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时代:五代至清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经过调查,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共有8处,此外还有一批水下文化遗存疑点有待进一步确认。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目前,在该遗址中采集的物品以陶瓷器为主,此外还有部分铜钱、漆器等。陶瓷器有青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以及陶器等,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种类有碗、盘、盆、盏、碟、瓶、罐、军持等。大部分产品为福建窑址生产,此外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及江苏宜兴等窑址的产品。业内学者谈道,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所在的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暗礁众多,海况复杂,长期以来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从这些水下文化遗存0水的大量文物及沉船史迹,是研究、论证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航线、港口及商贸交流的重要实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定远舰遗址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启动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中国海洋历史遗存 之 沿海军事防御遗址 (下)

崖山海战遗址

【走近沿海】中国海洋历史遗存 之 沿海军事防御遗址遗迹(下)

广东省海岸线约4114公里,成为我国沿海区域最为阔长的省份。经明清两代修建、经营、战用及后人传承,留下了一大批卧据要塞、形态各异、弥足珍贵的海防遗迹,成为全国海防遗存较为丰富的省份。

崖山海战又称宋元崖门战役等,是古代早年间中国少见的大海战。此战发生在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 元十六年),宋王朝军队与元王朝军队在广东江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死之战。

崖山海战遗址古炮台

崖山海战遗址古炮

崖山海战遗址

在崖山海战中,尽管南宋军民已是穷途末路,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崖山,护卫着危在旦夕的宋王朝。面对元军的凶猛进攻,这些人没有选择逃跑,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众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亡。崖山海战结束后,赵宋皇朝陨落, 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这也是中国诸代王朝在历史上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作为新旧王朝交替的历史事件,留世传芳的正是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所在。

崖山海战遗址,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此处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犹如半开半掩束住水口的巨门,故又名崖门。

潮州大埕所城海防遗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所城,北倚大尖山守望大海边。明代潮州卫下辖的大埕所城,是广东保存较为完整的海防所城,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创筑。虽历尽沧桑,如今四门仍在,布局依旧,部分城墙城门仍然保存下来。所城原来的周长大约在2公里左右,现存的城墙高约6米。东西城垣的保存情况还算不错,可惜敌台被毁,南北城垣破损严重。

深圳大鹏所城遗址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 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为明清两代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

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大鹏所城属于海防卫所, 布局呈近梯形,占地约10万平方米,整个城墙周长1200米,高6米,辟有马道;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大鹏所城北城门

大鹏所城古粮仓

东莞虎门炮台群

东莞虎门炮台群

东莞市海战博物馆就坐落于虎门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遗址附近。

汕尾海上长城明清时期海防遗址。其时,汕尾沿海从东起神泉(今惠来),西至平海(今惠东)的海岸线,共筑卫所城4座,烟墩14座,海防炮台24座,古堡2座,构筑起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军事海防设施,

各镇一方又互相呼应,被誉为一道保卫家园的海上长城。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是中国沿海最南端的古老军事建筑,是明清时自东而西分布在北海、防城至崇左、百色一线,广西“连城要塞遗址”之重要组成部分,

史载,自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法国多次入侵白龙尾、万尾及江平等沿海地区,作恶多端。清政府为了巩固海防,于光绪13年(1887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亲自率部对东兴市的竹山、江平、白龙尾半岛进行勘察。决定在白龙尾半岛的四个小山包上分别筑建龙珍、白龙、银坑、龙骧四座炮台,总称为“白龙古炮台群”。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

每个炮台正面门楼全用方条石砌成,门楼前设有多层阶梯。每个炮台蝙蝠式的门楼中央,都镶嵌着用楷书镌刻炮台名称的青石板,显得气势魏巍壮观。露天炮座为椭圆状,均为混凝土结构,相当坚固。炮台均配有英国造的大型火炮,共六门。每门火炮长约四米,重约六七吨,口径约20厘米。

广西白龙古炮台

广西白龙古炮台藏弹孔

广西白龙古炮台群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战略地位显赫,是中华民族抵抗外辱、保卫海防的一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我国久远的历史长河已及漫长的沿海区域,还有许多古代海防遗址以及各类海战博物馆、纪念馆,由于篇幅所限仅作简要引线,以便旅友顺线探查。中国沿海炮台海防遗址是我国海防大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丰富中国沿海旅游的重要内容,愿以此抛砖引玉共同完善这篇大文章。

【沿海酷游】待续18

上海唯一元代地面建筑和地下遗址在哪里,上海人知道吗?

