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瓦罐煨汤

瓦罐煨汤

瓦罐煨汤是南昌的一道的名食,完全采用民间古老传统煨汤之妙法,以瓦罐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置入一米方圆的巨型大瓦缸内,以硬木质碳火恒温,煨制达七个小时以上而成。瓦缸之妙处在于土质陶器秉承阴阳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其味鲜香醇浓,食后令人久而难忘。成功人士聚雅高朋宴饮于高堂之上,岂能无此瓦缸煨汤?喜好中华美食者,当以一品为快哉!有风雅食客饕餮之后以诗为证:喝罐汤来歇歇肩,端起酒杯聊聊天,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

江西沿袭民间传统煨汤方法,以土鸡、龟、天麻、猴头菇等为原料,加以天然矿泉水,放入巨型土质陶器瓦缸内,用硬质木炭火恒温煨制达七小时以上。久煨之下的瓦缸汤,原料的鲜味及养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味道更鲜、香、醇、浓,且营养不易流失;比较著名的有香梨煨老鸭汤(能清燥润肺、养阴清热)、牛蒡煨排骨汤(能清热解暑、补肾强身)、墨鱼猪肚煨排骨(能补脾益气、健脾养血),都深得食客深捧。

看了南昌这些小吃,就不会只知道炒粉拌粉瓦罐汤了

本地资讯创作者,旅游领域创作者

#南昌美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高端的小吃也往往最朴素最地道,无需花里胡哨。

出门旅游除了打卡当地的风景名胜,打卡当地的美食对于很多游客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想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得去品尝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小吃。

对于江西南昌的小吃,最熟悉的莫过于南昌米粉了,凉拌的、炒的还有煮的,不仅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口味也多种多样,有牛肉的、牛肚的、牛骨的、肥肠的还有猪耳朵等多种,可以说一年四季每天换着花样吃都吃不腻。

南昌米粉是每一个在外地的南昌游子最牵挂家乡味道。曾经在苏州工作的那几年里,每次回到南昌,一下火车就直扑自己最熟悉的粉面馆,两碗拌粉+一份瓦罐汤是标配。

瓦罐汤同样是南昌人的最爱,一般而言,吃米粉绝不能没有瓦罐汤,喝瓦罐汤绝对不能没有米粉,要不然一点都不过瘾。像我之所以每次点两碗拌粉,就是吃完一碗之后,另一碗就倒点瓦罐汤进去,把拌粉弄成了汤粉,但是味道绝对“绝杀”。

在南昌比较受欢迎的瓦罐汤有鸡蛋肉饼汤、墨鱼肉饼汤、海带排骨汤等等。

当然南昌的地道小吃绝不只有米粉和瓦罐汤,油炸,也是伴随着很多南昌人从小吃到大的。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手头的零用钱最多也多不过一块钱,那时的油炸有很多路边摊,基本都是5毛一串,一放学就冲到路边摊来上一串。

有时一串炸面筋,有时一串炸藕片,有时一串炸海带,听着油锅里炸串的“滋滋”声,那是一种享受,炸熟之后,再糊上一层辣椒蘸料,又香又辣,实在回味无穷,幸福感满满。

长大之后,这种路边摊基本都消失了,好在油炸店还是有不少,味道还是童年的味道,但童年的那种幸福感再找不回了。

都知道江西人爱吃辣,但也绝不排斥其他口味。江浙沪喜爱的甜味,在南昌小吃中一样有,白糖糕就是很多南昌人早餐的标配之一。

白糖糕甜而不腻,表酥内嫩,而且爽口弹牙。有时候早起嗦粉喝汤太费时间,要赶着去上班,就买上两个白糖糕边走边吃,还省事了不少。

说起生煎,可能大都会想起上海的小杨生煎,苏州的哑巴生煎等,在南昌其实也有不少受欢迎的生煎店,一样是皮薄馅多,一样是汤汁饱满。

有时候一份拌粉不够吃,再来上半份生煎,马上肚子就撑着了,吃得多,不重样,关键还价格实惠,十几二十块钱就饱了一餐。

在南昌除了本地小吃之外,还有不少受到当地人喜欢的外来美食,这家抚州金溪县的筒子骨粉,这一年来虽然从10块钱涨到了15块,但依旧阻止不了吃货对它的喜爱,一边啃肉,一边嗦粉,是不是感觉特别豪放?

吃筒子骨粉就别顾优雅不优雅了,用手拿着吃就是,用筷子夹要是没夹好还得溅一身汤汁。

米粉不止在江西出名,湖南米粉也一样毫不逊色,而湖南常德的米粉就在江西打开了市场。在南昌就有不少“湖南特色牛肉粉面”馆,在自家楼下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从07年第一次吃,吃到现在,吃到店老板闺女都生了2胎了。

在这家店经常是牛肉粉、牛肉面、牛肚粉、牛肚面换着吃,再加个虎皮蛋,辣得过瘾,嗦得痛快。

在南昌读大学的你是否经常在学校周边的小吃街看到一辆小推车卖着凉皮凉面?读书那会有时吃腻了食堂的饭菜,就会跑到学校外面打包一份凉皮一份凉面,那时凉皮凉面很便宜,一份才2块5,分量还足足的。

如今的凉皮凉面涨价忒猛,但有时实在忍不住还会去嗦它一碗,不过现在两份已经吃不起了,那就再来一个肉夹馍。

在南昌,正宗地道的小吃,往往都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巷里,比较有意思的是,那些老字号的小吃店,规模都不大而且环境也不咋地,因为老板都忙得没时间去装修,但也就是这样的小吃店往往更受到吃货的喜爱。

