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台湾民俗村

台湾民俗村是一座结合台湾历史、古迹、民俗、文化、教育、游乐、休闲七大主题为一体的国际级多元化综合性休闲渡假区,位于彰化县花坛乡东方八卦台地的一处山谷里,是八卦山风景区所属的八卦山大佛游憩区景点之一。它由金景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建于1989年,1993年12月11日正式启用,园区总占地面积达52公顷。

台湾民俗村的大门仿造清朝彰化县城(今彰化古城)的西门,门上的“庆丰门”三字是园区出入口的象征,也是该民俗村的精神标帜。园区内共可分为游客服务区、昨日台湾区、今日台湾区、自然教育区、山林胜迹区、时空剧场区及休闲渡假区;其中啸月山庄休闲渡假饭店拥有132间房间,为中部定点旅游最佳的选择。

游客需要注意的是台湾民俗村因经营不善,由大佛山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爱伦以15亿6千多万元取得债权,2011年10月底办理产权移转后,已经改由大佛山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目前,园区除拍片剧组外,暂停开放,但啸月山庄仍正常营运。

台湾民俗村

Taiwan Folk Village

必去理由:彰化县内唯一由民间独立开发的文化建设资产

大理“台湾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许沁源夫妇的香草园

林丽萌小时候在台湾的老照片。林丽萌为前排右一小朋友

坐在陈博举家客厅,就可以看到大理的田园风光和洱海。

每天清晨6点多钟,75岁的陈博举和68岁的林丽萌夫妇就起床了。天晴的时候,他们常常步行半小时,到苍山兰峰脚下的无为寺去。天阴下雨的日子,他们就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扫地拔草。然后吃早点、看书,开始一天悠闲自在的生活。

陈博举和林丽萌夫妇是苍山脚下远近闻名的“台湾村”最早的住户。他们居住的这个民居院落,占地两亩多,有个很霸气的名字:陈家堡。自己设计建盖的2层楼小别墅背靠苍山、面迎洱海,庭院里有树有草,靠洱海的方向还有一个很大的鱼塘,一对漂亮的白鹅栖息在水中。坐在2楼客厅的落地窗前,大片的海西田园风光和洱海美景尽收眼底。

老夫妇,

过上了大理人的小日子

陈博举和林丽萌夫妇俩的祖籍都在大陆,一个山东,一个江苏。10岁那年,陈博举离开上海,被父母带到了台湾。他从小就有个心愿,长大后要把父母亲带回大陆来。1996年,母亲已经去世、父亲93岁高龄的时候,他终于下决心提前退休,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高雄,带着父亲回大陆来。

父亲的老家在山东,按照中国人“叶落归根”的风俗,应该选择的安居地是山东。可是,年老的父亲已经受不了冬天的冰天雪地,只能在南方找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

循着小时候在台湾上学时,从课本上读到的苍山、洱海的记忆,陈博举夫妇一路寻到了大理。第一天坐船去游洱海,第二天就开始四处看房子。在当地人的引领下,很快就在下关一个新建成的住宅小区,买下了一套两层楼的花园洋房,把父亲接到了大理,过上了大理本地人的小日子。

1998年,一个和他们一样从台湾回到大陆的朋友陈磊,在银桥镇双阳村的一块荒滩地上买了几亩地,准备自己盖房子。陈磊的祖籍在湖南,从小跟着父母去了台湾,退休后才回到大陆来。陈磊的家人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台湾,只有他一个人长期定居在大理。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陈博举也在陈磊家的旁边买下了一块地,和陈磊一前一后盖起了房子。1999年初,陈博举一家搬进了新居。96岁高龄的父亲过世后,陈博举把他安葬在无为寺附近的山上。去世多年的母亲的骨灰也被陈博举从台湾迁葬到了大理。

陈磊和陈博举在苍山脚下买地建房的消息渐渐地在台胞中传开了。不断有台胞找了来,在他们两家的近旁买地建房。几年下来,就成了一个居住了11户台胞的小小聚落。当地人为了把他们和不远处的双阳村区别开来,直接把他们喊成了“台湾村”。

