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武则天

洛阳有哪些旅游景点

说起来洛阳有哪些旅游景点,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龙门石窟、老君山等等这些非常有名的地方,但是其实洛阳还有很多并不知名的小景点,玄奘故里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位置并没有在市区里面,而是在伊滨区旁边的偃师市,但是从市区到玄奘故里并不是太远,只需要坐三趟公交车就可以了。

武则天

玄奘故里是中宗李显下旨修建的,确确实实是千年前玄奘未进入佛门时和家人的居所,1986年,偃师人又修建了玄奘故里碑,来追述这位佛家高僧曾经艰苦的求经经历。2000年的时候,政府又出资对故里进行翻修。现在到玄奘故里看的话,那片地方古朴而又清幽,依旧保留着唐代建筑的风貌,进入玄奘故里里面,还有一口老井,斑驳的古树树影,让人的心都觉得澄净了。门票也不贵,每个人二十元,学生减半。

玄奘故里除了两个院落大小的故居之外,还包括另外六个景点,即凤凰台、佛光寺、西园墓地、陈家花园、晾经台、马蹄泉。虽然个别景点仍在施工,但对于从小看着《西游记》的中国人来说,来看看这位唐代高僧的家,已经非常有意义了。

来玄奘故里的人一般都不多,所以在游玩的时候非常清幽,景区入口旁边还有体验生活的庄园。游客们可以考虑开车前往,也可以在市区乘坐86路公交车,到了黄庄站以后再换乘7路车,之后到偃师市汽车站乘坐到缑氏镇的小巴车。

但是最方便也最随心所欲的方式还是到伊滨区后找共享单车,然后按照导航骑行,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欣赏古都沿途的风光,而且很有可能在路上遇上其他的王公贵族的墓冢,毕竟,偃师市有很多古代名人冢,很容易偶然遇到。

武则天在洛阳的宫殿紫微宫在今天的洛阳什么地方

武则天在洛阳的宫殿紫微宫的部分遗址位于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

紫微宫是隋唐洛阳皇宫,又称紫微城、太初宫,在东都洛阳城西北角,它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座规模巨大的皇宫之一。

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在成为太后掌握权利以后,心里早就有了复兴周朝,当皇帝的想法。复兴周朝,那么首都就应该建设在天下之中的洛阳,还应该建造明堂,表明皇帝是天命神授。

以往朝代的明堂建造在皇宫南3里到7里之间,武则天别处心裁,把明堂建造在皇宫之内。她任命白马寺和尚薛怀义作为工程的总监督 ,工程的选址是拆掉皇宫内的正殿乾元殿。

乾元殿为唐朝洛阳皇宫紫微宫的正殿,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座乾元殿,乾元殿比明清太和殿还大。

扩展资料:

紫微城,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是隋唐洛阳城宫城,亦名紫微宫。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唐、五代、宋相继沿用,历经七朝,存世530余年 ,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建筑形制惊世骇俗,影响到了东亚各国的宫殿建设。尤其在武则天时代修建的明堂、天堂使其别具特色,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

紫微城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明堂;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贞观殿、徽猷殿。我国历史上首次万国来朝、唐太宗接见玄奘、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第八次日本遣唐使等仪式均在紫微城举行。

紫微城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宫,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薇城

中国有关武则天的旅游地点

1、四川广元市:游览广元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就在嘉陵江边,风景很好,有祭祀武则天的寺庙建筑群、武氏家庙,依山临水,很漂亮,有武则天的生平展览,山上还有历代的佛教石窟造像,算是人文、自然合一吧。还可以顺便游览一下嘉陵江 呵呵

2、陕西西安:第一天在西安市区游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面积很大,至少玩一上午,武则天时代处理朝政和唐代200多年的政治中心,才开放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有唐代宫殿遗址陈列和文物展览,气势很宏大,可以到考古体验中心去看那个3d电影,整体感觉特别震撼,大唐气象啊…下午可以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看跟唐代有关的文物,展有合武则天有关的唐代宫廷文物,比如唐代金银器和唐代各种侍女俑。

第二天由西安乘车去周边的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依山为陵,陵前有纪念武则天的无字碑和100多座陵墓石刻,气势雄伟,风景很美,据说整个陵墓整体就是一个妇人仰卧的形象,乾陵的三座陪葬墓也开放参观了,有武则天儿子、孙子、孙女的墓葬,都可以下到墓道了去参观,墓葬壁画很漂亮…这个得玩一天

