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三口塘老鹅汤

三口塘老鹅汤

 又名三口塘老鹅汤。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为拓宽致富之路,以农家饲养的廉价老鹅再经棚养育肥,宰杀后入高压锅,并配以十余种香料,加盐、糖、香葱等作“原汁原味”处理,使其汤色清亮,肉烂而不碎,油而不腻,味道鲜美。现产品已注册登记,由指定饭店烹制。由于老鹅汤货真价实,风味独特,不仅含山、巢湖人经常前往就餐,南京、合肥、芜湖等地的游客也慕名前去品尝,省内外也有多处自称“正宗东关老鹅汤”而冒名开业。 

【提示】云南南路、七宝老街、南塘老街……长三角这些美食街你看完流口水了吗?

在吃货的心里,最地道的城市味道永远不在繁华餐厅,而是在市井街巷,今天小布带大家走进长三角的这些美食街,从一日三餐到夜宵排挡,寻味地道的人间烟火~

上海

云南南路

老字号云集的云南南路,向来深受上海老饕们的喜爱,虽然它只有短短的250米,却顶着“美食街”的美称长达百年。这里藏有各大经典菜色,花样繁多,连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

来这里首先要吃的是鲜肉生煎。与常规的生煎不同,师傅采用的是全发酵面(面皮带有松软度),馅内不放肉皮冻,虽然肉馅汁水少,但肉味更加香。一口咬下去,生煎底吃口又酥又脆,肉馅扎实,吃起来甜滋滋的。

软糯的片状年糕,搭上厚实的排骨,真是百吃不厌的组合!这里的年糕不是油炸,是蒸出来的,吃起来甜甜的,很有上海的味道!厚实的排骨蘸上独家酱料,入口糯中带香,还有略微的甜辣。

这里的白斩鸡皮脆肉嫩,入口几乎没有腥味,口感吃起来很像果冻。每一份白斩鸡还配有特制的酱油,能将鸡肉的鲜美发挥到极致!白斩鸡的人气搭配“血汤”,也很受上海食客的喜爱!

黄河路

黄河路,可是魔都最闹猛的美食街,坐落在人民广场北隅,南北走向,霓虹灯闪烁下的全是各式美味餐馆,承载着好几代上海人的回忆!

层层起酥,一口咬下全是黄油香气。这里的蝴蝶酥,承载了老底子上海的美食记忆!

“老式葱油鸡”外皮爽滑,带着汤汁的鸡肉细嫩可口,令人吃过便难忘!

每个小笼都是现点现蒸,汤汁超级多。蟹粉小笼配上秘制的姜丝醋,米道老嗲额~~

浙江中路

浙江中路,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长1331米。不过今天要介绍的,是浙江中路南段,从福州路到北海路之间的这一段。全长不过200米,却聚集了魔都超级多的小吃美食。

远远就能闻到酥香的葱油饼味,来逛街的人总是会聚集在这儿,带上一袋子的葱油饼回家。葱油饼经过煎烤,爆发出青葱与肉混合的咸香,让人垂涎欲滴。一会儿功夫就出炉了,金灿灿的的样子很是诱人,一口咬下去满嘴酥脆,不油不腻,内馅夹杂着葱花,一路边走边吃,别有一番风味。

整整一大碗牛蛙的招牌牛蛙面,肉嫩味美,潜藏其中的青红辣椒带着微辣的口感,粗面为主的面条很是韧道,白汤清口,吃完后嘴都不干!

椒盐炸猪排也值得一尝,配上辣酱油,吃起来非常有味道!

七宝老街

七宝古镇作为上海离市区最近的古镇,不仅良好地传承着千年历史,更以众多琳琅满目的美食招待着四方来宾。

七宝汤团肉是鲜的,油而不腻;菜是嫩的,透着碧绿。除了有常见的鲜肉、芝麻、豆沙口味汤团,还有荠菜、紫薯、花生及枣泥等口味的汤团可供选择。

七宝方糕也是实打实的好滋味,点缀的只是些辅料,最精华的味道其实早已陷在这方寸糕点之间,带上一块回家与亲友分享,这才是浓浓的过年好滋味。

海棠糕历史可谓悠久,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海棠糕香甜可口,尤其是刚出炉的时候,咬上一口,脆脆的焦糖混合松软的面饼撩拨味蕾,满满的幸福感!

