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史话|福州路:海派文化第一街(上)

上海开埠时,福州路是黄浦滩旁东西向的土路,由于附近有教堂,称为“布道路”“教会路”。1865年命名“福州路”,俗称“四马路”。

史话|福州路:海派文化第一街(上)

《申江胜景图》中的福州路中段

租界最先繁荣的是广东路,福州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历史上的福州路,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也曾创造出许多近代生活方式。可以说,这里是 “海派”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清末福州路已成为一条富有海派文化特色的繁华商业街

南京路在北面崛起后,福州路因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文化人喜欢的消费场所。许多中小商家,如书肆、报馆、书局、笔墨纸庄、书画笺扇庄、饭店、书场、茶馆、妓院等在福州路及其周边雨后春笋般出现。

清末福州路街景

19世纪末,清王朝政治腐败,风雨飘摇,这里却依然歌舞喧嚣,声色犬马,妓女、戏子、官员、商人和知识分子交杂在一起吃喝玩乐。

当然,也有人在这种松弛放荡的气氛里做着中规中矩的正经事:编书、出版、演讲、办学会、搞洋务、做生意。因此福州路既有“文化街”的美誉。

民国初期福州路街景

福州路附近交通方便,信息灵通,闹中取静,房地租价适中,很适合办文化事业。这里是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书店、书局、报馆成为他们联系的纽带。这一带集中了中国最主要的书局,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局、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光明书局、大东书局等。

20世纪30年代,福州路上书局、报馆栉比

1946年版的《上海指南》列31家书店,其中有14家坐落在福州路,另有11家位于与福州路交汇的河南路、望平街(今山东中路)一带。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中文报纸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也在这里出版,仅日报就有《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申报》《商报》等13家。

福州路、河南路口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上海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中资出版社,出版了众多优秀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独步一时。与商务印书馆并驾齐驱的是中华书局。它们保持清末以来“中体西用”“东西合璧”的传统,立足于上海社会,以稳健、扎实的编辑方针为中国的近代文化作出贡献。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世界书局,大量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还出版了《日军侵略满蒙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书籍,号召共赴国难、抗日御侮。

此外,还有许多知识分子集资自办的同人出版社,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如开明书店,以出版教科书和学术书出名;亚东书局,利用同乡关系,由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胡适编辑《守常文集》《吴虞文录》《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等著作,在五四新青年中广泛流行。

20世纪30年代福州路(河南路西望)

20世纪30年代福州路(福建路东望)

文化用品在福州路上相当有市场,不仅门类齐全,而且有不少老字号品牌。受战乱影响,南市的一些文化用品店铺纷纷迁移至福州路附近,其中久负盛名的笔墨庄曹素功、胡开文,老周虎臣、周兆昌等深受文人墨客青睐。

福州路上还有中国最早的科学仪器馆,内设制作所,修理和制作理化仪器、标本、模型,为全国各地学校提供实验和教学器具。

丹桂第一台海报

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出《抗金兵》

福州路是“南派”(“海派”)京剧的发源地。丹桂戏园在福州路开设“新丹桂”,号称“丹桂第一台”。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上海,曾慕名前往丹桂第一台欣赏京剧。“远东第一大剧场”天蟾舞台开张后,京剧名伶趋之若鹜,福州路上琴弦鼓板之声连绵不绝,南派京剧艺术全面抗衡北派京剧,奠定了福州路在全国京剧界的地位。

福州路的平民娱乐更为生动多样,上海人欣赏水平大大提高,并刺激了徽、昆、申、越剧的迅速发展。当时人们公认为,“沪上梨园甲天下”,福州路堪称中国的戏剧中心。

20世纪30年代杏花楼

西餐馆和广东宵夜馆的兴起使福州路形成了鲜明的餐饮特色。西餐馆,当时中国人称为“番菜馆”,有大西洋、海香春、一家春等。广东人在福州路还开设了许多宵夜馆,如杏花楼、燕庆楼、燕华楼等,以“快餐式”的经营方式和低廉的价格招徕食客,深受欢迎。

原来设在广东路的不少徽帮、苏帮、本帮、扬帮餐馆迁至福州路开新楼,于是福州路有了新九华楼、新申楼、聚和馆、聚元楼等“饕餮名楼”。

20世纪40年代会乐里

旧时福州路,还是上海最大的红灯区。上海的娼妓业大多数分布在福州路西段及周边。闻名遐迩的“会乐里”聚集着100多家妓院,500余名妓女。娼妓业从会乐里辐射到附近的汕头路、云南路、小花园等地。相对而言,这里一部分妓女档次较高,才貌技艺俱佳,俗称“长三”。

1917年底,新世界游乐场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花国大总统”选举,有人认为是上海第一次选美比赛。青楼女子竞相角逐,夺得“大总统”“副总统”“总理”头衔的名妓都出自于福州路附近。红灯区的主顾不乏达官贵人和投机商人,也有中小职员、劳工和外地游客。上海沦陷后,日伪军官兵也是这里的常客。

(栏目合作:区档案馆编辑:周姗)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Hash:2d592836a680fa07e119cf448ad39a91e1644174

声明:此文由 上海黄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0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