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杨家厂社区厚强路41号,坐标为北纬2841'00.9",东经11553'03.2",海拔38米。西有胜利路步行街,东有象山北路,南有民德路,北有杨家厂路。西邻胜利大厦,东靠南昌市第一医院,北面有象山宾馆,南面是南昌市三中。建于二十世纪40年代,坐北朝南,面宽9米,,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简介,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南昌市东湖区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旅游指南

苏州古民居:从堂号分析深厚的家族文化内涵

古民居是苏州古建筑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厅堂是古民居重要的构成元素,是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

厚墙路41号民国民居

厅堂分为前厅、中厅(正厅)、后厅。前厅用于接待普通客人。中厅(正厅)用于接待关系较好的客人或者身份较高的客人,比较正式。后厅隐私性较大,接待关系较近的客人,大多数时候仅仅是自家人喝茶、谈家务事的地方。厅堂建造结构也颇有讲究,《营造法原》对厅堂有一段描述,大意是厅堂较高且进深较深,前面有轩,装修规模比平房复杂华丽。厅堂由于内四界构造用料的不同,用扁方料的为厅;用圆料的为堂,俗称“圆堂”。

以上仅从建筑学角度对厅堂的概念进行区别阐释,本文则从堂号入手分析厅堂深厚的家族文化内涵。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属于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着堂号的匾额。“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的数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他宗祠、家庙的匾额上提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郡望有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是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增加。同一姓氏的发祥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同一郡望有时也是若干姓氏的同一发源地,全国范围内现有83个郡号。

堂号,不仅仅悬挂于民居正厅中央,一般在自家的墙角树立书写有堂号的界碑,还用在祠堂、族谱、店铺、书斋、礼薄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以苏州现存的祠堂义庄号为例,就有“太原、济阳、延陵、平阳”等以郡号名称出现的堂名,如传芳巷的太原王氏义庄,悬桥巷的丁氏济阳义庄。延陵吴氏义庄对苏州人来说最为熟悉。春秋时,季札是吴王寿梦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传位于他,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兄长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于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被后人封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而季札又是吴姓的开山鼻祖,于是就把“延陵”作为其郡号。位于刘家浜的平阳衍庆堂,则把郡号和堂名都融入其中,“平阳”是三国魏郡名。

除广义的以郡号命名的祠堂义庄名外,宗族中以先世的嘉言懿行命名的祠堂义庄号则占大多数。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号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

1.按姓氏划分的堂号

苏州古民居中以同一姓氏衍生开的堂号多到几十甚至几百个之多,如位列于东山的翁、席、刘、严氏。东山之翁虽有白沙、翁巷之分,各有世谱和字辈,他们的始祖却是亲兄弟。至今散落在东山的翁姓堂名有半因堂、锡传堂、关古堂、务本堂、裕德堂等。

2.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各大氏族都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而深感自豪,以此命名堂号,千古流芳。如孟氏的“三迁堂”,就以孟母三迁命名堂名。王姓的“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祜“植三槐,自知子必贵”的故事。王祜是开国名臣,曾任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他曾亲手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说:“我的后代一定有担任‘三公’一类高官的。先用这三棵槐树当标志吧。”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当上了宰相,天下人都称之为“三槐王氏”,“三槐堂”由此得名。阊门历史街区天灯弄有一界碑,上书“三槐堂王界”,此民居也居住着“三槐王氏”的后代。还有如弘农杨氏“四知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先祖,便以“四知堂”为堂号。顾家花园有一界碑,上书“四知堂杨”,虽然住宅已了无痕迹,但嵌于墙角的界碑告诉人们此为杨氏后人的居所。

3.以祖上功业勋绩为堂号

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韬略雄才的文臣武将,后代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吴氏起源于苏州,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欲将王位传给季历,其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逃到江南,“断发纹身”,建立了“句吴”部落。吴地文化从此源远流长,而古公亶父也最终如愿将王位传给了季历的儿子,他就是开创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周文王姬昌。除了以郡号“延陵”命名堂号外,为了铭记先世泰伯、仲雍“三让天下,至德无名”的功勋,吴姓后世便以“三让堂”和“至德堂”为堂号。

