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彭侍郎祠旧址

小河曲折而静谧,了无声息,伴随着鸣鹤场这座古祠走过了500多个春秋。明代弘治年间官员彭侍郎勤政为民的美德,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时至今日,当人们前去古祠瞻仰,触摸这斑驳陆离的老墙时,似乎仍可感受到彭侍郎整理盐政的皇皇业绩。

鸣鹤一地,古为盐场。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已成“东南邦赋之最”。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鸣鹤的盐民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又一场盐民暴-动终于爆发了。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到鸣鹤场“剿办民乱”和“整理盐政”。

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明代天顺丁丑(1457年)进士。彭韶受命后,轻车简从,来到鸣鹤,但看到的是“灶仓半虚,犹有包摊之累;丁户将绝,尚多额外之征;工本克扣,而体无完肤。”的悲惨景象,面对这种惨状,“司无优恤之仁,吏多科害之扰!”于是他上奏朝廷,指出所谓“灶民叛乱”实为“ 官不恤民,驱民为盗”所致。他整盐事,革流弊,逐盐霸,换盐官,允许盐民子女可以求学读书,使盐场恢复了生产元气,被盐民尊为再生父母。

彭侍郎祠旧址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经盐民请奏,在鸣鹤场建造了“彭惠安公祠”,并在门口立石碑一方,记述彭韶功绩。在新建的祠内,不仅塑像以示纪念,还在正殿的墙上,绘上彭韶亲手描成的“煮盐八图诗”,为庄严肃穆的祠堂平添了浓重的生活气息。

彭德怀司令员原居旧址

彭德怀司令员原居旧址 天水日报 作者: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23日 来源:天水日报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原居旧址位于秦安县莲花镇西河村。  1949年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陕西宝鸡县虢镇文广村召开一野军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扶眉战役,提出了由“钳马打胡”变为“钳胡打马”的作战方针,经中央批准,发出向甘肃、向兰州进军的命令。第一野战军主力三个兵团分左、中、右三路向甘肃挺进。彭德怀同许光达、王世泰率领的二兵团(中路军)于28日、29日解放安口窑、华亭、化平(今泾源)。由陕西陇县翻越大陇山,沿关山西进,经张家川、龙山镇、陇城镇,于当年8月3日到达莲花镇,分别驻扎在莲花镇上河、冯沟、仁义、郭河等村,彭德怀住在莲花镇西河村(今莲花下城门)成建章家。成建章为莲花镇著名字号“义仁堂”药铺掌柜,其宅院占地约2.5亩,北面临河,有一条宽约5米的大路,呈长方形,两进大门,主院东为其私人园地,院南、西为谷场及其他用地。主院向西开门,北面为大三间两面椽架子房,为彭德怀在莲花时的住所,南面为五间一面椽架子房,东面为厨房。土改时将其划分为6院,分给6户农户居住。以后因分家变为7户。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住户陆续各自修建宅院,旧址全部损毁。

(天水市委政策研究室供稿)

一野司令部旧址

福州闽侯兰圃祠堂战斗旧址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备盛宴款待保安队长刘兆春及其随带兵丁队伍一行,妄图借保安武力恫吓民众。

闽侯县现景

兰圃村地下党支部获此信息后,立即向闽中游击队密报这一动态。闽中游击队领导当即研究决定:“趁保安队在兰圃祠堂看戏之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但战斗必须神速,歼敌要稳,一鼓作气,不得误伤群众,确保万无一失。”当即派出陈振标、沈祖夏、郑书程、黄建国等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兰圃地下党同志内线,里应外合,打击歼灭敌人。12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离兰圃村2里路的泮洋自然村地下党接头户郑孝铨家。为稳准地歼灭敌人,大家进一步商讨作战方案。一致认为:根据敌人在兰圃过节的行踪,每晚必在林柯锬家吃晚宴,应选择敌人到祠堂看戏之机,严密布阵,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幕降临,“迎神”通宵演戏开始,在林柯锬家的兵丁,个个喝得飘飘然,嘴上叼着“哈德门”香烟,肩扛腰挂长短武器,三摇两摆、趾高气扬、前呼后拥着林柯锬进入兰圃林氏宗祠,集中坐在祠堂东西两侧楼上观戏。见到敌人看戏兴头正浓、戒备松懈,12名游击队员混在看戏的群众中,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分成两组,每组5人,陈振标、沈祖夏负责指挥,两组战斗人员在戏楼背后埋伏。当戏演到高潮时,观众爆出阵阵喝彩之际,突然“砰!”一声指挥信号枪响,站在敌人身后的10名游击队员同时举枪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击毙保安对长刘兆春和敌机枪手数人,敌副队长薛某负伤跳楼与部分敌兵混在看戏人群中仓惶逃窜,林柯锬也惊恐万分地逃脱,来不及逃脱的纷纷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5名,伤敌3名,缴获捷克式轻机枪1挺、长短枪10多支、子弹几百发。没有误伤一个群众,游击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游击队领导对俘虏进行告诫教育后,予以释放。并在台上作了简短的安民报告,随后,游击队连夜撤离兰圃村,带着战利品胜利返回驻地。

