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石庵

石庵位于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石庵山(古称石瓮山)西面半山坡,距潮州市区约15公里。山上高树凝烟,怪石嶙峋,曲径迀回,洞穴幽邃;山下碧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尽得自然之神韵。庵分二层:上为佛堂,白墙灰瓦,十分简朴,堂前有桂花一株,高逾一丈,植于明代,据传为明末公主(郡主)手栽,芬馥异常;下为自然岩洞,洞虚如室,可容十数人。从山脚登蜿蜒小径而上,可见路左峭壁上,镌“寒拾留响”、“不昧因果”的摩崖石刻,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手书。

中文名:石庵

地理位置: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

石庵

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

景点级别:被市政府公布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现代式

黄材石狮庵求佛 || 阿飞

黄材石狮庵求佛

文/阿飞

娘大字不识一箩筐,对于佛却敬若“神明”,容不得一丝亵渎。逢初一十五大都会沐浴更衣虔诚去祈福。求佛无非是求个心安,图个好愿。求五谷丰登,人畜俱安。

常言道:南岳山的香,迴龙山的烛。

南岳衡山,天下闻名。迴龙山白云寺在宁乡县麦田,千年香火不断。

衡山,山迢水远,娘去不了。白云寺,山高林密,往返同样不易。娘还有一处常往之地:石狮庵。

白云寺拜的是二十四位诸天佛祖,石狮庵求的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那时候我还小,生性愚钝顽劣,不惧鬼怪不晓神明,但娘每次去黄材集镇拜菩萨我都会满心欣喜与期盼。娘每去总谨言慎行,返时身心愉悦。

娘拜佛回来总会带点这样那样的小东西给我。几分钱的糖果,或瓜子,有时手头宽裕不定会买双鞋袜或球拍。娘有菩萨心肠,记忆犹新的是有回脚上刚换双白色新运动鞋,在学校走廊便遭了同村高年级同学的挑衅,一记嫉妒的黑脚印让我耿耿于怀,娘却说:莫与人逞强斗狠,退一步海阔天空。

观音是位漂亮而圣洁的菩萨。有人说他是古时天竺的一位王子,修仙得道。有人说她是从前江浙一带一富贵人家的小千金名妙善,舍身救父,临终,父问其有何心愿未了,她说为她造一座像还她全手全眼即可,父年事已高错把遗言当作千手千眼……后来妙善小姐金身得道,仙居南海。我心生神往。

石狮庵位于黄材镇石狮村,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庵内有观音殿,三佛殿、三圣殿,风景幽雅,常年香火不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家里到集镇一条简易公路不远不近六公里,一路坎坷尘土飞扬。这次娘破例领着我奢侈回,块几毛钱搭了趟车。下车时虽有几分晕眩,但兴致不减。初次离家进镇仿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小手牵着娘的衣襟丝毫不敢放下警觉。

一路风轻云淡,鸟语花香,时光也慢,碎步悠然,两三里地便到了石狮庵。巨石之下有窟一坪,庵堂依山而立,远远地烟雾缭绕,钟声悠扬。佛门敞开,高大而庄严。定定神,拾级而上,一颗敬畏之心怦然不止。

三三两两的香客祈福问卦,诚诚恳恳心无旁骛。

我怯生生地随着娘见过主持,还了信愿,娘和蔼地笑,来,乖崽给观音菩萨磕个头许个愿,保你平安称意。

我诚惶诚恳磕头作揖,末了,求一签为上上。主持说了些赞美暖心之言,娘自是浑身上下如熨斗般熨过连连道谢满心欣喜。

庵堂内供奉的菩萨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不怒自威……观音娘娘捧着白玉净瓶端坐莲台,春风满面。

后来随娘又断续去过几回石狮庵,具体什么时间许过些什么愿事都已日渐模棱淡忘,不过每回去总会在庵堂下的香烛店里歇会脚讨碗茶。店娘总是热情洋溢,还不时馈赠于我几句溢于言表的夸赞,噢,对了,她还有一双好看的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过目不忘,心神荡漾。

娘说善恶有因,众生畏果。

信佛之人必是心善之人,心里住着慈悲待人接物自是悲天悯人。

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岁月如流水,匆匆三十年,最后一次与娘分别那是二零一一年的秋天。

那日清晨,娘特地多吃了些,换了件干净的衫,拄着拐杖执意要像往常一样送送我。我搀着娘碎步在院里走了一段,恶疾缠身的娘实在走不动了,倚着墙目送我,远了再回首,娘仍在挥手。

娘说等我平安归来,不求富贵。娘说她已在佛龛前许了愿,回头一起去还香。我说好,观音娘娘慈悲为怀定会庇佑,待我俗事了却定当伴娘鞍前马后,岂料这一别成诀别,娘面对狂噬一切的病魔,佛祖也回天乏术。