4.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如景德路的春晖堂杨宅,“春晖”二字便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常熟翁氏“彩衣堂”得名有一段故事,道光十五年(1835),大学士翁心存奉命典试浙江乡试,放榜后请旨回籍庆祝母亲75岁寿辰。途经苏州时,恰值道光帝生母(嘉庆帝的皇后)纽祜禄氏六十大寿庆典,巡抚衙门正在举行庆祝宴会,大小官员身穿彩服贺寿五日。翁心存触景生情,思念高堂老母,于是央江苏巡抚陈銮题写了“彩衣堂”匾额,返家后在给母亲祝寿时悬于大厅堂上方,以示“彩衣娱亲”之意,并记国恩家庆盛典。“彩衣堂”自此便成了常熟翁氏府第的代称。

5.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崇,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如著名的陶氏“五柳堂”,因晋代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6.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这类堂号是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后世均以此为堂号。如东山席氏敦裕堂,乃席芙卿所创。席芙卿,名元瑩,系东山席氏36世孙,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生,早年在上海川沙从事南酱生意,后去松江从事典当业。席芙卿购置金家的兰言馆后更名为敦裕堂。自席芙卿后,敦裕堂席氏人材辈出,如敦裕堂第六房孙子席裕棣,是国家机械制造业的高级工程师;第三代世孙长房之子席裕寿培养出了三个儿子席德鳌、席德明、席德勋,分别在化工、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方面有所建树。自此,席芙卿后人皆冠“敦裕堂”为其分之家族堂号,一时间海内外席芙卿后世寻根访祖,必到敦裕堂。

7.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当时,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之以堂号。如东山湖湾村“三元堂”,乃东山施氏后人纪念其先祖施槃“连中三元”的事迹。如东山槎湾的三卯堂,是明代贺廉的住宅,以志祖孙父子皆以卯年登贤书之瑞而筑此堂。

8.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敦伦堂、谦和堂、仁本堂、礼和堂、务本堂、永忍堂、端善堂、世纶堂、凝德堂、畲庆堂等。

9.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西山东蔡的春熙堂,取《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守,如登春台”里的“春熙”二字作为堂名,寓意春日融合光辉和温和快乐之意。如东山寒山村三德堂,出自《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寄寓后人要以此“三德”为准绳。

10.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孝义堂、忠武堂、节孝堂,山塘街上的“张忠敏公祠”等等。

11.以居所周围地理自然环境为堂号

这类堂号因地制宜,往往具有浓厚的自然乡土气息,如东山镇太平村的果香堂、西山镇东村的萃秀堂、凝翠堂等。

12.以主人的志趣为堂号

主人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情逸致,表现在堂号上往往很随意、洒脱。如光福镇的东崦草堂,黄埭镇的熙馀草堂,黎里镇的洛雅草堂,耦园(城曲草堂)、南半园(半园草堂)、鹤园(携鹤草堂)、艺圃(东莱草堂)等。

堂号,俨然成为某一世系家族共同的精神源泉。苏州的簪缨世胄、钟鼎人家,无论在故乡还是异乡,其良好的家风都对他们的后裔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望族和名人并非天生,而是依靠每一代人的努力,若能世代精进,则每家都能成为名门,每人都能成为名人。

转角路遇民国风——探访太平南路民国风情街记

旧时记忆再次扑面而来

金市金融商贸美食书店

这是古今商贾云集的路

这是承载历史变迁的路

此刻君邀您探访太平南路民国风情街

太平南路

太平南路是南京城市具有近百年历史又颇负盛名的商业老街,位于秦淮区,南北走向,南起建康路,北至中山东路,自北向南与之交汇的道路有:科巷、文昌巷、游府西街、户部街、常府街、白下路等,全长2125米,宽30米,沥青路面,是南京城东的主干道之一。

该路原由“吉祥庵”、“花牌楼”、“太平街”、“门帘桥”和“朱雀路”等路段组成,1931年拓建成柏油路,并将各段路统一命名为“太平路”,取意“太平”。

南京陷落后的太平路【中支之展望】1939年 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50年代新辟太平北路后,将“太平路”更名为“太平南路”。文革期间,又将此路划分为“反帝中路”和“反帝南路”两段。1973年将两段合并复称为“太平南路”。太平南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商业生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地方文化,是具有浓郁民国文化特色并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商业街区、文化地标、旅游长廊和宜居地区。

南京陷落后的太平路【中支之展望】1939年 图片来自网络

太平南路

第壹站

十竹斋

400年字号历史

十竹斋,位于太平南路72号,古玩艺术品流通机构。其主要业务为征集经营民间流散文物,收藏珍贵古玩珍宝,并设水印木刻工作室,整理重印古籍、复制创作水印版画等。1962年,郭沫若题写“十竹斋”匾额,现隶属于南京市文物公司。

