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澳门天后宫

澳门天后宫,2003年10月4日刚刚落成,历时2年半,耗资2亿澳门元。它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门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

青岛天后宫要门票吗 青岛天后宫营业时间

澳门天后宫

1. 青岛天后宫营业时间

青岛的妈祖庙在太平路19号,又名“天后宫”,历史比青岛还古老

青岛人的妈祖庙——天后宫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这是老青岛人常讲的一句话,每年的大年初一,很多老青岛人都到这座古老的建筑物里祭拜。太平路19号的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2. 青岛天后宫的历史

青岛基督教堂>>

02

太清宫(山东省青岛市)>>

03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04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迎宾馆)>>

05

胶澳总督府>>

06

青岛火车站>>

07

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08

青岛花石楼>>

09

青岛天主教堂>>

10

湛山寺>>

11

青岛天后宫>>

12

公主楼>>

3. 青岛天后宫在哪里

天后宫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维修,规模不断扩大,现存两座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两次重修。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欲拆天后宫,后慑于中国人民的愤怒未果。1936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扩建,临太平路新建大戏楼,解放后曾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后宫遭严重破坏。戏楼、大殿、配殿以及东西厢房尚存。1965年,天后宫用作市南区文化馆和少年宫的办公地。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天后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拟修复对游人开放。

友情提示:参观天后宫民俗馆是免费的,可自行参观。不要跟团,避免被其中的工作人员忽悠而花冤枉钱。

4. 青岛天后宫春节安排

青岛天后宫过年后开放。

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

它是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天后宫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青岛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建议游玩:建议游玩两个小时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6:30

5. 青岛天后宫开放时间

青岛妈祖庙大门楹联:

上联:大海茫茫,无岸无边,观于天,天高在上;

下联:飙风发发,莫忧莫惧,徯我后,后来其苏。

青岛的妈祖庙又名天后宫,离著名的栈桥景点非常的近。这里也是整个山东最大的妈祖庙,是青岛渔民们每年都要来祭拜的地方,香火非常的旺盛。妈祖庙内还有一颗千年银杏树,非常的珍贵,值得留意欣赏一下。

6. 青岛天后宫开门时间

9:00-16:30

1路(上行),6路(下行),25路,26路(下行),202路,214路(下行),223路,225路,228路,231路,304路,307路,311路,312路,316路,321路,367路,411路,501路在大学路站下车。

6路(上行),26路(上行),214路(上行)在天后宫站下车。

乘地铁M3线在人民会堂站下车。

7. 青岛天后宫营业时间是几点

去栈桥阿!晚上的栈桥可是很美的。电视塔也行啊`汇泉广场,石老人,天后宫,信号山,我把我能想出来的全都说出来,总有一个能去得地方!

8. 青岛天后宫营业时间表

青岛海底世界附近的景点,在它的西面有小青岛、鲁迅公园、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栈桥,青岛天后宫。它的北面有青岛市博物馆、它的东面有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青岛第二、第三海水浴场、青岛中山公园、青岛市动物园、青岛市植物园。周边还有许多山头公园也是很不错的

岭门天后宫 | 海与平阳的见证

说起平阳的历史,大概与海是分不开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早在先秦时期,瓯越先民就可能已经向广阔的大海发起了探寻之路。三国时,东吴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横屿船屯即在今平阳县仙口村一带。东晋太康年间,析横屿船屯为始阳,是为平阳建县之始,而如今的平阳县拥有海岸线83.5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但平阳与海的这种紧密关联却少有见证,人们对越是息息相关的事物就越是容易习以为常,而天后宫仍是在淡漠中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与海。

平阳西湾(摘自网络)

岭门天后宫位于平阳县县城南岭门山,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1999年重建戏台,2003年重建妈祖庙大殿。整体为木结构混合建筑,西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水泥支架悬立大殿,颇高耸,共两层,下层作平台,上层内部为戏台,歇山顶红色琉璃瓦。中部与戏台相连,为回廊结构,两侧分别立有三柱,各有对联,柱间墙面则彩绘壁画,顶以钢板搭构。中部之后设有阶梯通往后部的大殿。大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柱均有彩绘龙饰,前二柱游龙浮雕,面面相觑,生动形象。殿前正面匾额题有“海不扬波”四字,为光绪元年所立。殿内中部设有香坛,后部各间均立有塑像,中间为天后娘娘妈祖,侧壁各立二雕塑。柱上斗拱简化,上作抱头梁,梁架为混合式结构,五架梁下设穿斗式梁,其上则立三瓜柱,再上为三架梁。顶为重檐歇山结构,瓦与前殿同。