3、河南洛阳:转完西安可以做火车去洛阳,离得不远…在洛阳先参观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捐资建造,据说就是武则天面容的再现…龙门转完后再去洛阳的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是武则天迁都洛阳时期的理政常所…最后参观新洛阳博物馆,博物馆外观就是仿武则天建造的明堂修建的,有洛阳的历代文物…如果季节合适的话,还可以去到王城公园看洛阳牡丹—武则天时期开始种植,流传到现在的洛阳招牌名花

武则天孙女墓出土,颠覆了历史常识,我们冤枉了武则天1000年 武则天

1960年,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陵墓在陕西出土,工作人员不仅发现了一堆男性的尸骨,更是揭开了一个千年的秘密,原来我们一直都冤枉武则天了。

先来说一下这个“永泰公主”。

她本名叫“李仙蕙”,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如果不说她是公主,你会以为她就是隔壁村的二丫头。

其实,这和她特殊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系的。

永泰公主的父亲是李显,一个曾经两次当皇帝的人,但是,很可惜,他的两次登基都不是靠他的本事换来的,而是靠别人扶持的。

第一次登基,是在母亲武则天的扶持下。刚当上皇帝,李显就要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让他从一个参军升任了豫州刺史,甚至想进一步提拔为宰相。

裴炎,是唐高宗李治留下来的辅政大臣,他听说了以后坚决反对,没想到,李旦的皇帝脾气上来了,她对裴炎说:“朕就算把整个天下都给了韦玄贞,又何妨”。

裴炎拦不住李显,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生气了:“你把天下给了韦氏,那我这个皇太后去哪里,让你当皇帝,不过是一个招牌罢了,你还蹬鼻子上脸了”。

于是,武则天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废除了李显的皇位,将他贬为庐陵王,发配到湖北房县。可怜李显的皇位,只坐了55天。

这一下,可把李显给吓得不轻,从此以后对自己的老妈武则天,那是小心翼翼的伺候,生怕她一生气,派人在房县结果了自己的小命,这个是有先例的,自己的哥哥就是这样挂掉的。

好在,老婆韦皇后对李显是不离不弃,跟着他到房县去生活,还给他生下了4个女儿。毕竟,李显沦落到这个地步,都是因为给自己娘家人办事,才惹下祸端的。

永泰公主,就是在房县出生的。

虽然出身在帝王之家,永泰公主可是没享什么福,她是父亲到房县后的第二年出生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房县渡过,直到公元698年,她14岁的时候,生活在迎来了曙光。

这一年,武则天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在侄子和儿子之间摇摆不定,经过多方权衡,她最终决定还是把江山交还给李家,还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等自己百年之后继承江山。

于是,李显一家重新被接回了洛阳城,他也重新被立为太子,结束了自己15年的流亡生涯。

重新回到洛阳的李显,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他活得谨小慎微,武则天巨大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上,让他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为了讨好武则天,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武家的人。

大女儿李仙蕙,此时被武则天封为“永泰郡主”,李显把她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小女儿李裹儿,此时被封为“安乐郡主”,李显把她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武承嗣,原本是武则天太子的积极竞争者,但是,李显的回归,显然是让他的皇帝梦破碎了,因此,在当年便郁郁而终。

他的儿子武延基继承了他魏王的封号,但是,武延基,对大唐江山没有任何兴趣,因此,他和李家人走得比较近,尤其是和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关系比较好。

有一天,李重润到武延基家里,聊天中,俩人都对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表示不满。

在武则天的晚年,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兄弟,可不仅仅是武则天的男宠那么简单,他们是武周朝廷里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

这股政治势力,足以左右武周朝廷的走势。武则天已经老了,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朝廷,一旦武则天去世,两个男宠很有可能假传圣旨,拥立自己的傀儡登基,到时候,李显即便有太子的身份,恐怕也难逃毒手。

一旦李显不能登基,甚至遭人毒害,那么,作为嫡长子的李重润,别说继承皇位了,甚至可能连小命都不保了。

因此,当谈到这两个男宠的时候,李重润是恨之入骨。

不过,李重润和武延基都太嫩了,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性,他们的言论,已经被张易之的爪牙给听取了,并很快报告给了张易之。

这个爪牙不是别人,正是李重润的哥哥,李显的庶长子李重福。

李重福,是李显的庶长子,按照嫡庶之分,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李重润和李重茂,都是李显的嫡子,因此,他是绝对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因此,他就投靠了张易之兄弟。