图片来片网络

1962年由郭沫若题写斋名

十竹斋取名于明末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约1580-1671),他字曰从,号十竹,是明末期间一个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家。

胡正言的南京十竹斋创造出的“饾(dou)版”水印方法出神入化,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术,成为中国印刷史、版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饾版是为每一种颜色的图案专刻一块版,甚至每一种颜色还要分成从浅到深的若干块版,然后从淡色到深色逐次套印或迭印,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套印。“拱花”,就是在纸上印出凸起的无色纹样,用以表现行云流水、鸟语花萼等无色或白色的物象,十分工巧素雅。

去十竹斋买

富有历史雅韵的

画笺纸

图片来片百度

宝庆银楼

200年历史

“宝庆银楼”创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国内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银楼之一。宝庆银楼主要产品为“宝庆”牌和“宝庆银楼”牌系列金银珠宝首饰及金银摆件。

太平南路

第贰站

十九世纪后叶,宝庆银楼汇集江、浙名匠,两帮相佐,技艺超群,银楼声名鹊起。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银楼业开始兴盛,大小银楼近百家,宝庆银楼经营规模和资本总额为当时众家银楼之首,名噪当时。1929 年,宝庆银楼一尊“银鼎”摘取“西湖博览会”特等奖桂冠,名震大江南北,确立了在银楼业的重要地位。

太平南路

第叁站

四川酒家

58年历史

四川酒家始创于1959年,乃江苏省最大的一家以经营川菜为主的著名老字号,被誉为“金陵川菜第一家”。在南京美食舞台上,至今莫能撼动其川菜龙头地位。

四川酒家主打川菜,但根据本地人的口味精心改良过。承载了很多老一辈人和我们这辈小时候的记忆。推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担担面。

四川酒家改造装修时,此刻君上下班路上都会碰到叔叔阿姨,四处张望,嘴里喃喃自语:就在这呀?怎么不见了。很多从知道四川酒家改造停业后,失望而归,一步三回头,可见四川酒家在老南京人心中的位置。

小笼包

天府拌牛腱

酸汤肥牛

沸腾鱼

(超爱的)牛肉面

美食图片来自公众号:南京味道

九龙大厦

21年历史

南京九龙大厦是建于1996年综合商业体,其名称沿用了九龙绸布庄的九龙二字。虽然九龙大厦的历史尚短,但是本次出新后却民国气质非凡,让人不容错过。

太平南路

第肆站

此刻君记得很小的时候,那里九龙里面和周边的一些小店卖布卖衣服很有趣,收银台高高的,柜台的上面有很多通过通往收银台的线,线上有很多小夹子,顾客在买好布后,收银员把钱和小票用夹子夹了,用力一扔,夹子飞快的顺着线飞向收银台,收银台结好帐后,再用力将夹子飞回,来往之间,绝对比买布有趣多了。你还记得吗?

出新后的九龙商厦貌似也在转型改造,期待重装亮相。

太平南路

第五站

古籍书店

81年历史

古籍书店的最古早的前身,当是中华书局,建于1936年。中华书局南京分部于民国二十七年成立,解放后逐步改为公私合营,成为新华书店的一部分。

民国年间,南京太平路、杨公井一带逐渐形成书店一条街,最多时有四五十家,包括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中华书局南京分店、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书店等。

南京沦陷期间,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因临近南京电信局,被日伪电信局占用。抗战胜利后,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恢复营业。

民国时期的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不仅是文人墨客淘书的宝地,也是达官贵人不时光顾的场所。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归来,次年春季,重游南京,在去城南参观的途中途径太平路杨公井时,望着中华书局南京分店,他喃喃自语:“这杨公井旧书店我在民国三十六年来过……”。

如今,保存下来的仅有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店),即现在是南京古籍书店。古籍书店,这店牌是“金陵四老”之一胡小石题写的。

绿柳居

105年历史

“绿柳居”品牌始创于1912年。创建初期,店址位于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畔桃叶渡,垂柳依依,满目葱茏——“绿柳居”因此而得名。绿柳居美食以清雅纯净、自然环保为基础,以“鲜、嫩、烫、脆、香”五大特点名冠金陵。

