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青狮岩

青狮岩是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位于白花岩西。峰势突兀,形似雄狮蹲踞作势,又名形狮岩。

青狮岩

吴菊仙:茶青茶师岩韵是青狮岩茶独有特征

一座狮山,茶香绵延;一行茶人,访山循迹;一杯清茶,醇厚馥郁……今天下午跟随茶文化学者、新丝路茶网总编辑奚斌锋老师在第六届西部茶博会暨首届丝路陕茶文化节录制茶人脱口秀节目《“我”和茶的故事》,因一个“青”字,认识了热情好客的武夷山青狮岩茶业总经理、武夷岩茶技艺传承人吴菊仙女士,她说西安的茶博会她每次都参加,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朋友,卖出了很多茶。

▲国家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武夷岩茶技艺传承人吴菊仙女士

“‘青狮岩茶厂’是吴瑞庄于1941年创办的,吴浩师为茶厂制订了基本制茶标准,吴森定1982年分田到户后便扩大厂房,推广种植茶园,定下家族以岩茶为重心。”吴菊仙女士介绍,“青狮岩正是由茶农世家发展为集茶园栽培、茶青加工、精茶制作、茶文化推广、茶市场营销、茶叶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茶企。”

岩茶是个什么茶?对很多茶友而言,怎么读懂岩茶就非常有意思了,所有人谈到武夷岩茶必然会谈到“岩韵”。吴菊仙女士一遍沏茶一遍讲解,岩韵是武夷山岩茶独有的特征,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优良的正岩茶青配合了成熟精良的制茶工艺便是岩韵的最好体现。古人云的“味且长 兼骨鲠”中说的便是岩韵的体现,“齿颊留香 喉底生津”武夷岩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

认知茶必须得有个站位,而且这个站位还应该比较高才对。这就是和高人对话的乐趣。高人不是因为水平高,而是因为站位高。还有就“茶师”“茶青”两个词的解读,站位高的人谈的就很通透。

▲武夷山是丹霞地貌,效果是这样的

“茶师,‘看青做青,看茶焙茶’这一句话便揽括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点——对茶青的时刻关注。制茶时茶青变化莫测,没有具体标准,师傅的经验和眼力见尤为重要。没有做茶上瘾的人,哪有喝茶上瘾的人。”在接受访谈时,吴女士侃侃而谈,“茶青,‘好山好水出好茶’。对于一泡茶而言,好的生长环境是造就它好品质的基础。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正岩产区的丹霞地貌,正是茶树最好的生长环境。”

“中国茶归根结底是风味食品,每一种都是当地风土和人情的结晶。”访谈中,茶文化学者,新丝路茶网总编辑奚斌锋表示,“清代的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咀而嚼之,我觉得这首诗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武夷岩茶最恰当的描述。我喝好的武夷岩茶,会有满嘴砂粒的感觉。既然这么有质感,嚼一嚼茶汤,慢慢吞咽,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次访谈之行,如果说除了对青狮岩茶的认知外,小编最大的收获就是青狮岩茶人的热烈,你能时刻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热情,也许这就是茶人的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情怀。

马头岩、天心岩、青狮岩、鹰嘴岩,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的岩上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去马头岩,我们惯从大红袍停车场入口进去。

要一路拾阶而上,翻过一座高高的山。

这一段山路其实不陡,只是有些滑。

路,是由裸露在岩土外面的岩石,被人工开凿成的台阶。

而武夷山雾多雨多,石阶道的两旁,青苔疯长,落满松针。

一不小心,就容易踩滑。

走这种路,要细细踩稳,不能心急。

好在,通往马头岩的主路,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一整条上山的路,不久就走完了。

走到快到山顶时,面前豁然开朗。

有一片茶龄较老的茶树,被修得齐齐整整的,排列在一起,主干粗壮,迎着余晖,奋力生长。

这一片开阔地带,就是开山坪了。

穿过这片茶地,面前有一个大盆地,对面可以遥望一个墙壁被刷成白色的建筑,原先是个道观。

这一幕,便是马头岩的经典地标。

相信大家看到过所有跟马头岩相关的图片里,都有这一标志性的建筑物。

《2》

登高望远,站在视野开阔处。

特别能理解岩上茶、岗上茶的真谛。

前几天有人留言,“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的岩上茶?”