管理日常事务,

7户人家自选村长

“台湾村”自己选举了村长,管理村中日常事务。村长王善武家的院落是全村最大的,占地面积8亩,他是11户台胞中唯一祖籍是大理的人家。

王善武也是从小跟着父母去了台湾,退休后才回到大理。10多年下来,这些定居在大理的台胞们,先后又有几户人家卖了房子回台湾了。“台湾村”现在还剩下7户人家,其中6户常住大理,一户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度假。

在台湾的时候,陈博举夫妇就很喜欢旅游。他们买了一辆箱型车,挂上蚊帐,开着到处玩。车上可以摆桌椅,打麻将、吃饭,晚上在车旁搭帐篷住。

到大理定居之后,他们又多次自己驾着车子出游,几年下来,已经跑了大半个中国。陈博举说,如果能约到几家人做伴,这个月月底他们还打算自驾车到宁夏、内蒙古去玩。

问起他们选择到大理来定居的原因?陈博举夫妇俩异口同声地说:空气!水!海拔!还有气候,非常适合人居!

陈博举说,他在台湾生活几十年,没有故乡的感觉。来到大理以后,感觉就是回到了离开几十年的家。陈博举夫妇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台湾做公务员,儿女孙子都来过大理很多次,退休后也想让他们到大理来定居。

大约10年前,当地政府就为“台湾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办理了“老年证”和“公交车乘车优惠卡”,让台湾村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和当地人同等的市民待遇。“台湾村”的住户和周围村民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每当住户们外出一段时间,附近村民会前来帮他们喂狗、喂鱼,清扫庭院。

换一种生活方式,耕耘香草园

已在大理才村定居了10多年的许沁源夫妇,也是退休后到大理来寻找另一种生活的台湾人。

许先生祖籍浙江天台,在台中出生、长大。许太太祖上是福建客家人,在台湾北部的苗栗出生、长大。退休之前,夫妇俩居住在台北,从事电器产品行业。“台北人多车多,没有这样的风景,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赚再多的钱,也不是过得很好。”许太太说。

2000年,40多岁的许沁源夫妇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离开了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台北,到大陆寻找一个适合人居的地方,准备一边养老,一边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他们先后在福州、杭州、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发现那里并不是他们心目中的人间天堂。于是,他们想重新寻找一个更适合人居的环境。

2001年,经朋友介绍,许沁源夫妇来到了大理。大理的苍山洱海、气候和人与人相处的感觉,都让他们很满意。于是,夫妇俩坐了辆马车,到处去寻找居住地。最后在大理古城附近紧临洱海边的才村租了一个民居小院,签了10年的租约。

离开台北之前,许沁源夫妇已经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到英国学习了精油手工皂的制作。在才村定居下来之后,夫妇俩开始在自己居住的庭院里的三四分空地上尝试着种植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羊肝菊等可以制作精油的香草。试种成功后,他们又开始在家里制作精油手工皂。很多游客和当地人慕名到他们家里参观,求购他们制作的精油手工皂。

大理冬暖夏凉,很适合人居住

两年前,许沁源夫妇又在才村附近租下了20亩农田,开始扩大他们的香草种植规模。夫妇俩自己亲自种,也请当地的农民来帮着种。经过两年的精心种植,香草园里的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羊肝菊等香草已初具规模。春天花开的时候,成片的薰衣草花美不胜收。

夫妇俩在香草园的一角摆上了一些休闲设施,为香草园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芭沐香草园,把香草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特色景点对游人开放。在香草园里,游客可以品尝到许沁源夫妇亲手制作的各种香草茶、香草饼干,还可以购买到他们亲手制作的精油手工皂。

儿子在英国工作,隔一两年回大理看他们夫妇俩一次。许太太说,大理的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没有污染,很适合植物与人的生长居住。父母安顿好了,孩子独立了,她到大理来,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第二生命,换一种生活方式,愉快赚钱。

“我们在才村生活了12年,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份子。每年春节回台北去,看看老人,尝尝小时候爱吃的台湾小吃,然后就想着要赶回大理了。

春城晚报 记者 秦蒙琳

台湾眷村:1949年后国民党老兵的卸甲之地

全文共2507字 | 阅读需5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两岸人民的血脉却永远无法被割裂。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台湾海岸风光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描述了海峡两岸的深深离愁。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溃败的国民党军队携带家属渡过海峡,前往台湾,从此与家乡亲人天各一方。远离家乡的他们在台湾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后代又是如何在当地奋斗成长的?