江苏

扬州

皮市街

皮市街是一处文艺青年钟爱的打卡地,也是一条隐藏的美食街哦。

用火烧、烧饼配扬州拿铁是“最扬州”的一种吃街方式。皮市街上每天供应椒盐咸烧饼、芝麻糖烧饼、黄山蟹壳黄烧饼、萝卜丝烧饼,还有现在扬州街头不常见的油条、麻团、油饼、糍粑、油饺子等,不仅受本地食客欢迎,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往打卡。

在皮市街吃的串串,扬州炸串是很多80后记忆中的美味,还有炸鸡柳、藕片、土豆、平菇等,炸串都是提前腌制过,裹好面的,面皮不厚比较脆,主要是刷的酱“拿魂”。

到了皮市街吃冰也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情。超级芒果冰分量很足,够三个人吃,牛奶味很浓,冰也很密;抹茶豆乳是抹茶爱好者的最佳选择;草莓牛奶冰外面有一层新鲜草莓和奶油,刨冰里裹着糯米皮、草莓果酱和香草冰激凌。

常州

双桂坊

说起常州的美食一条街,肯定绕不过双桂坊,大多老常州人关于美食的记忆都浓缩在这里。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双桂坊,因丁氏兄弟双双高中,寓意“双双蟾宫折桂”而得名。

而如今的双桂坊更像是常州的一张美食名片,桶贴大麻糕酥香松脆,豆腐汤鲜润爽口,四喜汤团绵软香甜,蟹黄汤包鲜香细腻……都在双桂坊不长的街道上吸引着往来人群。

泰州

泰州老街

泰州老街,一条看似古拙质朴的街道却是泰州城的精华所在。600米的距离,不长,却足以勾起泰州人儿时那一串长长的回忆。

当每天第一缕阳光洒向老街,市井的生活便从老街早茶店的吆喝声中苏醒,600多米的窄道里渐渐热闹,人声、车声、铃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早起的食客也迫不及待地奔进这透露着温情的烟火人间。

一碟爽口开胃的烫干丝、一份皮软汁浓的蟹黄汤包、一碗汤鲜味厚的鱼汤面......足以开启食客们活力满满的一天。

如果不满足泰州早餐的“老三样”,沿着老街寻香而去,还可以品到馄饨、饺子、鸡蛋饼、手抓饼、油条、豆浆、麻团、豆腐脑、烧卖等花样繁多的日常早食,尝到“草炉烧饼”、“溱潼鱼饼”、“溱湖八鲜”、“红膏大闸蟹”等极富泰州地方特色的经典美味。

徐州

民富园夜市

民富园,白天与大多居民区小街道差不多。一旦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摊贩遍布整条街道,竖起铁架,拉上电灯、铺开摊位,贩卖一切充满烟火气息的东西。

在这里,羊肉有无数做法。热爱羊肉的徐州人,在这里会得到大大的满足。羊肉火锅、凉拌羊肚、羊肉串……在老板独特的手艺下变得鲜香入味。

随处可见的里脊肉饼,在民富园也不能少。小小的摊子里装满了各种配料、小菜,很多食客闻着香味就过来了。老板现做现卖,饼皮炸得酥脆,里面裹着海带、土豆丝、里脊肉、香肠等,随你的心情任意搭配。

浙江

杭州

高银街&河坊街&南宋御街

在杭州的吴山广场旁,高银街、河坊街、南宋御街三条美食街构成了吴山美食铁三角!这里汇集了各地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

这里还藏着杭州最特色的名小吃,无论是龙须糖,还是定胜糕,都代表着杭州的老风情。

宁波

南塘老街

宁波南塘老街,一眼就能望到头,但却藏着最地道的宁波美食。这里有着各种传统餐饮界的老字号,可以一路吃到底。

老街上的油赞子铺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油锅里“嗤嗤”冒着泡,掌勺师傅把一条条柔软的“小麻花”滚进热油里,翻几个身,起锅上架。这一锅老宁波油赞子甜、咸味两种不同的口味,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味!

