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

永安宝应寺

该寺院在创建文明寺中成绩显著,1990年至1992年连续2年被永安市佛教协会授予"文明寺院"称号;1994年又被三明市宗教局授予"文明寺"光荣称号。2005年被永安市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现寺院住持释寂莲法师(毕业于福建佛学院)。

宝应寺是永安市的重点寺院。提倡文明进香,不烧纸钱,不燃放鞭炮。既可保持寺院的整洁又可消除事故隐患。寺院每年的信徒有增长趋势,现有长住人员10人左右。有办学能力,确定僧人教化人心的社会定位,热心社会慈善,配合景区开发。寺前种植竹林,林中建素菜馆,馆中摆放五百罗汉木雕像。寺院东侧钟山上有石雕12生肖像(上方4尊,下方8尊)。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有鬼斧神工之妙。

寺庙坐北朝南(坐子山午向兼壬丙、丙子丙午分金,坐危宿三度,向张宿五度。按砂法定三吉六秀以贪狼、巨门、武曲为三吉;破军、禄存、文曲、廉贞为四凶,能收三吉六秀中之一、二山峰;而贴近庙者即为大吉。

经考证寺院前右侧方,能收"三吉"中的庚峰;前方能收"六秀"中的丙巽丁三峰;后方,左有艮峰、右有亥峰,贴近寺庙为吉。"三吉"乃祸禄之所,"六秀"为荐元之地,庙如居此吉方,则官民吉利。因此,这里长年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迈入大门,首先映入笔者眼帘是两尊站立的威武金刚力士石像。在殿前有四条蟠龙盘抱在四根圆立柱上,栩栩如生。殿门两旁有精致优雅的窗雕图形,令人赞叹不已。步入天王殿,迎面一尊袒胸-、笑容满面的弥勒佛。两旁楹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开颜便笑遗忘天下古今愁。" 弥勒佛像后是韦驮菩萨像。两旁楹联:"受如来嘱护持正法,现将军身破除邪见"。在天王殿左后侧是佛缘阁流通处,右后侧是客堂。两侧各建有平房。左边是祖师殿,右边是伽蓝殿。穿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两旁楹联:(1)"十法界中佛心一条悟圆觉;三宝殿前钟声相应证菩提。"(2)"来这里不准你七颠八倒;进此门莫管他五眼六通。"殿内三圣佛(中央是释迦牟尼佛,两面旁站立是阿难、迦叶弟子,左边是阿弥陀像,右边是药师菩萨),左后侧是普贤菩萨 ,右后侧是文殊师利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像。殿两侧厢房,左为地藏王殿,殿左边是厨房、膳厅。右为观音殿,大殿后是天井,种植铁树和绿竹及各种花卉。左侧是鼓楼,右侧是钟楼。

大殿背面是千手观音殿,供奉着一尊高3.6米直径1米的五头十一个脸的坐式千手观音菩萨。 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出自民间雕刻家之手。殿门上方横额书:"法雨慈航"。内柱门联:"古佛由来非女子;慈航到处有婆心"。外柱联:(1)"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三昧园通皆自在;示现普门分身尘刹万机咸应以无道"。(2)"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超苦海;西天悬慧日光昭万姓庇钧天。"

该寺院地处永安北陵风景区,亦是抗战时期-福建省省会所在地,交通方便,12路公交车直达山门口。这里游人众多,香客不断,尤其是每逢二月十九这天,观世音菩萨佛辰(即生日),更是信客云集,热闹非凡。 宝应寺依山伴水,风光怡人。自然景观、佛教文化、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是永安发展旅游业又一胜地,将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此地观光游览。

关于宝应寺:你知道中国有多少宝应寺吗?

  提起宝应,很多人不知道,它是苏北的一个县,虽然《辞海》上介绍它是河藕、慈姑之乡,但恐怕很多中国人连慈姑为何物都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宝应这个地方了。

  我可以算是半个宝应人了,我在宝应生活、学习、工作了27个年头,虽然我已经离开宝应也有27个年头了,但我在宝应的27年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黄金年华,所以宝应对于我,已经是难以割舍了。

  我一直认为宝应应该是个很出名的地方,宝应是唐代宗的一个年号,以年号作地名的并不多见,还有一个是绍兴,远远比宝应有名多了,可它是在宋代的年号,论年纪,比宝应小多了。

  最近看到博友的一篇文章,提到北京有个景点叫“宝应寺”,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宝应寺与宝应县有没有关系呢?我查了一下:

北京有宝应寺,位于北京宣武区登莱胡同29号的宝应寺,相传是唐代建制的古刹(具体资料见后附文,下同)。既然是唐代的建筑,就很有可能与宝应这个年号有关。

  我又查了一下,建于唐代的宝应寺可真不少呢。

汝阳有宝应寺,位于县杜康村和常渠村之间,建于唐代宗宝应元年,故名。

  洛阳有宝应寺,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是中国著名寺院。现存禅宗七祖神会塔。神会后被尊为禅宗南宗七祖。菏泽宗的创始人,也是创建南宗的重要人物。

唐代时长安曾有宝应寺,被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为“花鸟关于代”的边鸾,曾在长安宝应寺壁画画牡丹,而另一位唐代著名画家韩滉在长安宝应寺画释梵天女。唐诗人段成式有《道政坊宝应寺僧房联句》云:“古画思匡岭,上方疑傅岩。蝶闲移忍草,蝉晓揭高杉。”

江西抚州曾有宝应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篇《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和《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后一篇说明了宝应寺的来历,在颜管理抚州期间,有一位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愿以皇帝降诞(诞生)之辰,将抚州之寺院奏为宝应寺,“圣恩允许,于是鼎新轮奂,其兴也勃焉”。而这个皇帝正是代宗。

安徽滁州有宝应寺。这个寺现在名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习称“琅琊寺”。

  这说明在唐代,宝应寺在皇帝的喜爱下,遍及全国各地,应该是很有知名度的。

  这个中的原因,当然与宝应名称的由来有密切的关系。

  宝应地名是取“胜宝应真”之义,该词取自佛教中常用术语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绝对真理,如是仿佛,无限接近的意思,宝应一词蕴涵有唐政府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早在隋代,今宝应西部的安宜县发生地塌,县民纷纷迁徙至东邻的山阳县(今淮安)境内,并效仿南北朝侨迁郡县故事,在山阳南部重建安宜县。至唐朝安史之乱,唐政府国力衰败,特别是淮南诸道及地方节度使处于半自治状态,到了唐代宗时,亟需“正名”求治。恰此时,有淮南道楚州进呈河南巩县尼姑法号真如者在今宝应县县南街得宝河旧址北部发现的“定国之宝”。唐政权遂改元,并以安宜为望县亦更名“宝应”。

  宝应,乃定国之胜宝应真如所现,代宗以此为年号,是期望能扭转当时衰败的国运。宝应县也因此得名。所以,他会在许多地方,乞灵于神佛,把寺庙之名也称为“宝应”。

  宝应寺现存的还有:

福建永安吉山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至于为何命名为“宝应寺”,不得而知。

  山西陵川宝应寺,位于陵川县沙河村北宝应山上,距县城17.5公里。因雨季常被白云笼罩,所以又有“卧云寺”之称,为陵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于为何有座宝应山,无从查考。

  我能够查的资料不多,而且只是在短短的几天内粗略查的,已经有如此多的宝应寺,而且许多现在仍然存在,可见,宝应寺的名声可能超过宝应县。

  当年,唐代宗改年号,改县名,改寺名,都是为了图吉利,变国运,可盛世大唐从此不再,唐朝在外族侵略、内宦作乱等腥风血雨下,渐渐丧失了元气,走向了风雨飘摇的衰败。宝应的年号只用了两年,而宝应这个地名已经延续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我最多只能算半个宝应人,但是,我多么希望宝应能够像当年命名时那样名满中华呀,不仅仅是用于宝应寺,而是宝应出品、宝应制造、宝应特产,我期盼着。

  附:有关宝应寺的资料

北京宝应寺:

  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重修,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大修。清末,宝应寺曾改为山东登州、莱州、胶州三州义园。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寺院为宣武区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址。该寺坐北朝南,格局规整,以现存围墙为界,南北69米,东西61米。中路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后殿,西路为两进院落寺中原有万历年间编修顾秉谦撰文的《重修宝应寺》碑,记载了当年大修的经过。现四大殿及偏院仍在。寺内保存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所铸铜钟一口。

河南汝阳县宝应寺:

  洛阳杜康村宝应寺位于汝阳县杜康村和常渠村之间,毗邻汝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建于唐肃宗宝应元年,故名宝应寺;因袭至今,清代嘉庆七年和道光七年都修葺一新,寺中山门,钟楼,大佛殿,水陆殿,观音殿和东西厢房尚存,其余的均遭到毁坏,宝应寺依山傍水,静谧清幽,寺中有清泉数眼,清澈见底,水味甘甜,与杜康酒泉同泉,盛夏泉水甘洌清爽,严冬则温瑞。

