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昙石山原名“墰石山”,是福建省闽侯县城近郊的一座小山丘,东距福州市区约20公里。在福州话中,“墰”,即“海边礁石”之意,此山并不似北方名山大川巍峨险峻,只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纺锤形”小山丘,南北长约430米,东西最宽处也不过150米。如此寻常的小山丘,却因为1954年的一次意外发现,改写了福建的历史。

昙石山文化遗址

景点位置

福建省闽侯县昙石村330号

延吉“文化景址”新增10处!龙山恐龙化石遗址位列其中!

9月21日,延吉市第二批“文化景址”揭牌仪式在延吉市中央小学举行,延吉龙山恐龙化石遗址等10处兼具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文化景址”被延吉市政府命名授牌。

“文化景址”是记录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的有形载体。近年来,延吉市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将延吉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旅游兴州”战略的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2017年初,延吉市全面启动“挖掘历史文脉,寻找延吉记忆”工作,并于当年9月6日命名授牌第一批“文化景址”。

第二批10处“文化景址”简介

延吉龙山恐龙化石遗址

2016年5月,在延吉龙山一带发现恐龙化石。经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位素实验室分析测试,确定延吉龙山地区化石的地质年代为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中期。

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颈椎、背椎、尾椎、肋骨、肱骨、胫腓骨等骨骼化石200余块。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权威专家徐星老师初步鉴定,延吉龙山目前已发现类群为:蜥脚类中的泰坦巨龙类、兽角类中的驰龙类和暴龙类、鸟臀类恐龙当中的甲龙类和鸟脚类、龟鳖类和鳄形类当中的新鳄类。

延吉龙山恐龙动物群处于白垩纪恐龙演化的过渡时期,而这个时期国内外所发现的化石记录相对贫乏。而在延吉龙山发掘出如此多种多样的动物化石群,且发掘于城区内,这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延吉市中央小学校

延吉市中央小学校始建于1915年,时称“龙井间岛普通学校局子街分校”,曾易名 “私立高丽小学校”等。1946年,校名确定为“延吉市中央小学校”并沿用至今。历经百年发展,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民族人才,是延吉市历史最悠久的朝鲜族小学校,被誉为“教育的沃土,民族的摇篮”。

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

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15年,由延吉道尹公署拨款兴建,原为60间房屋构成的四合院建筑群落,时称“延吉道立第二中学”。1919年起,历经多次合并与拆解,曾易名“延吉道立师范学校”“吉林省立延边第一初级中学”“延吉市第一中学”等。1988年,校名确定为“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并沿用至今,是吉林省重点高级中学。

延吉市朝阳川第一中学

延吉市朝阳川第一中学始建于1935年,时称“朝阳川协和农林学校”,曾易名“民族联校”“朝鲜族完全中学”“龙井县朝阳川第一中学”“龙井市朝阳川第一中学”等。2009年,校名确定为“延吉市朝阳川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是延边州内规模最大的边疆乡镇朝鲜族初级中学。

延边第一中学

延边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年,时任延边地委书记兼专员的朱德海同志曾亲临现场,划出23.7公顷土地作为建校用地,始称 “延吉高级中学”,曾易名“延边第二高级中学”“延边高级中学”“延边实验学校”。1963年,校名确定为“延边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

延边大学办公楼

延边大学办公楼始建成于1951年,建筑面积3662.4平米,使用面积2068.05平米,混合结构。1964年起,朱德、周恩来、江泽民、张德江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临视察工作。

延边农村商业银行大楼

延边农村商业银行大楼建成于1952年,原为延边州委招待所,后为延边州委办公大楼,是由时任延边地委书记朱德海同志向吉林省委申请批准建立的。大楼主要采用前苏联施工设计图纸,并结合了朝鲜族传统建筑大屋顶形式,极具民俗特色。196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延边时曾下榻于此。

中国农业银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分行大楼

中国农业银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分行大楼建成于1952年,是由时任延边地委书记朱德海同志向吉林省委申请批准建立的。大楼主要采用前苏联施工设计图纸,并结合了朝鲜族传统建筑大屋顶形式,极具民俗特色。

延边医院综合楼

延边医院综合楼建成于1957年,原为2层建筑,1983年接建至4层,占地面积5457平米,混合结构。此楼目前仍在使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医疗大楼。

东沟上海知青集体户址

东沟上海知青集体户址位于延吉市三道湾镇东沟村中心,地表建筑为土坯结构,东西长21米,南北宽6米,总面积126平方米,内有大屋2间、小屋2间、厨房1间。 1969年至1977年,来自上海市新沪中学的22名知青在此居住生活,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刚。

延伸阅读

延吉市首批12处“文化景址”

延吉市首批12处“文化景址”包括:“百年老街”局子街、“百年老校”北山小学、“百年老厂”朝阳川酿酒厂、“百年老桥”延吉大桥、“百年老园”人民公园、“百年老亭”人民公园凉亭、“百年老楼”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楼、“百年老站”朝阳川火车站、“千年烽火台”帽儿山墩台、“千年古松”三胎松、“万年石海”三道石海自然景观、“森林公园”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

(延边网 延吉新闻网)