太平南路

第陆站

绿柳居菜馆以经营清真菜品和素菜而闻名。素菜荤做是绿柳居一大特色。由绿柳居传人研制的全素宴,在此方面技艺尤为突出。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公众号:昆哥影像

据说是南京最好吃的包子!绿柳居的早点素菜包,一天要卖掉5000只,荣获“国际名小吃”称号。

民国年间,绿柳居就是当时宴请要人的尊贵场所,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常到绿柳居小酢;回民将领白崇禧、崇尚素食的孙中山先生及注重美容的宋氏姐妹更是绿柳居的常客。近代赵朴初、茗山大师、齐白石、梅葆久均光临惠顾;文莱驻华大使、黎巴嫩德鲁兹派主席、日本料理协会会长等国外政要名人也都慕名造访,无不盛赞其风格纯正。

罗汉观斋

素烧鹅

素菜包

盐水鸭

松鼠鳜鱼

美食图片来自百度糯米

太平南路

第七站

太平商场

70年历史

太平商场是始建于民国(1947年)的老牌商场,曾经是太平南路商业的龙头企业,曾经与中央商场、永安商场一道被称为“国货三大店”。

图片来自公众号:投资秦淮

1946年8月8日,民族资本家贺鸿棠、顾心衡、胡间云等7人发起,在南京市太平路第267-289号建大厦一所,1947年3月建成开业,原名全称为“太平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20人,商场面积7000平方米,有私营商店200余家,传统老字号如张小泉剪刀、同和花席、义记梳篦、文士钢笔等,在商场里均设有专柜。创建之初太平商场就以弘扬国货为己任,开业不久,联合沪、杭等地商人举办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全国国货展览会”,其扩大国货影响、抵制洋货入侵的爱国举动,在当时的国民党首府南京引起极大的轰动,并与中央商场、永安商场一道被称为“国货三大店”。

江苏饭店

89年历史

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都市地理小丛书之《南京》,有这么一段文字:“在南京,设备最完全、规模最大的旅馆只有两家,一家是中山路上的中央饭店,一家是太平路上的安乐酒店(现为江苏饭店)。”安乐酒店建于1928年,坐落在太平南路。

太平南路

第捌站

江苏饭店,始于1928年,乃桂系元老马晓军与部属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合建,取名“安乐酒店”,店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祍题写,马晓军为首任董事长。

安乐酒店资产臻于一亿六千五百万法币,乃民国时期高档豪华酒店。住容多为党政要员及富商新贵,周旋、蝴蝶等影坛名媛亦曾多次下塌于此。

一九三七年底,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安乐洒店被迫改名“南京饭店”。

一九四八年五月,李宗仁择定其为参加副总统竞选的大本营,南京饭店亦随其竞选成功而名闻遐迩。

一九五二年南京饭店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一九五四年南京饭店正式更名为“江苏饭店”

饭店新址正堂内景

江苏饭店历史沿革题记

江苏饭店新址建筑在曾经的中央合作金库的旧址上,西临太平南路,东靠郑和公园,北接太平巷,南为马府街。乃近现代重要史迹及金融商贸代表性建筑。

中央合作金库乃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中最后建立之机构。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一日,中央合作金库于今之南京太平南路三五号正式营业。一九四九年一月,总库搬离南京。

太平南路

第玖站

圣保罗堂

94年历史

南京圣保罗教堂坐落在文化古城南京市太平南路三九六号,教堂于1923年落成,是南京中华圣公会的圣保罗堂。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了,是南京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礼拜堂。

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原型发生的所在地

1909年(清宣统元年)美籍圣公会宣教士季盟济(J.M.B.Gill)和马骥(John G. Magee)来南京传福音,创办了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1912年在门帘桥大街(今太平南路)购置一座旧屋。次年建造了一座能容纳200人聚会的小礼拜堂,命名为“圣保罗堂”。

1920年,季盟济回美探亲时,征募到一笔捐款,圣保罗教堂遂开始扩建,请金陵大学著名建筑工程师齐兆昌设计监造,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全部建筑费用包括设备为一万二千美元,折当时币四万八千银元。

圣保罗堂由圣殿(又称大礼拜堂)、钟楼、布道所、神职人员宿舍和膳房组成,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主建筑圣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局部高3层,通面阔8间11米,进深11檩13.47米,高11米,连钟楼在内,建筑面积485平方米。