岭门天后宫远景

岭门天后宫大殿

天后宫所供奉的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妈祖姓林,福建莆田湄洲人,诞辰为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据说在妈祖出生前,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哭,故取名林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性情和顺,行善济世。二十八岁时(987年),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此段参考任清华《妈祖文化导论》)

岭门天后宫大殿屋顶

妈祖之事最早见于北宋徐兢撰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但该书仅作“福州演屿神”(卷三十九《海道六》),概当时妈祖信仰尚未成熟。其后该事得到进一步拓展,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莆田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记载:“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灵,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今湄洲圣屯、江口、白湖皆有祠庙。宣和五年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使还奏闻,特赐庙号顺济,累封夫人,今封灵惠、助顺、显卫妃。告词云:君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获鸡林之使。”此文不仅指出妈祖获封的事迹,还首次确立了妈祖“服朱衣”的神女形象。此后,妈祖形象不断丰富,元代又增加“席海而行”,而与道教的结合使其形象又大为一变,《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妈祖的形象为“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绯衣青绶,龙车凤辇,佩剑持印”的“辅斗真人”和“齐天圣后”。此外,妈祖的神格内涵从最初的海神拓展为战神、生育神、保护神等。(此段参考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

妈祖像(摘自朱天顺主编《妈祖研究论文集》)

岭门天后宫妈祖像

平阳岭门天后宫历史悠久,据其殿内标牌简介:

天后宫,平阳岭门,元至正间知州周嗣德建,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旧志)。清光绪六年,平阳副将梁云山率众重修(据庙碑志)。

岭门天后宫简介

此段文字摘自民国《平阳县志》,而其又据庙碑。现碑已无存,按天后宫管理人所言,该碑应埋于旧址处(现天后宫山脚处)。但翻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并无载此碑,《金石志》所载截止清末,该版县志编纂始于1915年,至1925年成书,推测该碑应是当时新立,故不载。

该段记录言岭门天后宫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查《平阳县志周嗣德传》,周嗣德于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因举荐上任,摄州事,其时闽栝贼攻陷州治,官吏皆降,黠民跳乱。嗣德上任后济民整兵,于1357年基本平定贼乱。而后即遇方国珍为乱,政事迭起。1362年,发生夺印之争,1363年,方国珍侄率三十余舟列横阳江口及瑞安飞云港,嗣德四面受敌,激诸军屡挫敌锋方解围。明年春,方国珍调台庆温之兵来攻,相持六个月,至九月嗣德终城陷被执。可以说,周嗣德半生戎马,其在平阳期间仅1357年至1362年兵息民安,不过五年。在此期间,嗣德所兴工程皆见于记载,广城池、浚河渠、拓海堤,又修官署、孔子庙学、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悉复其旧。此中未见兴妈祖庙,而从周嗣德生平事略中可看出其他时间不大可能会有大工程,因而平阳岭门天后宫的始建年代实有待商榷。

《平阳县治周嗣德传》

周嗣德虽没有建妈祖庙,但其所建东岳行宫却与后来的妈祖庙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岳行宫为何?其非现平阳东岳观,东岳观原为广福宫,亦见于周嗣德所修建筑。据《东岳行宫碑》记载,东岳行宫应为祭祀泰山之庙,该碑文见于《平阳县志》卷六四《文内碑记》,其作者张嚞亦是平阳人,但该碑所记非平阳东岳行宫,亦可见元代温州地区东岳祭祀之盛。东岳行宫虽为祭祀泰山,但其所祭祀的神可能并非为东岳帝君,而实为泰山神女。泰山神女起源甚早,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载:“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骤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元代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则将其视为东岳帝君的女儿,“(东岳)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是也”。至宋代,泰山神女开始被封为“碧霞元君”(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其后碧霞元君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妈祖自属道教系统后,因与碧霞元君同为女性神,两者的联系日趋紧密,至崇祯时则加封妈祖为碧霞元君,而在民间,也存在越来越多将东岳行宫视为妈祖庙的现象。明嘉靖年间进士钱薇所作《天妃歌》,诗云:“峨峨庙貌天妃祠,问祠所自人罕知……东岳行祠乃其故,不识何代称天妃(引自孙晓天、李晓非《妈祖与泰山女神共享“天妃”、“碧霞元君”称号考辨》)”。该诗说述正是东岳行宫逐渐向天妃宫的转变。