当我再一次踏上求佛之途,迴龙山已是3A景区,普渡众生名声遐迩。沩山密印寺的观音大佛,高耸云霄福泽天下。石狮庵几经扩建与修缮,静立于山之一隅,出尘脱俗与世无争,与青铜博物馆、炭河古城隔河相望,近在咫尺。

石狮庵山门大开,氤氲四散。“灵山难觅,降临于此亦灵山;佛地不凡,有佛在居皆佛地。”

山下香烛店里的老板娘双鬓斑白老态龙钟,已然认不得我了,乍一看也不见了当年的长发飘飘声若银铃。拾起香烛,惘然若失。

清幽的佛殿内有一老僧闭目颂经,木鱼轻槌,梵音飘渺。我心怀敬畏,双手合什。观音娘娘笑容可掬。恍惚里我看到了娘,娘牵着一顽童在佛前求签问卦。娘说崽平安,我即心安。

我一低头,两行热泪凌乱了视线,耳畔传来呓语:求人不如求己,凡事但求问心无愧。

出得殿来清风拂面,点一挂鞭炮,躬身再作揖。

放下屠刀,兰花指下众生皆是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邂逅即是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作者简介:阿飞,本名金霞辉,宁乡市黄材涓水人。

编辑:星星 尘埃 校对:露西 关心

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的万福庵遗址

万福庵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的一处低矮台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的贝丘遗址。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60年首次发现,因该处原有一座人称“万福庵”的古老寺庙,将其称为“万福庵遗址”。遗址的中心区面积约12000平方米,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自1961年至2001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清理工作,出土和采集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该遗址的遗物以施赭红色彩的圈足盘和绳纹夹砂陶最具特征。万福庵遗址是东莞目前发现最早有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所见年代较早的贝丘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遗址的详细地理位置

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位置在东经11403′,北纬2305′。遗址所在地是一座标高30.1米的岗丘(土名隔岭)坡地和与之相对稍矮的舌形矮岗,南面有一列高度不等地形起伏的岗地与之断续相连,北侧地势开阔平坦,东面是东江河南岸冲积平原上的江边村。

二、遗址以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

1960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福庵坡地和庵前矮岗进行首次考古调查,发现因村民大量挖掘贝壳烧灰,坡地的西北露出一条长约20米的断面,并对其中4米作了清理,地层堆积情况是:第一层是黄褐色表土,不含贝壳,厚0.3~0.4米,出土有近代陶瓷瓦片:第二层为黄灰色土贝壳层,厚0.8米,贝壳含量约为70%,出土石器、骨器、绳纹夹砂陶和彩陶,属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三层红色粘沙土即为生土。

1987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会同东莞市博物馆对万福庵遗址进行复查。在“庵前”矮岗中段东侧清理了一处断面,地层堆积情况是:第一层为不含贝壳的灰黑色表土,厚0.6~0.7米,包含清代及现代的砖瓦、瓷片;第二层为比较粘实的黄褐色含贝壳土(贝壳主要是生息于淡水和咸淡水交汇处的小型河蚬),厚0.2~0.5米,出土遗物有细绳纹夹砂陶釜和彩陶圈足盘残件;此外,在傍边未作清理的断面上还见有被此层迭压着的墓葬;第二层之下即是生土。

1995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合作实施“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调查”研究项目,对万福庵遗址再次进行调查。在庵前矮岗偏北段一处房屋地基下掘的槽壁上,观察到一段地层剖面:约0.4米的表土之下,有一层厚0.2米左右的夹土贝层,贝壳皆为河蚬,该层之下即为生土。采集遗物与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调查所得基本相同。

2001年7月17日至8月10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万福庵遗址采用地面踏查、钻探和探坑试掘进行又一次调查;工作范围集中在以往认定的中心区。地面踏查工作遍及整个万福庵和舌形矮岗,除空地外,对民居内的场院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钻探探测工作南起学校操场,北至黄锦田住宅内的场院,共布探孔20个;试掘工作,由于房舍密集,只能在原为万福庵坡地的小学操场和矮岗南段原村晒谷场的空地上布方试掘,共布102米、210米探坑各一个,32.5米、2.64米探坑各一个。踏查未采集到彩陶、绳纹夹砂陶一类早期文化遗物,钻探、试掘采集的遗物仍以彩陶圈足盘与夹砂陶器为主,与以往所见资料并无二致。

万福庵遗是文化层堆积比较单薄而且时代单一,以泥质彩陶和细绳纹夹砂陶为突出特征的史前文化遗存。绝对年代距今5000~6000年。

遗址于1960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由于上世纪80年代当地建设发展迅速,万福庵遗址地形发生很大变化,文物分布较多的矮岗与万福庵岗丘北坡已经连成一片。遗址中心区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60~10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通过1960年、1987年、1995年和2001年四次调查,从试掘情况断定,含彩陶的第一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江边小学的操场。该遗址出土的彩陶残片多为泥质黄褐陶,上施赭红色彩,且一般染有白色陶衣,施勾连纹、条带纹,亦有少量夹砂陶。