圣殿墙体外墙下部用的是明城墙砖,上部用的是青砖,全部经过加工磨光。墙壁以清水勾缝。圣殿内部为中国传统建筑普通人字形屋顶,木结构,屋面覆方形水泥平瓦。圣殿所有的窗座、门扇、墙中部环箍、钟楼顶屋、城堡式的垛堞和封盖以及内柱脚、拱座全是采自高资山的白石。

堂内的读经台、讲座台、洗礼池、圣坛和栏杆柱等也是用白石磨光精制而成。砌在墙上的环箍、拱座内侧石面上,精刻了程通甫缮写的经文,由江鉴祖会长在经文上贴上金箔。建筑的顶部是高耸的钟塔,钟楼高18.2米,上钟楼的螺旋式阶梯,是水泥砌成。凡四十余级至顶层,钟楼悬挂二米直径钟一口。钟声宏亮、远近可闻。

1923年,先驻北伐军,后被国民党市党部占用,第二年归还教会。

1935年,圣保罗堂达到最盛时期,基金也显著增加,信徒发展到千余人,还派遣堂牧出国深造。与此同时,还附设了学校、诊疗所等。

1937年,日寇侵占南京,教堂的诊疗所、布道所、书报堂、主日学课屋及一部份职员宿舍被焚毁,但主建筑侥幸保存下来。1938年7月教堂牧师福斯特(ErnestH. Forster)把教堂作为难民收容所,至1939年4月离开南京。

抗战胜利后,教会收回太平路和白下路两处教产,并清理堂址,重建大门,修葺房屋,种值花木,始复旧观。

此张照片来自网络

1952年,圣保罗堂被更名为“太平路教堂”,1985年7月28日,教堂恢复原名,重新开堂,举行了隆重的复堂感恩礼拜,教堂正式对外开放。沉寂了约20年的教堂钟声重新响起。

这张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圣保罗堂相关文字介绍来自公众号:寻访宣教士的足迹

交通银行

81年历史

交通银行建筑建于1936年,前身是建于1929年中南银行南京分行,最初为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中南银行在南京设立的办事处,后改为南京分行。

太平南路

第十站

1938年的太平路与白下路交叉口,交通银行那里

南京现存的老银行里最精致的建筑,其他银行灰白的外墙、四平八稳的沉稳造型不同,中南银行的红褐色外墙色彩明快,V字形的建筑造型活泼轻巧。在这中间的岁月里,它虽几经易主却保存完好,见证了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历史的更替,更鲜活记录了近代金融业的轨迹。

历史:中南银行始建于1936年,距今81年。最初作为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中南银行在南京设立的办事处,后改为南京分行,除了经营存、放、汇款外,还兼办理储蓄、信托、仓库、房地产和证券交易。抗战爆发后,中南银行被迫从南京迁至武汉和重庆。抗战期间此建筑成为汪伪国民政府实业部的办公地点。汪伪时期,为粮食部办公地址。1946年3月19日恢复,1952年10月歇业。其后,曾被用作朝阳饭店。1987年2月,成为交通银行分行,现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白下路支行。

楼位于白下路与太平南路拐角处,从外观看,整幢建筑物造型庄重古朴,土黄色的防火砖几乎没有脱落,钟楼的指针从未停歇,基本保持当年的原样。

曾经的钟楼,图片来自网络

霞飞化妆品也是曾经的南京记忆

碑记:该建筑建于1936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形式。1921年,南洋华侨集资在上海创立中南银行,1929年在南京设立中南银行南京分行。

太平南路

沿途小景

还有很多出新后的沿途小景,慢慢走,细细看,得温旧日时光

这张是外国摄影师拍摄的1981年的南京,貌似灵谷寺。此刻君小时候也曾这样趴在午朝门城墙上看着郁郁葱葱的御道街,旧时静谧的记忆流淌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变革中,然后走在浓浓民国气息的太平南路,就仿佛时间倒流,变成当年的孩子回去,用新鲜真挚的眼睛去感受都市化背后的市井烟火。

除标明出处的图片外,均拍摄自此刻君,文字来自网络

点击回看:

民国子午线下期预告:太平南路周边,民国电信局、利济巷,文昌巷民国建筑群、慧园街民国建筑群、李鸿章祠堂等,此刻君帮大家细细寻找一下,欢迎提供线索。

中华民居•聚焦中国书院复兴 ‖ 从岳麓书院到道林书院——推动书院复兴,我们在路上

岁月悠悠,往事悠悠。我与书院结缘,还得从八年前说起。2011年9月,我踏入长沙岳麓书院山门,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2014年6月,我应邀赶赴杭州敬一书院,开始了一场关于书院复兴的探索,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怀揣着一颗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初心,我走过了浙、皖、湘三省数百个乡村、小镇和城市,参与筹建和创办书院十余家。

