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上下水龟

介 绍:

上下水龟

上一站:并莲峰

上下水龟,为八曲溪中巧石,极似双龟嬉水,一为上水龟,一为下水龟,相映成趣,隔岸有骆驼峰、象鼻岩诸峰;

此外,还有上水雄狮、象鼻岩、骆驼峰、青蛙石、猫儿石、海蚧石等景点,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宛如水上动物园;

福建武夷山

考古视野下的中国上古时代水利(上)

考古视野下的中国上古时代水利(上)

图1 本文刊登于《中国水利报》2020年6月4日第6版

据《管子水地 》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处。水利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同水旱灾害作斗争,从远古时代的大禹治水,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文化,治水伴随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连绵不断的脚步,一路走来,显示出其在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这几年的考古重大发现,越来越多的古代水利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从历史的深处被揭示出来,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中国古代水利。

良渚水利工程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一次取得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使我国文明史的出现时间得到进一步伸延,也意味着我国5000年文明有了强有力的历史遗迹支持。良渚古城遗址是距今5300~4300年的遗址,考古发现的遗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分等级墓葬,包括5片墓地、4个等级;二是水利系统,包括上坝、下坝和山前长堤,大小共11处人工坝体遗址;三是古城遗址,包括宫殿区、内城、外城3大块;四是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有璧、琮、璜、坠、环、珠等精美玉器。其中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水利系统是良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图2 良渚遗址水利工程分布图

据考古发掘反映报告,良渚水利系统共有11条水坝,其中上坝6条,分为东西两组。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位于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以自然山体为依托,在两山谷口之间,以南北走向修筑了两组用黄土夹杂裹泥稻草包修筑的堤坝。尽管目前考古界、水利界学者对其功能还有多种阐释,但是,可以初步认定这是具有防洪、挡潮、交通等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构筑物。草裹泥将泥块(淤泥或黄土)用草料(芦苇或茅草)包裹,再用芒条、苇条或篾条绑扎,制作成被命名为草裹泥的水工构件。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河工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出现了类似的河工或水工构件和建筑。良渚文化将水利工程建筑及结构材料的起源向前延长了两千年。

图3 岗公岭老虎山地形图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阶段,其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公社形式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形式。在磨制石器的时代,良渚古人要统一规划并人工建造这样浩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么巨大的工程,需要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完成,只有在相对集权的国家形态下,才能实现有组织的社会动员,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二是有极强的社会分工和管理能力。水坝的选址规划、地基处理、建坝材料、结构设计需要有不同的社会职业人士去做,水利系统要起到灌溉、泄洪、运输、滩涂围垦、调节水位的作用需要融入管理的因素,说明良渚时期的社会分工已满足建造庞大水利工程的需要。

图4 上山、小黄山、跨湖桥、河姆渡、良渚等遗址位置示意图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复杂的大型水利设施,其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中小流域性水利系统,将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工程与古城内外水网相联通,发挥其防洪、拒咸蓄淡、运输、调水、灌溉等功能,成为迄今考古发现的东亚地区最早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水利工程系统的建立可以得到三点认识:

是良渚水利工程的建造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良渚时期的社会已具备了国家性态。良渚城址、分等级的墓地、祭台)、以及精湛的玉器等人工遗存构成了显著的文明范例。而良渚城水利设施包括环城河、内城沟渠,高台(避水),构成城河与外河联通,具有水运交通、防洪、供水与排水等综合功能的水利体系。而外围水利工程体系,构成城市应对来自下游太湖、钱塘江洪水的最后防线。如此规模的水利工程体系,都是区域性文明中心和早期国家重要的文化标识。

是良渚水利工程的运用彰显着良渚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念,山水林田湖海的综合治理,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治理水平。水利系统起到灌溉、泄洪、防潮、运输、调节水位的作用,既能趋利避害,又兼得山泽之利,使得良渚古城的文明之花得以绽放。

是良渚水利工程保护了城址、宫殿、墓地、祭坛、村落、田地,促进了良渚文化乃至长江下游环太湖区域文化的发展,迈出了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社会的脚步。

良渚,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当中国文明的曙光从良渚升起的时候,治水便是那最亮的一束,照亮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的征程!