远离家乡的艰辛生活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占南京,24日凌晨攻占南京总统府,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国民党军队随之陆续退往台湾。从此,台湾海峡将祖国与宝岛分隔开来。也正是在这一年里, 仅有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岛,一下子涌入了近200万人口。在这庞大的队伍中,除了国民党军队,还包括和他们一起撤离的随军家属。

1949年4月29日,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

初到台湾时,这些人都以为留在这里只是权宜之计,很快将返回家乡,所以普通的士兵和家属都居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里。然而,临时安置就这样一直临时了下去。当“反攻大陆”逐渐成为泡影,简易住所就成了他们永远的家。这些散落在台湾各处的住所聚集地就是 眷村。

早期的眷村大多集中在台湾的大中型城市,如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桃园县等地。据统计, 历年来台湾的眷村多达530座,其中桃园县的数量最多,有80个多个。初来台湾的普通士兵因为毫无家底可言,都要白手起家,所以眷村人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上个世纪50年代,眷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用稻草盖屋顶,泥巴做围墙,十分简陋。

当年前往台湾的不少国民党军人都是孤身一人的未婚小伙,眷村的生活安定下来后,他们就面临成立家庭的问题。眷村军人和台湾本地姑娘的联婚给眷村故事增加了不少有趣的情节。因为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台湾本地人很少和眷村人往来,加上外省老兵的生活条件大多不好,台湾本地家庭很反对让自己的女儿嫁到眷村去。他们把外省的眷村人称为“芋头仔”,因为芋头不值钱。直到1970年代之后,这种观念才逐渐得到改变,眷村里开始出现“台湾妈妈”。一位嫁到眷村的老太太回忆,当年出嫁时,自己婶婶评价说是“剁给母猪吃粪”,白白浪费了一次婚姻,谁知道婶婶最后自己也做了外省人的丈母娘。

眷村里的人来自大陆各个省份,这里汇集着不同的乡音和习俗文化。因为有着被迫远离家乡的共同命运,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回忆过往的家乡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乐于相互扶持,使得眷村里的人情味异常浓郁。早期的眷村生活在台湾的影视作品中也有体现。台湾导演虞戡平1983年导演的歌舞电影《搭错车》就是以台北市信义村为背景,讲述一位退役老兵和养女相依为命的故事。这部电影的 主题曲《酒干倘卖无》至今仍在两岸传唱。

虞戡平是国民党军人的后代,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还原眷村里的故事。在他的回忆中,两岸未开放时期,对家乡无限怀念,但无法归乡的长辈比比皆是。眷村人面临的生离死别是旁人很难体会的。虞戡平在1988年导演的电影《海峡两岸》,深刻反映了当年两岸分离的悲哀。

在特殊的环境下,初代眷村的故事有苦也有乐。这里汇集祖国大陆各省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因为早期眷村的房屋大多用简陋的竹篱笆围隔起来,所以 眷村文化也被称为竹篱笆文化。

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眷村也慢慢发生着变化。第一代眷村人的苦难和离愁已经渐渐被时光冲淡,他们慢慢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初代眷村人还是想方设法给子女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

围绕眷村所形成的特殊群落,与外界的环境是很不一样的。这里的家庭中,男主人大多是军职,所以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和约束是比较严格的。男主人经常到部队去,照顾家庭、养育孩子的任务主要落在母亲身上,妈妈满街追孩子打是每天都会上演的戏码。在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大家相互扶持,很多孩子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眷村的第二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人情味和各省文化差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眷村出生的青年