岳麓书院正大门的悬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意指楚地人才辈出,而岳麓书院更是英才汇聚。

唐西园:湖南邵阳人,先后求学北京、游学金陵、问道岳麓,曾于杭州、长沙两地高校任教三年,于宁波、南京地产企业及邵阳政府部门任职三年,后致力于乡村建设和书院复兴。现为湖南美丽乡村科技发展公司运营总监,兼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创发集团战略和品牌顾问。

最初的种子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是雪峰山下的一个小山村。

雪峰山古称“梅山”,是湖南的父亲山。雪峰山南北绵延八百里、东西纵横两百余里,北抵常德市桃源县境内桃花源及益阳市安化县一带,南抵邵阳市城步县境内大南山一带,西面蔓延至怀化洪江市、会同县、沅陵县一带,东面延伸至长沙宁乡市境内大沩山一带。

雪峰山自古以来以奇险著称,被世人称为“荒蛮之地”。在北宋“开梅山”(即指将中原政治制度与文化移植入雪峰山区)以前,雪峰山区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开梅山后,这里的巫傩文化依然在乡野流传不衰,并赋予了湖湘文化以厚重而神秘的底色。

杭州富春书院梨花苑

在童年的记忆里,雪峰山下到处都是古老的民居、祠堂、庙宇以及风雨桥。犹记得,我上小学时学堂就设在古老的唐氏宗祠内。祠堂共有前后三进院落,中间的享堂和戏台都在,东西厢房被用作教室。整座祠堂古香古色,门窗上的雕刻虽然已上了包浆,但依然透着精美。一幅幅略显斑驳的楹联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耳濡目染间,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认同感、亲近感。其实从那时起,就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不断发芽生长,直至推促我最终投身于推进乡村文化和民间书院复兴的事业当中。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申屠氏宗祠

问道岳麓 传承国学

2011年9月,我有幸考入千年学府、享有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美誉的岳麓书院攻读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问道岳麓三年,我全面了解了岳麓书院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领略了书院建筑和园林景观之美,深入研究了孔孟、程朱(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二王(王阳明和王船山)之学,探索了儒家思想和古典自由主义学说对话之可能。

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成立至今,曾经三毁四建(曾分别于南宋末年、元末及明末时期被毁,均又重建),抗战初期还被作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的办学场所,后迭遭四次长沙会战,被破坏殆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重建。恢复重建时,书院内的建筑均由湖南大学柳肃教授主持设计。重建后,书院基本恢复了清代全盛时期的规模。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随同岳麓山等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

岳麓书院二门悬挂着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指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岳麓书院时务轩是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轩内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故址》碑。

事实上,在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之前,因坐落于岳麓山脚,一直都饱受文化传承和景区开发之间的矛盾煎熬。多年前,为防止岳麓书院沦为单纯的旅游观光景点,时任院长陈谷嘉不得不与景区管理处斗智斗勇。好几次,他都与管理处员工起了正面冲突。所幸,在陈谷嘉院长的努力坚持下,挽救了岳麓书院,并在各方支持下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功能,筹备成立了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

从陈谷嘉院长主持设立,到经朱汉民、肖永明两任院长不断优化提升,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已逐渐发展为培养本科到博士后各阶段学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并已然成为宋明理学、湖湘文化研究的重镇以及中国书院研究中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岳麓书院在逐渐复兴。

岳麓书院讲堂内悬挂的“学达性天”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而御赐的。

岳麓书院御书楼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为当今最古老的书楼之一,楼内藏书超过10万册。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岳麓书院的复兴完全得益于官方的支持。实际上,岳麓书院的复兴一直都是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主导和推动的。在教育系统层面,岳麓书院也已完全融入了湖南大学,并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而存在。

岳麓书院二门(背面)门楣上悬挂的牌匾上书写着“潇湘槐市”四个字 , 意指当时书院人才辈出的盛况。

民间书院的复兴探索

2014年6月至今,我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文化和民间书院复兴的探索实践。这期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杭州敬一书院等多地的探索实践

2014年6月初,我应邀赴杭州主持敬一书院院务。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坐落在西湖中的孤山上,由时任浙江巡抚赵士麟主持创建。敬一书院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立德育人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杭州西湖孤山敬一书院