李重福的老婆,也不是外人,是张易之的外甥女。

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武则天直接下令,赐死了李重润、武延基,以及无辜的永泰公主。

被赐死那年,永泰公主仅仅17岁,也就是说,她只做了3年的公主,空有一身公主命,却无福消受。

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武则天直接赐死的,有的说的武则天让李显处理,李显不敢得罪武则天,忍痛处死了自己的女儿,女婿和大儿子。

但是,不论哪种史书,最终的幕后凶手,都指向了武则天。

根据《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纪》的记载:

“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是武则天直接下令杀的。

根据《旧唐书张行成传》记载:

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

这里显示的是武则天让李显处理,李显下令处死了他们。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记载: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这里显示的也是武则天下令处死的。

因此,1000多年来,武则天杀孙女,也成为了她的污点之一,如同她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杀害了自己幼小的女儿一样,是被人诟病的罪行。

但是,永泰公主陵的发掘,却推翻了这一史实,让武则天背了1000年的黑锅,得以放下。

《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话:

自蛟丧雄愕,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篪曲,重碧烟而忽去。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这里面透露出来两个信息:

第一,永泰公主病没有被一同赐死,在丈夫武延基死后,她有独自一个人度过了一段生活。

第二,“珠胎毁月”,这个词,就说明了永泰公主是死于难产。

另外,考古人员对永泰公主的尸骨进行研究后发现,她的盆骨远远小于当时的女性,也从侧面证明了“难产”这个事实。

但是,永泰公主确实是和丈夫同一年去世的,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丈夫因获罪被赐死,永泰公主悲伤过度,动了胎气,导致胎儿早产,生子不顺,导致死亡。

永泰公主的陵位于乾县北部,与丈夫合葬在一起。

陵墓内陪葬品丰富,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至于金银珠宝,更是应有尽有。

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东西南北各长56米,占地90.75亩,墓室全长87.5米,宽3.9米,深16.7米。

这样的规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公主能够享受的待遇。

有可能是李显继位后,为了弥补自己对女儿的过错,特意给了女儿一个极度豪华的墓葬,另外,“永泰公主”这个封号,也是李显继位后才追封的,她死前一直都是“永泰郡主”。

另外,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我在写永泰公主墓的时候,用的是“永泰公主陵”这个称呼,因为,她确实是一座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陵”的公主。

在古代,墓葬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只有皇帝的墓葬可以称呼为“陵”,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明十三陵。

王侯将相的墓葬,称为“冢”,普通贵族的墓葬,称为“墓”,而老百姓的墓葬,只能叫作“坟”。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永泰公主的死,确实包含有太多的无奈,以至于李显继位后,只能将女儿的墓葬规格提到到无限高,以此来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

不过,丰厚的陪葬品,给了永泰公主死后无限的荣光,也给她的陵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通过考古人员研究,永泰公主墓,历史上遭到过无数次的偷盗,其中在墓口的一个坐立姿态白骨,就是当年的盗墓者之一。

通过考古人员技术分析,这具白骨是五代末期到北宋之间时期的人,从他的姿态上看,应该是从盗墓口出去的时候,被同伴给甩了下去,目的可能就是独吞盗墓的成果。

这一堆白骨,也给了文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著名美女作家蒋方舟的母亲尚爱兰,在她的文章《看见了不该看的—永泰公主》中把这堆白骨认定为唐代大诗人宋之问的弟弟宋子闵。说宋子闵对永泰公主一见钟情,听闻永泰公主去世,独自一人跑到墓地里,不吃不喝,也不愿意上去,最后死在墓里。

当然,这个只是文人的遐想,一个狗血的虚构爱情故事而已。

对于武则天统治下的武周大时代来说,永泰公主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她的死,在当时或许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她的陵墓,却为我们后世提供了无穷的历史资料。

为我们揭开了那个大时代里的冰山一角!