你还可以买上面结、年糕团、汤圆解解馋,走进街上的牛肉面店,三两个人围着吃面条,吸吸嗖嗖,一切都似乎放缓了节奏。

湖州

衣裳街

湖州衣裳街是一条很有历史的老街。一幢建筑、一块青石板,都能带给你一段故事,在这美丽的街景下,听着故事,必然胃口大开。

很多老湖州人的一天,就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千张包子开始。不是普通的椭圆包子模样,千张包子可是身着薄如蝉翼的千张、身材魁梧的正方形包子呢~

衣裳街上除了千张包,还有鸡爪和馄饨,引得不少食客慕名而来。

嘉兴

月河老街

嘉兴月河老街没有喧嚣纷扰的吆喝,恬静清雅。走在嘉兴月河老街,如同走进江南老故事。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交错,这里还原了嘉兴的老中基路、北京路的江南模样。

说起嘉兴美食,你一定会想到粽子。其实不然,月河老街上除了五芳斋,还散落着南湖蟹、文虎酱鸭等嘉兴的地道美食小吃。

老街上主打橘红糕、雪饺、肉松饼、绿豆糕、月饼、麻饼和酥糖,是有名的“嘉湖细点”。

安徽

合肥

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位于合肥市中心地带,是合肥历史上有名的商业街,也是人文荟萃的老街,是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步行街。

逍遥十八巷,条条故事长。在这些巷子里,北油坊巷、哑巴巷、勤劳巷、撮造山巷、鼓楼巷等都是美食天堂,天南海北、合肥本地的美食几乎应有尽有。

淮北

友谊巷

淮北友谊巷的特色精品的美食:豆腐脑、凉皮、鸡蛋饼、炸玉米、章鱼小丸子……如果说老淮北的回忆要靠吃出来的,那么就一定不能错过友谊巷。

焦叶子,以前家家都炸,过年少不了,土生土长的淮北人基本都是吃这个从小吃到大的。

大金果,外有白糖、芝麻或是椰蓉,里面像丝瓜络。这趁热切花生糖的场面,不仅观赏性强同时也是香味四溢。

芜湖

凤凰美食街

芜湖凤凰美食街坐落于芜湖市中心繁华区,与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九华广场、吉和广场等城市景点连成一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一条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以饮食为主的特色商业街。

百米长的街上集结了各种餐馆。这里的虾籽面、小笼包、臭干子、荷叶烧卖、煮干丝,徽淮融合,独具特色。还有百年老字号的口碑保证,包你吃到嘴巴都累。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荷香烧麦,历史悠久,内有乾坤。原料选用糯米、香菇、荷叶等食材。一打开荷叶,米饭的鲜香就夹着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虾籽面是芜湖市的一道传统小吃,虾籽面采用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汤,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

黄山

屯溪老街

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的屯溪老街并不长,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在老街见到最多的就是黄山烧饼,烧饼分不同的口味,有核桃烧饼,梅干菜烧饼、原味、辣味等。黄山烧饼又名皇印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烧饼。通常以面粉、肥肉、梅干菜、芝麻、盐、菜油为原材制作。

毛豆腐是黄山一道名小吃,入口软嫩。毛豆腐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在屯溪老街的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一口老铁锅,锅里的菜籽油滋滋作响,被煎得金黄、香喷喷的毛豆腐。

资料:市文旅局、浙江发布、江苏微旅游、安徽文旅

编辑:吴维嘉、高雪婷

暮游三门塘:三门塘,北侗第一寨,古老神秘,值得一游

暮 游 三 门 塘

陈珍秀

说起三门塘,我对它一直有很深的愧疚感。因为,我曾经在离它不远的坌处中学工作了五年,但是,我都从未去过那里。后来,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坌处中学。每每听见别人津津乐道地谈到三门塘时,我的愧疚感更深了。终于,去年的夏天,几位同学去了一趟。可是,由于一同学忙着赶往外地,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似的转了一圈,便草草离开。

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尽管我现在居住的地方离三门塘也不远,但种种原因使得我好久都难以实现这一愿望。