平粮台城址显示出布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最近,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揭晓,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榜上有名。平粮台古城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距今已有4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前发掘显示,平粮台古城的排水系统涵盖城内居址日常排水、城墙排涝和城门通道排水。其中,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是南城门“门卫房”通道下的一组陶质排水管。这组陶水管和沟渠位于南门门道的路面之下。首先在门道下挖一条城内高城外低并且上宽下窄的沟渠,在沟底铺一条节节相套的陶质管道,其上再并列铺设两条同样规格的陶质管道,形成一个“倒品字形”的组合管道,然后填埋起来,再铺设进出城门的路面。在南城门东侧的城墙内,也新发现了两组陶质排水管道。这两组陶水管均纵向穿过城墙,有先后顺序,并非同时使用。每组排水管道皆有一定坡度,城内高于城外。城内连通水沟或洼地,城外通过沟渠排向外侧壕沟。从这两组排水管道和打破南城墙的沟的情况分析,平粮台古城曾受内部水患困扰,如何将城内积水有效排出城外,始终是古城先民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从第二组陶排水管道打破城墙的情况看,这一时期城内很可能出现了内涝,早期铺设的管道堵塞或排水不及,迫不得已将城墙拆毁(或冲毁)一部分用于排水,待水患过后又重新修补城墙缺口,并再次铺设排水管道用于排水。这一动态的筑城、排涝、修补、维护过程,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平粮台龙山时期居民的智慧和生活场景。为解决城内排水,高土台排房和道路外缘均分布有排水沟。2019年发掘时,还在长排房址靠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东西向埋设于房后坡脚下的陶水管道,用的水管规格跟城门及城墙内的管道完全一样。这组东西向的陶水管往西连通一条南北向水沟,而水沟的另一侧就是这座古城的“中轴”大道。

这个遗址发掘的陶质管道,不管是城内还是城门城墙处用的,都是35~45厘米长的直筒形,壁厚和表面拍制纹饰相似,是标准化产品。

图5 平粮台城址南城门附近的排水设施

平粮台城址所显示的城市排水系统,提供给我们两点认识:

是平粮台古城遗址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完备,布局合理。古城遗址排水系统,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布局和外部的地理环境,既考虑排水设施与城市内部道路的关系,又考虑排水管道与城墙、城门的关系;既考虑各个房屋(房后坡脚下的陶水管道)的排水需求,又考虑到房屋到街道水沟的排水要求,解决“排得出”的问题,陶质排水管道纵穿城墙基础,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两端有进、出水口,与城内的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相连通。这需要统一规划,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平粮台古城居民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程度展示了龙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智慧。平粮台古城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中排水系统的规划、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实例。古今相通,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水资源的管理,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即使在当下,城市排水(内涝)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仍然困扰着许多城市,“城市看海”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水利技术器具──陶水管的使用对后代的影响至深。从发掘出来的陶水管看,都是35~45厘米长的直筒形,壁厚和表面拍制纹饰相似,应该是统一设计、统一烧制的标准化产品。而且上面还有拍制纹饰,说明平粮台古城居民在陶水管的制作中注入了对美的向往。陶质排水管道技术在平粮台古城最早出现,从商周沿用到秦汉,甚至在汉长安城还可以看到节节相扣的陶质水管。

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及其所呈现的文化特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水利部财务司)

编辑:戴秀丽

总期:378期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游轮上水下水 游轮上水下水什么意思

1. 游轮上水下水

长江三峡旅游有上水、下水之分,都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1公里。三峡游轮下水行程是指自重庆-宜昌,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三峡游轮上水行程是宜昌-到重庆,从宜昌逆流而上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

2. 游轮上水下水什么意思

游轮分为上水和下水两种行程,均停靠沿岸景点。上水就是指逆流而行,起点设在宜昌终点设在重庆。下水就是指顺水而行,起点设在重庆终点设在宜昌。

  三峡涉外游轮上水的优点

  (1)、价格优惠 目前上水宜昌到重庆的涉外游船费用要比下水的要低,平均在10-30%左右,旺季价格差异更是明显。

  (2)、时间丰盈 据三峡旅游网工作人员介绍,上水游船平均时速是在15-18公里/小时,这样呢就有足够的时间观赏两岸风光,合影留念。

   (3)、娱乐活动与讲座多

   由于上水时间比较丰盈,游船上都有较多的休闲、轻松的时间,让游客有充分的时间对中国山水文、历史等进行学习与了解,另外也可以参加船上各种保健讲座及娱乐表演活动等。

  三峡涉外游轮上水的缺点

  (1)、行驶速度慢 由于游船行驶速度较慢,一般上水的行程都是在5天,有时为了准时到达一参观景点,要在晚间或者凌晨开航行驶,这样及其影响休息,也会少参观部分三峡美景。