兰圃祠堂战斗拔掉了闽侯七里地区一个反动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反动气焰,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士气和信心。

兰圃林氏宗祠始建于1919年,由乡人传瑨、芳清等集资建成。20世纪50年代曾被征用为粮库,后又改建为村文化活动场所,历经沧桑。2000年7月由村民出资重建,200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来源:福州党史网)

曾国藩祠(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曾国藩祠位于开福区中山路至局关祠之间。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元1872年3月12日)去世。次年,清廷上谕在长沙建曾国藩祠。曾祠由清廷赐银三千两,曾氏生前门生及亲友集祭奠银四千多两,再加盐商的捐助而建成,占地约百亩。光绪元年(1875)祠园落成。据湘抚王文韶《敕建曾文正公祠碑》载:(曾祠)“度地小吴门内,纵七十八丈,横四十八丈,中建崇祠凡四重,撒上下亭各一,为门三,门首牌楼一,东西序称是。又西为思贤讲舍。计舍、室、庭、营、厢、簃、庖、湢共一百七十有八间。有池,广袤十数亩。为桥一、楼一、亭五、台二。池畔垒石为山,杂莳花木,翼以回廊,缭以崇垣,垣周二百六十丈。”

曾国藩六戒人生 修身处世名言 名家书法真迹 ¥658 购买

曾氏生前幕僚王定安在所撰《曾文正祠雅集图记》中亦载:“其规模壮丽,延袤数十亩,缭以周墙,绕二塘。其中崇堂峻宇,既庄既肃,危亭瞰青,飞榭激寿,翼如缭如,环俶殊观。”湘乡东山十子之一的曾希文作《长沙谒曾文正公祠》诗曰:

衡湘历历公犹在,江汉滔滔去不返。

槛外春流分碧玉,石头斜日见青山。

十年须发干戈里,一代君臣管葛间。

太息汾阳兵罢后,津门遗憾水潺潺。

曾祠落成当年,郭嵩焘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借曾祠西隅创办讲舍,额曰“思贤”。之后郭离开长沙,出任驻英公使等职。光绪五年(1879)郭嵩焘告病而归。郭回到长沙后再次主讲恩贤讲舍,于光绪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公元1881年5月13日)重新开馆。馆内专辟一室立王船山木雕像祀奉,其祭文曰:“于易礼尤极精求,视陈项更标新旨,允宜追配七十子,位于两庑程邵之班,岂期历世二百年,厥本籍馨香之报。”

(1914年时的曾国藩和船山学社)

1887至1888年王闿运一度主持讲舍,1890年郭将主讲之席让与了王先谦。王先谦复在讲舍旁创立思贤书局,至1909年前后,刊刻图书不下百数种。20世纪初,长沙时兴新式学堂,思贤讲舍停办,郭氏亦早辞世,而曾祠也渐趋门庭冷落。日本国汉学家宇野哲人1906年游历中国,于10月31日抵达长沙,专程拜谒了曾祠,作有《曾文正公祠》一文,文曰:“入庙门,见刻有‘俎豆馨香’四字。庙庭常锁不开,此日偶遇修理,故得进而观之。庭中有王文韶所作庙记,详述其功绩。惟公之功绩文章赫赫在人耳目,称之为清朝第一人者,绝无过言之处。王文韶之所言‘三代以还,乃有斯人,伊吕诸葛,庶几等伦’亦绝非溢美之辞。庙后园中,临池有亭榭回廊,柳树青青,倒映水中。”1912年曾祠改建为烈士祠。1919年曾国藩后裔曾宝荪、曾约农姐弟在曾祠创办艺芳女校,1926年省农协机关曾驻校内。

(清末曾国藩祠中的浩园)

(今日船山学社天井院落)

曾祠另一隅是思贤讲舍旧址则于1914年被浏阳刘人熙创为船山学社。船山学社以宣扬传统国学为宗旨,刊行《船山学刊》,并建船山专祠,每年九月初一举行隆重祀事。1916年刘人熙出任湖南省督,赵启霖、黄昌年先后继任社长。翌年复在社内开办船山中学,直到1921年。同年毛泽东、何叔衡等利用船山学社的屋舍及经费开办以培养革命干部为宗旨的湖南自修大学。1923年自修大学被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查封。1925年船山学社恢复,社务先后由石广权和周逸等主持,续刊学报15期。

曾祠及船山学社建筑大部分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烧毁,仅剩下学社一片残垣。1954年学社重修,1983年曾国藩祠西侧遗址作为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船山学社内堂)

来源:《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96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