为避免产生歧义,先解释一下何为岩上茶。

岩上茶(也称岗上茶)与坑涧茶,都是正岩茶产区的种植区分。

它们虽然都是岩茶,但种植区域方面,略有不同。

岩上茶,指种植在正岩山场向阳面的茶树。

四面开阔,日照时间更长,光照更充足

但另一面,茶树能享受到云雾滋润的时间更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略少一些。

坑涧茶,指正岩山场内种植地相对“阴”一些的茶树。

比如,盆地的底部,沟的底部,坑的底部。

这样的环境更符合茶树喜阴天性,日照时间短,光照更柔和,少直射光,多柔和的漫射光。

一旁常有涧流经过,空气湿润,小气候清凉。

空气当中的细小水雾,会随风附着在茶树身上,更利于它们的水分吸收。

因岩上茶和坑涧茶的生长环境不同,决定它们虽然同为正岩茶,但风味表现大不一样。

以肉桂为例。

岩上的肉桂,茶香往往更高调张扬,花香类似玉兰花香、栀子花香、桂花香之类馥郁浓烈的香型。

桂皮香的辛锐特征明显,饮入口中时,汤水的辛辣感更强。

坑涧里生长出来的肉桂,茶香更清幽绵长,桂皮香自带偏奶香或脂粉的感觉,茶香落入水中,细啜一口茶汤,能在汤水里捕捉到明显茶香。

汤水喝起来要更绵柔、细滑、醇厚。

喝入口中,只感觉喉间被细腻柔美的香汤抚过。

这等感觉,好比天街小雨润如酥般润泽细腻,喝到让人“心酥”。

《3》

马头岩肉桂是不是岩上茶?

未必,也不一定是。

在认识岩茶基础山场类型时,麻花建议大家从后缀入手。

带有XX坑、XX窠、XX洞、XX涧等后缀的,大多是坑涧茶。

而地名带有XX岩、XX峰、XX石等后缀,四周常有一块“地标物”般的山岩。

从字面意思理解,岩和峰,就是指一块大岩石或者一座小山峰。

武夷山景区一带,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怪石嶙峋,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下,涌出了不少造型奇特的山岩。

此时,再根据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可以给它们取上朗朗上口的好名字。

如,鹰嘴岩。

标志物是那块造型像老鹰嘴巴的岩石。

如,观音岩。

远看过去,外形像观音大士的发髻。

如,马头岩。

从鸟瞰角度看,这一带的山岩形似五马奔槽。

当然,站在开山坪遥望时,也能看到形似马脸的岩块。

再比如,玉女峰。

远望过去,像是身形曼妙的少女,站在九曲溪畔。

除此外,还有包括象鼻岩、大王峰、三仰峰、飞来峰、猫儿石等。

名字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总之,它们的起名方式,都是四周有标志性的山岩。

地形条件清一色是岩壁高峻,丹岩耸立,地势开阔,光照充足。

但大家试着想想,这些标志性山岩本身,只是石头山。

山体本身光秃秃的,种不了茶。

要想种茶,只能以山体为圆心,在四周的开阔地带种上茶树。

再回到正题。

马头岩虽然从大方向来看,它的名字里带有“岩”的属性。

但真实情况是,马头岩是大山场。

归入马头岩旗下的小山场,林林总总数下来,起码有几十个。

有包括桃树窠、猫儿石、开山坪、赌博岭等。

而这些小山场,不全都是岩上茶,也有包括坑涧茶。

所以,若认为马头岩肉桂统统都是岩上茶,是有失偏颇的。

马头岩开山坪肉桂,算是岩上茶。

而马头岩桃树窠肉桂,则是典型的坑涧茶地形。

考虑到岩茶的山场环境复杂,不适合盲目一刀切!

《4》

马头岩肉桂是不是最好、最霸气的岩上茶?

还是那句话,不能一刀切。

马肉,未必统统是岩上茶。

因为,不能将霸气、张扬等标签,不加分辨,清一色固定在马肉身上。

除去山场环境不说。

肉桂这一主流品种,茶味表现也不是单单只有霸气这一面。

早几年,经常能遇到这样的议论。

“肉桂啊,我知道,据说这款茶劲很猛,适合男人喝。”

“肉桂霸道,水仙温柔,女孩子还是喝水仙比较好。”

嗯,在肉桂爆红的那些年,大家对肉桂的误解有不少。

三下五除二,就往肉桂身上贴上这样的标签。

味道很凶,走刚猛路线,是一款爷们茶。

经过这样的标签塑造,一般新人在喝到带有苦涩味的肉桂时,大脑会自动提醒——肉桂就是这样的,霸道就是肉桂的标准风味。

一来二去,肉桂就与刺激、苦涩、霸气、口味重等印象挂上钩。

但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说肉桂口味重,是对岩茶的最深的误解。

好岩茶都是讲究香清甘活的,何来重口味一说?

