慈视关注:

今天上午,慈溪举行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入选“十大”新闻发布会,并邀请重量级专家揭秘这一重大考古项目的前前后后。

慈溪市长改变预定行程出席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改变预定行程出席发布会的慈溪市长项敏介绍,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首次确认了秘色瓷的生产工艺及兴盛过程,解答了秘色瓷“哪里造”、“怎么造”这两大核心问题。

他说,多年来,慈溪高度重视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管理与越窑青瓷文化传承弘扬。通过多次专题调查,摸清了市域范围越窑遗址的基本分布情况,相继对荷花芯、寺龙口等窑址进行考古发掘,组织举办多项国际性、全国性越窑青瓷学术研讨会。同时成立上林湖越窑遗址文保所,编制了《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遗址实施了有效保护。

“秘色瓷”神秘面纱揭开……

(秘色瓷八棱净瓶)

釉色呈天青色的秘色瓷,是中国存世最少的瓷器类型之一。作为最早一种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秘色瓷名声极大,却又不在民间流传。她的产地在哪如何烧制曾经是千古之谜。

对秘色瓷的记载,散见于古代文献,但一千多年来,世人都是只闻其名而不见其物。直到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了被《衣物账碑》标注为“秘色瓷”的14件釉色天青的瓷器,秘色瓷才得以真正被世人所见。

(秘色瓷薰炉)

2003年,上林湖越窑遗址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于2006年、2012年两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该遗址列入“海丝”申遗的遗产点名单。短短半年时间,完成了上林湖遗产区内8000多座坟墓迁移、4000平方米展示馆建设等一系列任务。

同时,占地71.6亩、投资1.75亿元的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也即将建成,集成青瓷创意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人才培训以及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打造成为优秀青瓷企业孵化基地和高端青瓷文化主题空间。

(窑址发掘现场)

(来源甬派)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考古发掘项目,从全国40个参与角逐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这是当年度浙江省内唯一入选的项目,也是慈溪继1998年度寺龙口越窑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项目。

解决两大“千年悬案”……

(匣钵+净瓶)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秘色越器》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秘色瓷的神韵。但是什么是秘色瓷,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后司岙的发现解决了一个困扰了我们千年的历史悬案……这个生产秘色瓷的贡窑,在哪里呢?”这是项目领队之一郑建明在答辩现场的开场白。成天跟泥土打交道的他,翻出了压箱底的西装皮鞋,用轻松的语气和发问句式,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心。

配合着PPT演示,郑建明接着往下说:它解决了两大千年悬案——秘色瓷在哪里烧,怎么烧的问题,以及唐代贡窑在哪里的问题,请看3个“首次”——首次摸清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的基本格局;首次确认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首次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

(匣钵+执壶)

那么,神秘的秘色瓷到底是什么?它为何能成为炙手可热的“考古界网红”呢?专家学者给出的答案是:秘色瓷作为越窑的高等级青瓷,是吴越国直接供应给宫廷的瓷器,一般的大臣和老百姓不能用。

沈岳明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发掘,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与生产工艺、秘色瓷窑场基本格局、唐代法门寺地宫与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秘色瓷的产地问题基本理清。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远景)

根据遗址研究,后司岙窑址始于唐代晚期,止于五代,基本与唐五代时期秘色瓷延续的年代相始终。从装烧工艺上看,秘色瓷的出现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瓷质匣钵的胎与瓷器基本一致,极细腻坚致,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以便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业界专家表示,瓷质匣钵及由此带来的秘色瓷生产,是以后司岙为代表的上林湖地区窑场的重大发明。

(上林湖遗址航拍正射影像图)

在窑场格局上,以窑炉为中心进行布局。窑炉为依山而建的南方传统龙窑,基本为正南北向,除窑头部分淹没入上林湖水库中外,其余部分保存较好,保留了包括窑尾排烟室、多个窑门、窑炉两侧的多道挡墙等在内的较完整结构。这与普通窑场以窑炉为中心、两侧均堆积废品的布局有明显区别。

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中以及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装烧方法亦几乎相同,其中八棱净瓶目前仅见于后司岙窑址中。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晚唐五代时期的绝大多数秘色瓷器当为本窑址的产品,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

(来源甬派)

业界专家学者指出,以上林湖窑场为载体,“秘色瓷”的烧制,“贡窑”的设立,对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的精进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体现了上林湖越窑遗址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接下来,慈溪还将依托上林湖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越窑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确保年中立项,力争早日申报成功,打造为集保护管理、展示教育、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青瓷文化胜地。

评说有观点的新闻,影响有想法的你,期待你的真知灼见!