洛阳宝应寺:

  宝应寺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是中国著名寺院,位于现在洛阳市粮食局粮库院内,现存禅宗七祖神会塔。神会(684~758年),俗姓高,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拜于曹溪大师、禅宗南宗六祖慧能门下,成为慧能的衣钵传人,后被尊为禅宗南宗七祖。菏泽宗的创始人,也是创建南宗的重要人物。他率先提出南宗顿教优于北宗渐教的说法,指出达摩禅的真髓存于南宗的顿教。开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崇远大开辩论,建立南宗宗旨。此后,他大力宣扬慧能才是达摩以来的禅宗正统,北宗的“师承是傍,法门是渐”。由于他的弘传,使曹溪的顿悟法门大播于洛阳而流行于天下。天宝四年(745),神会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入住东都菏泽寺。安史之乱后,肃宗诏令入内供养,并敕建菏泽寺的禅宇以居之,故时人称他所弘传的禅学为菏泽宗。神会于乾元元年(758年)五月十三日坐化于荆州开元寺,享年75,僧腊54,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十五日立身塔干龙门宝应寺龙岗中。谥曰真宗大师。

  1983年12月,洛阳市在此修建粮仓时,曾出土了《大唐东都菏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于龙门宝应寺龙岗腹建身塔铭并序》碑,即《神会塔铭》,此可为证。宋朝宋庠、张耒,金代张子羽、赵元皆有题宝应寺诗。元代以后,毁弃。

  因此,洛阳宝应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地位,它是禅宗的祖庭,与香山寺有同等价值。宝应寺是洛阳一处极具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江西抚州宝应寺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篇《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和《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后一篇有云:“大历三年(768年),真卿忝刺抚州。东南四里,有宋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翻《大涅槃经》古台,阶扃俨然,轩构摧圮。有高行头陀僧智清者,首事修葺,安居住持。明年秋七月,真卿绩秩将满。有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愿以我皇帝降诞(诞生)之辰,奏为宝应寺,仍请山林高行僧三七人。冬十月二十三日,圣恩允许。於是鼎新轮奂,其兴也勃焉。……经营未几,坛殿郁兴。庶乎渡海浮囊,分毫绝罗镡之请;严身璎珞,照耀有摩尼这光。则入佛位而披伽梨者,名香普薰,神足无极,其可胜纪而芜绝乎?有唐大历辛亥岁春三月,行抚州刺史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而志之。”

滁州宝应寺

  琅琊寺位于安徽省滁州,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习称“琅琊寺”。琅琊寺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楼阁错落有,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

福建永安宝应寺

  福建永安吉山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地处永安北陵风景区,亦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福建省省会所在地。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

山西陵川宝应寺

  山西陵川县宝应寺,位于陵川县沙河村北宝应山上,距县城17.5公里。因雨季常被白云笼罩,所以又有“卧云寺”之称。为陵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陵川、高平、长治三县交界的关岭山上,古称卧云山。本寺背靠连绵数百里大山,前方一马平川,视野开阔。

  宝应寺,当地人称宝龙寺,清末又称卧云庵。占地面积约五十亩。本寺共分三院,中院从后至前依次是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东院有斋堂、老君殿,西院为静修院。寺前建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印五轮宝塔。

  寺后山上有北魏时期的石窟五个,另有石雕、石刻像十几尊。寺后有三眼古井,终年滴水不断,水味甘甜。山间青松翠柏。本寺历朝历代均有维修,现存碑文中有记载。现存元朝碑碣一块,明碑三块,清碑一块,民国碑碣一块。碑文内容主要是寺院传说、记载、功德芳名等。

  该寺有“鸡叫一声听三县”和“宝应寺吃水不用担,自动流到缸里来”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景观,流传很广,“秦岭卧云”为古陵川八景之一。其寺后石窟为魏晋时期大兴佛教的产物,造型浑朴粗犷,计有 3 窟、大小佛像 20 余尊。其内有秦始皇避难的藏身洞和修身洞。

唐长安宝应寺资料(博友墨涵轩客_5265补充,在此深表感谢)

  长安宝应寺位于唐长安城道政坊,原来是代宗时宰相王缙的私宅。王缙沉溺于佛教,晚年尤甚。其妻李氏死后,舍宅为寺,度僧三十人住持。诸道节度使来朝,必邀至其所,讽令施财,助己修缮。寺中有韩干,张璪,边鸾,杨岫之等人画。唐代长安城内不算道观,光寺院就先后曾建有216座,宝应寺只是其一。

