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昌邑北垱遗址

昌邑北垱遗址位于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时代为汉—清,类别为古遗址。2018年,昌邑北垱遗址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昌邑北垱遗址,昌邑北垱遗址简介,昌邑北垱遗址-南昌市新建区昌邑北垱遗址旅游指南

菏泽:昌邑故城遗址考古勘探重大发现!

昌邑北垱遗址

“烟雨歇,漠漠故城雄关堞。雄关堞,残阳晚照,汉家陵阙。楚汉交兵流碧血,郦商冲锋泣壮烈。泣壮烈,彭王略地,千古英杰。”这是一首名为《忆秦娥昌邑怀古》的词,寥寥数字,发怀古之忧思,气脉连贯,气势恢宏。

那么,词中提到的昌邑具体位置在哪儿呢?昌邑故城遗址位于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集村,北距巨野县城27公里,西南距成武县城30公里,东南距金乡县城19公里。彭河从城址的北部穿过,巨野至成武公路纵贯城址中部,前昌邑、后昌邑、城角刘、侯花园等村庄坐落其上。

2000多年前,这里是城池坚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昌邑故城所在地。昌邑故城址发现于1980年,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1982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昌邑故城遗址进行了两次调查勘探。

1980年和1982年,当时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昌邑都城址进行了2次调查勘探,探清都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城址上现居有前昌邑、后昌邑、侯花园、城角刘等4个村。村民在建房取土中,发现了不少汉代遗物和少量的战国遗物。有青瓦、小鼻罐、浅盘细柄豆、壶、铜镞、铁柱、弩机、陶井圈等。还发现了石磨、石槽、房屋基址、酿造窑址,另有唐、金、元时期的铁釜、碗、盘等大量珍贵文化遗存。

昌邑,春秋战国时期为邑,秦时设县,西汉时期为郡治。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分梁地,置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王。从此昌邑城成为王都。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前97年),山阳郡改为昌邑国,封刘髆为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死后葬于巨野县红土山(1977年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后元元年(前88年),刘贺继位。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驾崩,因无子嗣,刘贺被征为帝(后被废为海昏侯)。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至东汉,改为兖州刺史部。

昌邑故城址画像墓石

战国至魏晋时期,昌邑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铁贸易中心。西汉时期,是当时全国49处从事铁器生产的官办工业中心之一。元末明初,昌邑故城被湮埋于地下。据《巨野县巨志》记载,明清时期,每当阴雨天,人们仍然隐隐约约看到城阙形。这就是著名的巨野古八景之一的“昌邑烟雨”。

2017年4月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巨野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昌邑故城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工作。他们在100余天的时间里,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基本探明了昌邑故城遗址四面城墙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并对昌邑故城的筑造年代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次考古勘探工作,主要是了解昌邑故城址的范围、时代、重要遗迹分布及文化性质等。截至7月28日,昌邑故城考古勘探队基本探明了故城址四面城墙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其中东墙长1.27公里、南墙长1.71公里、西墙长1.41公里、北墙长1.45公里。四城墙的宽度均在31米左右。大部分墙体保存较完整,现存高度多在4至6米之间,城墙的底部普遍在地表下约6.3米。在城的四面发现了多处疑似城门的地方,四城墙的外侧有宽约30米的壕沟。

资料图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昌邑故城是汉代故城。但根据此次勘探发掘的遗物,初步推断昌邑故城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战国乃至春秋晚期。

来源:牡丹晚报 巨野宣传 巨野发布 菏泽文化

探访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此地居民曾信仰佛教

【解说】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也称西大寺,位于新疆昌吉回民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都护府遗址西1公里处,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经过4年多的修葺,这座沉寂了千年之久的古代西域古刹终于重见天日。

1月初,中新社记者跟随当地文物部门,从吉木萨尔县城出发驱车十几分钟,便进入北庭故城国家遗址公园的范围。

遗址内壁画内容多反映佛教故事,还有高昌回鹘王室供养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图像。

【同期】(新疆北庭学研究院技术保护部主任 赛依丁阿布都拉)

北庭回鹘时期的一个佛寺遗址,也证明了咱们维吾尔族以前信仰佛教的一段历史,在丝绸之路上跟中原文化交流的一段实证。在(古)丝绸之路上,西域和中原文明交流是非常密集的。

【解说】自汉代以来,北庭曾一度成为管辖西域广大地区的军政中心。公元706年升北庭都护府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向西到达咸海广大地区的军政事务,北庭由此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枢纽。

据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此遗址是中国历代中央政府行使国家领土主权的实物见证,是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与多元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依据。

据介绍,现在佛寺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仍在进行当中。

【同期】(新疆北庭学研究院技术保护部主任 赛依丁阿布都拉)

北庭西寺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在还是处于一种待定的情况下。因为考古发掘中需要考古与保护共同进行,它的结构是土木结构,保护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不会对它进行发掘。

记者 张阁 新疆昌吉州报道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考察金昌三角城遗址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工作,2020年9月7日,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王建新、梁云教授一行5人对金川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角城遗址进行了考察。

考察组采取徒步考察的形式,在金川区博物馆馆长马志雄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三角城城址、西岗墓群、柴湾岗墓群、蛤蟆墩墓群、上土沟岗墓群、涝坝岗墓群等多处文物遗迹。随后,参观了金川区博物馆沙井文化陈列。

考察过程中,马志雄馆长对每一处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着重介绍了这些遗址在1979—1981年间的考古发掘情况,引起了王建新和梁云教授的浓厚兴趣,加深了对沙井文化的了解。

1924年夏,瑞典籍考古学家安特生博士在甘、青一带考古调查时,在民勤县的沙井子村首先发现了这一文化类型,并命名为沙井文化。沙井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流域、金川河流域中下游绿洲上。目前发现的沙井文化遗址主要有民勤柳湖墩遗址、火石滩遗址、小井子滩遗址,金川三角城遗址及古浪蓆芨沟遗址。金川三角城遗址是沙井文化的代表性遗存,是甘肃河西走廊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被中国社科院徐宏教授称之为“河西第一城”。

此次考察,旨在理清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历史文化脉络,史前文化研究以及河西走廊各民族生活发展轨迹。王建新、梁云教授对三角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留历史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三角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沙井文化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改变河西走廊文化研究中的割裂现象,增强河西走廊文化板块的整体性,对研究河西走廊历史地理和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纵横金川

监制:张永红

总编:王振德

责编:郭宴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4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