配图:来源甬派、宁波日报

图文编辑:小姚、ZRoy晴天

责任编辑:文弋

来源:甬派、宁波日报、慈溪新闻

慈视关注

慈溪市广播电视台《关注》

首播时间:周日18:12

重播时间:周日21:42

周一10:10

周二18:02

微信号:cxtvgz

《新闻发布会》完整视频

细数德化陶瓷古窑址

2014年8月,考古发掘队首次对外发布德化县和永春县交界处的辽田尖山古窑址田野考古发掘成果,初步确定该古窑址为商周时期德化龙窑遗址。据悉,此前德化发现最早的窑址是唐末时期的,此次重大考古发现将德化龙窑建窑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发掘出较为完整的德化“龙窑”结构

早期文化堆积层

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重要产瓷区之一,德化窑址于1961年5月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三班、盖德3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提升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近40年来的普查,迄今全县已发现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瓷窑址238处,古陶窑址6处,窑址遍布全县各乡(镇)。

现将1976年重点发掘的碗坪仑宋代窑址、屈斗宫宋元时代窑址和全县已发现的古瓷窑、古陶窑遗址简介于下:

一、碗坪仑古瓷窑

碗坪仑古瓷址

碗坪仑宋代古瓷窑,在县城西部盖德乡盖德村,距县城约7公里右侧的山坡上。窑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1966年2月普查发现,1976年6月9日至7月16日,由省、县、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组织发掘,揭露总面积87。25平方米。在第2层(上层)、第3层(下层)发现残窑基2处,出土各种瓷器和窑具共1700余件。

碗坪仑窑址出土的军持、粉盒和腹部凸印莲瓣纹的青白釉小花瓶产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证实它是一个重要的外销瓷窑址。

德化碗坪仑窑黑釉器

二、屈斗宫古瓷窑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德化是福建的“瓷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产瓷区之一。目前,在德化县的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230处。德化窑烧制始于宋代,到元代有长足发展,至明代达到鼎盛。从宋代起,德化瓷就远销国外,已广泛流传到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

屈斗宫古瓷窑位于德化宝美村的破寨山,发现于1976年,是宋元时代的瓷窑遗址。窑基长57米,有17间窑室,出土了7000余件瓷器标本和烧窑的工具,包括高足杯、粉盒、军持、花瓶、小口瓶、飞凤碗、莲瓣碗、盖壶、弦纹洗等瓷器产品。有些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证明这些产品会由海道行销国外。

窑基内还出土了具有元代作风和特点的产品,如墩子式碗、高足杯、直道纹洗、粉盒、军持、折腰弦纹洗。另外,具有蒙古人特征的头像、三足垫饼上的元代花押和蒙古八思巴文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德化元窑的空白,对研究德化窑的烧造历史和探讨元代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1988年,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瓷器

三、各乡村古瓷窑址

经过多次的普查,至1995年12月,全县17个乡镇68个村中,发现古瓷窑址238处。

(一)浔中镇:窑址分布在11个村,共96处。

浔中村,共14处。即:(1)西墩边鼓垄窑(宋、元);(2)西墩谢厝窑(民国);(3)西墩王厝窑(民国);(4)西墩叶厝地窑(民国);(5)东头外窑(宋、元);(6)东头内窑(明、民国);(7)东头九间窑(又称“仑仔窑”)(清、民国);(8)东头杏脚窑(清、民国);(9)东头田边窑甲址(清、民国);(10)东头田边窑乙址(民国);(11)东头隆泰窑(清、民国);(12)东头福源窑(清、民国);(13)东头福兴窑(民国);(14)东埔窑(民国)。