  (本文资料与图片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胜宝应真

淮安宝应旅游攻略「扬州宝应旅游景点大全」

在宝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青年人)16岁左右。 知道的朋友提些建议吧~~

八宝亭

宝应历史文化古迹-八宝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50年代, 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 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 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 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入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八宝亭也曾留下了周总理童年时的足迹。童年的周总理随养母陈氏来宝探亲,在八宝亭内看书阅报。解放后,他曾在接见范承祚大使(宝应籍人)时专门询问过有关八宝亭的情况。 历史上,八宝亭乃是运河古道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苏鄂《杜阳杂编》说;“真如获宝所居,河圩高敞,培物润戊。”宋诗人梅尧臣《宝应道中》是一片丰收景象;“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头拨船女,到手终不嫌。”清邑人刘家麟的描写更是清新自然:“秋水长天飞野鸭,夕阳门巷卖家菱,”一派鱼米之乡风景。

纵棹园

纵棹园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 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1958名为人民公园。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目前,它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 附:《纵棹园记》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是周恩来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1907年,少年周恩来随嗣母来这里读书,与年长他16岁的表哥、爱国青年陈式周朝夕相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1998年3月5日开馆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占地 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18间,有历史文物50多件。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已成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 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荷园

荷园位于水泗乡新区的西侧,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园区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荷藕品种以本地“美人红”、“大紫红”、“雁来争”、“水选1号”、“野莲”为主,近年又引进了“武植2号”、“鄂莲”、“洪湖莲”、“太湖莲”、“太空莲”等,是江苏省莲藕新品种引进和良种培育基地。园区的东湖和西湖盛产鱼、虾、蟹、龟、鳖等水产品,遍长芦苇、蒲草,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有“苏中沙家浜”之美称。

宝应湖风光

从县城出发,经过宝应运河二桥,驱车沿宽阔平坦的盐(城)金(湖)公路西行不远,便来到了宝应湖边。宝应湖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宝应湖水质良好,生态优越,盛产野鸭、莒蒿等多种野生动植物和水产品,其中鸟类就达147种之多,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经常栖息于此。“湖水煮湖鱼”,味道鲜美纯正。特别是宝应湖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肥、黄丰、个大、味美,已获得无公害品牌,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远销广东、香港等地,已注册为国家商标。金秋时节,赏宝应湖风光,尝宝应湖鱼蟹,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宝应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由上海正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园区位于中国荷藕之乡、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诸多美誉的扬州市宝应县。扬州白鹿岛生态旅游区已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宝应湖省级湿地公园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

宝应有什么玩的地方

扬州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扬州-少年读书处 1997年,-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八宝亭

扬州八宝亭 八宝亭历经沧桑,是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每至于此,总要凭吊一番,留下不少诗词歌赋。明吴敏道诗说:“万木河干秀,千年宝气浮。家家事蚕作,拾得采桑钩。” “采桑钩”即为八宝之一。

宝应湖

宝应湖位于盐城金湖公路西不员处,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境内,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 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射阳湖镇原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在其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列着许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射阳墩”,因土墩数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纵棹园

宝应湖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68亩,三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清潘耒《纵棹园记》曰:“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纵者即泛也;棹者即舟楫也,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纵棹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

宝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2、白鹿岛国际生态旅游区3、射阳湖荷园生态旅游区4、宁国寺5、界首镇护国寺6、宝应荷园7、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8、宝应博物馆9、紫竹庵10、纵棹园