  三峡涉外游轮下水的优点

  (1)、行驶速度快 下水重庆到宜昌的行程一般只有4天,由于游船是顺水行舟,所以行驶速度较快,平均时速在28-30公里/小时。时间短,行程较为紧凑。

  (2)、不影响休息 由于下水行驶速度快,一般在晚上是不会行驶的,游客在船上的休息娱乐是不受行程的影响的。

  (3)、时间准确 白天安排停靠景点,并且游船按时等待,三峡两岸风光可一览无余。

  三峡涉外游轮下水的缺点

  (1)、费用高 由于综合因素,下水的游览三峡的费用比上水的高。

  (2)、影响部分地方拍照留念 由于行船速度快,船过景点的时间快。如到达瞿塘峡时一般只行驶几分钟船就开过了,想留念瞿塘峡美景的游客可以抓紧时间了。

3. 游轮靠什么浮在水面

先说结论,豪华游艇和豪华游轮是通过太阳能板发电和柴油发电的方式解决发电问题。豪华游艇和豪华游轮都是航行在海面或者是内河水面上的船只,这些船只的用途主要是提供旅游休闲功能。一般这些游艇邮轮团子的发电功率都非常的大。

4. 游轮上水和下水

下水,时速28—30公里;上水,每小时为15—18公里。

下水:

船速快,顺水行舟,平均时速28—30公里;时间短,行程紧凑。

上水:

船行较慢,上水游船平均时速达每小时为15—18公里,游客有充足的时间欣赏两岸风景并留影。

长江三峡一直是旅游圣地之一,不少旅客都会选择乘坐游轮来此地旅游,而长江三峡的游轮有上水和下水两个选择。

5. 游轮上的水

一、《菩萨蛮稽山鉴水无寒暑》

年代:宋,作者:曹勋稽

山鉴水无寒暑,荷香莲露相倾注。堂拟揖樵风。山围晚照红。

桃根随秀叶,玉尘频招客。客况不言蓬,回船逸兴同。

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年代:宋,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四时田园杂兴》

年代:宋,作者:范成大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两钏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

6. 游轮水下部分

没有大型游轮哦 用cleo可以弄出来潜艇 可以和警察玩在水下躲猫猫, 如果想弄大型游轮的话需要用img2.0工具替换mod哦

7. 水上世界登船

1、武汉轮渡武中线(单程购票)

  这是武汉轮渡最经典的一条航线,连接了武汉最富生活气息的两个商圈。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将江汉路、黄鹤楼、昙华林、长江大桥一网打尽。

  运营时间:6:30—20:00

  登船地点:中华路1号码头、武汉关1号码头

  票价信息:1.5元/人,2元/车(电动车),1元/车(自行车)

  2、 武汉轮渡武中快顺航线(单程购票)

  武汉的水上“的士”——快顺航线,专人专座,数十人一条的小空调船可以舒舒坦坦坐到江对岸,近距离接触江面,感受浪花拂面——这是节假日人多或天气炎热时最好的选择。

  运营时间:9:05—17:45

  登船地点:中华路1号码头、武汉关2号码头

  票价信息:10元/人

  3、武汉轮渡武中零点航线(单程购票)

  晚上8点,游船接班上码头走起了摆渡的航线。那么零点航班是最合适的选择,双层敞篷游船享受的就是全景天窗的观景体验。

  运营时间:20:10—23:30

  登船地点:中华路1号码头、武汉关2号码头

  票价信息:10元/人

  4、武汉轮渡集中专线(单程购票)

  这条航线可以坐船从长江入汉水,亲眼见证“泾渭分明”的神奇美景。

  运营时间:7:00—18:00

  登船地点:中华路2号码头、集家嘴码头

  票价信息:2元/人

  5、武汉轮渡大禹专线(单程购票)

  武昌到汉阳最快的抵达方式,只要5分钟哦!下了船就已身在大禹神话园、中国第一角南岸嘴、晴川阁等景点附近了。

  运营时间:9:15—17:30

  登船地点:中华路2号码头、晴川码头

  票价信息:10元/人

  6、武汉轮渡天青线(单程购票)

  长江最大的江心洲——天兴洲,经过千年洗礼依然保持着最干净的原生状态!

  运营时间:5:50—18:10(1小时一班,9:50/12:50/14:50休航)

  登船地点:青山码头、天兴洲渡口

  票价信息:1.5元/人,2元/车(电动车) ,1元/车(自行车)

  7、武汉轮渡江滩观光线(环线运行、不清场)

  江滩观光航线仅需50元圆你一天不下船的梦。带够零食,拉上好友,可以从本航线开班玩到收班。不用烦恼反复下船买票的问题,只用考虑坐够了船在哪里下!

  发班时间:开班时间10:50,末班时间15:50,间隔60分钟一班

  营运码头:武昌中华路1号码头、汉口武汉关2号码头、汉阳晴川码头

  票价信息:50元/位。

8. 大游轮下水

长江探索 【2009年下水,吨位:6733吨】

特色:长江探索号虽然不是长江上最大、最新的游轮,但它是长江上唯一一艘能达到1对1服务的5星涉外豪华游轮,标间面积相当于其它游轮的套房

9. 豪华游轮下水

游轮上水是指逆水流方向行驶,下水则是顺水流方向行驶!