宝美村,共26处。即:(1)屈斗宫窑甲址(宋、元);(2)屈斗宫窑乙址(明、清);(3)屈斗宫窑丙址(明、清);(4)祖龙宫窑甲址(宋、元);(5)祖龙宫窑乙址(明);(6)拱桥垄窑(宋、元);(7)公婆山窑(宋、元);(8)寨后窑(宋、元);(9)五斗垄窑(又名“虱母岭头窑”)(宋、元);(10)水堀垄窑(亦称“后窑乙址”)(明);(11)后深埯窑(宋、清);(12)后店仔窑(宋、元);(13)后窑(宋、元);(14)后井窑(清、民国);(15)潭边窑(清、民国);(16)石排格窑甲址(宋、元);(17)石排格窑乙址(亦称“车碓岭右窑”)(清);(18)石排格窑丙址(清、民国);(19)岭兜前欧窑(宋);(20)岭兜窑(明、民国);(21)岭兜月记窑(清);

岭兜月记窑

(22)甲杯山窑(明);(23)程田寺格窑(民国);(24)下井亭窑(清);(25)尾库窑(清);(26)石排岭窑(民国)。

丁墘村,共5处。即:(1)太平宫窑(宋、元);(z)庠柄山窑(宋、元);(3)窑埯窑(清);(4)崇道宫窑(清);(5)丁墘窑(民国)。

太平宫窑出土的器具

丁溪村,共4处。即:(1)西门头窑(明、清);(2)坂头窑(清);(3)坪埔尾山窑(清);(4)坪埔窑(民国)。

隆泰村,共16处。即:(1)乐陶窑(清、民国);(2)乐陶宫兜窑(明、清、民国);(3)六车窑(明、清、民国);(4)六车寨仔山窑(清);(5)后所大草埔窑(宋、明);(6)后所窑(明、清、民国);(7)宏祠窑(明、清、民国);(8)凤洋桐上窑(明、清);(9)凤阳大路口窑(明、清);(10)凤阳陶铸坑窑(宋、元);(11)凤阳宫山尾窑(民国);(12)坂上大珍窑(明、清、民国);(1 3)后所虎头山窑(明、清、民国);(14)乐陶格仔窑(明、清、民国);(15)后山洋水尾窑(明、清、民国);(16)后山洋堀仔窑(明、清、民国)。

后所窑

龙翰村,1处。即:黄竹林窑(清)。

高阳村,共25处。即:(1)杨坪张窑(清、民国);(2)大路巷窑(清、民国);(3)布伏山窑(清、民国);(4)埯园窑(清、民国);(5)窑埯窑甲址(清、民国);(6)窑埯窑乙址(清、民国);(7)杉林烘窑(清、民国);(8)土厝坂窑(清、民国);(9)石辟仔窑(清、民国);(10)后湖窑(清、民国);(11)后宅窑(清、民国);(12)羊广岭窑(清、民国);(13)后溪窑(清);(14)草埔窑(清、民国);(15)松柏林尖窑(清、民国);(16)岭头窑(清);(17)大路后窑(清);(18)蜈蜞垄窑(宋、元、清);(19)窑埯窑(清);(20)孝坊山窑(清);(21)宝寮格窑(又称“破寮格窑”)(清);(22)蜈蚣牙窑(宋);(23)梅垄窑(清、民国);(24)今厝荇窑(清、民国);(25)陈公窑(清、民国)。

英山村,1处。罗溪窑(清、民国)。

世科村,2处。释仔山脚窑(清);改良场窑(民国)。

石山村,1处。初溪窑(宋、元)。

石鼓村,1处。解路窑(又称“科荣窑”)(民国)。

(二)盖德乡:共6处,均在盖德村。即:

(1)碗坪仑窑(宋);(2)碗洋坑大坂内窑(宋、元);(3)碗洋坑大坂外窑(宋、元);(4)宫后头公田仑窑(宋);(5)后坑垅窑(宋);(6)后垅仔窑(宋)。

(三)三班镇:窑址分布8个村,共28处。

三班村,共4处。即:(1)火炉脚窑(明);(2)窑垅山窑(又称“上寮内窑”)(宋、明、清);(3)上寮外窑(明、清);(4)桐岭窑(明、清)。

泗滨村,共6处。即:(1)大垄口窑甲址(宋、元);(2)大垄口窑乙址(宋、元);(3)尾林窑甲址(宋);(4)尾林窑乙址(清);(5)梅岭窑(俗称“南岭窑”)(明、清、民国);(6)溪碧窑(清)。

梅岭窑

东山洋村,共3处。即:(1)下村林窑(清);(2)新棨寨窑(明、清);(8)乌鲁坪窑(宋)。

蔡径村,1处。洞上窑(清)。

岭头村,1处。东坪窑(宋、清、民国)。

桥内村,共4处。即:(1)佳春岭窑(又称“家春岭”、“脚疮岭”、“王厝山”窑)(宋、元);(2)邱尺仔窑(宋、元);(3)碗窑溪窑(又称“碗窑山窑”)(宋、清);(4)店仔地窑(民国)。

龙阙村,共2处。即:(1)窑仔林窑(清);(2)石尾山窑(清、民国)。

奎斗村,共7处。即:(1)湖枫林窑(宋、元);(2)碗窑(宋、元);(3)旧窑(明);(4)新窑(明、清);(5)啤坝窑(又称“窑垄仔窑”)(明、清);(6)水吼窑(清);(7)溪口徐碗(清)。

(四)龙门滩镇:窑址分布在3个村,共13处。

苏洋村,共四处。即:(1)坎脚窑(清);(2)公所窑(清);(3)古洋水尾窑(清);(4)东霤窑(民国)。

村兜村,共3处。即:(1)真武亭窑(清);(2)水头窑甲址(清);(3)水头窑乙址(清)。

朱地村,共5处。即:(1)林地窑(清);(2)水尾窑(清)。(3)坊山窑(清);(4)尾仑窑(清);(5)山垄窑(清)。

(五)南埕镇:窑址分布在2个村,共3处。

南埕村,共2处。即:(1)瓷窑岭窑(清);(2)瓷窑垄窑(清)。

蟠龙村,1处。瓷窑岐窑(清)。

(六)雷峰镇:1处。

瑞坂村:瑞坂窑(清、民国)。

(七)水口镇:窑址分布在2个村,共3处。

湖坂村,1处。涌口窑(清)。

邱坂村,2处。即:(1)下楼坂窑(清);(2)白潭坂窑(清)。

(八)葛坑乡:窑址分布在5个村,共13处。

葛坑村,1处。胡须窑(清)。

下玲村,共4处。即:(1)坷垄窑(清);(2)石坊窑(明、清);(3)龙广窑(清);(4)二板桥窑(清)。

湖头村,共3处。即:(1)李田窑(清);(2)下仓尾窑(宋);(3)阿腊窑(清)。

龙塔村,共3处。即:(1)乌山岭窑(清);(2)双溪口窑(明、清);(3)鹭鹚坂窑(清)。

大岭村,共2处。即:(1)龟洋窑(清);(2)苏田窑(明、清)。

(九)杨梅乡:

窑址在白叶村,共4处。即:(1)下坂窑(清);(2)仑仔边窑(清);(3)牛头尾山窑(清);(4)荣福堂后山窑(清)。

(十)上涌乡:窑址分布在14个村,共31处。

上涌村,1处。月形仑窑(明、清)。

云路村,2处。即:(1)东洋尾窑(叉称“屈斗楼窑”)(清);(2)陈兰坂窑(清)。

曾坂村,1处。瓷窑坪窑(清)。

黄井村,1处。瓷窑坪窑(清)。

辉阳村,1处。仙亭厂窑(清)。

下涌村,共7处。即:(1)虎龙头窑(清);(2)虎垄坪窑(清);(3)后寮埯窑(清);(4)碗窑山窑(清);(5)桌头坂窑(清);(6)花树格窑(清);(7)潭仔边窑(宋)。