扬州宝应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宝应历史文化古迹-八宝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50年代, 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 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 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 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入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八宝亭也曾留下了周总理童年时的足迹。童年的周总理随养母陈氏来宝探亲,在八宝亭内看书阅报。解放后,他曾在接见范承祚大使(宝应籍人)时专门询问过有关八宝亭的情况。 历史上,八宝亭乃是运河古道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苏鄂《杜阳杂编》说;“真如获宝所居,河圩高敞,培物润戊。”宋诗人梅尧臣《宝应道中》是一片丰收景象;“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头拨船女,到手终不嫌。”清邑人刘家麟的描写更是清新自然:“秋水长天飞野鸭,夕阳门巷卖家菱,”一派鱼米之乡风景。 纵棹园 纵棹园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 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1958名为人民公园。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目前,它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 附:《纵棹园记》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是周恩来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1907年,少年周恩来随嗣母来这里读书,与年长他16岁的表哥、爱国青年陈式周朝夕相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1998年3月5日开馆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占地 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18间,有历史文物50多件。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已成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 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荷园 荷园位于水泗乡新区的西侧,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园区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荷藕品种以本地“美人红”、“大紫红”、“雁来争”、“水选1号”、“野莲”为主,近年又引进了“武植2号”、“鄂莲”、“洪湖莲”、“太湖莲”、“太空莲”等,是江苏省莲藕新品种引进和良种培育基地。园区的东湖和西湖盛产鱼、虾、蟹、龟、鳖等水产品,遍长芦苇、蒲草,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有“苏中沙家浜”之美称。 宝应湖风光 从县城出发,经过宝应运河二桥,驱车沿宽阔平坦的盐(城)金(湖)公路西行不远,便来到了宝应湖边。宝应湖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宝应湖水质良好,生态优越,盛产野鸭、莒蒿等多种野生动植物和水产品,其中鸟类就达147种之多,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经常栖息于此。“湖水煮湖鱼”,味道鲜美纯正。特别是宝应湖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肥、黄丰、个大、味美,已获得无公害品牌,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远销广东、香港等地,已注册为国家商标。金秋时节,赏宝应湖风光,尝宝应湖鱼蟹,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宝应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由上海正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园区位于中国荷藕之乡、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诸多美誉的扬州市宝应县。扬州白鹿岛生态旅游区已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宝应湖省级湿地公园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

宝应有哪些风景名胜?

宝应旅游胜地:

宝应湖:宝应湖位于盐城金湖公路西不员处,属浅水、封闭型湖泊。

扬州八宝亭:扬州八宝亭 八宝亭历经沧桑,是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

苏中公学纪念园 :苏中公学纪念园位于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

扬州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扬州周恩来少年读书处199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应特产:

泾河西瓜:泾河西瓜是江苏扬州宝应泾河镇的特产。伴随着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车队从宝应县泾河镇农业综合开发万亩西瓜园区发往国内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标志着今年的“金禾”牌产销两旺,项目区农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宝应核桃乌青菜: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属宝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秋冬季节我县农民有种植核桃乌的习惯,全县核桃乌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

宝应荷藕: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

宝应慈姑: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

千年古寺,宝应上生寺!

古上生寺位于宝应县山阳镇颂阳村侯庄组。苏中名刹,建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毁于民国后期战乱。

古上生寺旧址在古泗州城北门,泗州城淹没之后,迁至山阳镇颂阳村侯庄组。建寺庙的地方称为“龟地”,地形像龟,有龟头、四足。头为水塘,当地人称“庵大塘”,约四亩地,塘中有莲花。中间有一长满红柴的土墩。塘边有一条路通向寺庙大门,信仰佛教的人都通过此路,故称“烧香路”。寺门为方形,门上镶有大理石牌匾,上书“古上生寺”四个大字。两侧配有大理石对联,上联为上生清净超三界,下联为古寺巍峨建六朝。上生寺四周建有围墙,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间半,四角建有小天井,天井内栽植花卉名木,四季长青。

寺内每年二月初二都举办规模宏大的庙会,当地人称“奶奶会”。赶赴庙会的人来自宝应、金湖、洪泽、淮安等。寺内常年香火不断,经声不绝。在1954年发大水及1959年龙卷风来袭时,白马湖高圩上民宅被淹、民房被毁,唯有上生寺安然无恙。每逢信众赶庙会或避大水时,寺庙显灵,站万人院中不满。米面施舍如常且取之不尽。民国后期,有伪军想破坏古刹风水,在寺庙四角处各铲七八铲,铲完后,顿时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吼,此后寺庙日渐衰败,被伪军占为己有,试图长期驻扎,毁于战乱。建国前后,又遭采砖,被夷为平地后改为良田。经数日调查走访,寺庙遗物散落于村民家中。有储物大缸数口,缸面作浮雕,图案为和尚、五爪龙、藩枝莲纹;有方形木印一枚,印面宽9.6公分,高2.3公分,上刻篆书印文“古上生寺秉教沙门印”;有铁钟、铜钟各一口,铁钟不知所踪,铜钟已查明在镇江金山寺。寺庙部分建筑用砖及石质构件现在原山阳影剧院。(郭韬 丁学洪 丁鹏)

来源:宝应生活网

编辑:微小宝

监制:东方红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78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