不像初代经历过战争与离别的伤痛,眷村的第二代生活在贫困但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面对困窘的生活,有别于父辈们背负着对故乡的沉重思念, 为更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成为第二代眷村人的生活重心。眷村里的每一位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好好念书,奋发向上,早日摆脱贫穷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里走出了 政界的宋楚瑜,商界的郭台铭,演艺圈的名人诸如邓丽君、赖声川、王伟忠、林青霞、罗大佑等等,不胜枚举。对于在眷村出生和成长的第二代来说,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他们因为眷村的特殊经历尝到了酸甜苦辣,这里的生活影响了他们一生。

1953年1月29日的凌晨,台湾省云林县田洋村的邓家迎来了第四个孩子,是个女孩。男主人给他的女儿起名邓丽筠,意思是美丽的竹子。但是家人误将筠( yn)读成( jn),周围的人便开始叫她“丽君”,这是她日后艺名的由来。

少年时期的邓丽君

邓丽君的父亲少年时期就加入了国民党军队,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解放战争后随军撤到台湾。1954年,由于部队换防,不满一岁的邓丽君开始了随家人四处漂泊的眷村生活。儿时的邓丽君就表现出非凡的演唱才能,常常在眷村邻居们面前表演。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稍稍长大后,她还经常随乐队到各地劳军表演补贴家用。

总之,奋斗是第二代眷村人的生活主旋律,他们中的很多人早早就出来谋生,为了改善家境而勇往直前。

未完的故事

——回忆与传承

当年国民党军队及其眷属们仓促来到台湾,只求有一屋一瓦遮风挡雨,如今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眷村因为市政建设而被拆除。眷村正在慢慢消失不见。

初代和二代的眷村人虽然住进了崭新的公寓楼,生活更加舒适,但很多人还是会定期回到老地方再看一眼,即使那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他们来说, 眷村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承载思乡之情、奋斗激情的回忆之处。他们要将这些作为遗产传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告诉他们 不要忘记自己的先辈来自哪里,自己的根在何方。现在,在很多眷村里设有眷村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以往种种历史的碎片,眷村人的后代可以随时来这里了解过往。

台湾四四南村眷村文物馆

时至今日,眷村文化已不再仅仅是代表一种思乡文化,更是一种包含两岸合作与交流的文化。 眷村在消失,两岸人民的血脉却永远无法被割裂。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被传染病改变的清王朝

风雅邢台 | 人称“江北第一古石寨”的英谈村四件民俗奇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这里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八公里处,村子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为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18脑和江北第一古石寨的美称。

英谈村靠山而居,东面邻水游太行山奇峰痦子脑和尚垴紧紧包围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一行营造错落有序,传统的古建筑规模有4500平方米,现在保存完好,您穿过层层叠叠来看古寨,山寨如同在画中,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世外桃源。

此外,英谈村还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该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保护和初步开发,已成为中国北方艺术院校写生实习基地和国内外艺术专家创作基地,吸引了不少国内外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前来观光欣赏、避暑,休闲度假。是探寻历史文化理想之地,也是中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寨,2007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同时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当中。

英谈村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这古寨原来是唐朝黄巢义军留下的营盘。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姓陆的大户举家来此落户,原来的营盘被乡民们叫来叫去就被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岁月流逝,现在能看到的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是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

英谈村共分为三个自然村庄,当地称为东庄前庄后庄,前后庄又叫做前后英谈,全村200户620多口人,其中东庄解放前只有四座四合院,前庄共14座院落,后庄共有67座院落,是英谈村古村落的主体建筑群,典型的古太行风格。英谈村建筑多为明清时所遗存,现有围寨墙留有四门,错落有致,该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他们的住宅分二三层楼,全部用青红两种沙石岩建筑,全村村民95%以上都姓陆。

这里的民居建筑和民居特点,这是英谈最精华的地方,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

英谈山寨的寨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

根据东寨门上的墨书题记,大清咸丰七年9月吉日历,十一个楷书墨字可以知道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9月,也就是公元1857年,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到六米多,有以墙为房的也有以房为强的强随地势而建一山坡蜿蜒起伏

整个寨墙有四门,东门建有阁楼,阁楼的梁架上时有彩绘用黑没白粉朱红等会呈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

南寨门外还修有石板,阶梯路外有断崖,看上去非常险胜,村内的小石楼全部用小石砌成,是村里的祖居也是全村最古老的建筑物

还有古石楼、窑洞、鼓石栏杆、石象、龟背石壁、古井、一滴泉、骨木雕刻、财主苑等古迹!