桂格村,共5处。即:(1)和玉窑(清);(2)胡龙桥头窑(清);(3)麒麟斩尾窑(清);(4)许坑林窑(明、清);(5)凤坑后碗窑(清)。

后坂村,1处。后坂窑(清)。

西溪村,4处。即:(1)常思窑(清);(2)水尾林窑(清);(3)炉坂窑(清);(4)西溪炉窑(清)。

门头村,3处。即:(1)黄仔坂窑甲址(清);(2)黄仔坂窑乙址(清);(3)吾洋窑(清)。

中洋村,1处。陈七垄窑(清)。

下村村,1处。后格垄尾窑(清)。

桂林片(含桂林、中洋、下村、门头、东山5个村)共3处。即:(1)羊条窑甲址(清);(2)羊条窑乙址(清);(3)羊条窑丙址(清)。

(十一)汤头乡:窑址分布在4个村,共16处。

汤头村,共5处。即:(1)洋头瓷窑路(清);(2)石公格窑(清);(3)格头窑(清);(4)赤土寨窑(又名“水尾山窑”)(清);(5)山边洋窑(清)。

岭脚村,共3处。即:(1)石坊垄窑(清);(2)长坂窑(清);(3)瓷窑垄窑(清)。格中村,1处。丘埕窑(清)。

福山村,7处。即:(1)社里岭窑(清);(2)下楼坂窑(清);(3)西墓丘窑(宋);(4)路尾窑(清);(5)苦竹埯窑(又名“桥头窑”)(清);(6)牛头格窑(清);(7)瓷窑坪窑(清)。

(十二)桂阳多:窑址分布在5个村,共9处。

涌溪村,共3处。即:(1)洪潮坑窑(又名“龙泽坑窑”)(清);(2)瓷窑坑窑(清);(3)后洋坂窑(清)。

王春村,共2处。即:(1)镇倒村窑(又名“颠倒村窑”)(清);(2)下地洋窑(又称“下甜洋窑”)(清)。

梓溪村,1处。斜岭脚窑(清)。

彭坑村,共2处。即:(1)下林坑湖头坂窑(清);(2)永丘村窑(清)。

安章村,1处。下过路窑(清)。

(十三)大铭多:窑址分布在3个村,共6处。

联春村,2处。即:(1)瓷窑(清);(2)瓷窑仑(清)。

大铭村,1处。瓷窑坑窑(清)。

琼山村,共3处。即:(1)下格坑窑(清);(2)后溪窑(清);(3)单山隙窑(清)。

(十四)国宝乡:窑址分布在3个村,共4处。

南斗村,1处。溪口窑(清)。

祥云村,1处。上云窑(清)。

格头村,2处。即:(1)格头窑甲址(清);(2)格头窑乙址(清)。

(十五)赤水镇:窑址分布在3个村,共3处。

苏坂村,1处。瓷寮坝窑(清)。

铭爱村,1处。霤头尾窑(清)。

东里村,1处。东官洋窑(清)。

(十六)春美乡:1处。

尤床村,尾桥下窑(宋、元)。

(十七)美湖乡:1处。

上田村,墓林窑(唐、五代)。

上述窑址如按年代分,唐-五代共1处,分布在1个村;宋、元时代共42处,分布在17个村;明代30处,分布在12个村;清代177处,分布在62个村;民国时期55处,分布在15个村。上述窑址的年代分布,为研究中国民窑——德化窑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古窑址调查中,还采集了一批各时代的瓷器标本,为德化瓷的历史研究和产品特色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四、古陶窑址

至1988年,全县4个乡镇5个村中发现古陶窑遗址8处。即:

浔中镇隆泰村的“乐陶窑”和“三车洋窑”;

春美乡尤床村的“洋头窑”、“仑头坪窑”及古春村的“盖德尾窑”;

杨梅乡杨梅村的“王坑窑”;

赤水镇永嘉村的2处陶窑。

龙泉枫洞岩明代古窑址出土洪武永乐官窑瓷器欣赏

洪武、永乐龙泉官窑瓷器,器型精整雄壮,纹饰饱满遒劲,釉色莹润醇厚,一丝柔弱纤蘼的气息都没有。连个小杯子都硕壮丰实,精神得很,一些大盘大碗的尺寸之大更是出人意外,撼人心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3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