2014年6月至12月,在宁波天海基业集团的赞助和支持下,我在敬一书院就会讲、培训、文创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尝试和探索。当年9月28日,在众师友的协作下,我们正式开启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并重启了中断百年的祭孔典礼仪式。典礼活动当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亲临现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了较大社会影响。只是遗憾的是,到11—12月间,因杭州G20峰会筹备工作需要,西湖景区进行清场整顿,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就此中止。

尽管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被迫中止,但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从未放弃,而是一直在努力前行。事实上,2014年6月毕业后,我同时也在杭州的另两个地方进行民间书院的复兴探索。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师友在桐庐县环溪古村筹办耕读私塾,在富阳区东梓关村筹办富春书院,均取得较好进展。

杭州富阳区东梓关村

2015年7月开始,我独自进驻桐庐县荻浦古村,在杭州心远公益机构的支持下,与众多乡贤们合作开办孝义文化传习班,并举行江南游学团活动。2016年1月,我们与荻浦村的退休干部、老师们联合创办了村刊《世德之家》。2016年4月23日,我们共同发起并成立的荻浦乡村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们的文化乐园。如今,三年来,该馆的藏书已累计达上万册。

杭州桐庐县荻浦乡村图书馆

第二阶段: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弘浩书院的成功创建

2016年11月,我加入华夏幸福基业集团。此时,我作为前期拓展总监进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与到了小岗改革小镇、农创小镇的创建工作中。我带领团队与凤阳县本地干部、乡贤合作,联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凤阳县委、县政府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起创办了以“弘扬沈浩精神”为主题的小岗弘浩书院。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保庆堂古戏台,始建于南宋时期,于明成化年间重修。

2018年4月23日,小岗弘浩书院正式开院。凤阳县委、县政府多位领导亲临现场,出席了开院仪式。弘浩书院规模较大,内设书画室、琴室和茶室等,是村民们的重要阅读和休闲场所。我们还与安徽财经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开办了小岗乡村振兴讲习所。我们先后在书院内举办了十余场乡村振兴讲座和乡村文化活动,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并引来了中央和地方媒体争相报道。

小岗弘浩书院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自然有赖于小岗村本身的政治品牌效应。当前,弘浩书院已成为小岗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新名片。2018年10月,我还代表弘浩书院赶至洛阳,参加了洛学书院首次会讲,并发起成立全国乡村书院联盟。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乾隆御赐“孝子”牌坊,是乾隆皇帝为表彰荻浦村孝子申屠开基而立的。

第三阶段:返湘筹建清水书院和道林书院

2018年12月,我回到家乡邵阳,和自家兄长一起,在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湖南“长寿第一村”新邵县坪上镇清水村租下三幢古民居,开始筹建清水书院。该书院在筹备工作中得到了新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明确表示要将其作为未来全县干部的研学基地。目前,书院的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拟计划于2019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旅游节期间开院。

今年以来,我们开始着力在长沙宁乡道林古镇创建道林书院。道林古镇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为商贾重镇,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小南京”之美誉。近年来,当地政府投资数亿元致力于打造占地1380亩的“乡土中国”主题景区,力求恢复乡土记忆,展现绝美乡愁。在这里,将新建起部分仿古院落,并修缮部分古建筑,其中就包括了道林寺。

长沙宁乡道林古镇大门

道林寺,始建于六朝时期。初唐书法家欧阳询曾书“道林之寺”四字为额,谓道林“为道之林也”。名如其实,历史上的道林寺确是一大文人讲习之所,与后来的岳麓书院一起成为长沙著名的问道求索之地。因此,长沙自古有“道林三百众,岳麓一千徒”之说。正是基于此,我们决定将道林寺改造成道林书院。我们集合了长沙、杭州两地的高校、政府及民间力量,共同参与道林书院的办学体系设计。不久的将来,道林寺将以“道林书院”的新身份重新面世。

从官方主导到民间推动,从岳麓书院到道林书院,中国书院复兴其势已成,并渐在全国各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我们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进来,共同推进乡村文化和中国书院复兴,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振兴。

长沙宁乡千年道林古建筑群落

撰文/唐西园

供图/张建龙 吴倩元 孙江云 屈海瑞(部分)

责编/方千春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4期。欢迎转发,转发请在文章开头显眼处注明中华民居公众号名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03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