2001年对万福庵遗址调查时,第二期文化遗存发现了一座墓葬,承托墓主的板瓦,随葬的陶罐、青花瓷碗均为明代所常见,亦属当时流行的习俗,当属明代遗存。从此墓之位置表明,当时这里作为埋葬之地,村居仍在此地的东面。

调查发现,万福庵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是以施酱色釉器物和青花瓷器为特点,器物显示当属清代。从地层情况看,是居住址所遗留之物,由此可见,此时此地已成为村落居民点。

万福庵遗址是东莞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珠江三角洲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对研究古代社会的演进,岭南文明起源、文化交流以及民俗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管理的历史

2001年,企石镇文化站与江边村委会签订了保护协议;

2003年,企石镇人民政府发布了保护万福庵遗址的通告。

2、遗址保护现状

“万福庵”寺庙在解放初期前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该庙于20世纪60年代被彻底毁坏,现在的江边小学是80年代在“万福庵”旧址及其周围陆续兴建起来的。此后,村舍、道路及教工综合楼、学校运动场逐年扩展,地形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万福庵遗址中心区的矮岗、万福庵岗丘北坡已连成一片。

3、保护规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依据,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前提,维护遗址的现状,绝对控制建筑,防止地下文物受到破坏的原则,将遗址划定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企石镇人民政府已公布万福庵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企府[2003]86号)。

出土的文物

保护范围25145.14平方米,为不规则的舌状地型:以江边小学为中心区。前段由江边小学左围墙起,向北沿旧“渡船头路”至黄锦田住宅围墙外为连线,接黄成旺宅南墙角外,经江边锯木厂巷道出万福路边,至黄伟傍后墙角连接江边小学右围墙。后段是江边小学的全部和整座隔岭(地名)山,由镇政府直接控制管理。

建设控制地带约50000平方米,显不规则的中宽、前后稍窄长形地型。南起隔岭山脚边,北至江边村新公路傍,南北长约400米;东由江边小学围墙外延约28米起,至“利奇”厂东围墙角外及沿万福路顺延80米,东西宽90~190米范围内,不得增建任何人工景物。

请点击

“阅读原文”

广西十大名寺排行榜,洗石庵排在第一

  广西是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一个地区,造就了广西地区众多的人文历史,使得广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饮食、民俗服饰以及各种古寺庙风景名胜。广西的寺庙非常多,你知道广西著名的寺庙有哪些吗?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广西十大名寺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十大名寺排行榜

1、洗石庵

  始建年代:清朝

  洗石庵是广西地区一处非常有名的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镇的西山脚下,这座寺庙迄今为止已经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其主要的建筑景点有山门、三帝殿和大雄宝殿等。

2、龙华寺

  始建年代:宋朝

  龙华寺是广西地区一处现在仍有僧人居住的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的西山处,该座寺庙经历过多次修葺和重建,是广西重点的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一个深远的历史价值。

3、天宁寺

  始建年代:唐朝

  天宁寺是广西地区一处建造时间最为悠久的一个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内,因为处于森林公园内,周边的环境都非常的优美,是我国4A级别的风景旅游区。

4、西来寺

  始建年代:清朝

  西来寺是广西地区一处知名度非常高的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雅儒路临江巷的西边,这座寺庙是柳州市人民非常重要的一个佛教场所,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来朝拜。

5、观音禅寺

  始建年代:清朝

  观音禅寺是广西地区一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的洛满镇境内,该古庙内不仅有着各种与佛教有关的大殿建筑,寺庙门口还有着参天的古树。

6、鉴山寺

  始建年代:清朝

  鉴山寺是广西地区一座面积非常大的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的月亮山旅游风景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持的非常好,在这里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和古树。

7、灵阳寺

  始建年代:清朝

  灵阳寺是广西地区一座岩洞式样的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的古零镇乾登山上,因为是在岩石的洞穴之下开采的,所以该寺庙周边的环境都是群峰荟萃。

8、南山寺

  始建年代:北宋

  南山寺是广西地区一座非常受欢迎的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港市城南4公里处的南山公园狮山岩洞内,这里有着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岩洞,有着许多古代名人留下来的古迹。

9、四恩寺

  始建年代:1939年

  四恩寺是广西地区一座非常精美的仿古式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钱鉴市的紫竹林寺内,是整个岭南地区现代建造的第一座寺庙,其具有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10、开元寺

  始建年代:唐朝

  开元寺是广西地区一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这座寺庙的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柳州都乐公园内,因为处于公园之内,所以这里还有着许多其他的游玩设施,集观光旅游和人文文化为一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89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