昨天,从天柱参加一同学父亲的吊唁礼后,又急忙赶回学校上晚自习。路过三门塘时,我顾不上时间的紧迫,要求径直驱车前往……

此时已是下午的五点半,过了坌处新集镇大桥,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来到了三门塘。映入眼帘的:右边,是沿寨而伸远的仿白玉石栏杆。它犹如一道屏障,把三门塘的城堡分界于村边的江水。它又像一条长长亮丽的弧线,牵引着人们的思绪,融入三门塘悠久的历史中去。让身处这个位置的我们,领略了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采。左边,对称白玉栏杆的是同样延伸而排开、整整齐齐的竹篱笆。这一左一右、一高雅搭一略显斑驳的竹物,并无高贵与简陋之分,倒显得新旧搭配,相得益彰。石栏与篱笆之间,一条满铺青石板的路,干净整洁,扇形般直伸到村寨的那头。倚靠石栏,那满满的江水,满满的绿。顿时能扩开你的眼界。让你的世界亮起来!从这个位置望去,刚才路过的石桥,如果用彩虹来描写,那就太落俗套了。尤其是这暮至时分,多雨季节的天空,没有一丝夕阳的眷顾。那石桥,倒像一双迎接游子回归故乡的手掌,它就像盼儿回家的母亲,守望在家门口的江面,以温暖的怀抱,随时迎接在外打拼疲惫了的儿女,这更是家乡人心中永远的念想!把目光收近些,石栏的侧下面,轻泊岸边的几只小渔船,船棚的油纸已在时代的变化中,代替了竹篾的青黄。船身的朱红色,印证了人们生活的兴旺。渔船的不远处,一垄浅绿的水草,那是给村寨人们无穷力量的生命榜样!还有那被水久浸不摧的古树枯干,无论风吹雨打、尽管枝叶未余,它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坚固着生命历程中的守望。对望过岸,满满的江水,微风吹皱了它的脸庞,粼粼波光,不会像大海那样,让你的欲望膨胀。而这,只是如安稳如斯、淡定如斯的处世篇章。

没有正午的闷热,没有夕照的温暖,扑面而来的,是雨季带来的阴沉。可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的兴致。我尽情徜徉在玉栏青石板的堤岸。仲夏的风,居然还那么使人感到凉飕,这更是恰到好处:它为我驱逐了正午的炎热,为我拂去内心的浮躁,让我或多或少在唠叨生活的烦躁时,让我得以暂时的安慰。天空,不再像先前那样浩远,只有那一湾江水,依然那么微澜不惊。来到由鹅卵石铺就的花街,能看见唯有几平米宽的亭阁,前面的小石缝,中间略有些苔痕,一位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前的木椅上。无需打招呼,老人投以温和的笑。他那沧桑又矍铄的神态,见证着这里人们的生活足迹。

伫立刘氏宗祠前,我被它的建筑图案所吸引住。这座始建与清乾隆初年的古建筑,占地250平方米。它犹如高耸的山墙,墙脊错落起伏。上面刻有人物、花草、禽兽等各式泥塑和水墨画。一切都那么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尽管现代有着高端的科技雕刻,但是,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我很庆幸自己来得正是时候,甚至窃喜上次那位忙着赶路的同学,没有他的匆忙,就没有我今天的重游。上次来时,正是中午,偌大的阳光,把家祠的容颜反射得不能仔细观看。这么高大的形象,那天,在烈日下,直刺我们的眼。我们只能侧目浏览一遍,便没有了任何印象。而今天最好,虽是傍晚,然而夏季的夜晚总是姗姗来迟。所以,今天我有幸饱览了家祠的全貌。尤其是大门上方那只一只展翅飞翔的鹰、和在两旁高耸的两根墙柱,加上对称地塑有的44个拉丁字母、嵌在上面的那一彩塑时钟,都显得那么雄壮有力。那时钟,把时间定格在早上九时十二分这个晨曦时刻。此时的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早晨。我的心情,不再像先前那样(尤其是今年都已参加了好几次生命的祭奠礼)消沉惆怅。抬头一望,暮色中好像看见有一丝亮光……

再往里走,便来到了村落的三圣宫。一位老人用热情地方式接纳此时的拜访者。老人告诉我:三圣宫修于明代,它具特色的是屹立的那块石碑,它石碑的正、反两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述了修建三圣宫及倡修义学的过程。暮色中,我仍可以仰望这座高4.2米、宽1.5米的大石碑。记得初中时学过《赵州桥》一文,在知道了赵州桥的来历的同时,更感叹的是造匠们的精湛技术。今天,这里,我同样在发出疑问的同时,赞叹和崇拜古人的艰辛与智慧:在当时没有机械牵引的年代,人们居然可以将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庞然大物搬运到此并竖立起来,这是我们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摆弄现代文明科技而嘲笑古人的落后。今天,在这里,我同样想告诉你们,古人的许多智慧是我们今天所不能低估的!