《旧唐书•本纪第六》武则天 武则天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庚午,加授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慎为太子太保。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生变,故进加虚位,以安其心。甲戌,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庚午,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月,庶人贤死于巴州。夏四月,滕王元婴薨。改封毕王上金为泽王,葛王素节为许王。丁丑,迁庐陵王哲于均州。闰五月,礼部尚书武承嗣同中书门下三品。秋七月,突厥骨咄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彗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初置右肃政御史台官员。故司空李勣孙柳州司马徐敬业伪称扬州司马,杀长史陈敬之,据扬州起兵,自称上将,以匡复为辞。冬十月,楚州司马李崇福率所部三县以应敬业。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大总管,率兵三十万以讨之。杀内史裴炎。丁酉,追削敬业父祖官爵,复其本姓徐氏。十二月,前中书令薛元超卒。杀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

垂拱元年春正月,以敬业平,大赦天下,改元。刘仁轨薨。三月,迁庐陵王哲于房州。颁下亲撰《垂拱格》于天下。夏四月,内史骞味道左授青州刺史。五月,秋官尚书裴居道为内史,纳言王德真配流象州,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诏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举。是夏大旱。二年春正月,皇太后下诏,复政于皇帝。以皇太后既非实意,乃固让。皇太后仍依旧临朝称制,大赦天下。初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

三月,初置匭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夏四月,岑长倩为内史。六月,苏良嗣为文昌左相,天官尚书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并同凤阁鸾台三品。右肃政御史大夫韦思谦为纳言。三年春正月,封皇子成义为恆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二月,韦思谦请致仕,许之。夏四月,裴居道为纳言,夏官侍郎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庚午,刘祎之赐死于家。秋八月,地官尚书魏玄同检校纳言。

四年春二月,毁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山东、河南甚饥乏,诏司属卿王及善、司府卿欧阳通、冬官侍郎狄仁杰巡抚赈给。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击将军。

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封洛水神为显圣,加位特进,并立庙。就水侧置永昌县。天下大酺五日。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邪王冲据博州起兵,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行军总管讨之。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于豫州,与冲相应。九月,命内史岑长倩、凤阁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丙寅,斩贞及冲等,传首神都,改姓为虺氏。曲赦博州。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元嘉子黄国公譔、灵夔子左散骑常侍范阳王蔼、霍王元轨及子江都王绪、故虢王元凤子东莞公融坐与贞通谋,元嘉、灵夔自杀,元轨配流黔州,譔等伏诛,改姓虺氏。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十二月己酉,神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是日还宫。明堂成。

永昌元年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三月,张光辅为内史,武承嗣为纳言。夏四月,诛蒋王恽、道王元庆、徐王元礼、曹王明等诸子孙,徙其家属于巂州。五月,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以讨吐蕃。

六月,令文武官五品已上各举所知。秋七月,纪王慎被诬告谋反,载以槛车,流于巴州,改姓虺氏。韦待价坐迟留不进,士卒多饥馑而死,配流绣州。八月,左肃政御史大夫王本立同凤阁鸾台三品。辛巳,诛内史张光辅。九月,纳言魏玄同赐死于家。冬十月,春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郎邢文伟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改羽林军百骑为千骑。

元年春正月,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改旧正月为一月,大酺三日。神皇自以“曌”字为名,遂改诏书为制书。春一月,苏良嗣为特进,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文昌右相,裴居道为太子少傅,并依旧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为内史。秋七月,杀豫章王亶,迁其父舒王元名于和州。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丁亥,杀随州刺史泽王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素节并其子数十人。

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为孝明皇帝。兄子文昌左相承嗣为魏王,天官尚书三思为梁王,堂侄懿宗等十二人为郡王。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宗秦客为内史。给事中傅游艺为鸾台侍郎,仍依旧知凤阁鸾台平章事。令史务滋等十人分道存抚天下。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冬十月,改并州文水县为武兴县,依汉丰、沛例,百姓子孙相承给复。

二年正月,亲祀明堂。春三月,改唐太庙为享德庙。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寇之前。六月,命岑长倩率诸军讨吐蕃。左肃政御史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鸾台侍郎乐思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秋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分京兆置鼎、稷、鸿、宜四州。夏官尚书欧阳通知纳言事。九月,傅游艺下狱死。右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举。杀文昌左相岑长倩、纳言欧阳通、地官尚书格辅元。

三年正月,亲祀明堂。春一月,冬官尚书杨执柔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三月,五天竺国并遣使朝贡。四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如意,禁断天下屠杀。秋七月,大雨,洛水泛溢,漂流居人五千余家,遣使巡问赈贷。八月,魏王承嗣为特进,建昌王攸宁为冬官尚书,杨执柔为地官尚书,并罢知政事。秋官侍郎崔元琮为鸾台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为凤阁侍郎,检校天官侍郎姚璹为文昌左丞,地官侍郎李元素为文昌右丞,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寿。改用九月为社,大酺七日。并州改置北都。冬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镇。