岭门天后宫远眺

由此可知平阳岭门天后宫即元代东岳行宫,据周嗣德条所载“悉复其旧”言,该东岳行宫应早已有之。至于周嗣德为何要修东岳行宫和广福宫等道宫,从周嗣德字“宗道”、“从道”来看,大概其为道教信徒,而巧合的是,纵观周嗣德生平,其最先原任福建海口场司令,后秩满还浙江。但东岳行宫终非妈祖庙,而平阳地区东岳行宫转为妈祖庙又究竟于何时?查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六《祠庙》平阳县下有“圣妃庙”,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平阳妈祖庙最早记载,对隆庆《平阳县志》《祠祀》亦为“圣妃庙”,两者相同。按弘治《温州府志》成书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此可知平阳东岳行宫至迟在明弘治十六年已改为妈祖庙。另据民国《平阳县志》“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查卷二十三《职官志二》弘治下李选条有“宜兴人,三年见任”,而隆庆《平阳县志》圣妃宫条下亦为“李选”,可知民国《平阳县志》条确缺字。但各县志对李选均无细载,其人生平事迹不详。细看天后宫条记载,言周嗣德为建,言李选为重建,梁云山则为重修,其间差别若明。李选重建在明弘治三年,十六年时即已见有圣妃庙,至于是否为李选重建时所改已难以明言。

岭门天后宫大殿内部及管理人员

此后,圣妃庙之名大致沿用至清顺治时期,成书于顺治八年(1651年)的顺治《平阳县志》卷七仍有“圣妃庙”条,而在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康熙《平阳县志》中则已改为“天妃宫”。按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四四五载,“康熙十九年,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三年加封天妃为天后”。但据相关学者考证,加封天妃实为乾隆二年,二乾隆二十二年又予覆准(详见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此外,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乾隆《平阳县志》仍亦作“天妃宫”,而天后宫匾额题年为光绪元年(1875年),大概在这一段时间内对天妃宫来说真的是“海不扬波”。

老照片中的妈祖像及匾额(已毁于火灾)

其实,早在宋代,温州地区就已存在海神信仰,并建有海神庙(北宋赵㞦《海神庙碑》,见金柏东主编《温州历代碑刻集》),但其时海神更多的是止风雨、消水灾。当元明时期伴随着对海洋的深入拓展,原来的海神内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抚慰对海的敬畏和恐惧之心的妈祖信仰自然而然地代替海神在平阳落地生根。

在天后宫上远眺平阳县城

总之,现平阳岭门天后宫可追至元代东岳行宫,明弘治时改为圣妃庙,清康熙时改为天妃宫,至光绪元年改为天后宫。至于能不能将东岳行宫作为现天后宫的前身,则就见仁见智了。

来源:平阳县博物馆

岭门天后宫的前身是妈祖庙,始建于元朝末年

平阳岭门天后宫(妈祖庙)位于县城南岭门山,又称妈祖庙。关于其始建年代,据现存《平阳县志》记载,均为元至正年间。笔者认为平阳妈祖庙应始于明弘治年间的圣妃庙,其改自元代祭祀碧霞元君的东岳行宫。清康熙时,圣妃庙改为天妃宫,大概在光绪年间才改为天后宫。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姓林,福建莆田湄洲人,诞辰为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时行善,据说她二十八岁时(987年)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为神。

妈祖之事最早见于北宋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但该书仅作“福州演屿神”,概当时妈祖信仰尚未成熟。其后妈祖地位逐步提升,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在我国沿海地区,更是传播到东南亚。可以说,妈祖信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而妈祖庙则是其重要的文化载体。平阳天后宫包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岭门天后宫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1999年重建戏台,2003年重建妈祖庙大殿。其整体为木结构混合建筑,西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水泥支架悬立大殿,颇高耸,共三层,下两层作平台,上层内部为戏台,歇山顶红色琉璃瓦;中部与戏台相连,为回廊结构,两侧分别立有三柱,各有对联,柱间墙面则彩绘壁画,顶以钢板搭构;中部之后设有阶梯,通往后部的大殿。大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柱均有彩绘龙饰。前二柱游龙浮雕,面面相觑,生动形象。殿前正面匾额题有“海不扬波”四字,为光绪元年所立。殿内中部设有香坛,后部各间均立有塑像,中间为天后娘娘妈祖,侧壁各立二雕塑。柱上斗拱简化,上作抱头梁,梁架为混合式结构,五架梁下为穿斗式梁,其上则立三瓜柱,再上为三架梁。顶为重檐歇山结构,瓦与前殿同。

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天后宫,平阳岭门,元至正间知州周嗣德建,明弘治三年,(县)丞李选率民重建(旧志)。清光绪六年,平阳副将梁云山率众重修(据庙碑志)。”可知旧志认为岭门天后宫为元至正间周嗣德所建,然事实未必如此。周嗣德于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上任,摄州事。其时闽栝贼攻陷州治,官吏皆降,黠民跳乱。嗣德上任后济民整兵,于1357年才基本平定贼乱。而后方国珍为乱,战事迭起。1362年,发生夺印之争。1363年,方国珍侄率三十余舟列横阳江口及瑞安飞云港。周嗣德四面受敌,激诸军屡挫敌锋方解围。明年春,方国珍调台庆温之兵来攻,相持六个月,至九月终城陷被执。可以说,周嗣德在平阳期间,仅1357年至1362年兵息民安,不过五年。五年间,周嗣德所兴工程皆见于记载,广城池、浚河渠、拓海堤,又修官署、孔子庙学、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悉复其旧,此中未见妈祖庙。从周嗣德生平事略中也可看出其他时间应不会有大工程。