这座城市的宋元文化史迹为数很少,弥足珍贵。上海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真如寺大殿和唯一的元代地下遗址志丹苑水闸遗址,都存于普陀区,被完好保存至今时今日。

在本次书展首发新书中,一本由普陀区文化局主编的《印迹——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遗产图志》(以下简称《印记》),细述了这两处全国文保单位不为人知的“秘史”。这本装帧精美的图志,以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级和保护体系为纲,运用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史志式的文字,再现普陀区考古遗址、古建筑、革命史迹、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今昔风姿。

《印记》封面为中央造币厂旧址 摄影 钟经纬

一殿一闸,尽显元代风华

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到底有多悠久? 在上海郊区,“上海之根”松江、“上海之源”青浦等等,蕴藏着五六千年的史前文化;在中心城区,宋代龙华塔、徐家汇明代光启墓、老城厢明清建筑等等,诉说着成陆繁荣的过程。

而长久以来我们都忽略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宋元文化史迹:在历来被认为是老工业发源地的在普陀区,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这里有上海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和唯一的元代地下遗址——真如寺大殿和志丹苑水闸遗址。

位于今天真如城市副中心的真如古寺内,保存着一座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元代大殿,以及与大殿同年岁的古银杏树。这是如今江南地区仅存的几处元代木构大殿之一,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真如寺大殿

古朴的大殿内,两根前金柱间横梁上“时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年夏月乙巳二十日巽时鼎建”的题刻,清楚地告诉人们它从1320年起就已经矗立于此。真如古镇便是因寺而兴,从寺到镇,再到今天的上海城市副中心,真如寺大殿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云变幻和发展轨迹。

延长西路上还有一处元代的地下文物——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这是位于古代吴淞江支流赵浦上的一座水闸遗址,被专家认为是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闸遗址。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的发现,曾为评为2006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是上海的城市进程的重要实物史料,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如今,市民可以进入建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零距离感受元代水闸当年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这座水闸由元代著名的上海籍水利家任仁发设计建造,据史料记载,任仁发曾主持建造了多座水闸,而今日能见者,仅此一座。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元代的大才子,还不仅仅是一名建筑师,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存世之作,件件是精品,不是被历代帝王赏玩而收藏在北京或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内,就是独领拍场风骚——2016年最贵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突破3亿的《五王醉归图卷》就是他创作的。

一塔一桥,别具南宋遗韵

除了元代的两处重量级文物,在如今的桃浦智慧科创城内,有一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古迹——韩塔。相传南宋年间,金兵南下,韩世忠驻兵于此,建双塔作标渡。两塔相距十里,韩塔为北塔,故又称白塔,南塔则早已不存。如今的韩塔历经沧桑,虽然经过了重修,但仍依稀可见宋代遗韵。

韩塔今貌

离韩塔不远处,还有始建于南宋、清代重修的古桥绿杨桥。这些塔桥都是上海宋元文化的珍贵史迹,它们的历史可上溯千年,还将继续伴随着这片土地的历史步伐前行。

上海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可以在《印迹》中找到众多踪影。普陀区所在的沪西地区,曾被誉为“赤色沪西”,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可歌可泣。《印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历史资料,将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沪西工友俱乐部、顾正红烈士殉难处等革命遗址呈现给了读者。

普陀区的工业遗产特别丰富。这里保存着中央造币厂旧址、上海啤酒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中华书局印刷所旧址等近20处工业遗产。例如,上海啤酒厂旧址是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众多建筑作品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工业建筑,这里如今是展现苏州河优美环境的环保主题公园梦清园;民族资本家的信和纱厂旧址,保存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时期工业建筑,如今这里是M50,早已成为了闻名中外的艺术创意园;荣氏家族的福新面粉厂旧址,正是今天“网红”建筑“天安阳光千树”在所在地,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里得到了融合……

中央造币厂旧址

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啤酒厂旧址

“天安千树”地块的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

大夏大学的群贤堂

圣约翰大学理科楼旧址

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

普陀区文化局局长王春明说,《印迹》的出版,不仅是对普陀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脉的一种梳理,是普陀打响“苏河十八湾”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上海历史文化。今后普陀区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利用,延续文脉、传承传统,赋予历史文化遗产以新的生命和活力,为卓越城市的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88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