二年春一月,亲享明堂。癸亥,杀皇嗣妃刘氏、窦氏。腊月,改封皇孙成器为寿春郡王,恆王成义为衡阳郡王,隆基为临淄郡王,卫王隆范为巴陵郡王,隆业为彭城郡王。春二月,尚方监裴匪躬坐潜谒皇嗣,腰斩于都市。秋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大赦天下,大酺七日。辛丑,司宾卿豆卢钦望为内史,文昌右丞韦巨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三年春一月,亲享明堂。三月,凤阁侍郎李昭德检校内史,鸾台侍郎苏味道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韦巨源为夏官侍郎,依旧知政事。四月,夏官尚书王孝杰同凤阁鸾台三品。五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延载,大酺七日。秋八月,司宾少卿姚璹为纳言。左肃政御史中丞杨再思为鸾台侍郎,洛州司马杜景俭为凤阁侍郎,仍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九月,内史李昭德左授钦州南宾县尉。冬十月,文昌右丞李元素为凤阁鸾台平章事。

证圣元年春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戊子,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并左授赵、鄜、集、绥等州刺史。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春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号。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

万岁登封元年腊月甲申,上登封于嵩岳,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己丑,又制内外官三品已上通前赐爵二等,四品已下加两阶。洛州百姓给复二年,登封、告成县三年。癸巳,至自嵩岳。甲午,亲谒太庙。春三月,重造明堂成。夏四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为万岁通天,大酺七日。以天下大旱,命文武官九品以上极言时政得失。五月,营州城傍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杀都督赵文翙,举兵反,攻陷营州。尽忠自号可汗。乙丑,命鹰扬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命春官尚书、梁王三思为安抚大使,纳言姚璹为之副。制改李尽忠为尽灭,孙万荣为万斩。秋八月,张玄遇、曹仁师、麻仁节与李尽灭战于西硖石黄麞谷,官军败绩,玄遇、仁节并为贼所虏。九月,命右武卫大将军、建安王攸宜为大总管以讨契丹。并州长史王方庆为鸾台侍郎,与殿中监李道广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吐蕃寇凉州,都督许钦明为贼所执。庚申,王方庆为凤阁侍郎,仍依旧知政事。李尽灭死,其党孙万斩代领其众。

冬十月,孙万斩攻陷冀州,刺史陆宝积死之。十一月,又陷瀛州属县。

二年正月,亲享明堂。凤阁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孙元亨坐与綦连耀谋反,伏诛。原州都督府司马娄师德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春二月,王孝杰、苏宏晖等率兵十八万与孙万斩战于硖石谷,王师败绩,孝杰没于阵,宏晖弃甲而遁。夏四月,铸九鼎成,置于明堂之庭,前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及善为内史。五月,命右金吾大将军、河内王懿宗为大总管,右肃政御史大夫娄师德为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率兵二十万以讨孙万斩。

六月,内史李昭德、司仆少卿来俊臣以罪伏诛。孙万斩为其家奴所杀,余党大溃。魏王承嗣、梁王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秋八月,纳言姚璹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九月,以契丹李尽灭等平,大赦天下,改元为神功,大酺七日。娄师德为纳言。冬十月,前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正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春三月,召庐陵王哲于房州。夏五月,禁天下屠杀。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请和亲。秋七月,令淮阳王武延秀往突厥,纳默啜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赴虏庭。

八月,突厥默啜以延秀非唐室诸王,乃囚于别所,率众与阎知微入寇妫、檀等州。命司属卿高平王重规、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幽州都督张仁亶、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等率兵二十万逆击,乃放延秀还。己丑,默啜攻陷定州,刺史孙彦高死之,焚烧百姓庐舍,遇害者数千人。魏王承嗣卒。庚子,梁王三思为内史,狄仁杰为纳言。九月,建昌王攸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默啜攻陷赵州,刺史高睿遇害。丙子,庐陵王哲为皇太子,令依旧名显,大赦天下,大酺五日。令纳言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辛巳,皇太子谒太庙。天官侍郎苏味道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癸未,默啜尽杀所掠赵、定州男女万余人,从五回道而去,所至残害,不可胜纪。

冬十月,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李峤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月,阎知微自突厥叛归,族诛之。