暮色愈渐愈浓,加之还要赶路,我只好停住前行的脚步。回到沿河的青石板路。一阵微风吹来,路边的杉木、楠木、银杏、青枫……各种树叶糅合的响声,衬托了整个村庄的宁静。还有一些景点未能到达、还有许多的知识没能诠解。留给下一次吧。正如每个人要走的路,哪有一次就能到达、一次就能走完的?留一点悬念,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广告——

老街上的三口古井

2010 年,杭州曾搞过一个调查“井文化”的活动,对全市范围内的井做了一次普查,发现不少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井,对当地的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次普查中,笕桥老街上也找出三口古井,镇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修缮,并修建了配套的碑与亭。

其实以前笕桥井很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紧张,家家户户装自来水等,许多古井先后被填埋了。如今镇上仅存的三口古井,都在桥北。一口在“笕桥路128 号”处,现在的户主张志民曾于2004 年12 月31 日向《钱江晚报》记者反映:以前这户人家姓相,书香门第,其祖上据说做过不大的文官,他的房子也称相家墙门。今天门的西侧还有一块墙界石,上面刻着“百岁堂”,下面是“张界”两字(即便这样一块界石,“文革”中也差点难逃厄运,幸亏那家主人偷偷用石灰糊了,才被保留下来)。相家墙门占现在的六个门面,一直到粮站边,整个院子从前通到后面河边,有30 多米。院内有走马楼,四面跑得转。厨房建在河边,这口井在厨房里。相家曾办私塾,后开烟筒店(烟筒指乌烟,即鸦片),1938 年2 月19 日日军火烧笕桥,相家墙门成了一片白地,相家无奈卖地走人。

张志民的父亲在1943 年买下相家宅基的一部分,开了一家“震泰铜锡店”。笔者去过那里,当年相家的墙角石还在,地上都是石板。绕过一间房,先看到河,回头才见墙角边的这口井,井旁一块刻着“宋井”的石碑,是前不久刚立的。井圈呈倒覆的圆锅形,高约20 厘米,井口宽约30 厘米;往井里看,铺设有一块块302015 厘米的石条,呈六角形。听户主说,井很深,但自从有自来水后,就基本弃之不用了,只是偶尔用来洗洗拖把而已。井水看上去倒还可以。井的下方原有两个河埠,呈倒“八”字形,河埠在“文革”期间,因建防空洞而被挖掉了;离井约2 米的左侧原先驳有石坎,船可通到院内的厨房里。

户主张志民在“宋井”碑竖起后不久,认为此井以建筑特色命名为宜,向镇有关部门提出改称“八卦井”。理由是井壁从上到下每圈都是由一个长横压住两个短横的六角形,这种排列,依照周易来解释,上面长的一横属“离”卦,下面短的两横属“坎”卦,两者相结合,属六十四卦中最后一卦——未济卦;也可看作六个“离”、六个“坎”。因此张志民提议,此井应命名为“离坎井”,或“八卦井”。日后井边竖起“八卦井”碑,由于没征求广泛意见,结果引来更大的争议。

百家井离八卦井很近,约百米,坐落在笕桥路174 号的后墙角,现属公用。该井井口圆形,一个新加的井圈有79 厘米高,与一般的井没什么两样。严家里井在机场的雷达站内,该处幸亏属军用才得以保存。雷达站是个大院子,占地约3 亩。据住该站西南角的裴大妈说,这口井上面原来有个八角亭,井高出地面约30 厘米,井口两端凿有小洞,说明以前有井盖。由于该井的水清冽,桥北的许多人家到这里来挑水吃。

过去这口井的附近都是人家,井南面有个五圣堂,香火很旺盛。五圣堂旁以蒋杰生一族为主,井也是蒋家的,但井建于什么年代现在已难以考证。1938 年日军一把火把这里烧光,从此没人住了。后因机场需要,这里被辟为雷达站,一直延续至今。

2009 年8 月下旬,镇政府派人前来建亭,这三口井从此被作为历史遗存保留。清乾隆年间城东文人翟灏为编著《艮山杂志》,到笕桥查访时写下一首七律《笕桥途中作》诗曰:“浅笠轻衫得自由,近郊闲趁晚晴游。翠阴夹路忽成巷,凉气袭衣先报秋。园朵欲攀摇未定,井华待汲去仍留。烟村暧暧遥相引,几处柴扉傍竹幽。”诗中提及“井华”二字,在古人眼里,井是家的代名词,有井似乎就有一种亲切感。

近代史里的笕桥镇两度毁于战火,地面上除了烧不掉的石桥、石井、河港外,其他再无什么历史遗存可言,这三口井成了笕桥的历史见证,保留至今实属不易。

摘自:杭州出版社《艮山门外话桑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34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