马头岩肉桂作为知名正岩茶,它的茶味表现,更不应该只有单纯的苦涩刺激。

喝起来茶汤滋味饱满,韵味隽永,茶汤带有明显骨鲠感,才是正岩肉桂的典范!

《5》

新手入门,要切忌将岩茶风味简单“标签化”。

盲目下定义,本身就不可取。

认识越多,了解越多。

越明白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永远不过时的鉴定方式。

马头岩的岩茶,未必统统是风味霸气的。

就算是正岩地带的岩上茶和岗上茶,也不能喝起来苦涩刺激,而是刚柔并济,岩骨明显。

而肉桂属于“男人茶”的说法,更是无厘头。

喝茶,没有性别之分。

只要好茶,管它是男人茶、女人茶,照喝无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茶会/青狮岩品鉴会

“国艺藏香传统生活馆”感谢您的关注。国艺藏香,国学为根、艺术为体、文藏做枝,香文化生芽发叶。在此您可尽享传统文化、艺术品收藏、国学、香道、茶道、花道等相关内容品鉴、传播、学习、交流!

11月 6日下午两点我们将举办青狮岩品鉴会“茶会雅集”望各位朋友能如约而至

地点: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六路与未央路十字向东300米国艺藏香传统生活馆

报名电话:18840466203

限定人数:15人

青狮岩武夷茶史:

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了风光绚丽的武夷山水,也给武夷茶树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武夷茶名)著称于世。到唐时,以研膏药出现,它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九世纪,武夷茶从研膏转为腊面,而且有飞鹊之饰和加入香料配制成片状茶型。当时已作为高贵的馈赠礼品之用。至宋代武夷茶在研膏、腊面的基础上,又制作蒸青大小龙凤团茶,部分极品随北苑进贡朝廷,当时就有“茶出武夷,其品最佳”的记载。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四曲设置御茶园,制龙团五千饼。每年惊蛰,当地县丞要亲临御茶园的“喊山台”祭祀茶神,此时的“石乳”茶是贡茶极品。至明代洪武年间(1392年),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绿茶。到十七世纪清代达到全盛时期,武夷山茶农又创制“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又称乌龙茶)。

到十九世纪初,岩茶已发展到盛期,随后,至民国后期,岩茶又一度衰弱。新中国成立后,武夷岩茶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已创历史的高峰。

品茶之道——工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主要工序为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拣剔等。

品茶之道——茶艺

武夷茶艺为十八道:即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品茶之道—茶质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品种特征各异,有的较为明显,有的差异甚微。因此区别品种是件不易之事,需要有长期的观察、辨别、比较才能分别清楚。分辨的方法,主要是从茶树的枝、杆、叶,成品茶的外形、香型、茶汤味道等方面进行。茶树枝叶等的差别还较易分出,香型上的差异更是靠嗅觉辩之,微乎、微乎!明人张源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各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问香,此皆不正之香。岩茶首重“岩韵”,讲究“香、清、甘、活”和“喉韵”“嘴底”“杯底香”等体味享受。

感官评茶,是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进行审查评定。是确定茶叶质量好差的主要方法。

三看:一看茶叶外形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及干茶香。好的岩茶外形应条索紧结重实,叶端折皱扭曲,色泽油润,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不带梗朴,不断碎。二看汤色,好的岩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呈橙红色。三看叶底,叶底是泡开的叶片放在清水碗中,看其粗嫩度以及是否“绿叶红镶边”,好的岩茶叶底肥厚柔软,叶面黄亮,叶缘为红边。

三闻:武夷岩茶一般要求看三次冲泡。第一泡闻岩茶香气的高低、长短、强弱、清浊以及火候。好的武夷岩茶香气清锐细长,无异味。第二泡闻岩茶的香型,好的岩茶具有其独特香型,有水蜜桃香、桂皮香、兰花香、奶油香等。第三泡闻茶香的持久程度,好的岩茶“七泡有余香”。

三品:也叫尝滋味,一品火功,看是“足火”或是“老火”、“生青”,有无苦、涩感。二品滋味,茶汤的滋味是否鲜爽,好的岩茶岩韵显、味醇厚,具有爽口回甘特征。三品岩韵,品岩韵是品饮武夷岩茶的特点。然而,这种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领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5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