10. 邮轮上水下水

三峡旅游的航线为重庆-宜昌,重庆-上海。所谓的上下水则是:上水(宜昌-重庆),下水(重庆-宜昌)。正常情况下上水的船票价格会比下水低。超五星级豪华游轮船票价格在2500-5000之间,五星级豪华游轮票价大概在2000-4000左右,四星级豪华游轮价格区间为1800-25000.十一月底到三月初的船票价格相对较低一些。而普通行程的价格则是根据行程的天数和舱位来决定的。

上帝视角下的江南“水弄堂”

江南平原,河湖交叉,水就是大地的灵魂。

也许没人知道,这第一滴水从何而来;也很少有人明白,每一条河流,它最终流向何方。但你可能知道,寻常的江南,人家尽枕河。

从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起,2400多年来,它便承担起南来北往的水上运输之重任,进而也带动了运河两岸城镇的兴旺发达。位于京杭大运河尾端的江苏无锡,便是这条千年运河变迁的缩影。

说无锡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尾端,是因为从无锡去往古运河的终点杭州,要从茫茫的太湖穿越,才能最终进入杭州,而太湖并非是靠人工挖掘的,京杭大运河的人工部分,基本在这一段终结了。于是古运河上最怡丽、最人文的精华,都万千宠爱齐聚于这座太湖鱼米之乡——无锡。

几乎在京杭古运河的全程中,仅有无锡段的河流是穿城而过,无锡境内约四十多公里的长的古运河,将现今的无锡这座城市东西两边划分开来。而在明清时期,无锡的城墙,也是依在古运河的岸边修葺。因为当时城市的规模小,运河,也就成为古无锡城的护城河。

当时的无锡,东南西北各开四座城门,出了城门便是运河,一些古运河的支流,通过城门流进市区,居民大都沿着这些小河的两岸定居,人们出行的工具,便是咿呀作响的摇撸小船。“江南水弄堂”的格局,大体在那个时代形成了。

若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城市的发展,推倒了城墙、填平了市区纵横的小河流,那“东方威尼斯”的称号,也许非无锡莫属了。

其实在无锡,京杭大运河并非是第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远比它早千年的时候。周太王之长子泰伯,弃权继承王位,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来到了当时的荆蛮之地无锡梅里,建立了“勾吴”国。

泰伯为了“勾吴”国的水利需要,动用人力,从梅里向现今的无锡市区挖凿了一条人工河流,史称“伯渎河”,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无锡南门外的清名桥处相交汇,现已成为无锡古运河的一大风景。

在无锡游览古运河,起点位于老北门外“黄埠墩”,终点便是古运河清名桥景区,全长约6公里。这期间约有四大经典的河段组成,依次分别为运河公园“黄埠墩”、江尖公园、西水敦公园和古运河清名桥景区。

“黄埠墩”,原先就是运河中的一个圆形小岛,面积仅为二百多平方米,据说清朝两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十二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在这座小岛上停留。可见其在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地位。

从“黄埠墩”一路南下,先后经过江尖公园、西水墩公园,到达无锡的南门,便进入了无锡最有名的“江南水弄堂”——无锡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

无锡人把这一段运河的两岸叫南长街和南下塘。南长街是因为从前沿运河的小商小贩林立,异常热闹,一条街走下来,会觉得很长,因而得名“南长街”。而“南下塘”,则是因为众多的百姓傍河而居,形成一大批临河建筑,这条“弄堂”,就是以水为其基础形成的。

因这段运河上,有一座建有四百多年的“清名桥”,故而这里也统称为“清名桥景区”,这边也是现今保留着的无锡古运河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方。运河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运河灯影迷离。尤其是下雨的时节,丝丝小雨飘洒在白墙黑瓦上,再沿着石埠码头慢慢注入运河,“枕河”,或许是最贴切的注解。

据说有专家在考证了“清名桥景区”后,用十个字来形容它: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确实,这里的古巷、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塔、古庙、古窑、古码头,无不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有些虽说翻新过,但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到历史的烙印。

或许再也找不到如此密集、如此的枕河人家,难怪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水乡的风情所迷恋、所陶醉。

让我们再从上帝的视角,看看这一条“江南水弄堂”。

作者简介:

陆建华

中国摄影师协会理事、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师》杂志旅游地理栏目专栏作者、无锡市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新浪自媒体签约作者、六月份新浪旅游垂直V影响力排行榜第20位、搜狐全国作者排行榜第14位、秒拍达人、今日头条作者、腾讯自媒体签约作者、同程旅行家、携程旅行家、艺龙旅行专家。

新浪微博名:@陆建华摄影

微信号:ljhsy01

公众号:ljhsy02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95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