另外还有中华第一波浪石影壁是用一块高两米宽1.4米的天然奇石建成,村内大小石拱桥36座

这里建筑的选材也很奇特,是当地特产的一种红石材,也有少量青石,这座用石头建成了山寨,是国内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因地形差异而千姿百态,这些红石民居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房前屋后树影离离自成特色,开放的院落设有后门,无论是从军事意义还是从村民和谐相处上去体味,都不知古老文化的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子曾是国民党河北省政府驻地和冀南银行总部,只有百余户的村参军村民就高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六名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抗战期间,时任河北省主席的鹿钟麟来到过,这个中式的小院成为河北省府衙门

后来的解放战争当中,这里还是八路军129师造纸厂所在地,刘伯承元帅率就曾经在汝霖堂住过

石板路南侧有一个四合院式建筑,那是中和堂的房产,中和堂建于咸丰年间,院子在桥上,院内有果梨树下细上粗的形状也别有情趣,现在还保留有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旧址,国民党省政府旧址等景点,值得一提的是,英谈村已在拍摄的走遍中国之走进邢台四集专题片中独占一集,被拍摄成一集纪录片,相信您可以在影音资料当中更全面地了解英谈古寨的过去

四大民俗奇事

民俗奇事一,英谈人不信鬼神敬堂口。这里所讲的堂口就是路姓祠堂,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到自己所属的堂口去祭祖。红白喜事儿都有堂口主持人帮助操办,家庭纠纷也尤其调解,堂口是英谈人的圣殿,也是农民血缘相传的链条和源泉,这种习俗在全国罕见。

民俗奇事二,英谈村家家院落有后门,且门开的与前门一样大,只是没有前门的宏伟和精雕细绘!仔细观察,无论前门或后门,每个门后都有一个直角形的墙垛,这是固门的需要,在冷兵器时代也有攻防掩体的效能,此外还有敲门而进之说,只要家中有人就前后门大敞,客人可以畅通无阻,当地人笑谈端着碗吃饭,可以串遍全村的各家各户,其实这种建筑奇观不仅出境方便,也是世人将其称为古堡的重要原因所在。

民俗奇事三,妇女喜好纳鞋垫。前面已经提过英谈山寨三面环山,所以住在山区的村民就特别注意保护脚,现代纳鞋垫用的地方并不多了,可英谈村妇女对此却情有独钟,串街走户,常可以看到妇女们手拿鞋垫在飞针走线,形成一种罕见的民俗景观,这种习俗也许与历史上曾是驻军的营盘有关,因为军人要行军打仗,亲人远行,心连心送双鞋垫,既是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信物也是由衷的祝福!

民俗奇事四,石磨随处可见。石臼、石磨这些用具在今天的英谈村仍是随处可见的活景观,英谈人用他们磨豆沫、熬粥、磨豆腐、做米浆摊煎饼,尽管已经有了许多现代化的加工凉面的工具,但他们仍固守着这些古老而传统的器具和生活模式,他们称这样加工的米面做饭香与机器加工的滋味不一样,如果您不信,可到热情的农家那里去品尝一下!

自驾路线:

石家庄——青银高速——京珠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S202——S323——小杨线——英谈村。全程约180公里,自驾约2.5小时。

也可从石家庄乘火车到邢台,从邢台西汽车站乘坐去英谈的专车;或乘坐去白岸、路罗方向的车辆,到路罗镇下车,打车到英谈古寨。

由于倒车不太方便,建议自驾前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63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