那么在南昌有哪些小吃是一直都吃不腻的呢?有哪些小吃店是你经常去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让外地朋友看到那些真正不错的地方。

到巨野必吃的小吃—罐子汤

罐子汤是山东鲁西南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该汤主要用羊骨、羊头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长时间熬汤制作,多用花椒、生姜为佐料,放入优质粉条,香气袭人,营养美味,久喝不腻。

传说谢集罐子汤起源于清代,源于巨野县大谢集镇的市井集市。起初为了保温,厨师把汤做好装进个外面包裹麻布的坛子里,这样就能较长时间保持汤的温度,这就是罐子汤的由来!如今在巨野,大大小小的罐子汤店不下数十家,散布于巨野的大街小巷。其中,谢集罐子汤最为有名,据老板谢云德介绍,其高祖谢登普于清光绪年间创制罐子汤,传至现在已有五代,长达百余年历史,以其味美价廉,平民化、大众化深受当地人和过往商旅、贩夫走卒的喜爱。

喝罐子汤时要配以鲁西南吊炉烧饼或铁炉装模,这对当时的普通民众来说是最高享受。

吊炉烧饼

流传至今,谢集罐子汤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谢集正宗罐子汤”商标,先后被载入鲁西南名吃、山东名吃,中华名吃。2019年6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味道》栏目播出了巨野籍著名青年歌唱家刘和刚为父母寻味、回味家乡味道节目。节目中,受邀的孔祥杰先生亲自操刀、现场烹制的巨野传统美食——罐子汤,以汤色澄净浓郁,鲜味独特袭人,在央视一炮走红,受到美食专家的青睐和赞美。

在巨野,各家的汤,虽食材相似,却味道不一,各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有的较清淡,有的汤白且浓,有的偏于麻辣。巨野人过几天不喝上一碗罐子汤,总觉着少点什么。在外地的学生和生意人以及去外地工作的巨野人,回到家乡,一定会喝上一碗罐子汤,那个浓香入口,才感觉是真的回到家乡。

盛罐子汤可是技术活

品味巨野美食,罐子汤不能错过。

天水两兄弟修路挖出距今4000年的瓦罐,他们这个举动……

博物馆

是连接一座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而陈列其中的文物

每一件的来历

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组在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就遇到了两位将文物无偿捐赠给天水市博物馆的村民。他们表示,这是国家的东西,就应当无偿上交。

本台记者 张静茹:我们现在到达了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据说在这个村里有两位老人前段时间在自家门口修路时挖出了几件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去老人家里去了解一下。

沟门村被刘家沟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北侧为阳洼坪遗址,南侧为阴洼坪遗址,现村庄亦属遗址部分。这次进行田野调查的阳洼坪遗址就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调查组在村里咨询遗址情况时,有两位老人说自家在挖地时发现了瓦罐子,并拿了出来。这两位老人一个叫刘具胜,今年80岁。一个叫刘三胜,今年60岁,他们是亲兄弟。据刘三胜老人说,当天是因为要给自家地里修路,家人一起帮忙挖路时发现了埋在土里的两个瓦罐。

村民:大儿子挖破了,然后我就挖。后面又是一个,我就慢慢挖出来了。

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村民 刘三胜:我就端到了家里放下, 孩子用水把上面的泥刷了就放着呢。

对于挖出来的宝贝

两位老人表示,这是国家的东西

应该无偿上交

同时

他们还向考古人员介绍了

平时会在哪些地点出现碎陶片等情况

为项目组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秦安县安伏镇沟门村村民 刘具胜:现在捐(给国家)了,好得很。再没啥,这就是国家的。

两个瓦罐

距今竟有4000年历史

记者 张静茹:我现在是在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库房,在我的左边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三样陶器,就是从秦安县安伏镇带回来的,据工作人员给我们说这三样陶器出自于齐家文化,从外形上来判断主要是用于陪葬用品。它们的这些造型也都是模仿生活当中的用具所制成的。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陈东东:你看它这个器形很小,但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它这个口沿的位置,它整体有四个鋬,还有孔,有六个这样穿系孔,很明显这个鋬装饰效果会强一点,这么小,可能实用价值有所退化。这个跟齐家文化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

据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说

两位老人捐赠的陶器器形

基本完整

且有具体出土地点

对他们判断遗址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王太职:目前来说我们这个项目正在开展当中,把这个遗址调查完以后,我们把收集来的标本,要做一些整理、研究,然后要出一个成果,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给大家。

《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田野调查工作是天水市市委组织部设立的人才项目之一,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于2019年3月11日开始,全面展开田野调查工作。

近几天,项目组在秦安境内葫芦河及其支流流域展开调查,调查的遗址有麦积区石佛镇王家屲遗址,秦安兴国镇王坪村遗址、阳湾里遗址、堡子坪遗址、康坡村遗址、孙蔡村遗址、郭嘉镇寺咀坪遗址等。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对部分保存状况较好的遗址进行详细踏查和航拍,其他遗址寻找其原始文化层断面、拍照测量记录,并采集标本,为今后的整理研究搜集充分的资料。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裴建陇:像这块是一个古代的房屋的地面遗迹。距今也有5000多年。这就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料,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摸家底。我们要通过这种调查,一步一步知道我们天水到底有多少个古代人类的聚居地。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它们的分布有多广?它们的延续年代有多长,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迄今为止

出土或传世的瓦罐数量不在少数

但是以捐赠的形式来到博物馆的

这种行为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止点赞

本台记者:王杰 张静茹 万琳

▶️国歌响起,这个天水娃,敬礼的样子真美!

编审:刘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8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