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白浒窑遗址

白浒窑遗址为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川区红桥镇白浒窑村东南700米的白浒渡,故名“白浒窑”。烧造年代为南朝至宋代,是我国江南古陶瓷生产史中的重要链环之一。

白浒窑遗址

1950和1960年,白浒窑在江西省博物馆文物调查工作中被发现。经过实地调查,白浒窑遗址绵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与二甲村。整个窑址除有几座遭到破坏外,仍有七座较为完整。废墟上散布的瓷片、窑具等遗物甚多。这些瓷窑在白浒窑毛家村《白浒毛氏族谱》的南宋绍兴五年(1135)旧序记载中可得到印证:“宋元丰元年(1078)毛姓氏迁来此地一日出游汝西,车过浒渡,……而问曰:‘斯何地也?’当地人答曰:‘白浒渡,又曰白浒窑也。’”证实该窑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事实上,早在唐代,临川白浒窑就颇具规模。

白浒窑与丰城罗湖窑在隋唐时期同属洪州较大的窑业基地。主要产品有碗、罐、缸等,以碗为主。器物多为平底,底心稍内凹,也有部分圈足器。大多胎骨粗糙、厚重,胎土灰色。釉色多呈青绿、酱褐,也有少量豆青色。器内施全釉,外施釉多不及底。釉面常开细冰裂纹,釉水不均匀者呈泪痕状。纹饰较简单,多为葵花形纹,罐类器物的肩部,常以“铺首”为饰。所产器物古朴大方,技艺纯熟,釉汁光润,具有时代特征,而制作造型、工艺纹饰又具地方特色而著称江西。

扬帆出海 | 央视讲述白马窑遗址的幕后故事!

由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

《国宝发现》栏目组

拍摄的纪录片《扬帆出海》

从考古发掘过程、国宝文物特色

社会历史背景、文物保护修复

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等角度全方位地

介绍了惠东发现明朝时期瓷窑遗址情况

讲述惠东白马窑遗址的幕后故事

一起来看看

相关资料: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2015年12月10日,白马窑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应在“馒头窑”之列,初步判断其年代为明初,烧造工艺为仿龙泉窑,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以及少量的窑壁。

据了解,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宝发现》栏目,是全国首档以国宝文物和文博考古为线索的行走发现类纪录片节目。

《国宝发现》节目兼具纪实性和档案感,以主持人在实景现场行走的方式,辅以计算机3D虚拟还原,对考古现场、遗迹遗址和国宝文物进行深入探索,展现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探源中华文明,破译历史密码,弘扬中华文化。

《国宝发现》节目专注历史人文领域,内容涵盖五大部分:考古发掘过程、国宝文物特色、社会历史背景、文物保护修复、最新研究成果展示。节目依托考古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和精彩新颖的电视表现手段,打造“行走中的历史百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进行客观还原和精彩评述。

点击阅读☞白盆珠的春天,是一场蠢蠢欲动的梦

点击阅读☞这里是白盆珠!镶嵌在惠州的一块“绿宝石”,超美!

来源:央视网、惠东发布

山海惠州百秒秀,你敢来挑战吗?

惠东将新增打卡胜地!白马窑遗址公园建设引关注

向海而生

是一种探索的勇气

世界史上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

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

用千年丈量时光

用万里丈量跨度,历久弥新

2021年11月,惠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以下简称“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作为惠州重要的“海丝”史迹之一,白马窑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惠东县白盆珠镇鹿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土金等13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快推进白马窑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建议》,建议以“大遗址公园”为规划设计方向,加快白马窑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白马窑址局部航拍图。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通讯员王勇军 摄

白马窑遗址位于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即白盆珠镇白马村至横江村一带,201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 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

惠州市对白马窑遗址

有序开展了考古调查、

勘探、发掘和相关研究等工作

多次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开展调查、勘探工作

白马窑遗址。惠州博物馆供图

勘探结果显示,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 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 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建议提到,白马窑遗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海上丝绸之路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印记和研究史料,同时也是惠州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规划建设白马窑遗址公园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廖土金等13位市人大代表建议以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结合白马窑群所在地白马、横江两村区域环境特点,以已开挖的白马三官坑窑址(地点横江村)为主体,加快推进白马窑遗址规划建设,确定文化主线,串联历史遗存,释放窑址文化价值。

同时,统筹协调做好广东省陶瓷标本库房的建立,作为启动白马窑大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期项目。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基地考古标本库房”

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定

进入“十四五”时期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

建设地点在惠东县

廖土金等13位市人大代表建议

各级相关部门

应该积极协助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选址与经费落实

让 惠东县成为广东省陶瓷研究汇聚的重要基地

一起打造“海丝”文化精神高地

最后

带你一图看懂

惠州“海丝”文化

↓↓↓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由文明惠东综合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甘肃古遗址丨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为古代凉州藏传佛教四大寺(白塔寺、海藏寺、金塔寺、善应寺)之一。乾隆《武威县志•建置》记载:“寺名百塔寺,内有大塔,四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现存明宣德五年(1430 年)《重修凉州百塔寺记》碑记载,该寺为元太宗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专门为西藏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班)修建。萨班于 1244 ~ 1246 年来凉州会谈,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致番人书》,实现了祖国统一。1251 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为他修建白塔,将舍利供奉于塔内,又建小塔 50 余座,均藏舍利。元末,寺院及佛塔毁于兵燹,仅存瓦砾。明宣德四至五年(1429 ~ 1430 年),西藏僧妙善通慧、凉州广善寺高僧琐南坚赞募捐重修寺塔,明政府赐名为“庄严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靖逆将军颜翼超主持维修,竣工后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立《重修白塔寺碑记》。1927 年,凉州发生大地震,塔倒寺毁,仅存塔基和清代石碑。20 世纪 70 年代~ 90 年代,由寺院管护者刘氏家族后裔刘吉泰(藏名“慈成嘉措”)看护遗址,遗址地表四处散布砖瓦等残件。

1998 年~ 200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白塔寺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白塔位于寺院内南部,覆钵式喇嘛塔,底部基座平面正方形,元代始建,边长 24.75 米,明代重修后外表包青砖,高 0.3 米。底座上为塔座,平面呈十字折角型,南北长 17.5 米,东西宽 14.75 米,残高 5.25 ~ 5.7 米,塔身夯土板筑,覆钵以上均毁。出土文物有陶瓷器、钱币、藏汉文写经,以及明代《重修凉州白塔碑》、《建塔记碑》及小泥塔婆等。原寺内存萨班铜像,后移存于武威市大云寺火神庙大殿内,像高 1.2 米,铜头铁身,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禅定印。

(甘肃省文物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4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