二年春二月,封皇嗣旦为相王。初为宠臣张易之及其弟昌宗置控鹤府官员,寻改为奉宸府,班在御史大夫下。左肃政御史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吉顼为天官侍郎,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子,幸嵩山,过王子晋庙。丙申,幸缑山。丁酉,至自嵩山。

夏四月,吐蕃大论赞婆来奔。秋七月,上以春秋高,虑皇太子、相王与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不协,令立誓文于明堂。八月,王及善为文昌左相,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冬十月乙亥,幸福昌县。王及善薨。

三年正月戊寅,梁王三思为特进,天官侍郎吉顼配流岭表。腊月辛巳,封皇太子男重润为邵王。狄仁杰为内史。戊寅,幸汝州之温汤。甲戌,至自温汤、造三阳宫于嵩山。春三月,李峤为鸾台侍郎,知政事如故。

夏四月戊申,幸三阳宫。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大酺五日。六月,魏元忠为左肃政御史大夫,仍旧知政事。是夏大旱。秋七月,至自三阳宫。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甥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为成均祭酒,罢知政事。壬寅,制曰:“隋尚书令杨素,昔在本朝,早荷殊遇。禀凶邪之德,有谄佞之才,惑乱君上,离间骨肉。摇动冢嫡,宁唯握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隋室丧亡,盖惟多僻,究其萌兆,职此之由。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斯则奸逆之谋,是为庭训;险薄之行,遂成门风。刑戮虽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随近侍,齿列朝行?朕接统百王,恭临四海,上嘉贤佐,下恶贼臣。常欲从容于万机之余,褒贬于千载之外,况年代未远,耳目所存者乎!其杨素及兄弟子孙已下,并不得令任京官及侍卫。”九月,内史狄仁杰卒。冬十月甲寅,复旧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十一月,大赦天下。韦巨源为地官尚书,文昌左丞韦安石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卯,幸新安,曲赦其县。壬申,至自新安。十二月,开屠禁,诸祠祭令依旧用牲牢。

大足元年春正月,制改元。二月,鸾台侍郎李怀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三月,姚元崇为凤阁侍郎,依旧知政事。丙申,凤阁侍郎张锡坐赃配循州。夏五月,幸三阳宫。命左肃政御史大夫魏元忠为总管以备突厥。天官侍郎顾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六月,夏官侍郎李迥秀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未,曲赦告成县。秋七月甲戌,至自三阳宫。九月,邵王重润为易之谗构,令自死。

冬十月,幸京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安。

二年春正月,突厥寇盐、夏等州,杀掠人吏。秋九月乙丑,日有蚀之,不尽如钩,京师及四方见之。冬十月,日本国遣使贡方物。十一月,相王旦为司徒。戊子,亲祀南郊,大赦天下。

三年春三月壬戌,日有蚀之。夏四月庚子,相王旦表让司徒,许之。改文昌台为中台。李峤知纳言事。六月,宁州雨,山水暴涨,漂流二千余家,溺死者千余人。秋七月,杀右金吾大将军唐休璟。秋九月,正谏大夫朱敬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申,相王旦为雍州牧。是月,御史大夫兼知政事、太子右庶子魏元忠为张昌宗所谮,左授端州高要尉。京师大雨雹,人畜有冻死者。冬十月丙寅,驾还神都。乙酉,至自京师。

四年春正月,造兴泰宫于寿安县之万安山。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朱敬则请致仕,许之。三月,进封平恩郡王重福为谯王,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夏四月,韦安石知纳言事,李峤知内史事。丙子,幸兴泰宫六月,天官侍郎崔玄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为国子祭酒,知政事如故。七月丙戌,杨再思为内史。甲午,至自兴泰宫。宗楚客左授原州都督。

八月,姚元崇为司仆卿,知政事;韦安石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冬十月,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十一月,李峤为地官尚书,张柬之为凤阁鸾台平章事。自九月至于是,日夜阴晦,大雨雪,都中人有饥冻死者,令官司开仓赈给。

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癸亥,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睿宗即位,诏依上元年故事,号为天后,未几,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太后尝召文学之士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令撰《玄览》及《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政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列女传》各二十卷,《内轨要略》、《乐书要录》各十卷,《百僚新诫》、《兆人本业》各五卷,《臣范》两卷,《垂拱格》四卷,并文集一百二十卷,藏于秘阁。

史臣曰: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恆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14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