探访藏在遵义毛石大山深处洞穴土司文化神秘部族遗址

《欢逗三只眼》 栏目 讯 黄宗孟 整理报道

这个神秘洞穴遗址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原遵义县)毛石镇大梨村后塘村民组境内一个叫上洞的洞中。该洞空旷深阔,洞口宽约50米,高约60米,入口进洞下行一段百米陡坡,一道石墙横亘洞口,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墙后是三级平台,墙上瞭望孔尚存。寨门通道已被乱石堵塞。进入寨门,可以看见村落依势而建,残墙纵横,水井、灶台尚存,整个村落占地约10000平方米。

洞口

走进洞口,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处石头砌成的城墙

石墙长约80米,残高3-5米,厚约5米

城墙后面是三级平台

灶台遗迹,洞穴内发现大约有20处灶台遗迹

这是用石头砌成的‘石窝子’“初步测算,这些‘石窝子’有70多处,总面积有10000平方米。”每个石窝子都有自己的门,石窝子之间都是相互用通道联通的,洞内遗址中还找到了部分青花瓷片、土陶瓷片等,具体年代不详。

据分析,该洞很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义军屯兵的地方,也可能是几乎同一时期的桐梓县杨隆喜等人发起的反清复明运动。其中,拥有两万多兵力的杨隆喜等人,曾在毛石镇与当地团练打了一年多的仗。“不论是哪一个运动,时间都是清代咸丰年间。”洞内深处还发现了大量熬硝遗迹。(黄宗孟 整理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小南山遗址”,到“小南山文化”!这里保留着黑龙江九千年前的文化遗存!

全文共838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 。

一片叶子从嫩绿到焦黄,用颜色讲述了自己生命的轮转。一棵树,用积淀的年轮,叙说时光的轮回。我们常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谁能见证一万年的长度呢?在小山里、在大江边,总有人能发现一万年前的历史印记。那里古朴、神秘,有待我们去探索。

在祖国边陲,乌苏里江边,饶河小南山遗址,李有骞博士、杨永才所长,两位的考古工作从不同观点的论证开始。

时任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所长 杨永才

现在咱们发掘这个面积1050平方米,现在咱们看到的是清理后的基岩面,下面这个坑就是古代人在基岩以下,凿出来的一个墓葬坑。

冬春季节,小南山披着银白色的外衣;暑伏前后,山上又换上了新绿。冰雪消融、草树生长,乌苏里江水北上奔涌,时光流转间,古老文明的神秘与质朴,也展现到了我们面前。

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负责人 杨永才

比如说这十个墓葬,修完了最后一个墓以后,觉得这个墓地被水侵害,完了才封的石。还有一种可能,又间隔了一段时间才封的石,那有可能,有可能给他太爷爷修旧坟的事呗。

怀着对古老文明的崇敬,我们再次走进这片山林。饶河小南山面朝乌苏里江,海拔106米,地平面高度只有60米,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随着山上墓葬集群被逐一发现,这个本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山,一下有了大名气。它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重围,冲进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时隔近20年,我省境内考古项目再次荣登榜单。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长 赵永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是我们考古学界的最高荣誉,每年都有近千项的项目参加十大发现(评选),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是我们黑龙江考古,特别是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

遗址墓葬遗存物品涵盖了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三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跨度达一万五千年。省考古研究所在五年前就聚焦到了小南山,遗址的系统发掘,曾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但与全国每年上千件考古候选项目相比,小南山一直有待新的考古突破。直到去年,墓葬内大量精美玉玦的出土,才给小南山入围十大考古新发现,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之前)中国最早的玉器考古证据是在赤峰附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那么小南山的发现,相当于把这个年代又往前提前了1000年,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又往北扩展了很远,差不多1000公里、2000公里的样子,这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

玉文化,是我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璧、玉玦、玉环,遗址上大量制作精美玉器的出土,直接证明了9000年前乌苏里江流域的先民们,当时除了必需的衣食吃穿外,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追求。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这玉璧也很有特点,这也是在小南山出得最多,也是小南山最有特点的的一类器物,弧形的痕迹就是用绳子和沙子把它切割下来,留下来的特征。

李有骞是外来的专家,杨永才则是土生土长的饶河人,作为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两年前杨永才曾经和我们说,他一直有个心愿。

时任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所长 杨永才

专家也提出了适当的时机,提出小南山文化这个概念。

两年过去了,老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李有骞

小南山遗址的玉器是东亚地区目前系列用玉最早的一个证据,通过一些专家的论证,我们正式地把它命名为小南山文化,我们现在揭示的是它的墓葬。那么以后,还会揭示它的房址,揭示它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小南山遗址,到小南山文化,别看只有一词之差,这其中包含的是几代考古人千百个日夜的不断揭秘与探索。如今,它有了新目标,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迈进。

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负责人 杨永才

饶河县内还有很多重要的遗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越来越有名气嘛,这样也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地方,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吧。

饶河小南山的故事只是个开头,还有很多细节我们还没有讲完。比如考古队员是如何发现这里的,根据什么就能判断地下埋藏的玉器是九千年,而不是七千年、八千年。墓葬中还有哪些新发现,还有哪些机构团体聚焦小南山,接下来我们还会为您继续讲述。

版权归新闻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记 者:庄 熙、高 原

编 辑:付雨桐

主 编:黄夏博

审 核: 刘 兵

监 制:陈 鹏、王 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3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