后世之所以将岭门天后宫(妈祖庙)与周嗣德相联系,可能与其所建东岳行宫有联系。元代温州地区应颇盛行东岳祭祀,现存碑文中即有《东岳行宫碑》。该碑刻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作者章嚞是平阳人。按该碑文所载,东岳行宫实为祭祀泰山之庙。东岳行宫所祭祀的东岳神可能为泰山神女。泰山神女起源甚早,西晋张华《博物志》:“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骤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元代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则将其视为东岳帝君的女儿,“(东岳)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是也”。其后,泰山神女开始被封为“碧霞元君”,且影响力逐渐增大,甚至一度超越了东岳帝君。而妈祖自属道教系统后,不仅形象更趋丰富,其神格内涵从最初的海神拓展为战神、生育神、保护神等。妈祖与“碧霞元君”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信仰逐渐融合,后更传崇祯时被加封为碧霞元君。明嘉靖年间进士钱薇所作《天妃歌》,诗云:“峨峨庙貌天妃祠,问祠所自人罕知……东岳行祠乃其故,不识何代称天妃。”该诗正反映了当时将东岳行宫改为妈祖庙的情况。妈祖与碧霞元君同为女神,日益趋近的神格内涵应是导致这一转变的基础。

由上可知,岭门天后宫可能存在由东岳行宫向妈祖庙转变的情况。据县志所载“悉复其旧”言,该东岳行宫应早已有之。至于周嗣德为何要修东岳行宫和广福宫等道宫,从周嗣德字“宗道”“从道”来看,其大概为道教信徒。巧合的是,纵观周嗣德生平,其最先任福建海口场司令,后秩满还浙江。

东岳行宫终非妈祖庙,那么平阳妈祖庙究竟建于何时?查弘治《温州府志祠庙》有“圣妃庙”条。这是目前所见平阳妈祖庙的最早记载。隆庆《平阳县志祠祀》亦有“圣妃庙”条。两者相同,均指其位于岭门,当是现在的天后宫。按弘治《温州府志》成书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平阳东岳行宫至迟在明弘治十六年已改为妈祖庙。另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周嗣德建,李选重建,梁云山为重修。其间差别若明,盖在李选重建前,周嗣德所建已塌毁。李选为宜兴人,弘治三年见任,具体事迹不详。至于李选所建是否为圣妃庙,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若其所建仍为东岳行宫,尔后改为圣妃庙,似嫌突兀。当时东岳行宫和圣妃庙也有共存的情况。因此弘治《温州府志》所载圣妃庙应是弘治三年李选所建。当时东岳行宫逐渐衰微,圣妃庙则日渐兴盛。史志虽言李选为重建,但这仅是后世妈祖信仰完全取代碧霞元君后所追述的记忆,而当时所建应为妈祖庙。

此后,圣妃庙之名大致沿用至清顺治时期。成书于顺治八年(1651年)的顺治《平阳县志》卷七仍有“圣妃庙”条,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平阳县志》中则改为“天妃宫”。按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四四五载,“康熙十九年,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三年加封天妃为天后”,而据相关学者考证,加封天后实为乾隆二年,乾隆二十二年又予覆准。但是,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乾隆《平阳县志》仍作“天妃宫”,而其时温州地区已有数座天后宫。由此可见,即使官方加封了更高的封号,已建好的妈祖庙也不会立即改名,旧志记载清光绪六年(1880年)有过重修,所记未详,但推测此次重修时改名为天后宫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结 语

其实,早在宋代,温州地区就已存在海神信仰,并建有海神庙,但更多的是止风雨、消水灾。当元明时期伴随着对海洋的深入拓展,原来的海神内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能够抚慰对海的敬畏和恐惧之心的妈祖信仰自然而然地代替海神,在平阳落地生根。原有海神信仰似乎并未因此消亡,至少在清乾隆年间仍有海神庙,两者职能不同,互不越界,且同行并存,这也反映了温州地区神祀信仰的包容性。

总之,现平阳岭门天后宫可追溯至元代东岳行宫,但真正作为妈祖庙则应始于明弘治年间的圣妃庙,至清康熙时改为天妃宫,大概在光绪年间改为天后宫。( 陈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59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